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炮轟新聞專業之后,張雪峰又上熱搜了,這次話題閱讀量超過兩億。事情大概是這樣:有家長表示孩子數學能考140分,卻不想學理科。張雪峰回復稱“所有的文科專業都叫服務業”、“總結成一個字兒,就是‘舔’”。相關言論引起了很大爭議。
單就言論來說,本身絕對了點——學文科的找不著工作也有去工廠擰螺絲,也有人靠大學外學習去做其他非文科類工作,這樣的情況不是沒有。不過要提醒大家,脫離具體情境而顯現言論的切片,本身就是媒體們擅長制造的。不禁要問,激起爭議的言論,還隱含了什么?
一個是服務業的界定問題。如果下意識想到服務業就是餐飲、家政、商場、外賣,而自己坐辦公室的,有編制的就不是服務業了,對持有這種等級觀念認知的人,確實應該當頭一棒。
廣義上的“服務業”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公立學校的教師,就是提供公共服務;比如律師提供法律服務,部分律師很有銷售的成分:沒有底薪、工資看業績;比如很多碼農就是服務于信息客戶,有為個人服務的,也有為工業生產連續性、為產業升級提供保障性服務的;除以上之外的專業性服務還有:審計服務、稅務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翻譯服務……
現實是,現代服務業在上世紀70年代以后在主要發達國家發展起來,它覆蓋了從健康、教育、金融、交通、娛樂等廣泛范圍內的各種活動,其普遍特點在于以知識、信息、感情和交際為主角,比如前面提到很多碼農實際上就是生產性服務業。
恰如工業化進程改造了農業并使之更加多產一樣,這類服務業將通過全新界定與激活生產過程來改造工業,并從中分走了大量剩余價值。在這個轉型過程中,從事高科技和制造業的人數漸少,不管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多數都會步入服務業。
另一個爭議點就是服務業是不是就是要“舔”。服務業和商業資本實質是為了促成交易,把“舔”理解為服務業中廣泛存在的“情緒勞動”,那沒有問題。為了吸引顧客,服務業工人必須從事情緒勞動,在這里勞動者的情緒具有商品屬性:
勞動者通過調節情緒在情緒勞動中交換報酬。勞動者要管理自己表層情緒如面部表情,主動調節內心情緒感受,塑造出“服務者”的自我認同,進而轉變為合適的外化情緒傳遞給顧客。
提出情緒勞動這一事實,是為了讓大家意識到服務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推動對其認知的更新。在消費社會中,為了促進商品流通和消化過剩商品,只會有越來越多的勞動者投身于服務業。
然而,很多行業都存在著對情緒價值的過度利用,這導致工作人員身心疲憊。面對這一現實,我們應該思考如何能夠更加平等地享受服務和提供服務,如何提高工作的尊嚴。
進一步地,我們可以思考誰在被服務的時候,并不需要出賣自己的勞動來服務他人?誰在享受生活?這個問題不是服務業的問題,也不僅限于文科理科問題,而是資源的分配的問題。
話說回來,“文科生”的出路問題,確實值得聊聊:
文理科生這種二元劃分,其實是源于58年開始引入蘇式教育以后,形成的高產出比和專業化的人才結構和培養模式。
在高中階段更是延續得很久,使得這種文理二分法延續至今。很多人對于理科和文科的理解就僅限于高中那些基礎知識(另一個常見的偏見是認為現實中很多人是理科讀不下去才來文科)。
但是到了當今的大學,會發現這種劃分未必靠譜。因為現在的學科有交叉的趨勢,文理交融早已屢見不鮮。就比如說心理學,心理治療,社會心理之類屬于社科,但是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生理心理學又屬于自然科學;再比如經濟學、金融學很多都是數據分析和運算:且不說史學也計量化了,就算是被大眾當作無用的哲學,一些學校也要學泛函分析、高等代數、偏微分方程等等。
雖然作為人類的知識系統的三大體系(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沒有高下之分,它們共同構筑了人類文明之光,但是身居唯物的世界賦予我們共識:現代工業社會的經濟增長主要由科學技術貢獻,直觀上劃分,那都是理工科領域。畢竟頂尖人才的研發今朝一有突破,明日就可能釋放經濟效益,讓蛋糕大一圈,甚至改變生產方式。
這個時候再需要一些學科,去研究存量領域的規則,專注于蛋糕怎么分,或者深入文明肌理,讓人的精神世界與物質社會的發展同調。
在這個“共識”里面,就有了先后之別。
愿意選擇走入后兩者領域(存量領域、意識形態),并謀求自身發展的人,為了行文方便,貼合題意,我們仍可稱之為文科生。
大學里有法律、金融、管理、歷史、中文、新傳、外語、哲學等專業,社會上有對應的記者、公關、品牌、律師、翻譯等等崗位需求。另外,也有生化這些坊間吐槽的理工科天坑專業,未必不會轉向去卷一些文科職業。重點在于這些人如何在產業升級過程中,錨定自己的位置?我們如何去服務產業升級和中國式現代化這個過程?
