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也瘋狂
——江南雪
2010年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又要創造了幾個歷史新高我不太清楚,但參考人數肯定是其中之一,此外當然還有某些崗位招錄人數與報考人數令人瞠目結舌的比例。說實話我對這些數字沒有絲毫的興趣,但各類媒體包括中央電視臺的新聞都不厭其煩地報道了這些消息,而且在分析其原因時都無一例外地強調了就業壓力。
確實,現在的中國就業壓力很大,特別是自世紀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的失業人數增加,失業率上升。想想中國每年新增的幾百萬高校畢業生,再加上無數離開土地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中國的就業壓力之大足以讓世界上任何國家談之色變。不過就我所知,公務員(特別是國家級公務員)招錄條件都比較高,絕大多數崗位至少是本科以上的學歷,要求碩士、博士的都有,那么這些報考人員應該都是社會中層次較高的知識分子,如果他們都因為就業壓力只好去選擇百里挑一乃至千里挑一的公務員考試,那么剩下的一部分學歷比他們低的需就業人員豈不是篤定要失業了。
我倒認為參加公務員考試的人除了少數是因為就業壓力之外,大多數恐怕是奔公務員這個“鐵飯碗”而去的。公務員工作穩定、收入較高、福利待遇好應該是這個“鐵飯碗”最大的誘惑力。這些年來幾乎只有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在逐年穩定增長,社會福利和保障也對這一人群的不恰當傾斜,再加上公務員享有的一些或明或暗的特權,導致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人們心中的“鐵飯碗”其實一直沒有被真正打破。還有一個大家都沒有宣之于口的原因是很多人都將考公務員當成進入仕途的捷徑。“公務員”的名字很動聽,但是否都能名副其實呢?現如今很多的“公仆”不是早已讓人民做了他的仆人嗎?我總覺得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官本位思想”更是公務員考試熱的一大原因。
中國是一個“官本位思想”源遠流長且根深蒂固的國家,“學而優則仕”是中國的傳統。為什么古人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因為古時候的貧寒之士大多數情況下只有讀書才有可能做官,做官才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極力推行科舉的唐太宗看著熙熙攘攘進京赴考的士子得意地說“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還有人寫詩說“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中國古代大量的文人把進入仕途作為唯一的人生追求,這一方面讓中國古代官員中涌現了許多杰出人才,造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的鼎盛,但另一方面卻導致中國古代,特別是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緩慢,直至被西方列強超越,古代著名的科學家屈指可數,國人引以自豪的“四大發明”中,造紙和印刷都和文學的興盛密切相關,而火藥和指南針只不過是古代煉丹和堪輿學的副產品。中國古代自然科學技術日趨沒落,乃至被西方列強用槍炮轟開了大門,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恐怕正是大量優秀人才為政府所壟斷的結果。
今天的中國當然不是閉關鎖國的封建時代可比。我們的高校每年都為國家培養大量的有用之才,民間也多奇人異才。但如果社會的最優秀的人才大多都被吸納到社會政府部門做起了公務員,恐怕并非國家之福。因為這固然可以提高公務員的整體素質,更好的為公眾服務,但同時也可能造成政府對優秀人才的壟斷或對人才流向的誤導。其實很多公務員崗位并不一定非要高端人才,可能很多的大專生甚至高中生經過培訓皆能勝任。與其讓這些國家花費不菲培養出來的人才坐在政府部門的辦公室提供公共服務產品,還不如讓他們進入各自的專業領域,以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國家經濟和科技的騰飛作出自己的貢獻。
國家要獲得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就必須讓各種資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人才任何時代都是國家最寶貴的資源,更應該通過合理恰當的途徑得到最優化的配置。小小的日本之所以能在戰敗后咸魚翻身,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日本最優秀的人才都走上了教育、科研的崗位。美國二戰后吸納了大量歐洲的人才,而且真正做到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這讓美國的經濟和科技都得以突飛猛進,最終成了今天的世界霸主。現在奧巴馬政府正準備推出一項措施,以做滿十年公務員作為免除助學貸款的條件,從中不難看出美國人才的流向,做公務員并不是很多人才的首選。可以說,西方世界能后來居上,合理的人才配置應該是極其關鍵的一環。
中國有一個很不好的傳統,無論哪個行業的人才只要干出了成績,最大的獎賞就是脫離本職變成了純粹的行政官員。我國的老一輩科學家中就有人坦言走上領導崗位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科研活動。
不要讓最優秀的人才都變成了官員。什么時候不再有千人競一崗的公務員考試熱,當是我們國家民族之大幸,那時我們都應當為之浮一大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