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裝
評吉林網“國企改革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必由之路”
在剛剛披露了“7.24”通鋼事件之后,8月6日發布于吉林網的“國企改革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必由之路”這類文章本是不值得一看,更不值得一駁的。問題是這個寫作班子(只是猜測)再次借用了這個絕好的題目“改革”。
無獨有偶,東方網也幾乎在同一時間里就“皇甫平”(據悉是上海宣傳部直屬寫作組的代稱)的舊文——《改革不可動搖》,對周瑞金做了一次專訪,讓周瑞金借此機會又大唱特唱了一番陳腐的老調。
在危機當前,又發生了聞名于世的通鋼事件之后,在兩個相距遙遠的的網上出現基本觀點相同——“改革”不動搖,基本手法相同——欺騙,以種種謊言掩蓋“改制”中的矛盾和黑幕,異口同聲地堅持要把走上邪路的“改革”進行到底,這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值得注意的動向!
“改革”!一件多么華麗的新裝!
不過,這次揭穿兩個騙子炮制華麗新衣欺騙把戲的,已經不是人群中的那個小孩,當然更不是我,而是聞名世界的、偉大的當代通鋼工人階級!
這些年來,多少罪惡都是假“改革”之名!
這篇文章,在其內容上,作者們不僅偷換了概念,將“改革”變成了“改制”,而且公開撒下了許多謊言,掩蓋了國企改制中的種種黑幕和事實真相(限于篇幅,不展開敘述。許多事實可看一些學者和網友們的專題文章)。
發自吉林網的“國企改革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必由之路”的這篇文章,是通鋼事件之后的一篇企圖掩蓋吉林部分國企改制事實真相,全面開脫責任的辯護詞;一篇公開欺騙黨和人民的、“此地無銀三百兩”似的大謊言;他們大有不將他們實行的“改制”進行到底就決不罷休的決心!而其最大的目的就是試圖以此干擾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的正確方向。這是通鋼工人階級反抗剝削階級的激烈搏斗之后,根本利益不同的兩大階級生死搏斗的繼續!
該文也是一篇全面反應政府機構中某些人堅持要對國企改制的基本觀點的綜合性要文。 文章全面闡述了吉林省三十年來國有企業改革(改制)發展的歷史過程、依據、目的、目標、重點、模式和巨大成果,并充分肯定了這一改制方向的“正確”和要堅定不移的堅持“改革”下去的理由。
文章開頭說:“ ......去年以來,溫家寶總理到遼寧、吉林等地考察,充分肯定了東北地區以國企改制為突破口,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所取得的巨大成績,并堅定地指出:東北振興指日可待。 ”
溫家寶總理究竟是肯定的東北“改革”成就,還是肯定的東北“改制”成就,姑且不論,但一開頭就拿國家領導人對于東北這些年改革成就的肯定為他們當擋箭牌,借以封住人民對于極少數人借“改革”之名,行“改制”之實,大肆挖掘和瓜分國有資產和財富的重重黑幕的揭露和批評,繼續欺騙黨和人民,則已暴露無遺。
這里有四點需要指出:第一,東北改革是有成就的,其成就是大是小這里暫不評論。第二,東北的成就不代表吉林的成就,吉林的成就不代表通鋼的“成就”;第三,有成就不等于沒有問題和黑幕。比如:通鋼。第四,過去有成就,不等于當前還有成就。通鋼的工人階級不就對你們所言的“改革”、實際上的改制做了實事求是的總結了嘛!
文章說:“國企改革的根本目標是要讓企業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形成自我生存和發展的內生動力;根本方向是要建立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建龍入主通鋼的前前后后,是不是“正確方向”?減員增效、下崗分流、降低工資、“三個月內姓陳”是不是“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這種制度能比50年代同是產生于東北的“鞍鋼憲法”又現代在那里?難道此前幾十年共產黨就不關心企業的“生機和活力”,而到了二十世紀末才關心起企業的“生機和活力”來?