處于底端的文科生,很可能會流向中小企業的行政內勤、媒體運營、文案、內編之類的廣義服務業崗位,網上有人稱之為“文科生垃圾桶”,當然這種說法不是說文科生是垃圾,指的是什么親戚朋友的孩子,專業不對口暫時考不上編制的,都往文員上扔這種現象(當然實際工作中很多理科生也會選擇這類文職崗位);無論社會學,營銷,管理,新聞/廣告,哲學,文學,最后會獲得的榮譽都變成“小編”。
這里也反映了一個現象,文科專業中哪怕所謂在985讀文科專業,某種知識分子沙龍專業,一到只為了促進交易的市場里,就是一個具備基本讀寫能力和能使用office的白牌勞動力。所謂白牌勞動力,就是沒有什么別人不能替代的技能,能獲得支撐一個人能在城市中吃飽穿暖的報酬,大概2到4倍當地房租的收入,但又很難說可以立足于城市。經濟好的時候,這些工作實際上是一個社會大尺度結構中給出的“福利”,比如文化漕工、產品運營、金融漕工……
雖然,一個保持高速發展的國家的“核心部門”必定在于物質生產部門,中國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得益于高產出比和專業化的人才結構和培養模式,以及培養出的理工科的專業人才帶來的“工程師紅利”。但我們上面提到的這些“文科”職能部門對社會影響也很大,因為社會需要穩定,不能讓大部分人失業。
這些工作有些可能不生產價值,而是社會組織必要的冗余結構,或者是資本家從底層制造和研發部門那里分享或是讓渡一部分剩余價值過來。
往好的方面看,在產業升級背景下,他們中拔尖的人才或許可以幫助能創造剩余價值的人更好更快地創造價值,美其曰為“管理人才”或是“職業經理人”。
近些年如互聯網里的某些領域,金融這些行業的發展似乎有打破這種社會分工的趨勢,這些可能不創造價值的行業,卻會拿走相當部分為國家創造價值行業的成果,如果不干預任由其發展,不僅僅導致物質生產部門的人無法找到自己的定位,紛紛“提桶跑路”,其作為不能創造物質基礎的“職能部門”也可能找不準自己的定位,甚至也會以主人翁姿態管理分配并抽走相當多的社會發展成果。
繼續說回文科生,如何服務于創造剩余價值的群體,讓他們更好更快地創造價值,這大概是文科生們在產業升級中能挖掘的一大方向。若是產業升級能在內外和平環境的催化下平穩進行,在這個過程里,科技業、制造業,越精細化發展,正規的企業越多,正規的運行對行政管理類人才的需求也就多,那么內部的行政管理和文秘崗位的界限也越來越明晰。
在美好的職業規劃大餅中,小微企業老板們一旦做大,業務逐漸擴大,老板就不能像以前摻和行政財務等領域,得把精力都放在業務的提升和擴展上,行政管理得有人分擔;做行政的人呢,又要把手下的文秘帶好,把文秘帶成辦公室主任;公司擴展了新業務,再去新的子公司運營,奔著做職業經理人去了……當然,目前來說,國內很多中小民營公司還無法提供這些前景。
除了行政,文員里最多的就是銷售,中高端的很多商品的銷售本身也需要具備很強的專業技能(例如很多華為的銷售就是研發或產品轉過來的),這種情況白板是應付不了的。現在挺多的,叫技術型銷售。諸如西門子之類的外企方案整合商基本銷售都得碩士+,先輪崗軟硬件研發崗一圈再去做銷售,基本都要理工科背景。
產業升級也會把滋養帶到一些法律行業或部門,前面提到法律行業實質也是服務業,其發達與精細程度依賴于客戶的產業高度——而在產業升級有成效之前,法律實務還是相對基礎的,比如對接行政口的海量非訴模版化文件和基礎民事訴訟;相反,諸如像會計財務這些個職業,其電算化程度會越來越高,做基礎工作的技術含量相對就低了;在物聯網的未來里,倉庫、商品、材料都刻有各種“碼”,出庫、入庫都能自動生成科目,倉管等選個具體的用途就行。從卷的角度來說,以上都意味著文科不僅要學好數學、統計,甚至編程。
于是我們會看到這樣的分層:
低端大量白板本科生做著的“冗余”文員小編服務業工作,有被ai寫作替代的可能性很大,最后都去卷考編;中端的銷售、財務,對理工科背景的需求越來越多;高端的崗位需要自己本身積累了很多資源和人脈……這樣的局面確實很難說有許多美好的前景,那么還有哪些路可以走呢?
1. 尋找一些暫時很難被ai取代的領域,例如實地調研、訪談、考古發掘文物保護、走基層等;
2. 成為水,真正融入到社會/社區的每一個角落,成為粘合劑,粘合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例如社工、養老、陪伴、臨終關懷、資源再生、生物調查、種群保護;
3. 拋棄文科生理科生這種分類,走向復合型人才,如有需要,把編程這類當做一種遲早基本技能。
筆者之前也提到,文科生還有一個領域,就是“深入文明的肌理,讓人的精神世界與物質社會的發展同調”,換言之做好文化事業,講好中國故事,本質上是做意識形態(也就是人心)的工作,但這個要求并不比讓文科生學好數學統計以及編程要低,它需要在大學階段,多讀書,多走動,多洞悉社會的構造,要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識。
這是一門內功,再去學其他“外功”,會感覺吐納自如許多,當然不是讓你陽春白雪,而要呼應和激發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想象,這時候要先把腦子里的優越感放在一邊,再去做文化事業。
總結來說,文科生要靠的,一是人心;一是社會的大亂和大治,在國家積貧積弱時,學醫救不了中國人,首先需要出現一幫知識青年呼吁新文化新生活,改造國民的精神面貌,再探索工業化的道路,而在如今正常化的民族國家里,我們有相當多的存量領域以及意識形態領域做的不足,很大原因在于,中國的文科社科還缺少自己的方法論,即使是臺面上那些社經大牛們,他們扔掉那些的西方舶來的新自由主義,就寸步難行,西方資本主義對文科知識體系的壟斷類似于光刻機一樣。
所以我們說到底,還缺少一種底氣和先例,去構建未曾設想的道路,對內公平分配,對外和資本主義分庭抗禮,去創造出全新的制度,這或許是讓文科有所突破的當務之急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