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秋實曾經拍攝的臺灣老店堂的部分照片:
日踞時期的店名——明治藥房
http://hiphotos.baidu.com/hesu06/pic/item/6e6a733cb77804f89e3d623f.jpg
懷舊的餐館,殖民地時期的日式招牌掛滿店堂
http://hiphotos.baidu.com/hesu06/pic/item/3071091aa2eec7268718bf07.jpg
該戲院上下里外掛滿歷史上的電影宣傳畫及藝人圖片。“新臺灣”源自李登輝的“新臺灣人”,是獨派用語
http://hiphotos.baidu.com/hesu06/pic/item/fbb0ed2d211796d38b139908.jpg
該藥店將開業以來所有經營招牌都陳列在店堂內外,包括日踞時期的藥品廣告
http://hiphotos.baidu.com/hesu06/pic/item/03b2d8d8dc1e681310df9b15.jpg
歷史上經營過的藥品包裝盒
http://hiphotos.baidu.com/hesu06/pic/item/456bd4073547354403088112.jpg
曾經使用過的招牌
http://hiphotos.baidu.com/hesu06/pic/item/12b6176f02116ee580cb4a1d.jpg
曾經使用過的煙、酒及鹽巴的搪瓷招牌
http://hiphotos.baidu.com/hesu06/pic/item/f17a3c192398e58b4bedbce2.jpg
經營項目——老招牌上的舊式用語
http://hiphotos.baidu.com/hesu06/pic/item/58b93bcadb3d89c253664fee.jpg
餐館內陳列的過去的小店模型
http://hiphotos.baidu.com/hesu06/pic/item/caad79fc28eaad7ad7887de9.jpg
年菜尾牙——即迎新聚餐酒席,一座有歷史的餐廳,門口停滿食客的機車(摩托車)
http://hiphotos.baidu.com/hesu06/pic/item/3fb2952f3335db6f4fc226d5.jpg
老板買下幾節車廂作為餐廳的延伸
http://hiphotos.baidu.com/hesu06/pic/item/ff60c98ca699062db21bbaf6.jpg
公元一九四九年臺灣省臺南縣頒發的小學畢業證書
http://hiphotos.baidu.com/hesu06/pic/item/ca9e4602465496b7d43f7cd1.jpg
兩蔣時期稱大陸為“共匪”,反映了當時的一個中國理念,而現在往往直呼大陸為“中國”
http://hiphotos.baidu.com/hesu06/pic/item/c270f355a13b9d6b564e00d8.jpg
臺灣地區仍保留許多日踞時期的建筑,這些過去是百貨店、飯店、藥店的老房子,如今仍然在繼續著以往的經營。部分商家的裝潢別具一格,使用各個時期保存下來的經營招牌,尤其是日本統治時期的招牌布置店堂,如此一來,既彰顯本店歷史悠久及主人的懷舊情結,又能起到臺灣認同的宣教作用。
在這種地方用餐,仿佛漂流在歷史長河中,沿途風光薈萃,又鬼魅隨行。殖民地歷史,給臺灣打上了深深烙印。毋庸置疑,部分深祿群眾懷戀日踞時代,認為日本人有禮貌、講衛生、素質高,日本給臺灣帶來了“文明”,日本先進等等。
由此而想到,大陸也有不少紅色餐館,懸掛毛澤東及其他老輩革命家的畫像,以此營造懷舊氛圍。南京河西地區就有這么一家餐館,價格便宜,居然有兩元一份的青椒炒土豆絲,一元一份的蔥蒜豆腐,味道還不錯。店堂布置及菜肴特色也彰顯老板的革命情懷。
與臺灣朋友在一起,一般不談論政治話題,諱莫如深。臺灣的民意,是本土情結很重,人們都寧愿當家作主,不甘附庸,即使宗主國多么富有,也要偏安一偶。“肚子扁扁,也挺阿扁”就曾是綠營群眾的競選口號。人民追求政治地位優于經濟得失,不要以為大陸富有了,并且施舍大量錢財,臺灣人就愿意認祖歸宗了!比如,大陸游客消費力強,一擲千金的做派,倒引起了反感,被稱為“狂妄”。訪臺的大陸地產商捐款資助臺灣學校的營養午餐,卻招致憤怒(如果是美、日捐助則笑納,因為他們富有),讓“窮人”資助“富人”,是有傷尊嚴的,大陸畢竟還是窮嘛。少數人闊綽大多數人貧窮,即使在資本主義的臺灣至少在心里也是不被接受的,多惠及同胞少施舍他人,量力而行,才是被認可的。秋實曾經陪同臺灣朋友在大陸商場購物,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他們直呼太貴了!“憑什么啊?”他們知道大陸人民還不富裕,這物價也太離譜了。因此,大陸以為在境外擺擺闊就能獲得臺灣民意,那恐怕是一廂情愿。
過去大陸人民的生活是比較樸素,主要原因是高積累低消費籌措建設資金的國策。但是中國人民人窮志不窮,打造了具有完整工業體系和現代國防的強國,中國也成為世界一極。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初踏聯合國門檻時,美國記者問:你們能制造什么?中國代表自豪的說:過去我們什么都沒有,現在我們什么都有了,贏得一片掌聲。先吃苦后享受,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人家還是看得到的。那時的臺灣民意,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占了絕大多數,對同胞抱有同情之心。也因為大陸有與臺灣不同的社會主義制度,使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部分民眾也有憧憬。就是說曾經的你們具有我們所不具有的(社會主義制度),就有吸引力,現在你們和我們的過去一樣了,而且做的更過分,那么觀感就不好了。后來的民意調查顯示,臺灣同胞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逐年減少,而認為自己是臺灣人的比例在增加(也有族群變化的因素)。1998年秋實曾經在宜蘭的國民黨服務處與一位黨工女士交談過,她很熱情,居然多次提到毛主席。近十年來這種親切的感覺沒有了,反而是看到某些店堂里懸掛起了日本占領時期的日本招牌。
大陸改革開放以來,臺灣從大陸獲取了天量財富,寶島反而漸行漸遠。大陸有錢了,GDP直逼第二,但大陸改變成一種特色社會主義后,臺灣人民反而不買賬了。臺灣已是民主制度,他們認為先進,他們熱衷于選舉。而大陸呢,政治表現不如人意,只知道賺錢。
民意是決定臺灣走向的根據。要獲得臺灣民意,就要靠政治清明、官員廉潔、科技發達(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三駕馬車,并且共同富裕。臺灣政界人士多次提到的“民主、均富”,大概就是代表臺灣民意對大陸的要求,也許那才是臺灣同胞向往的那個祖國吧,看來我們很難做到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