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在即,我來到河北省安平縣臺城村“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參觀,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兩年后建立的第一個農村支部,馬上就是100周年的生日了。
該館占地面積6160余平方米,展室由“火種”“星火燎原”“建設家園”三部分組成。布展照片資料600多幅、實物200多件。我認真地從頭看起。
中共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的創始人叫弓仲韜,出生在這個臺城村一富戶人家。他1916 年考入北京法政大學,1919年參加了五四運動,同年大學畢業后,在北京沙灘小學任教。經常到北大圖書館閱讀進步書刊,聽中共創始人李大釗演講和教誨,也常到天橋一帶的工人、市民中調查研究,宣傳革命思想,鼓動大家團結起來,與資本家、惡棍把頭進行斗爭。1923年2月,李大釗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出身農家的李大釗對農村、農民的狀況有著深切的了解,先后發表了《土地與農民》等文章,在1919年2月《青年與農村》中寫道:“我們中國是一個農國,大多數的勞工階級就是那些農民。他們若不解放,就是我們全體國民不解放;他們的苦痛,就是我們國民全體的苦痛;他們的愚暗,就是我們國民全體的愚暗,他們生活的利病,就是我們政治全體的利病。去開發他們,使他們知道要求解放。”弓仲韜入黨后,李大釗對他說:“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只在書齋里不行,只在城里也不行,需要把工農群眾發動起來、組織起來,你家在農村,就回老家建立黨組織,發動群眾吧。”[1]
弓仲韜按照李大釗的囑托,辭去教職,放棄了城市生活,回到老家安平縣臺城村,播撒革命火種。他賣掉了自家的20多畝地,開辦了“平民夜校”,自編《平民千字文》做教材,通俗易懂地講述老百姓因何貧窮,為什么被欺壓、受剝削,由淺入深地講解共產黨的綱領、性質、目標等。學員中的弓鳳洲聽明白了,便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說“共產黨是代表窮人的,中國是個農業國,農民勞苦大眾占多數,我決心為共產黨服務。”弓鳳洲和弓成山入黨后。弓仲韜向李大釗請示成立黨支部,獲得批準后,1923年8月,臺城村特別黨支部正式建立,弓仲韜任書記,弓鳳洲、弓成山分別任組織、宣傳委員。這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農村支部,成為冀中平原茫茫黑夜中亮起的第一盞明燈。邁出了農民爭取翻身解放的第一步,拉開了黨領導農村革命斗爭的序幕,成為中國革命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這個支部就設在弓仲韜家中,他一邊繼續辦好農民夜校,一邊著手組建農會,發動貧苦農民向村里的地主開展給窮人放糧和雇工增資斗爭。對于弓仲韜來說,這是在革自己家族的命,也是革自己的命。有些同族長輩對他和窮人站在一起鬧革命的行為完全無法理解,百般阻止,一些富戶對他更是恨之入骨。他的父母本應過著富足安穩的生活,但受弓仲韜的牽連,經常遭到一些有錢有權人的威逼、打罵,被反復折磨而去世。為避敵人耳目,不能白天出殯,只能偷偷在夜間安葬。他兒子在八歲時被富人投毒害死。面對官方和富人的威逼,但弓仲韜不改初衷,變賣家產,傾其所有,開展支部工作,發動農民革命。一年后建立了河北省第一個縣委中共安平縣委,弓仲韜任書記。
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在北京被奉系軍閥殺害。臨刑前,面對絞刑架,李大釗大義凜然,慷慨陳詞:不能因為你們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弓仲韜和同志們聽到李大釗犧牲的噩耗后,十分悲痛,面向北方三鞠躬,堅定地表示:要繼承李大釗同志的遺志,為共產主義和理想斗爭到底,決不變節投敵!
