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人后殺人,重傷國人的神經
蔡金安
近年來,我們的神經常常被一些惡性撞人事件深深刺痛。欺實馬事件、馬三女三次加速碾軋農民工、寶馬車4次碾軋男童、“我爸是李剛”等一幕幕慘劇及其判決結果,不斷考驗國人的承受力。
最近,一則被延后一個多月才曝光的惡性撞人后殺人的慘案又激起網民極大公憤,深深刺傷了國人的神經。
2010年10月20日晚10時40分左右,在西安大學城學府大道上,26歲的女服務員張萌(化名)下班途中騎著電動車被一輛雪佛萊克魯茲小轎車撞倒。肇事車逃逸后,警方勘查現場意外發現在受害人張萌的身上,除撞傷外,還有8處刀傷。而肇事者駕車逃逸時再次撞傷行人,又想繼續逃逸時被附近群眾抓獲。警方確認,之后被抓獲的肇事逃逸者藥家鑫就是撞傷張萌又持刀行兇的犯罪嫌疑人。
據警方介紹,張萌被車撞倒在地之時,眼睛還睜著,只是左腿骨折、后腦磕傷。看來充其量是個輕傷,有絕對的時間進行搶救,可藥某硬是將一個被撞成輕傷者殘忍地連殺8刀活活殺死。就這樣,藥某的瘋狂行徑一下子就將一個輕微的交通肇事案陡然升級為一個故意殺人案。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可它偏偏是事實。
人們自然會叩問藥某殺人的動機。
據西部網11月28日報道,經長安分局刑警大隊突審,藥某承認其撞倒一名騎電動自行車的女性后,因發現被撞者在記他的車號,他便持刀行兇。
而藥某在其它場合則敘述為:害怕撞到農村的,特別難纏。
不難看出,這兩種說法,都是為了逃避賠償責任而選擇殺人滅口,反映出藥某性格的暴戾和對法律的漠視。
人們自然會關注藥某平時的為人和家庭背景,而一些媒體的表述顯得撲朔迷離。
有的媒體把藥某描述成一個“乖孩子”,一個領取獎學金的大學生。據華商報報道,藥某瘦瘦的,性格內向,平日里寡言少語,從來沒有和同學發生過打架爭吵的事情。大一那年,藥某因品學兼優,在全校四五千名同學中比較優秀,因此榮獲全校頒發的乙等獎學金,獲得了1000元。藥某的父母都是西安東郊一家工廠的工人,藥某是獨生子。后來,他的爸爸下海經商,家庭經濟條件還可以。而藥某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從去年大二開始,藥某在校外帶了好幾個學生,當起家庭教師。考慮到兒子帶家教的地方距學校和家遠,其家長花10多萬元給他購買了一輛雪佛萊克魯茲小轎車。
而《第一新聞》記者宮茜披露:藥某出生于干部家庭,在西安一所藝術院校就讀,學習非常用功,雖然還是大三在校學生但已經是好幾個學生的代課老師,初見藥某時給人一種文弱書生的感覺,他說進看守所的當天夜里他徹夜未眠,頭發在一夜之間變白。
《揚子晚報》的一篇報道稱藥某家境殷實。之后該媒體的跟蹤報道又說,藥某的爸爸在做生意,媽媽是一個研究所的在職員工,家境殷實。
藥某到底屬于什么樣的家庭背景,是富二代還是官二代?還是僅僅出生在一個殷實的普通家庭?既然他的身份如此眾說紛紜,撲朔迷離,顯然也是探討此次事件邁不開的一環。
人們對藥某家庭背景的極力關注,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擔憂藥某重演以往“官二代”“富二代”的“花錢買刑”。在藥某撞人之后,很多人都猜測他應該是個“富二代”,禁不住讓人想起許多“花錢買刑”的案例。
此前,把受害人撞出5米高20米遠的“欺實馬”的主角胡斌一審僅判3年,賠償受害家屬113萬元。將一名女生撞死一名女生撞成重傷的男子李啟銘,以狂言“我爸是李剛”引起網友極大憤慨與關注。 而保定某公安分局的副局長李剛能夠聯系到央視,在鏡頭面前“痛哭流涕”,河北大學的“禁口令”讓眾多目擊者“集體沉默”。許多網站論壇上熱傳李啟銘的判決結果為“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監外執行”的輕判。筆者尚未看到官方對李啟銘的判決結果的報道,認為此“判決”屬網民調侃的可能性很大,不過,也折射出網民對官二代勢力沖天難受制裁的憂慮。
還有可悲的是:最高法的相關“規定”、“意見”竟可悲地成了一些性質惡劣的罪犯花錢保命的依據,實在令人嘆息。
2000年12月19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四條規定:被告人已經賠償被害人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2010年2月8日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第二十三項規定:被告人案發后對被害人積極進行賠償,并認罪、悔罪的,依法可以作為酌定量刑情節予以考慮。所以在不少性質惡劣的案件中,本該判“死刑”的罪名最終都被判為了“死緩”或者更輕的刑罰,被人們廣為詬病。看到最高檢日前披露的全國職務犯罪獲輕判的比例占到近七成的消息,看著一個個性質惡劣的罪犯因花錢而逃脫嚴懲的案例,我們實在不明白法律法規怎么總會給有權有錢的人提供便利。難道這法律法規也認權認錢?
從大學生藥家鑫由撞傷張萌繼而殺死張萌的惡性事件,我們更悲嘆社會環境的惡劣、教育的失敗、法律的可悲和道德倫理的淪喪。
交通肇事罪刑罰,目前的實施規則常常是只要積極賠償,就判緩刑或處罰金,司法部門樂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受害人家屬為了拿到賠償也只能積極配合。“撞傷不如撞死”居然成了“潛規則”,許多人為了少賠償便鋌而走險,卻能逃脫法律的嚴懲。“寶馬車4次碾軋男童致其慘死”就是“撞傷不如撞死”的一個鮮活注腳,其同樣能逃脫法律的嚴懲。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哀啊!
如今,在藥家鑫殺人案中,死者生前不過是想記下車牌號,以圖得到正當的索賠,而藥家鑫為了在惹禍后逃避責任,為了和人命比起來本是蠅頭小利的東西,帶著“農村人特別難纏”的偏見,竟然殺人滅口。一個原本因為撞傷了人而應該感到負疚的人不僅毫無負疚感,反而對傷者痛下殺手。這里,我們驚訝地發現:以前寶馬車4次碾軋男童致其慘死的“撞傷不如撞死”,在這里更是明目張膽地升級到了“撞傷不如殺死”的地步,社會環境、教育、法律和道德倫理的淪陷已達到極致。
如此個案,再一次令國人警醒。明天,明天的明天,我們該如何思考和面對?
2010.12.2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