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春節后用工荒被鋪天蓋地報道,但沒過多久,用工荒的新聞便淡出公眾的視野,可是用工荒后續如何呢?用工荒后真的如媒體所說得那么嚴重嗎?用工荒后企業真的改善了工人的待遇、福利?對于這些,媒體卻沒有了后續的關注,我們也沒有聽到來自打工者自己的聲音,城邊村便帶領大家去看看用工荒背后的真相,聽聽工友所體會的用工荒。
工友眼中的“用工荒”
http://www.chengbiancun.com/special/topic/ygh.html
用工荒背后的謊言
“用工荒”是最近幾年出現的新現象,同時也是很具“中國特色”的新現象,一邊是擁有人口最多的國家,一邊卻是企業到處宣傳招不到人。
雖然春節后用工荒被鋪天蓋地報道,但沒過多久,用工荒的新聞便淡出公眾的視野,可是用工荒后續如何呢?用工荒后真的如媒體所說得那么嚴重嗎?用工荒后企業真的改善了工人的待遇、福利?對于這些,媒體卻沒有了后續的關注,我們也沒有聽到來自打工者自己的聲音,城邊村便帶領大家去看看用工荒背后的真相,聽聽工友所體會的用工荒。
“用工荒”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用工荒”是最近幾年出現的新現象,同時也是很具“中國特色”的新現象,一邊是擁有人口最多的國家,一邊卻是企業到處宣傳招不到人。
起初,媒體的“用工荒”報道基本上都是稱之為“民工荒”,雖然都是描述勞動力短缺,但一字之差卻隱含了太多的意義,“民工荒”更大程度上是告訴社會,企業缺乏的是廉價的勞動力,因為“民工”現在的意義大都就是泛指沒有知識與技能的人,通常只能參與體力勞動工作,與苦力的意思相約。隨著社會對于進城勞務工的越來越關注,“農民工”、“民工”等稱呼也廣泛的被人認為含有歧視的意味,這兩年也不斷有人站出來要求取消“農民工”的稱謂。因此,我們會發現,現在媒體慢慢習慣以“用工荒”來替代“民工荒”。
用工荒與大學生就業難之間的矛盾
與“民工荒”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大學生的就業難。2010年教育部曾發布消息稱,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68%。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各地也紛紛出臺各種舉措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然而網絡上的一篇被就業熱帖將就業率的真實性與就業難的現實性擺在了桌面上,“被就業”被調侃為繼“被自殺”之后的又一被動句式網絡新詞。大學畢業生的預期月薪只有1000元左右,遠低于“農民工”預期月薪持平甚至更低,大學生不如“農民工”的新腦體倒掛成為見慣不怪的社會現象。針對這種現象,中國社科院人口所所長蔡昉即認為,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正在發生逆轉,以廉價勞動力為特征的人口紅利即將耗盡,中國經濟結構面臨困境與轉型。“農民工”的劉易斯拐點已經到來了,而大學生的劉易斯拐點卻遠遠未到,而且隨著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大學生就業難愈加嚴重。
然而也有人認為,這兩個群體沒有可比性,賀雪峰就談到:大學生工資起點低,但因為大學生基本上是技術性工作,這些技術是積累性的,因此,他們的工資隨資歷而增加,農民工的工資起點高,但這些工資大都是計件工資,年齡越長,動作越慢,出錯率越高,工資就越低了。不同的起點,因為相反的變化方向,而有恰恰相反的終點。我們因此不應拿大學生起點工資與農民工的起點工資來說事。
同時,不論學者、媒體甚至社會公眾, 都擁有一個固化的印象認為“體力勞動”就必須要廉價與“腦力勞動”。同時,我們也一直在強調一個“身份”的問題,“農民工”一直以來都有個農民的身份捆綁其身!是什么原因讓我們開始如此在乎“身份”,是“身份”上捆綁的利益還是其他什么?如果不破解這個問題,或許我們也很難真正解決“農民工”的融城問題和每年出現的“用工荒”問題。
用工荒與失業率之間的矛盾
年份 |
04年 |
05年 |
06年 |
07年 |
08年 |
城鎮登記失業率(%) |
4.2 |
4.2 |
4.1 |
4.0 |
4.2 |
用工荒與拖欠工資之間的矛盾
每年年初都在報道“用工荒”,而每年年末卻都在報道“工資拖欠”。用一個常人的眼光,在一個用工很急缺的社會,不應該會出現如此頻繁的工資拖欠事件,而在我國,卻是年年都有,且屢見不鮮。
更為諷刺的是,每年的年末集中式的工資拖欠事件發生,到了年初,企業又都裝出一副可憐人的形象宣傳“用工荒”,對于去哪工作,哪里才是勞動者的應有之選,我們相信,一個人性化的企業,是不缺乏勞動者的應聘的。
當然,這里面也含有行業之間的差異(工資拖欠主要集中在建筑行業、而建筑行業往往又不缺乏工人),因此這種奇怪的矛盾卻總是讓人經不住噓唏感嘆。