文章又說:“改到深處是產權。......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幾十年舊體制積累的矛盾將一次爆發,多年積累的企業債務包袱要一次處置,多年對職工的欠賬必須一次性解決,今后企業的發展也必須同時謀劃。這無異于一場脫胎換骨的革命,最難的問題是錢從哪里來,人往何處去。改制成本不足,機制不活,觀念陳舊成為制約國企改制的最大難題。但國企改革是一道繞不過去的關口,不改革就沒有出路,振興就是一句空話。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制資本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沒錯。產權,自然是一個深層次的問題。但公有的財產或財富的權利,比如通鋼的財產權利,至少應該劃為三大部分:第一,因為它是全民的,比如土地和建設投資,所以這一抽象部分可由全民股份——國家機關或政府的相關機構來代表;第二,通鋼的工人們是具體建設者,同時,他們本身又是全民的一部分,所以,通鋼的工人每個人都有天然的一份;第三,據說是有能力促使企業效率提高的“精英”和資本,所以,他們可以以技術、管理經驗或資本獲得其中的一份。但是,通鋼是這樣的嗎?如果是這樣,通鋼“幾十年舊體制的矛盾”會“一次爆發”嗎?建龍入主后,為什么沒能讓通鋼表現出絲毫的“生機和活力”,提高生產效率,反而出現巨大虧損,而且工人們有了更加悲慘的結局,而建龍退出后,通鋼就又變得好了起來?
中央的精神是“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但是,通鋼告訴我們的是,“多元化”變成了“二元化”,“公有制”變成了“私有制”,把屬于多數人的財產和財富,一夜之間就劃轉到了極少數人的名下;改革變成了徹底的改制——社會主義公有制變成了徹頭徹尾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公有制及其主體——工人階級被徹底改掉了。
好一個“脫胎換骨”!過去的個別私有者一夜之間就“脫胎換骨”成為工人大眾的主子,全體勞動者一夜之間也“脫胎換骨”成為極少數人的奴隸!
“多年對于職工的欠賬”又是如何形成的?我曾經在地方的國有企業里擔任過領導,我所知道的事實是,國有企業在改革前不欠職工任何帳,都享受到很優厚的福利,退休后能享受到穩定幸福的晚年生活;而且企業大多都有利潤埋伏,直到1993年才被逐步挖完,直至1994年,國有企業絕大部分也不曾欠任何職工的帳。之后為什么就開始欠帳了呢?這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文章還說:“國企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就是實現、維護、發展好包括廣大工人階級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國企改革是職工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之所在,國企改革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不容否定的。只有深化國企改革,才能加快企業發展,只有企業發展了,職工利益才能得到根本維護。但改革是一場革命,是重大利益的調整,是要付出成本和代價的。 ”“同時需要廣大職工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識大體、顧大局,與黨和政府一道,克服困難,共渡難關。而決不能為了個人利益、小團體利益、眼前利益,而去否定改革,去損害集體的、長遠的、更大的利益,那樣就會得不償失。”
這里需要弄清四個問題:第一,誰是真正的為了“個人利益”和真正的“小團體利益”,而“損害集體的、長遠的、更大的利益”?比如,是陳國軍們這個小團體為了私人利益,還是通鋼的三萬多工人這個“小團體”為了私人的利益,損害了“集體的、長遠的、更大的利益”?第二,為什么改革的“重大利益調整”總是只調整老百姓的利益由有到無,而極少數人被調整到從小到大、一夜巨富?第三,為什么多年來只有勞動人民才承擔改革的重大“成本和代價”——下崗失業、累死累活只能拿300元的月薪,而極少數人卻可以不勞而獲地享受改革的成果,比如,陳國軍們可以拿300萬的年薪?因此,也就出現第四個問題,為什么將改革的主體——創造財富的勞動人民的利益始終排在改革之外,社會的物資與精神財富的增長只能讓極少數人享受和揮霍?
好一個“共度難關”!請看通鋼事實!
還有,就在廣大勞動人民受苦受難的時候,全國公務人員一年“三公”消費竟高達9000億之多?這9000億中包不包括吉林(當然,還有“皇甫平”們的所在地)?
文章說:“實現、維護、發展好包括廣大工人階級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請看通鋼事實!
