“資改”耍嘴皮,“社改”求實效
上世紀90年代,是資改派最得勢、最紅火的階段。那時候,主張照搬美國經濟模式的學者基本把持了輿論和“智囊”陣地,中國的市場經濟比美國還美國,國企被賤賣、私有化,甚至教育、醫療這些本屬公共領域的事業,也推行了市場化導向改革。于是出現了大量產業工人下崗、貧富差距迅速拉大、許多人看不起病上不起學等問題。而“社改”力量基本處于邊緣化、發不出聲的地步。
進入新千年之后,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之后,情況開始起變化。“資改派”走向式微,“社改派”開始掌握話語權。其主要標志是:
--十七大確立科學發展觀,揚棄不科學的、不可持續的、非社會主義的發展觀。
--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使得科學發展觀更加具體化、政策化。
--以“郎顧之爭”為導火索進行的思想交鋒,以顧雛軍被抓為標志,讓張維迎等原來特別吃得開的市場派經濟學家啞口無言,很長一段時間幾乎沒有聲音。
--整合國企,停止賤賣,加強對非公有企業的監管。
--以應對全球金融風暴為契機,開始著手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開始了新一輪教育、醫療衛生改革,基本是將原來的一套推倒重來。加快了了西部大開發的步伐。城鄉社保改革進入快車道。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
--重慶市的唱紅(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活動)和打黑行動,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支持和充分肯定,社會正氣得以弘揚。
--嚴厲打擊劉某人組織、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罪惡行徑;嚴厲批評“炎黃春秋”等媒體和媒體人歪曲、捏造歷史等嚴重問題。
--五中全會公報和全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明確表明政治體制改革在堅持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礎上進行,并在一些地方開展了試點工作,讓政治體制“資改派”的企圖徹底破滅。
以上可以看出,我國的社改都是實實在在的,是從政策、法律、抓落實層面體現出來的。而資改派呢?我們看到的是謝韜死亡,小波波被判刑關押,“炎黃春秋”挨批,張維迎被解職。茅于軾出不了國門。剩下某個報系、若干“學者”煢煢孑立,朝不慮夕,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在那里耍嘴皮而已。人們從他們的臀部看到的是花里胡哨的“普世價值”,于是就哈哈大笑 ,一哄而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