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志愿者在川主村分發物資體會寶山優越
最近幾天,烏有之鄉志愿隊為受災較重的安縣川主村多次送去救災物資,并幫助川主村搭建帳篷等。以下是志愿者了解到的川主村有關情況。
川主村共有9個組,八九兩組住山上,災后搬了下來。因物資分配問題與七組發生爭執,后經調解,大家同意不論哪組,先以小孩為優先。八九組村民對本組干部還是比較滿意的。八組女干部楊科秀在災后痛心大哭一天后,組織帶領群眾搬遷,起到了核心骨干作用。
一到七組干群矛盾在救災中表現比較突出,這些矛盾往往并不是救災過程中引發的,而是災前一系列矛盾的進一步表現。這些矛盾有:退耕還林(干部虛報面積以額外獲利)、修路、修沼氣池(侵占國家撥款、不還村民押金)、修小學、建采沙場(不讓本村村民采砂)等。在分發救災物資時,有的村干部對部分村民進行報復,分發物資程序不公開不透明。
志愿者在獲悉這些情況后勸說村民和干部不計前嫌以救災為重、在分發物資中做到公平公正。此后,村民中涌現出了一些村民代表,愿意和村干部一起公開分發。村民代表都敢于負責、爭取公開公正分發物品,但村干部多不愿意。無奈之下,昨天,志愿者組織村民公開分發救災物品,村民比較滿意。事后盤點證明此次分發公開、清楚,分發的物品經核對大到一袋米、小到一卷紙均無誤。
川主村本身挨著山,周圍也有較豐富的旅游資源,其它資源也適合辦企業(比如之前的采沙場),這些將是該村災后重建得天獨厚的有利資源。然而志愿者擔心,如果干部不能接納村民代表、群眾不能有效地組織起來,群眾的集體力量在日后的重建中就無法得到發揮。后面物資分發中恐怕還會發生種種矛盾,這樣的話,在未來的重建中,群眾的力量也只能是分散的而難以凝聚。
志愿者在川主村待的幾天雖然不足以化解村民、干部之間的矛盾,但確實盡自己之力在組織生活,聯系、分發物資,組織兒童生活,災后重建諫言,以及促進干群和解方面幾年了自己的努力。志愿者走訪農戶、分送物資時,總有村里的小孩尾隨。昨天,當志愿者離開時,村民和小孩一直把志愿者送到馬路上,小孩哭了又哭。
給志愿者印象最深的還是川主村與寶山村的鮮明對比,資源環境相類似,受災情況差別不大,但在災難面前呈現出的景象卻相差巨大。這說明根本的還在于走一條什么道路的問題。
志愿者目前最為擔心的也還是村民代表能否發揮作用,群眾能否真正被組織起來攥成一個拳頭,組織自救、重建家園、發展生產。
如果說川主所代表的可能正是千千萬萬個中國農村的縮影,哪么,寶山道路才是農村發展的正道。如果災前千百個村子都走的是集體道路,那么災后救助和重建的代價恐怕會小得多吧。
根據綿陽組志愿者電話口述整理
2008-05-26-17:0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