文章說:“明確了堅持有利于企業發展、有利于維護職工權益、有利于調動改革者積極性的“三個有利于”原則及整體改制到位、債權債務處理到位、職工勞動關系轉換到位、國有資本退出到位和推動改制企業基本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四到位一基本”的標準和要求......” 。請看通鋼事實!文章所說的四個“到位”,除了“國有資本退出到位”和“職工勞動關系”下崗“到位”以外,其他“到位”統統落空。
你們也配談改革“有利于維護職工權益”?
全文讓我們看到這樣一幅畫像:資改派們才是當代救世主。
全文似乎還讓我們聯想到,改革前的中國共產黨人是不關心企業的內生機制和發展、不維護工人利益、不注意調動人們的積極性的。那么,你們能夠解釋三十年前企業的勃勃生機、職工享受崇高待遇和優厚待遇與全體干部職工不計報酬、不怕困難的那種熱火朝天的積極性?你們如何解釋多少年之后當代的勞動者們仍深深地眷戀著當年的那個“國有情節”?
文章說:“吉林省委、省政府逐漸厘清這樣一個思路,國企改制一定要把投資主體多元化突出出來,把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突出出來。......在這樣的背景下,殼牌來了、西門子來了、日立來了、錦湖輪胎來了——世界500強和國內大企業大集團紛紛把目光投向了吉林這塊創業的熱土。”
事實是,在改制——“投資主體多元化、突出混合所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背景下,一條條撲向工人階級的惡狼來了!比如,象建龍這樣的餓狼也來了!
但是,正如你們自己所說,“非公有制經濟”是“突出”來了,但是,你們“把投資主體多元化突出來了”嗎?通鋼工人階級——創造財富的這個最大主體不是被你們的“改革”在2005年至2008年的三年間,就被你們將原來的3.6萬人,“突出”掉了2.4萬人,大力下調在崗工人的工資,幾乎到了國家規定的最低生活標準,而且還揚言要將通鋼原來的工人一個不剩地完全徹底地“突出”掉嗎?創造一切的勞動階級就不能成為“投資”主體,只有被“突出”掉的命運?
文章說,吉林2005年的國企攻堅戰中,“必須堅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把通過改制促進企業發展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好一個“促進企業發展”!請看“改制”后建龍入主的通鋼的“發展”!
文章又說,“吉林省的國企改制,......等改制模式和做法都是成功的。” 請看通鋼!
文章說,“越是面對困難,越要保持頭腦清醒;”
先生們,這句話說對了,無論他對于哪個階級都是對的。特別是在通鋼事件爆發之后!
文章說,“越是遇到阻力,越要保持信心堅定”。
先生們,對這句話,勞動人民的理解和你們的理解是根本不同的。
如果是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的自我完善的改革,就應“越是遇到阻力,越要保持信心堅定”;相反,如果是你們所說的“改制”——將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改變為資本主義私有制企業,“越是遇到阻力,越要保持信心堅定”就大錯特錯了,你們這是在向廣大勞動人民公開下戰書,這是在逼迫勞動人民造反!就象逼迫通鋼的工階級所只能做的那樣。你們就是對民族和勞動人民犯罪!你們就是在替殖民主義者賣力——為他們制造動亂、分裂民族和顏色革命創造條件!
文章說,“在國企改制這個問題上,停滯和倒退沒有任何出路。”
先生們,這句話又是對于你們極少數人來說才是對的,而對于絕大多數勞動人民來說是絕對錯的。
因為在這個問題上“停滯和倒退”,你們極少數人就沒有機會大肆挖掘和瓜分屬于全體人們的資源和財富了,你們暴富的出路就堵死了,也就不可能騎在勞動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了。
這句話應該改為“在國企改制這個問題上,只有立即剎車,恢復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才有出路”才是對的。如果先生們不理解,就先弄清改革和改制的根本區別。倘若還弄不懂,就在網上查一查鄧小平的“十個如果”。不然,象你們所堅持的那樣改制下去,我們黨和國家及其全體人民就是只能走邪路、死路!
“國企改革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必由之路”一文,通篇都是謊言,是一株陽奉陰違,說的冠冕堂皇,行的黑暗丑惡,繼續公開欺騙黨和人民,舉著改革大旗反改革的大毒草!是資改派們向黨和人民的一份公開的挑戰書!
