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鄭州市惠濟區政府新址豪華的問題,不僅引起社會的憤怒,更令人從深層思考當前我國最熱門的口號----“城市化”。這些年里,城市化是否也成了腐敗的一個由頭?梁北岳先生的文章發人深省。請見此文后面的第二篇文章:《官員熱衷于城市化大躍進根本原因在于腐敗!----城市化“大躍進”有什么實質原因?》。將仲大軍和梁北岳先生的兩篇文章一起讀,才能感覺出問題的重要性。] 中國地方政府毫無遏制到了何種地步? ----評鄭州市惠濟區政府新址的奢華程度和政府的腐敗程度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軍 2006年7月15日 這些年里,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各地政府豪華、宏偉壯觀的辦公樓,以及歐洲園林式的行政中心。第一次給我震驚的是廣東東莞市的“人民大會堂”,這座建筑的規模決不亞于北京的人民大會堂。幾年后在廣東順德又看到了一片規劃氣派的行政中心,一片片的草地綠地,幾座堂皇的辦公大樓點綴其間。占地面積何止幾百畝!足有幾平方公里!當然,這一切都打著“城市化”的招牌。 有一年在南京講課完后,乘車去機場,走著走著,眼前突然出現一座美國國會山式的圓頂白色建筑,再定神一看,是南京市雨花臺區政府的機關大樓。當時心中涌出無限感嘆:也只有我們的政府部門才能蓋出這樣氣派的大樓。 如果說沿海發達地區有錢擺闊氣還有情可原,但前年去山東泰安市使我產生了更大的震驚,這個本不富裕的城市,居然在泰山腳下建起了一片足夠豪華的政府行政中心,以市政府大樓為主,人大、政法等部門大樓環繞其周,其氣魄,其規模,簡直可以說無與倫比。那個寬闊的廣場綠地足可以與天安門廣場媲美。 我暗暗地吃驚,在一個人民還這樣貧困的泰安地區,這些國家“公仆”們竟然這樣揮霍人民的財產!我們這個共產黨執政的政府,還有一點與人民共生共存的思想、有一點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嗎?我曾經幾次寫文章抨擊地方政府的奢侈,腐化,曾經數次將這些豪華的政府大廈放到網站上暴光。但無濟于事,各地政府的瘋狂建行政中心的奢侈之風欲演欲烈。 這與歷史現象有何差異!任何時代社會資源總是掌握在強勢權力集團手中,而任何時代的國民財富都消耗在這個時代統治階級崇拜的對象之上。在古埃及,法老們崇拜的是高大的金字塔,因此,整個國民財富統統消耗在金字塔的建造上。在古代中國,帝王崇拜的是豪華宮殿和死去的天堂,因此國民財富大都消耗在高城大墓上。在清代,慈禧太后為了建心愛的頤和園居然挪用海軍經費。 而到了今天,中國社會崇拜的是什么?雖然沒有了死后的追求----陵寢大墓,卻有了現世的奢侈享受----豪宅、華宮,以及身份地位的顯示:宏大的權力象征----政府行政中心。 就是在這種新權力和物質享受崇拜驅使之下,終于,暴露出河南鄭州市惠濟區奢華新址的新聞----以530畝土地的面積打造出一個園林式的區政府奢華辦公中心!終于新華社的記者們忍不住寫文章了,終于政府奢侈的新聞傳遍了國內外,連鳳凰衛視電臺也進行了評論。但是,這一過程卻使我們產生疑問:為什么非要等社會輿論出來之后,地方政府官員們才檢點和收斂?為什么中央政府不能將這樣的事情消滅在萌芽之中?為什么當地民眾不能在此舉還未進行之前就能事先預防? 500多畝地的面積,建起了一片富麗堂皇的政府行政中心和山水園林,這么大的工程這么多的開支,鄭州市政府何曾征求過市民的意見?是誰允許你們隨便動用財政資金為自己修建如此奢侈的辦公場所? 這種現象除了說明當前中國各級政府的約束軟到何種地步,再也說明不了任何問題。沒有人能監管得了政府,政府的財政稅收有無上的權力。