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日本溫水煮青蛙 應維護戰略利益
外媒稱中國已恢復向日本的稀土運輸。
中評社北京 12月8日 電(評論員 蕭琴箏)日前,美國《紐約時報》報道中國恢復向日本的稀土運輸。 11月30日 第一艘稀土裝運船只到達日本,日本經濟產業相大畠章宏確認后續10多艘稀土船只也將陸續駛來,中國對日稀土出口基本恢復正常。《紐約時報》還指出,中國向日本恢復稀土運輸不僅僅是兩國關系回暖的信號,主要是因為中國很多工廠組裝的產品需要來自日本的高科技部件,而這些高科技部件開始斷貨。中國人聽到這個消息,相信心情五味雜陳。聯系到韓美和美日不斷舉行的大規模軍演,以及日美韓之間的一系列密切配合與大規模異動,中國在推動所謂東北亞經濟合作方面,在發展中國的高科技和國家安全戰略方面需要再思考。
中國必須調整戰略合作思路。如果繼續與日本開展經濟合作、戰略合作和所謂高科技合作,很明顯是飲鴆止渴。
日本不僅在侵占中國釣魚島問題上寸步不讓,壓根就不承認爭議,還在躍躍欲試,計劃大規模增兵,制造更大噸位的軍艦,悍然把中國釣魚島寫入教科書,嚴重損害中國領土領海完整和國家主權,嚴重威脅中國東部海域的戰略安全。日本還心虛地匆忙公布所謂當年美國“歸還沖繩”的談判文件,而事實是這些過程都是日美私相授受,壓根就是非法的。日本不具有對琉球群島的主權,僅是暫時非法托管而已。而在經濟與科技領域,日本一向精于算計,中國不會占到什么便宜,反而可能愈加被動,繼續處處受制與人。不能因戰略判斷失當而再做一些給對手輸血的事情。
幾十年與日本所謂的高科技合作,中國獲得寥寥無幾,依然被日本捏住科技要害。同時,日本在延緩和牽制中國發展以及國家安全、領土領海完整方面態度立場頑固、強詞奪理、得寸進尺。中日關系發展中的教訓已經很多,值得深刻反思。中日關系不是相互瞭解不夠、民間交流不夠、相互溝通不足的問題,實際上這些所謂的交流溝通是綽綽有余的。中日關系實質是日本避實就虛、故意制造和轉移話題,隱蔽推行延緩、遏制中國發展和強大、削弱和壓制中國國家安全的戰略陰謀。日本不是一個靠道德可以感化的國家,民族和國家性格使然,唯強者馬首是瞻,對謙謙君子和以德抱怨嗤之以鼻。中國對外交往中的儒家理念應該反思,更不適用于日本。
可以說日本幾十年來對華推行的“溫水煮青蛙戰略”和多層次公關取得很大成功,值得中國上下高度警惕和警醒。因此,不宜再提倡與日本等東北亞國家的所謂戰略經濟和環保等高科技合作,不宜通過繼續向日本出口稀土來換取所謂高科技部件與經濟合作,所謂互惠戰略與有關共識之類,當初就欠戰略思量,后患無窮。應該不了了之,更不必去落實和執行,該拒絕該改變的一定要意志堅定,這是對中國和人民負責的戰略思維,是對中國強大民意反響的負責任回應。否則實為不明智的戰略短視,威脅國家戰略安全與長遠利益。中國是一個戰略思想豐富的國家,要敢于和善于運用。應該轉變戰略思路,把提高國家發展質量、開發高科技的目光轉到更高、更大、更遠的視角。
從外部看,可以投向許多歐洲國家,在某些領域可以繼續與美國展開合作,適當采取老祖宗留下的遠交近攻智慧。虛虛實實,更有利于維護好自己的戰略利益和戰略安全,盡可能減少受制于人,更能縱橫捭闔、長袖善舞。畢竟中國與歐洲等許多國家之間,除了思想領域差異外,并無根本利害沖突。中國廣大的經貿市場是戰略籌碼,要在發展對歐合作方面善加利用,盡可能獲得中國想要的高科技等要件,不能再將這些戰略籌碼交與日本等國白白使用而無實質收獲和提升,反而為其侵害中國輸血。中國要有戰略自信,要看到離開個別國家一樣可以發展得更好,我們有類似的歷史經驗。
本質來看,發展高科技、提升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關鍵還是依靠自己,自力更生,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延安時期和建國后三十年一些戰略思維現在看來是可資借鑒的,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兩個三十年足以讓我們做出深刻全面的靜心思考和深刻沉淀。因為高科技最終是無法引進和買來的,必須立足自身開發。這就需要扎實的科研精神,需要扎實推動科研體制創新和環境建設。回顧建國后三十年中國國家安全和科技領域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我們會受到很多啟發,錢學森老先生去世前所期待的就是這個意思。
憑心而論,當前中國的科研體制、教育體制、社會環境和氛圍存在諸多弊端,有些弊端還很嚴重,需要有魄力的改革和創新,從許多方面做出推動,是一項系統工程。唯其如此,才能推動人才輩出、千帆競發、百舸爭流。追溯千百年來的中華民族歷史,特別是建國前后老一輩科學家的孜孜以求和愛國奉獻,可以發現中國知識分子的可圈可點,他們向來有匹夫之責,未必太在意功利。關鍵是要創造一個切實發揮知識分子聰明才智、充分為國效力的環境和體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優勝劣汰。
如果人浮于事、唯利是圖、急功近利、機械壓抑,是無法推動高科技發展的,也無法真正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無法有效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形勢逼人、時不我待,為了中國的戰略安全,為了維護中國的領土領海,為了推動中國的發展質量新上臺階,為了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良好教育科研環境、苦練內功,降低房價、改善民生,推動安全戰略再思考和執行落實,已經勢在必行、迫在眉睫。在關系國家戰略安全的高科技發展方面,寄希望于任何外部國家都是靠不住的,歷史與現實已經充分證明這一點。
就保護稀土等戰略資源而言,中國需要繼續理直氣壯地限制出口,實行嚴格的出口配額,加強國內管理和整合,加大對違法開采和出口的處罰力度。些許的出口必須換得中國想要的果實,日本、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限制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中國根據國內法律法規對稀土產業采取了必要的管理和限制,其核心目的是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符合國際規范和世貿規則,不必每每解釋。雖然策略上可以適當靈活,但戰略原則必須堅持。要避免做出前后不一致的言行和決定,保持國家自信、威信和國際尊嚴。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原則,不為浮云紛繁和國外制造和炒作的虛假話題所誘導、所蒙蔽,不被個別國家的戰略策略公關所迷惑和各個擊破。如此,對內也可以贏得人民的進一步信任和擁戴,社會更加穩固,國家更加繁榮和安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