我們不能不認定,文章的炮制者們,極力掩蓋國企改革由改革演變為“改制”過程中,根本利益不同的兩大階級搏斗與階級剝削,將社會主義的公有制企業徹底改變為資本主義私有制企業的實質和真相,是要達到如下兩個目的:第一,為資改派們這些年借改革之名的倒行逆施對中華民族和人民所犯下的種種罪行進行百般掩飾,開脫罪責。第二,企圖繼續向黨中央施壓,干擾十七屆四中全會的方向,繼續堅持他們的“改革”,使他們不勞而獲、私吞瓜分的巨大既得利益永久化。
難道以“皇甫平”《改革不可動搖》的舊文在東方網重貼,與吉林網的這株毒草的先后發表是偶然巧合嗎?(據說“皇甫平”是上海市委宣傳部直屬寫作組的代稱)。我不敢斷言他們是幕后策劃、遙相呼應,互相支持,繼續向中央施壓,在輿論上先發制人,逼迫人們不得不按照他們的罪惡的“改革”路徑走下去,把中國繼續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但這畢竟不能不引起全黨和全國人民群眾的高度警惕!
前面說過,吉林網發布“國企改革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必由之路”一文,和“皇甫平”在東方網做客重彈老調——也是通鋼工人階級與剝削階級兩大階級的根本利害沖突之后,根本利益不同的兩大階級激烈搏斗的繼續;黨和工人階級的任何麻痹和松懈,都將導致不可估量的損失!工人階級不僅自身要緊密地團結在一起,而且也要緊緊地團結在以胡錦濤為代表的黨中央周圍,繼續堅持同陳國軍們及其幕后的支持者們作艱巨的長期的斗爭,才有可能爭取徹底勝利。
這株毒草(包括《堅持改革不動搖》)的根本危害在于:如果不及時加以批判和揭穿它的罪惡實質,任其繼續蒙哄中央和全國人民,任其毒素泛濫下去,必將搞亂人們的思想,使改革與真正所要走的道路離得越來越遠,兩極分化就會繼續走向極端,黨和人民群眾的隔閡就會越來越深,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系和黨的執政基礎就會被徹底破壞,更大社會動亂乃至分裂就會隨之而來,這就給了帝國主義者實行顏色革命的以可趁之機。中華民族必將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由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改革,演變成復辟封建資本主義制度的“改制”,這是我們改革過程中最沉痛的歷史教訓!
最后,摘錄一段工人詩歌獻給吉林網“國企改革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必由之路”一文的炮制者們和在東方網做客的“皇甫平”們,讓你們睜開眼睛仔細看一看你們鼓吹的“改革”的真實的杰作之一斑吧!
累 (工人之歌 2號)
一個四十六歲的下崗婦女
一個月薪五百元的清潔工
一個生著病的丈夫的妻子
一個讀初中的孩子的母親
一個不能拖欠水電費的戶主
一個每天都要端粗碗淡菜上桌的家庭主婦
一個也要與親朋好友面對面來往的朋友
一個幾十年被貧困浸泡的女人
那天,她說好累
輕輕頓了一下
嘆了口氣
身邊一桶冷水
手里一塊濕抹布
詩歌敘述的這位女工人在資改派們主持的“改革”中的遭遇,就是當代千千萬萬工人共同遭遇的縮影,相比三十年前工人階級享受著崇高地位和優厚的福利待遇,改革前后難道不是有著霄壤之別的兩重天?