這些年政府財政稅收的膨脹已經到了驚人的地步,每年以20%以上的增速增長,但卻沒有人評論這種膨脹是否合理。如何多的財政收入都用到哪里去了?用到國防事業和社會保障上去了嗎?沒有,而是用在地方政府竟相奢侈上。 這樣的財政收入怎么能不培養出一個奢侈的政府!改革這么多年里,我們把國有企業改掉了,把社會保障和公共福利改掉了許多,但什么時候改革過政府的行政方式?譬如,政府什么時候向社會公布過財政收入的開支去向?政府什么時候向社會公布過行政成本?國家統計局什么時候增加過新的統計數字(如政府辦公經費等)?政府什么時候改革過不透明的執政方式? 如果中國的改革僅僅是個經濟體制的改革,而沒有政府執政和行政方式的改革,那么經濟改革的成果便可能成為政府腐敗和腐化的經濟基礎。近年來,改革為什么受到社會這么大的質疑,其根本原因在于這場改革的片面性。 為了使我國誕生一個健全的政府,為了恢復共產黨政府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我們以自己的行動向社會發出呼吁:地方政府毫無監督制約的狀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中央政府要采取措施杜絕地方政府為所欲為的狀況,鄭州市人民群眾要發揮自己的輿論監督作用。 我們呼吁:各地人大、政協要嚴格審查政府的各項開支,政府必須向各檢查部門公布經費開支用途和去向,這要成為一年一度人大、政協會的重要議政內容。我國經濟改革已經告已段落,行政改革已經映入眼簾,而所有行政改革的重點,就是中國必須有一個受人民約束的政府。否則,我們的改革就不是一個完整的改革。 ------------------------------------------------------------------------------------- 附圖: 鄭州惠濟區政府占地530畝狀似豪華白宮(組圖)
數百畝綠地、園林、假山、噴泉環繞其中
區政府辦公新址的人工湖
河南鄭州市惠濟區辦公新址半球形會議中心
區政府園區中的瀑布
山東泰安市豪華的政府大樓 -------------------------------------------------------------------------------- 附文: 官員熱衷于城市化大躍進根本原因在于腐敗! ----城市化“大躍進”有什么實質原因? 梁北岳 2006年7月15日 《南方周末》2006年7月13日頭版發表了《權威專家數次上書國務院 直陳城市化“大躍進”隱憂》一文,在這篇采訪文章中,學者陸大道怒指許多地方官員大搞大馬路、大廣場、大綠地、大立交、大標志性建筑等超前形象工程,不管占用多少土地,也不管工程建成后利用率多么低,更不用操心失地農民的疾苦,只醉心于自己的大手筆和大政績。 這種現象,陸大道看到了許多,因此“一臉的憤怒”(文中語),其實老百姓也都看得到,這太多了,隨處可見,很普遍,普通老百姓也都痛心疾首。所不同的是,專家學者還可以上書中央,上了書有人理會,而百姓人微言輕,不關自己生活也就懶得管了、也難得管。其危害是不言自明,無須多說。這里評論原因。 對城市化大躍進的原因,陸大道分析原因有四:一是政府官員對國家其實地不大、物不博、人多地少認識不足;二是政績考核體系有不足,提拔干部看重政績;三是土地管理制度有缺陷,支配權在政府,農民無話語權;四是財稅制度中土地出讓金是地方財政的來源,所以難以制止。 我認為,學者說對了一部分,還有一個內在的核心原因沒說,也許是真不知道,也許是知道了也不敢說。學者說話影響面大,囿于身份一些話不能說,這可以理解。不怕學者知道了暫時不敢說,怕只怕不知道。 老百姓則可以知無不言:是什么原因使得官員們如此熱衷于大興土木,大搞大而不當的形象工程?——根子是腐敗,絕不是認識問題和執政水平問題。 搞工程,可以撈錢,搞大工程,更有撈大錢的機會。