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落下帷幕:民進黨的賴清德以微弱的優勢(40%左右的得票率,蔡英文前兩次都是50%以上得票率)獲勝。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賴清德當選讓很多人非常失望。在大陸這邊,絕大部分人都希望祖國早日統一。從歷史宏觀趨勢看,臺海統一將是中國完成復興崛起的關鍵性一步,現在大陸正以巨大的誠意推動兩岸和統。畢竟海峽兩岸同源,陷入戰爭將是一個悲劇。大家看俄羅斯和烏克蘭,打來打去,都是東斯拉夫人流血犧牲。
所以在兩岸問題上,和統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既考驗中國的實力,也考驗東方文化的智慧和選擇。但是在海峽另一邊,有一幫政客,把大陸的和統善意當成是軟肋。
迄今為止,賴清德的大部分觀點都在制造兩岸隔離。而且在未來幾年,他的執政策略大概率和蔡英文類似,繼續制造兩岸隔離,成為和統的絆腳石、踩大陸紅線。這讓人很來氣。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賴清德這種政客也不是沒有作用,至少可以增加大陸梧桐的決心。
像蔡英文和賴清德這樣的毒派政客接連當選,最大的作用大概就是告訴中國人,和統真的很難。他們對大陸冷若冰霜,對美日卻又低眉順眼,而且經常挾洋(主要是美日)自重。
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等國,先后對臺灣地區的選舉表示“祝賀”。他們以主權國家的名義祝賀,相當于變向抬升毒派的聲勢,相當于嚴重干預中國內政,相當于踩中國的紅線。因為眾所周知,在國際法理上,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選舉是中國的內政;外交部也采取了相關的策略回擊。
國際上看,介入臺海最深的是美國和日本。如果有朝一日梧桐,美國和日本也是最有可能介入的兩個國家。
美國和日本為啥要和毒派眉來眼去?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要給中國制造難題,阻礙或延緩中國復興崛起的步伐。
至于美國和日本不想中國復興崛起的原因也很簡單。
對日本來說,想要和中國爭奪亞洲領頭羊的地位。
漫長的歷史上,日本曾經長時間扮演中國小弟的角色。但是在清末,日本憑借推動明治維新的歷史契機,發動了一場賭國運之戰(即甲午戰爭),并打敗了大清;然后利用清政府的無能簽訂《馬關條約》、割走了臺灣,一躍而成為亞洲領頭羊。
日本搞明治維新時,大清也在搞洋務運動。不論明治維新還是洋務運動,本質上都是工業化運動。然而很遺憾,大清沉溺于天朝上國的思維積重難返,洋務運動并不充分;當時的日本則帶著深刻的危機意識搞明治維新,很快便取得相當的成績。
之所以說甲午戰爭是日本賭國運之戰,是因為那場戰爭讓晚清數十年洋務運動的成果化為烏有,相當于打斷了晚清的工業化嘗試;而日本則在工業化道路上狂奔,在亞洲范圍內取得了領先優勢(這些內容,我在《民國夢和民國》的第二部中有系統論述)。
到了民國時代,中國也嘗試著推動工業化進程。但是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導致中國的工業化嘗試再次中斷。后來日本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失敗,但日本并不認為自己是敗給了中國,所以對中國一直不服氣(這些內容,我在《民國夢和民國》的第四部中有系統論述)。
現在中國第三次工業化進程已經進入下半場。如果中國完成復興崛起,解決兩岸統一問題后控制臺灣海峽,那么日本就會回到自古以來的位置上。日本最大的期望,是阻斷或延緩中國復興崛起的進程,如此才能在理論上保留爭奪亞洲老大位置的機會。
基于這個原因,日本在臺海問題上介入很深,經常踩中國的紅線。
美國踩中國的原因,就更加簡單明了。歷史上看,美國是臺海問題存在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美國,兩岸統一的速度會大幅加快。
美國把中國列為頭號競爭對手。之前很多文章說過,人類文明史某種程度上就是大國博弈的歷史;中美博弈堪稱有史以來大國博弈的最巔峰。
中美博弈的內容主要分為:
狹義層面的經濟規模和結構競爭博弈;
更深一層的社會體制競爭博弈;
廣義上的文明體系的競爭博弈;
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兩個大國之間的博弈內涵如此豐富,中美博弈注定是這個時代地球村最重要的課題。
古往今來的大國之間,不論是漢對匈奴或唐對突厥,還是羅馬對迦太基或奧斯曼對西班牙,還是大英對法國、德國,或美國對各個時期的世界第二,從來就不會一團和氣。相反,大國博弈產生的動能,會成為歷史前進的動力。
所以對待大國博弈這個話題,大家要辯證地看待。具體到中美博弈,比之前的大國博弈都不一樣。因為按照中美現在的實力,如果最終演變成直接沖突的話,可能最終會導致人類文明重啟。
正常情況下,中美都高度成熟,直接對抗的概率不大,最多也就是代理人戰爭。但是具體到臺海這塊,恰好是中國不容觸碰的核心利益,而美國經常利用臺海問題玩火。這對世界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另外美國也比較狡猾,每次在亞洲煽風點火時,都拉著一群盟友,造成聲勢浩大的樣子。但無論美國如何造聲勢,中國完成大一統的步伐都不會停下,但又不想大亂自身發展的歷史步伐,所以現階段追求和統。對中國來說,最好的局面,便是隨著綜合實力的不斷增長,當到達某個臨界點時,可以讓美國知難而退。
只有美國退卻,日本干預臺灣的野心也會大幅下降,毒派的嘴才會軟下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