毛主席明確指出:“資本主義道路,也可增產,但時間要長,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們不搞資本主義,這是定了的,如果又不搞社會主義,那就要兩頭落空。”(《毛澤東文集》第6卷第299頁)
還是按毛主席說的辦吧!幾千年來,尤其是人類進入快速發展的歷史時期的近代以來,有過誰比他還高明的?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懷著良好的愿望,僅以此文獻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
2009年8月15日 星期六
附: 國企改革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必由之路
國企改革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必由之路
小]
去年以來,溫家寶總理到遼寧、吉林等地考察,充分肯定了東北地區以國企改制為突破口,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所取得的巨大成績,并堅定地指出:東北振興指日可待。
(一)
在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大潮中,吉林省從未停止過探索和實踐。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就對國有企業進行了一系列自內而外的“手術”。大體可分為五個階段:一是1978年至1985年的擴權讓利階段。對企業擴大經營自主權,下放32戶省屬企業,放開811戶小型國有工業企業;二是1986年至1992年的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階段。強化企業經營激勵機制,鼓勵企業“跳起來摘桃子”,一些企業承包人出現短期行為;三是1993年至1997年的進行企業制度、機制轉換,從整體上搞活國有經濟階段。鼓勵企業參與競爭,進行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并在小型企業中進行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四是1998年至2004年的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階段。企業改革進入全面的制度創新和機制轉換,省政府對345戶股份公司進行清理整頓,對5戶上市公司進行資產重組;五是2005年以來的國有企業改革攻堅階段。省委、省政府提出以產權制度為核心,在全省范圍內全面開展國企改革攻堅戰。回顧吉林省國有企業改革歷程可以看到,國有企業的改革始終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或關鍵所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吉林省進行了由計劃經濟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現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和實踐。企業的基本制度實現了由國有國營的工廠制到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承包制,再到以產權制度為核心、有限責任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為代表的現代企業制度的制度創新的過程。30多年的國有企業改革,吉林和全國一樣,經歷了不同尋常的發展歷程,進行了不同尋常的艱辛探索,創造了不同尋常的輝煌成就。
(二)
國企改革的根本目標是要讓企業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形成自我生存和發展的內生動力;根本方向是要建立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改到深處是產權。長期以來,我們在積極探索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始終沒有真正涉及到產權制度改革。而進行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情況復雜,幾十年舊體制積累的矛盾將一次爆發,多年積累的企業債務包袱要一次處置,多年對職工的欠賬必須一次性解決,今后企業的發展也必須同時謀劃。這無異于一場脫胎換骨的革命,最難的問題是錢從哪里來,人往何處去。改制成本不足,機制不活,觀念陳舊成為制約國企改制的最大難題。但國企改革是一道繞不過去的關口,不改革就沒有出路,振興就是一句空話。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制資本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是對改革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在公有制實現形式認識的一個重大突破。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做到有進有退,一個基本的出路是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而其中的關鍵環節是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2002年吉林省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擁有資產占規模以上工業的82.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1.6個百分點;60%的國有企業仍是單一國有主體,沒有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這在全國是少有的。吉林省委、省政府逐漸厘清這樣一個思路,國企改制一定要把投資主體多元化突出出來,把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突出出來。要積極鼓勵和支持外資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借助老工業基地產業基礎的優勢,盡快培育一批充滿內在生機和活力的市場主體。國有經濟戰線除少數大型企業繼續保持國有控股外,其他企業特別是大量存在的產權比較單一的國有企業都要通過各種方式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大力引進多元投資主體。在這樣的背景下,殼牌來了、西門子來了、日立來了、錦湖輪胎來了——世界500強和國內大企業大集團紛紛把目光投向了吉林這塊創業的熱土。去年全省實際利用外資30.08億美元,增長32.5%,是2003年的6倍;引進外省到位資金1200億元,增長58.7%,是2003年的13倍。幾年來,絕大多數企業通過改制重組,實現了產權投資主體多元化,創新了體制機制,企業活力全面增強,生產經營狀況明顯好轉,發展速度普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時,優化了國有資本結構和布局,提高了國有資產控制力。全省規模以上國有工業企業國有股本比重下降到36%,比重下降但資產總量卻在擴大,質量在提高,控制力在增強,國有資本向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源類、基礎產業和支柱、重點產業集中。
(三)