名義還冠冕堂皇——加速實現現代化,加速地方發展,又能大把撈錢,何樂而不為?搞工程官員能撈錢,當今誰人不知曉?官越大,腐敗鏈條越長,緩沖地帶越大,越容易隱蔽,撈再多也不怕。 學者分析的幾條原因中,除了農民無話語權(實際是無政治權利,政治地位太低)這一條是獨立原因外(這涉及到政治體制等深層原因,這里無法展開談),其它三條似乎都是屬于認識問題。那么,改進認識從而改進干部提拔標準和相關管理制度不就可以解決問題嗎?請學者和讀者都再細想,也會想到恐怕問題沒有這么簡單。 學者說的幾個原因,我看太書生氣。第一條說是官員對國情認識不足,這根本站不住,太表面化、太過膚淺。官員們認識不到中國資源緊缺的國情?太小看官員的認知水平了,別說現在的官員學歷、學識都不低,比上兩代老干部優越得多,就是普通文化學識的人都知道中國人平占有資源水平很低、土地資源極其寶貴,節約土地、節約資源這是極其普通、甚至可以說是低級的社會認知,官員們會不懂?豈非笑話?如果讓官員認真來談,無論從任何層面談我國資源短缺的國情問題,任何一個級別的官員都不一定會輸給任何一個學者。 第二條,說是政績考核體系的不足。現在的考核體系促使官員們熱衷出政績,而之所以被提拔也是憑政績。從表面上來說,也許是這樣,但是,不要忽視了潛規則——那些看不見的手段和力量。現在干部提拔上去,真的都是憑本事、憑政績嗎?連組織部長、宣傳部長這些與日常經濟活動不沾邊的官位,都能有大把灰色收入,說明什么?從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抓出一批買官賣官分子那時起,買官賣官情況是縮小了還是愈演愈烈?現在要想提拔上去,不花大錢行嗎?而錢從何來,明擺著,就是搞工程。 至于相關的管理制度,人家可以改,也可以不改,官員們不僅是政策的執行者,還是政策的制定者。制定政策不會跟自己過不去,反正有沒有社會平衡制約力量;如果來了中央制定的政策,那還是老辦法——上策下對。 這個時代,本是官員們最能發揮聰明才智、最能大有作為、最容易創造利國利民政績的好時代,可以說比毛時代強得多。有一些官員是一心為公的,創造出利國利民的政績,以薄熙來為典型,但這樣的官員有多少?現在官員們的能力和智商都很高,為什么總是搞出一大堆社會問題來呢?真是缺乏預見性嗎?大小官員不是常常出國走走,看了不少的先進發展經驗嗎?等等,還可以提出不少問題,但都解釋不通,這些問題是無法就事論事地表面分析所能解釋得了的。 所以,對這些問題的認識,不可書生氣,看表面說表面,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現在中國社會潛規則的力量相當大,潛規則相當流行,這一點,官員們比百姓更清楚。 (對《南方周末》06.7.13.陸大道采訪文章有感。) ---- 陸大道院士數次上書國務院 直陳城市化“大躍進”隱憂
南方周末
7月7日上午,廣東迎賓館客房里,中科院院士陸大道在電腦屏幕上向記者展示他親自拍攝的上百張圖片,一臉的焦慮。 區政府“白宮”緣何成“迷宮”? ——鄭州惠濟區違規建政府新址調查 “新華視點”記者陳芳、梁鵬 新華網鄭州 6月20日電 6幢嶄新的辦公大樓、1個巨大的半球形會議中心氣勢恢弘;數百畝綠地、園林、假山、噴泉環繞其中;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幾只鴨子在悠閑地游弋…… 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區域,就是河南鄭州市惠濟區辦公新址。5月底,當網友將這個外觀狀似“白宮”的政府辦公新址的照片在網上曝光后,其山水景觀式的建筑格局和530畝的占地規模,引來人們越來越多的質疑聲。 政府新址成了“景區” 位于鄭州市北郊的惠濟區政府新址,早在2004年5月即投入使用。