“七七事變”后,弓仲韜與黨失去聯系,視組織為生命的他,帶上全身是病的妻子,與女兒弓乃如一起到陜北找黨,途中妻子病逝,他以席裹尸,把妻子葬于當地。找不到黨組織,又不敢暴露身份,他只好隱姓埋名到一家工廠當了伙夫,卻始終沒忘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所肩負的責任,每天晚上教工人識字,給工人講故事,宣傳資本家如何剝削工人,鼓動工人起來斗爭。他的舉動引起了資本家的注意,警告他不許和工人在一起,不許工人晚上集會。資本家趁著弓仲韜害眼病,讓他到一家醫院“看病”,借機刺破了他的眼球,導致雙目失明,工廠隨即將他開除。他一路乞討,由陜而冀,兩千余里,九死一生,1943年秋終于回到了臺城。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弓仲韜喜極而泣。此時,他已經是63歲的老人了。1950年,他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在臺城村建起了全縣第一個貧困戶和富裕戶搭配互助的“弓、楊合作社”,入社農戶多達129戶。帶大家奔“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晚年全身癱瘓的弓仲韜,常常傷感地說我不能為黨工作了,我沒有完成黨交給的任務。1964年3月,他病逝于哈爾濱。臨終前他再三囑咐女兒:“一定把我節余下的一千元錢交給黨,作為我最后的一次黨費。”
斯人已去,風范長存。弓仲韜在臺城村開創的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今已逾百年。當年的黨支部原址,已成為一座遠近聞名的紀念館。在這個世界上,凡是能稱第一的,必有特殊之意義。弓仲韜也因干出此一件不朽的創舉光耀千秋!
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紀念館,還其歷史本來面目,再現了這片土地上從前做牛馬,翻身當主人的農民群眾,跟著共產黨走上歷史舞臺。在抗戰期間,安平成為冀中軍民抗戰的指揮部,先后有一萬五千兒女奔向抗日救國的全國戰場。記錄八百萬軍民浴血抗戰的《冀中一日》,就在臺城旁邊的彭家營發生。附近五公村(現劃入饒陽縣)耿長鎖響應毛主席“組織起來”的號召,在1945年創辦了“全國第一個土地合伙組”,首創互助合作經營管理模式,在抗戰最艱苦的日子里,種出中國農民未來“共同富裕”的萌芽。毛主席知道后夸耿長鎖是“群眾所信任的領袖人物”。在建國后農業合作化高潮中,安平縣南王莊村的王玉坤、王小其、王小龐三戶貧農辦社,得到毛主席的充分肯定,譽之為“五億農民的方向”。他們后來成為全國農業學大寨的十大先進典型之一。一個又一個安平的農村黨支部,一代又一代安平的農民,在不同歷史階段開歷史先河的奮斗史,盡在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紀念館里如實再現,傳揚真理,以啟來者。
我是54年前,在冀中南皮縣農村當農民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的時候,還不知相距不遠的安平是中共第一個開時代風氣之先的農村黨支部,也不知有這么一位可歌可泣的革命前輩弓仲韜。過去讀有關資料時一溜而過,并沒有留下深的印像,直到入黨54年后的今天,走進100歲的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發生地,才得到蕩魂攝魄的震撼,激起強烈的共鳴。
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成立時,中共才兩歲。我在紀念館重溫“一大”建黨綱領:1 . 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援助工人階級,直到社會階級區分消除的時候;2 .直至階級斗爭結束為止,即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為止,承認無產階級專政;3 .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4 、聯合第三國際……[2]
重溫《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大量的貧苦農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時可以保證中國革命的成功。