國企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就是實現、維護、發展好包括廣大工人階級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幾年來吉林省已先后為3366戶工業及非工業領域國有企業支付改制成本229億元,安置職工100萬人。在全省816戶工業企業中,改制前處于下離崗的28. 59萬名職工全部參加了社保并軌試點,對在崗職工也都按照標準采取現金、股權、債權等方式轉換了勞動關系。改制后有22. 5萬人重新上崗,上崗率達到96%以上。清償職工債務23. 04億元,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改制后的企業生產狀況和效益明顯好轉,職工收入和各種待遇也得到明顯改善,成為國有企業改革最直接受益者。同時,隨著企業好轉帶動全省經濟發展和財力提升,我省從2008年開始將新增財力的70%全部用于改善民生,增加社會公共產品供給。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進一步完善城鎮基本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提高補助標準,并連續幾年向群眾公開承諾一批民生實事并如期兌現,從而在更大程度上實現和發展著包括廣大國企職工在內的全體人民的利益。事實證明,國企改革是職工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之所在,國企改革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不容否定的。只有深化國企改革,才能加快企業發展,只有企業發展了,職工利益才能得到根本維護。但改革是一場革命,是重大利益的調整,是要付出成本和代價的。這就必然要觸及一些職工的眼前利益,一些國有企業職工就要下崗分流,特別是在社會保障能力還不夠強的情況下,這些國有企業職工生活就不可避免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這幾年從中央到地方都始終高度重視,正在加大力度進行解決。同時需要廣大職工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識大體、顧大局,與黨和政府一道,克服困難,共渡難關。而決不能為了個人利益、小團體利益、眼前利益,而去否定改革,去損害集體的、長遠的、更大的利益,那樣就會得不償失。
(四)
近年來,吉林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點工作,合力攻堅破難,制約吉林改革發展的難題逐步得到破解,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取得實質性進展,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2008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424.06億元,同比增長16%,增幅居全國第三位,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GDP總量是2003年的2. 4倍。地方級財政收入實現422.77億元,增長31.8%,增幅居全國第三位;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845.2億元,增長30.2%,這兩項指標分別是2003年的2.7倍和2.9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00億元,增長40%,增幅居全國第三位,年投資量是2003年的5.8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491.6億元,增長18.6%,比2003年增加了近2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2829.45元和4930元,增長13.7%和17.7%,分別是2003年的1.8倍和1.9倍,其中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居全國第一位。吉林省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驕人成就,主要得益于2005年那場聲勢浩大的國企改制攻堅戰。那一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從實際出發,確定國企改革必須堅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把通過改制促進企業發展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明確了堅持有利于企業發展、有利于維護職工權益、有利于調動改革者積極性的“三個有利于”原則及整體改制到位、債權債務處理到位、職工勞動關系轉換到位、國有資本退出到位和推動改制企業基本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四到位一基本”的標準和要求,為徹底、規范、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改革任務提供了有力保證。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吉林省用一年時間基本完成了列入計劃的816戶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改制任務。到目前為止,全省3366戶工業及非工業領域國有企業基本完成改制任務。改制后國有企業發展活力和國有資本控制力明顯增強,到去年末全省國有企業資產總量達4118億元,比2004年凈增1318億元。吉林省投入水平一直較低,通過國企改制,培育和引進了投資主體,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大幅度增長。2004年至2008年5年投資總額是改革開放30年前25年總和的2.4倍,年人均投資現已超過2萬元,達到發達省份水平。此外,國有經濟的有序退出和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化,為非國有企業的成長釋放出巨大空間,非公經濟通過積極參與國企改革實現了跨越發展。實踐有力地證明,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必由之路。
(五)
吉林省的國企改制,始終著眼于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以企業發展為主線,突出了產權制度改革和引進戰略投資者兩個重點,所采取的增量重組、產業關聯重組、承債式重組和品牌技術資本互補重組等改制模式和做法都是成功的。當然,在國企改革這場廣泛而深刻的歷史變革中,也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極少數人提出質疑,甚至對改革方向產生了動搖。必須看到,我們遇到的問題是任何一場變革都無法回避的問題,是改革推進過程必然觸及到的矛盾,也是改革必須支付的成本和付出的代價。越是面對困難,越要保持頭腦清醒;越是遇到阻力,越要保持信心堅定。我們絕不能就此停止前進、固步自封,甚至走封閉僵化的回頭路,重蹈因循守舊的覆轍。在國企改制這個問題上,停滯和倒退沒有任何出路。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國企改制事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事關振興發展的大局,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我們要堅持用深化改革的方法不斷解決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為吉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