其辦公區域占地149畝,建筑面積超過4.5萬平方米,周邊園林綠地等用地381畝,是統一征地、規劃和建設。 6月7日,記者碰到河南省一些縣市的幾十名干部來此參觀,遂跟隨前往。 開闊的“大河廣場”,分居兩側的“古樹苑”令人心曠神怡。四大班子的四幢樓分列會議中心四周;西側兩幢辦公樓間,10米高的人工瀑布正在噴水;辦公區左右,各有一處令人賞心悅目的人工湖和大片的綠地花園。沿辦公樓背后的山坡拾級而上,四周景色盡收眼底。山后是燈光球場等休閑設施,左右各有上百畝的園林,將區政府辦公樓緊緊包圍在中心,可謂“前有水、后有山”。 辦公區內正在澆草地的工人頗有些自豪地說,惠濟區政府現在名氣很大,差不多每天都有來自各地的考察團來此參觀。 前來參觀的縣區干部更是贊不絕口。一位干部感慨道:“在這里辦公真是修身養性,但說到底,想舒服還得有錢啊!” 當地干部表示,惠濟區在鄭州市周邊幾個區縣中算“窮”區縣,年財政收入幾年來徘徊在2億元左右,剛從“要飯財政”過渡到“吃飯財政”。 據惠濟區副區長李凌江介紹,原先的辦公場所使用幾十年后,已經破損不堪,而且分散在鄭州市的幾個區內,不但“嚴重影響了我區的外部形象”,而且“擠在別人地盤上辦公”很不順心。惠濟區決定以“區址北遷為突破口”,帶動北部城區建設;并在新址建設中“超前規劃”——目標是“30年最好、50年不過時”。 征地手續是否完備合法? 500多畝的征地需要辦理一系列的報批手續,惠濟區是如何進行的呢?在辦公區域所占的149畝用地中,80%以上為菜地。記者調查發現,在未獲得民政和土地等有關部門批準的情況下,2003年惠濟區新址就開始動工建設,2004年5月,機關各單位即遷入辦公。 有意思的是,2004年8月23日,惠濟區政府向鄭州市國土資源局呈交了“用地申請書”。直到2005年7月27日,民政部才正式批復河南省,同意鄭州市惠濟區人民政府駐地遷移。而此時,區政府新址已經投入使用一年。按照國土部門的說法,區政府的土地使用證上標明的使用面積只有149畝。那么,辦公區周圍的381畝園林綠地為何沒有土地證呢? 鄭州市國土局惠濟分局副局長張海良解釋說,這些地都是公益性用地。 修建新址究竟花了多少錢 按照惠濟區政府的介紹,建設新辦公用房及綠地、設施等公益性事業,共投入1.2億元。其中,市政府支持3000萬元,原址拍賣2100萬元,原相關資產整合2000萬元,其余由區財政承擔。 惠濟區財政局局長張領軍說,這1.2億元是政府辦公區域(149畝地)的征地及建設、綠化等費用,不含其他381畝地的征地、綠化、建設費用。下午,張領軍又表示1.2億元是530畝地的總投資。記者提出調閱相關的資金支出賬表時,卻被以種種理由拒絕。據區財政局介紹,惠濟區新址的建設至今沒有進行資金結算,區政府還欠著承包商數百萬元的款項。整個區政府新址及四周道路建設投資超過7億元。 竣工驗收為何漏洞百出 在資金、土地等一些關鍵問題得不到準確答復的情況下,記者提出查閱這一項目的工程竣工驗收資料。 在記者的再三要求下,惠濟區政府提供了一份“工程竣工驗收意見表”的復印件,除建設單位注明是區政府以外,其他如監督號、工程名稱、建設面積和工程造價均是空白。驗收意見中,竟然全部沒有時間落款。記者提出查看原件,惠濟區委宣傳部的同志一會兒說找不到,一會兒又說找到了,并在電話中稱,原件中有工程名稱和建設單位,其他還和復印件一樣是空白。按道理,投用已經2年的區政府新址,應有一套完備的竣工驗收資料。此項工程究竟是如何通過驗收的?有關部門為何遮遮掩掩,讓人費解。 惠濟新區“惠濟”了誰 惠濟區政府認為,遷址以來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區政府的新址搬遷是個“富民工程”。 一位近50歲的毛姓村民說:“區政府沒進去過,聽說像大花園。可修得再漂亮,跟咱百姓有什么關系?菜園子毀了,我只能靠給建筑工地看看原材料,一個月掙四五百元。僅有的土地補償,眼前還能維持,但長遠咋辦?” 