重溫毛主席“不要把‘農民’這兩個字忘記了,這兩個字忘記了,就是讀一百萬冊馬克思主義的書也是沒有用處的,因為你沒有力量。”[4]從湖南鄉村走出來的人民領袖毛澤東,總是緊緊依靠農民,他身上一直保留著農民的生活習性,保留著與農民的思想感情。他多次說過,我是農民的兒子。他以獨有的歷史眼光發現,歷來的改朝換代都普遍采取“均田”政策,但是幾十年后,又貧富不均了,于是窮人又揭竿而起改朝換代,但新建立的仍是同樣舊制度的政權,然后就開始了與前朝一模一樣的惡性循環而重蹈覆轍!他研究了近代的李鴻章、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基本上都是力圖依托少數精英和富人改造社會,他們始終把民眾當作被改造的對象。所以,中國社會總是在貧富兩極分化的圈子里轉來轉去。毛主席把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找到一條不同于中國歷史上的“改朝換代”的農民革命道路,發動農民重構中國幾千年的農村社會結構,他提出“共同富裕”的理想,這與中國古代大同思想有相同之處但又大不相同,用勞動分配,取代資本分配。用共產主義學說徹底砸碎舊秩序,進行真正實現經濟上平均政治上平等的社會制度改革。他那詩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個誰指的就是人民。他打破了幾千年以來官管民,讓一切權力歸農會,粗黑的手呀掌大印,把民怕官變成官怕民。讓世世代代受盡富人剝削壓迫的窮人當家做主人,讓富人怕窮人。
毛主席深知中國農民身上蘊藏著一種偉大的反抗力量,但由于農耕文明造成了中國鄉村農民是一盤散沙,造成反抗的力量太松散而難以釋放,但這些散沙的每一粒全是鐵沙,將他們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就能將鐵沙化成鐵塊,壘起來就是鋼鐵長城!因此,他與澎湃等無產階級革命家1926年開辦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文武全才的農民革命者。毛澤東擔任第六屆所長,時間最長,規模最大、人數最多。后來,他領導的中國革命是農民的革命;他指揮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是農民的戰爭;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核心即人民戰爭;他號召農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走集體化道路;中國農民從而懂得了為自己的土地而戰;為自己翻身做主人而戰;為“共同富裕”的公正社會而戰;為自己的永久幸福的共產主義而戰。這是農民偉大力量的原發力。毛主席一句“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讓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相結合成為可能。一句“持久戰”的口號匯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一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開創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句“為人民服務”,讓億萬群眾成為國家的主人翁。一句“農業學大寨”,涌現出千千萬個農民陳永貴,誓把山河重安排。一句“共同富裕”喚起上至白發蒼蒼的老人,下至帶紅領巾的兒童,萬眾一心向著共產主義奔跑……
我這個年歲的人都親身經歷了那個“六億神州盡舜堯”的毛澤東時代,盡管那時剛建國,過的是窮日子,但沒有了剝削和壓迫,人心是舒暢的,因為有了做人的尊嚴和“共同富裕”的奔頭,萬眾一心開創出火紅的年代!人們從耿長鎖、王玉坤、王國藩、呂玉蘭、陳永貴等這些從農民中走出的英雄們身上認識了共產黨人,煥發出改天換地的極大熱忱和無窮能量。毛澤東思想在文化上改造了人性的弱點和農村傳統文化的糟粕,農民的真善美在毛澤東時代得到了最燦爛的展現。我有幸在這樣偉大時代的農村,成為一名共產黨員而自豪!
我在展廳里尋找改革開放40年來的農民榜樣知多少?他們是誰?我捌著手指頭數來數去,是小崗村那個帶頭按手印,開啟農村改革的顏什么昌(沒記起名字)嗎?我打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表彰改革開放杰出貢獻人員的決定》公布的100名“改革先鋒”名單,這里面共有80名共產黨員,馬云、柳傳志這些企業家(資本家換了個新名詞)名列其中,柳傳志的名氣大啊!黨的十六、十七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黨委書記(正廳級)。當選“中國改革風云人物”、“時代領跑者”、改革開放40年“改革先鋒”。被表彰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的勞動模范”。弓仲韜生前除職務外別無任何被表彰的光環,現在許多人特別是青年們不知弓仲韜何許人也,卻無人不知柳傳志。我望著弓仲韜百年前愁眉苦臉的像片,想到百年后風光無限的柳傳志,一個是犧牲個人富貴,掏盡自己的腰包,為“消滅資本家私有制”,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笫一個農村支部書記。一個是為個人富貴,在改革開放中為個人以非正當方式斂財的聯想黨委書記。對比之下,顛倒錯亂令人驚愕!