用工荒背后的本質
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已經很難再聽到有關于“用工荒”的報道,而零星的報道,也讓我們發現最初炒“用工荒”較厲害的地方已經不再荒了。廣東人社廳廳長3月5日報告說:“今年春節回鄉的外鄉農民工是910萬,占在廣東的外省農民工1703萬的53%。根據我們的監測統計,到2月28日止,返回廣東的外省農民工是839萬,占返鄉過節的92.2%。” 而最根本的原因卻是打工者無法在其工作的城市安居生活。這也形成了我國每年春節期間打工者返鄉、節后離鄉的特殊現象。
學者賀雪峰指出,看起來的民工年年荒,其實也只是春節才荒,這個時候的民工荒,是因為農民工在工廠的勞動不能累積(即勞動報酬并不隨工齡增加而增長,甚至會隨年齡增長下降),農民工換個地方碰運氣的成本就極低,他們返鄉過春節,之后再到哪里務工,得再想一想。他們也要趁春節與父母子女團聚片刻。工廠希望機器一刻不停地運轉,農民工一天春節不過,都留在廠里生產賺錢。當農民工還在家鄉考慮到哪里務工時,工廠卻迫不急待要開工生產,這個時候,“民工荒”叫得山響,好象到處都缺農民工。實際上,再過十多天,隨著農民工大量外出,民工荒的企業很快就招到人手,很快就提苛刻勞動條件,很快就又將農民工將作機器對待了。民工荒,僅是春節時的正常情況,因為沿海工廠并不為農民工提供真正保障,農民工年節要返回農村家鄉,再外出則要考慮下一步的務工方向。
綜合以上的我們所看到的矛盾以及現實的觀察和數據,我們有理由否認“用工荒”的事實,也可以說“用工荒”即是“用工謊”。
“用工荒”就是“民工荒”
“用工荒”就是“民工荒”,而“民工荒”就是對廉價勞動力的渴望。在現階段的我國“民工”無法享受到真正意義上的國民待遇,因為捆綁在他/她們頭上的是與利益掛鉤的戶籍制度和“外地人”的標簽與身份。
之所以是對廉價勞動力的渴望,從我們所觀察到的實際情況來看,在珠三角或者長三角,很多企業給予打工者的薪資往往是以最低工資標準作為基本工資或者最高工資。雖然經常能夠看到媒體報道說現在打工者的工資能拿到多少,但卻沒有想過現如今的物價水平,也沒有想過打工者每天上班12小時、沒有周六或周末,才獲得那并不能在城市保持尊嚴生活的工資。
幾十年了,我國的各種經濟指標都在增長,但沿海出口型企業普通工人的工資基本沒有多大變化(雖然近年來基本都有調整最低工資,但最低工資的起點太低,即使每年增長額度超過20%,卻仍然很低。目前為止,仍沒有一個省市的最低工資達到了社平工資40%的標準)。與此同時,都市生活的成本日益增大,富裕了的沿海城市居民、企業主和來自內地的打工者之間的財富與生活鴻溝日益擴大。 --(部分摘自百度百科)
工友眼中的“用工荒”
工友眼中的“用工荒”
在用工荒的新聞中,我們很少能聽到工友的聲音,大多是從企業招工的角度來說招工困難。而面對輿論的狂轟亂炸,作為“用工荒”的主體——打工者,卻并沒有發出自己的聲音,也沒有表現出作為“賣方市場”后的主動地位。而勞動者與市場雙方之間信息的不對稱嚴重影響了打工者對于正確的選擇與判斷。城邊村采訪了一些工友,來聽聽工友對于用工荒的體會吧!
在我們的訪談工友之中,大部分工友并沒有聽說過“用工荒”。 一個工友還抱怨說“昨天看到了一個招工牌,上面寫的還不錯,哎。誰知道啊,進來了,沒有加班費,還上28天的班,天天加9點,傷心,可是到了吃飯的時候,更寒心,看看那菜,叫什么菜嗎,老板就那么小氣嗎?我們是人啊,就吃這個嗎?看看一個個都吃。我也無語了,都為了多賺點錢,不計較那些了。”
雖然處處都在宣傳“用工荒”,也都在描述用工待遇的提高,但事實是這樣嗎?從我們訪談的情況來看,目前為止絕大多數工友的工資上和去年比并沒有較明顯上漲,而工友普遍反應的物價高漲,對于我們來說也都深有體會。訪談的工友都對于目前的工資水平不很滿意。
而用工荒工作就好找嗎?在訪談中,有些工友反映,他/她們覺得工作并沒有想象中好找,尤其是各方面條件自己都滿意的工作少之又少。雖然招工的不少,但大都給予的待遇和工作環境和自己想象中的還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現在物價飛漲,而工資的水平并沒有隨著物價的上漲而上漲。同時,以前的經驗告訴了他們,企業招工時說的漂亮,但實際進廠之后,會發現待遇和條件都和自己想象中的有差距,最后一個感覺就是被騙了。
結語:
作為一個關注打工者的公益組織,我們有理由讓打工者發出自己的聲音,而不是在一片洪濤之中失去了聲響。我們覺得:“用工荒”本身是從企業使用勞動力資本的角度來講的,而一直以來都沒有關注勞動者作為人的基本需求,從工資工時,到職業安全健康,再到最基本的家庭團聚、留守兒童。用工荒,即便存在,也只能說明了勞動者用腳在選擇,而新聞,媒體的關注視角什么時候開始用人的需求而不是經濟發展的角度去看這些問題,社會才可能進步。因此作為掌控話語權的媒體,應該在事實的基礎之上予以客觀描述同時加入更多的人文關懷!
感謝曉紅、繼艷、曉強、中原、春燕、葉忠林以及參與訪談的志愿者和工友的支持與幫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