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23時00分,河南南陽方城縣119指揮中心接報警,獨樹鎮硯山鋪村英才學校一宿舍發生火災。23時38分現場明火被撲滅。事故造成13人遇難(來自于央視新聞)。看到這個信息,真是讓人心痛啊!
馬上要過年了,說不定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在江蘇,有的在浙江,還在外面打工呢,等拿到了年底工資,要和兒女團圓的,結果等來了這樣一個結果,如今家家孩子都生的少,這讓做父母的如何面對啊?
能讓小學生宿舍起火的,估計是線路老化問題,這個學校是連鎖的民辦學校,投了有四五個場所辦學,事情已經發生了,亂噴人或者找誰的責任,其實現在也無從談起。這應該是鄉村寄宿制學校,這些年為了打工,斷送了不少孩子前程啊。
20年前,我家門口的初中學校撤并,大家到很遠的鎮上上學,我大姐家孩子小學成績非常好的,上初中寄宿徹底毀了,這些孩子的父母都去了江浙滬打工,孩子群體中自發地形成了一個“混子群體”,專門欺負老實學生。我姐家孩子屬于被欺負的,后來成績直線下降,讀不下去了,也出去打工了,一個可以上大學的人,變成了初中學歷的打工人。
不過怎么說呢?福禍相倚吧,普通打工人的好處,接觸的普普通通的打工女孩也多,大家期望值都沒有那么高,很早就結婚生子了,靠按揭在老家縣城買了房,房價不貴,孩子可以帶在身邊上學了,不用再走自己的老路。
我讀書的時候,農村是封閉的狀態,學校都是走兩個田埂就能到,那時候也沒人去比較什么教學質量,民辦老師居多,同一個老師又教語文,又教數學,還教音樂等等。放學了,或者寒暑假都是幫父母在田地里干活。讀書是五元學費,真的沒錢交,學校也就算了,給你一套舊的書,就來上吧。
有一篇課文引起了極大的爭論,文章叫《愚公移山》,1938年,毛主席在抗大第三期第二大隊畢業典禮上說,“要學習愚公挖山的精神,把壓迫在中國人民身上的大山統統移掉。” 這種精神也體現在日后的具體農村工作中來了。
比如我村莊周圍的三個水庫,一個人工大湖,都是村民挖出來的, 石子路也是開山劈地引到村子里來的。我聽說,很多地貌更復雜的村莊,建的水渠都是半山腰上搞出來的。但《愚公移山》在后來就變成了有點貶義了,人們就嘲諷:“為何要移山呢?你搬到別的地方去住不就行了嗎?”
我扯這個故事涵義的變遷,是說人們的思想變化了,他們并沒有搞清楚“愚公為什么不搬走?”搬走了,誰給他落實宅基地?誰分給他田地?他要是多生了幾個,誰給更多的資源?在一切備用條件不成熟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他住的地方擴大資源。
我小時候的農村狀況大概就是這樣,不具備條件給你山溝溝里人搬走,至少給你做個簡配版的全系列的社會配套服務,診所、學校、水庫、山地開荒、修路等等,全部就地搞。如果有人嘲諷:“為何不搬走?非要披荊斬棘地來一遍?” 可是你搬到哪里去?哪個地方能收你?
我想說的是,社會的大發展,拖的農村人太累了,農村的基礎服務陸陸續續地全撤走了,這一切完全是市場化的撤走,走一半留一半,大家都各憑本事謀生。孩子丟在農村也不是個辦法,即使有人搬到縣城,工作機會不多的話,還是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大人到別的省份去打工了,20年前是從初中開始,如今已經發展到從幼兒園開始寄宿了。
我一直在思索農村的事,有些村莊農村人不愿意要土地了,國家應該集體收回,然后對這群人進行合并安置。因為現在有的農村,即使父母不出去打工,孩子也得寄宿,離學校實在是太遠了。然而我發現,農民不愿意拆的,反而要去拆它,因為那地塊有增值潛力。農民愿意走的,一刻也不想要土地的,反而沒人問津。
河南這個學校13個小學生發生的不幸,也是父母照顧不了而導致的,這樣的孩子即使不發生火災意外,在其成長的過程中,精神狀態都和別人不太一樣,就是冷血,和人相處,缺乏那種愛的感覺,如果很多兒童都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對社會也未必是好事。
說到學校的責任,怎么講呢,學校也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情,他們平常在宿舍里裝防盜門,晚上把宿舍門鎖上,就是為了怕孩子掉下來,或者怕孩子自己跑出了學校。但是防了這個危險,又多了另一個危險,看似非常安全的措施,等火災來了,倒變成了不利的因素。
我發現很多人討論問題沒有討論到點子上,有的說,要關掉民營學校,有的說,禁止學生寄宿。這個學校辦學初衷,應該是受家長歡迎的,因為你也可以上當地的公辦小學,但公辦的小學是不可能提供住宿的,于是民營學校才受到家長的歡迎。民營學校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成本核算下,一切能省即省,這種留守兒童學校,不是城市的那種貴族學校,收不了太多的錢,硬件能省則省,人員能省則省,自然會出現意外。
農村人還沒準備好,就被整個社會車輪拖著前進。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把兒童帶走,現在在打工的城市,上學的話,和十幾年前相比,要容易很多,按照家長積分制的話,公辦學校都可以上的。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假如夫妻倆都上班,即使在打工的城市,也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因為他們上的班是12小時制的,若是租房帶著小孩,加上路上往返,一天14小時和工作相關,請問,如何照顧孩子?
我是非常痛恨12小時班的,我寧愿失業,也不進廠。我也希望大家能團結一下,只要能有口飯吃,也不要上12小時的。反正據我的了解,上12小時,反而不是老板逼的,而是員工積極要求的。我算了一筆賬,毫無意義。
長時間的工作,你會多一點收入,頂多也就多千把塊,整個人都毀了。1,你沒有社交,外面什么事都不知道,愈發的害怕換工作,一旦廠子不行,你啥也不會了。2,你的孩子沒人管,無論學習,還是精神需要,在他的童年都是缺失的,你雖然年輕的時候多掙了一點,結果孩子長大了,反而要啃老,因為他是隨便成長的,生存能力弱啊。3,你們都接受12小時班,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給社會造成了其他人的失業,對你沒好處,對國家更無好處,只對歐美人有好處,老板掙了錢,去歐美養老了。
一個家庭為了掙錢,放棄孩子,掙錢的目的是什么呢?一個國家為了發展,對孩子關懷缺失,經濟發展的成果,難免到后來被西方列強和印度瘋子享受了。
社會是一個系統,“點”的問題,往往需要“面”來解決,我以前一直說,學生減負,決不是從學校和老師入手,也不是禁止培訓機構。如果社會上的各種工作收入來去不大的話,都不被人歧視的話,鬼才要去讀大學呢?發生了某事,就對某事一禁了之,現在的專家學者都這么好當了么?
有人說“都怪資本”,哎!這算什么資本?我所在的打工城市,也有寄宿制小學,國產品牌的4萬一年,國際品牌的(英國品牌為主)20萬一年,這種是不會發生火災的事。我為失去了13個小孩難過,希望大家不要只盯著這一件事,全國像這樣的學校還有不少,他們看起來為家長解決了后顧之憂,但是即使不發生火災,它給孩子的一生又帶來了什么呢?
孩子越來越少,希望全社會達成共識,國家發展的成果,多一點用到孩子身上吧,最后我再和家長們說一句,像機器一樣的工作,毫無意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