春風得意的柳傳志沒有想到,老百姓們不買他的賬,不認可他是個“模范”。2021年11月,“聯想事件”爆發,網民們把這個“改革先鋒”當作一個活生生的把國企變私企的反面典型在互聯網上口誅筆伐,由此引發了人們對改革開放的質疑與爭議。
許多農民自發地參與了“聯想大討論”,從中共笫一個農村支部到今天的100年里,一代代的農民們認清了能否“共同富裕”,是共產黨與國民黨的本質區別。大家一心跟共產黨走,相信共產黨能帶領農民過上“共同富裕”的日子,不會再回國民黨時代黃世仁、劉文彩們剝削窮人的老路,所以黨旗所指,民心所向。然而,大大小小的柳傳志們,在改革的春風里橫空出世,他們暴富的速度和手段是昔日土地主黃世仁、劉文彩們望塵莫及!他們鼓吹的市場經濟,國際化,與世界接軌、先進管理的改革創新,原來就是從西方搬來資本主義對工農勞動大眾的壓迫和剝削。大討論戳穿了房地產捆綁了農村的教育和醫療的改革目的。把聯合國推行的中國農村合作醫療和走讀不過三五里的農村教育都改沒了,迫使農民進城當房奴。對此提出質疑便會扣上反對改革的帽子。其實,農民不反對改革,懂得任何社會都在改革中,有的改好了而興,有的改壞了而亡。問題在于改的是什么?革的是什么?開放的是什么?當今中國最需要的是為了完善社會主義的改革,最迫切的是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開放。而柳傳志們國有資產私有化、紅色信仰模糊化的改革,是與共產黨的改革開放的正道南轅北轍,與農民共同富富裕事與愿違。有個叫天眼雕琢的人,他在五一抖音上發布了當年那位發農村改革先聲的省委書記的一段影像談包產到戶“又違反黨的決議又不合憲法,憲法規定是人民公社嘛……”此一語道破,當初的農村改革是違反黨的決議和憲法的。一下子改回國民黨的小農時代,斷了中國農民共同富裕的路。新中國成立時,沒收四大家族官僚買辦資產形成的全民資產占比80%,而今近80%的資產重歸極少數人和外國人所有了!“改革先鋒”柳傳志們已經對國家經濟基礎、對人民主體地位構成了顛覆性的威脅。所以,農民們在大討論中發問,這樣改革的意義何在?
“聯想事件大討論”到今天兩年零八個月了,令人驚訝的是,沒有一位官員一家官媒發聲,聯想公司一直沉默不語。網上在去年3月開始對這場大討論限流或不予發表。人們也沒想到柳傳志竟是個不倒翁,不知背后誰在為他撐腰?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這場民間自發的前所未有的群眾大討論并未熄滅,仍在深深觸動全社會對一個國家一個政黨性質的拷問。
我做為老黨員,也積極地參加了這場大討論,寫了《病樹前頭萬木春── “聯想事件”的若干警示》、《檢驗“改革先鋒”柳傳志的改革路》等數篇文章,不止一次被刪,我也習以為常了,常苦笑道:別人寫文章是讓人讀的,我天眸寫的文章是被人刪的!刪也寫。共產黨員在這場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討論中,必須表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我天真地想過,如果不彎下腰摸石頭過河,繼續走在毛主席指引的社會主義大道上,“共同富裕”和農業現代化有可能早已實現。試想退一步,如果在改革開放的前10年鼓勵讓一部分人民先富起來,后30年做好“共同富裕”工作,不至于到今天還沒有一個實現“共同富裕”的時間表。人都是有眼睛的,只要柳傳志們這些精英和資本家存在,能“共同富裕”起來嗎?只能加大貧富差距呀!這事兒人人都看的明明白白卻又不知何去何從?唉!
