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是老百姓出人頭地的唯一希望。從隋代開始到清代結束,封建帝王們為了延續其統治,便用儒家腐朽的思想來控制讀書人,讓老百姓除了學習、了解所謂官家的正統學說之外,再不會學習、研究、產生其他思想學說,心甘情愿的為他們做牛做馬。但當時不論是真心想為國家出力的老百姓還是只想當官發財光宗耀祖的白面書生,能夠選擇的只有這一條路,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正是由于這種限制有識之士出路的科舉制度,造成了國家被大量只懂的之乎者也,只懂得四書五經,而不知民間疾苦,不曉道德正義的各級官吏所控制,導致了中華民族被帝國主義長期欺凌悲慘命運。
1949年,新中國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制度。這一體制的確立,單從管理層來說,完全推翻了科舉這一腐朽的制度,確立了國家各個管理層用工農兵學共同治理國家,充分運用各自擁有的經驗和知識,達到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的目的,這樣一種多結合管理層,為國家今天的強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今,國家各管理層已經被修正主義和資產階級代言人所占據,工農階級早就談不上領導一切了,而兵學也不斷在社會中蛻變,很多軍隊轉業干部和學者優良道德傳統喪失了,投靠了資產階級,當然他們也是有苦衷的,不順應所謂的時代潮流,且別說做一個小領導了,就是普通工作也難于保證。其中根本原因就是工人階級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阻礙,無法制衡資產階級的產生和壯大,而這種阻礙的原因就是我標題中所言的,新科舉,既公務員考試制度。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家引入公務員考試,本意是為國儲備人才,一起服務建設國家。但從多年的實際情況來看,一方面是學歷,年齡等限制,一方面是關系,權錢交易的扼殺,兩項相加制約工人大量進入公務員隊伍的可能,而能進入公務員隊伍就可想而知了。
就目前來講,工人階級工作辛苦,收入不高,高學歷和有關系的人首先是不愿意做工人的,所以工人階級第一學歷不高,沒有權錢交易的條件這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工人階級并不是沒有上進心,他們也希望能在更大的范圍為國家建設出一份力,要想為更多的人民大眾服務,可當代公務員考試這種新科舉制度的種種限制,是根本無法滿足工人階級這種要求的。秀才不學,三年白丁,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三句說明了什么,一個學者你不學習,終究會變成了一個新文盲;一個人能不能當好一個領導,不是天生的,一成不變的;一個老人未必就不如年輕人更有激情,更有斗志。本來普通人完全可以通過長時間的學習,努力,激發出高昂的斗志,崇高的理想,更好的為國家服務的,但可悲的是現實條件卻不允許。所以不改變現行的公務員考試制度,那種唯第一學歷、出身、年輕化的謬誤,就永遠也不會造就工人階級領導國家的可能,工人階級看不到希望,那又談何發展壯大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