河南省財政學院史璞教授認為,當前國內許多地方出現了新城、新區建設熱,政府大樓越蓋越豪華,而地方官員均以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作為理由,這是站不住腳的。政府建設辦公場所應量力而行,不能違規操作,更不能侵害老百姓的利益。(新華社) 質疑聲為何總在“白宮”建成后 2006-06-21 11:57:25 南方網 冀者 辦公新址內一個超過10米高的人工瀑布 6幢嶄新的辦公大樓、1個巨大的半球形會議中心、數百畝綠地、園林、 假山、噴泉環繞其中;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幾只鴨子悠閑游弋……鄭州市惠濟區辦公新址充滿詩情畫意。5月底,當網友將這個外觀狀似“白宮”的政府辦公新址的照片在網上曝光后,其山水景觀式的建筑格局和530畝的占地規模,引來人們越來越多的質疑聲。 又是一個極盡奢華的政府大樓,類似的新聞看多了,讀者的神經也會麻木,除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瞅兩眼“相當壯觀”的“白宮”圖片外,簡直沒有了發表議論的興致。一個財政收入2億元左右,剛從“要飯財政”過渡到“吃飯財政”的縣級區政府為何要建如此氣派的辦公場所,幾乎和所有興建豪華辦公樓的地方政府一樣,回答是這是“富民工程”,為了發展地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 如果說,這完全是掩人耳目的假話,似乎也不盡然。筆者前些年下鄉采訪,就曾聽到某鎮領導大倒苦水。該鎮至今仍在上世紀70年代建造的破舊辦公樓內辦公,全鎮上下為發展經濟招商引資,可外商一看到鎮政府的破敗樣,至少覺得“鎮領導班子工作能力不強”,投資的熱忱馬上涼了一大半。說來也是,辦公大樓好比一個政府的臉面,整日蓬頭垢面迎門接客總不是很妥當。 這當然不是地方政府鋪張浪費建“白宮”的理由,如果政府官員更看中的是辦公樓的對外職能,那么也不能忽視它的對內職能。豐子凱說,建筑最富于一種親和力,能統一眾人的感情。這種親和力,是為了建筑由純粹的(無意義的)形狀和色彩構成,不訴于人的理智而訴于人的感情的原故。感化人心,由理智不及由感情的容易,用說明不及用象征的深刻。所以建筑的親和力比其他藝術的特別強,最能統一大眾的心。政府的辦公大樓是為老百姓提供服務的場所,它建成什么樣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反映了當地政府對干群關系的一種認知。簡樸大方的市政大廳體現的是服務公眾的民主意識,輝煌壯觀的九重城闕顯示的是皇權的威嚴和震懾力,這樣看來,惠濟新區豪華氣派的“白宮”究竟要向公眾傳遞一種怎樣的感情呢?他們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富民,但歸根到底還是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識在作祟。 政府大樓究竟建成怎樣的規模才算合理,這當然沒有固定的標準。但我琢磨著,建政府大樓用的是納稅人的錢,建起來的又是為納稅人服務的場所,那么老百姓至少應該有話事權。據說,歐洲有些國家政府宴請賓客,第二天都要把宴會的菜單公布在政府網站以接受公眾監督。我看這個方法不錯,政府大樓建設前應該把規劃圖公布在網站上,給公眾監督權和知情權。要是都等到生米做成熟飯后,才向老百姓公開,就算質疑聲再大,也悔之晚矣!(編輯:東雪) —————————————————————————————————————————————————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