我在展廳中心的李大釗和弓仲韜雕像前,撫今追昔,心潮難平。感嘆改革開放的春風把農民又重新推回到了社會的最底層!在經濟上,要為他們之上的階層提供生活資料,供給廉價的糧食和勞力的付出,在政治上沒有發言權和社會地位。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后,農民分化、農業弱化、農村空心化。如今,村里剩下的人主要是50年代出生的父輩們,年輕人已經很少了,為逃避土地薄收,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打工,如果土地承包真的能給農民帶來固定可靠的收益,有誰還會忍受親人離別之苦,在一個個安全事故后去前赴后繼呢?那些失地的農民進城成了新生的無產階級,無奈地打開抖音唱《國際歌》。與之對比的是,一批毛澤東時代延續下來、至今仍然堅持走集體化道路的農村,如河南的南街村、河北的周家莊人民公社等,這些地方我都多次去考察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實現就地城鎮化,達到全體村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他們把社會主義農村集體化事業堅持延續至今十分不易,盡管沒被樹立為“共同富裕”的典型,盡管主流媒體對他們視而不見,但天下無人不知南街村正在建設共產主義小社區,無人不知孤立的人民公社周家莊欣欣向榮。正如毛主席所講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我由此想起《創業史》作者柳青曾對女兒說:“下一個時代,你們會右,也許右得不能再右了,走不下去的時候,就會回過頭來再尋找正確的路。”[3]他說對了,他言中了。人們回過頭來再尋找正確的路,就有了今天不忘初心的說法,就有了人民群眾對毛主席和對毛澤東時代的懷念浪潮一浪高一浪,就有了抖音上的《國際歌》一人唱來萬人和!就有了我們今天來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尋根。
參觀完中共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一步穿躍了百年!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的底色是鮮紅的,經過100年的煙熏火燎,本色依稀可見,上面的錘子鐮刀,是百年前農民革命歷史性的開端。李大釗、弓仲韜百年前未竟的事業令我們感慨萬千!消滅剝削階級“共同富裕”的斗爭,到了我們這一代還未結束。如今貪官一頓飯,企業家的一盒煙,是一個農民一個月甚至一年的收入。柳傳志的豪宅是一個農民家庭再奮斗一百年也買不起的。貪官和柳傳志們正在用黑色的權力和灰色的資本,加勁抹掉或掩蓋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的底色。如果任其改變顏色,毛澤東思想,馬列主義就成了空的概念。“共同富裕”就成了水中月,鏡中花。當今農民的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養老難等等諸多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其弱勢地位得不到改善的話,會更嚴重的導致“官民階級分化”、“工農階級分化”、會引起社會激烈的震蕩。今千萬人去淄博吃燒烤,歡呼官場另類馬青天,還有“太古里牽手”的流量,是民眾對公平社會遠去的無奈表達。我的看法是來臺城中共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接受一次靈魂的洗禮,比去淄博吃燒烤更重要,更有實際意義。來吧,同志們,來吧,這里存有共產黨人沒有變質的精神種糧!
百年時光過去,彈指一揮間,今天我們回顧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既是一種精神的回歸,又是一種思想的出發。既是一種歷史的召喚,又是一種現實的啟迪。我發現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本來的更深意義有待我們深度挖掘。透過重重的歷史風煙,我們仿佛看見李大釗、弓仲韜革命前輩們真誠共產黨人的身影。又見毛主席揮手指引著農民前進的方向。
我走出臺城村時,幾次回首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紀念館巨大的火炬雕塑,吐著熊熊燃燒的火苗,是遼闊的大平原上一道壯麗景觀!
百年黨史從頭閱,一間農舍有真傳。還歷史以真相,留先輩之錘鐮。大釗建黨非為利,仲韜求索豈計錢,毛澤東思想照人寰。革命征程步履艱,多少忠魂在眼前,觀之碧血涌,思之熱淚漣。共同富裕,任重道遠。吾輩自當承壯志,共產主義薪火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