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紹一篇報道
請注意報紙左上角的時間:2020.02.01 星期六。
這是今天的報紙,香港《東方日報》,它是香港綜合性日報,1969年1月22日創刊。它是香港銷量最大的報紙,在美、英、法、澳等許多國家的主要城市駐有特派記者。
再看照片上報紙的標題《美流感半年奪8200命 10年最嚴重》,文章是繁體字,全文如下:
【本報綜合報道】武漢肺炎在全球擴散之際,冬季流感在美國肆虐,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公布最新數據,指二○一九年至二○二○年的流感季節,國內有一千五百萬人確診染病,逾八千二百人死亡。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更指,這或是過去十年最嚴重的流感季節之一。
目前14萬人住院
疾控中心指,感染流感的人數連續十一周增加,未來數周亦可能持續上升;目前有十四萬人因病住院。死于流感的人士包括五十四名小童。當局今季配發至少一億七千萬劑疫苗,比預期數量多四百萬劑。坦普爾大學醫學院的家庭及社區醫學專家薩沃伊(Margot Savoy)形容,流感是美國人日常生活一部分,經常被人低估危險性。
薩沃伊稱,美國每年流感死亡人數的最低估值均令人震驚,即使疾控中心預測每年一萬二千人死亡,但上個流感季節多達六萬一千人死亡及四千五百萬人染病,提醒若慢性疾病患者感染流感,將增加并發癥風險甚至死亡,呼吁民眾盡快接種疫苗。
再看,同樣的報道,網絡版
手機版
不知道你看了會不會懷疑這篇報道的真實性。幾年前,我陸續看到類似的報道,也曾懷疑過,難道美國每年一個流感要死亡幾萬人嗎?后來陸續從一些學者的研究性文章中看到,美國在2009年4月首次爆發H1N1豬流感后,H1N1流感病毒已經成為美國每年季節性流感的一部分成員,每年死亡人數達3萬,這是常態。
上述報道中講的“過去十年”,就是指美國2009年首次爆發H1N1豬流感以來的十年。眼下,2020年2月1日報道中的一千五百萬人確診染病,超過八千二百人死亡,是仍在發展中的數據,所以醫學專家呼吁民眾盡快去接種疫苗。是的,美國是有預防這種流感的疫苗的,但是未能擋住流感的蔓延。
中國每年也會發生流感,你聽說過流感危險到要死人,而且要死幾萬人的嗎?流感時醫院也會很多病人,特別是大人帶著小孩去看。成人中,很多人得了流感,同事也會說,你就別來上班了,在家待幾天吧。很多人是自行解決吃上治感冒的中成藥。還有年輕人扛著不吃藥。不吃藥的“理論”是,感冒就得一周時間,吃藥也七天,不吃也七天。就是說,都明白,這是自己會好的病。沒人覺得這病要死人,否則就該去找醫院。
美國有“世界一流”的醫療條件,還有迅速就研究出來的流感疫苗,為什么擋不住一個流感?
在中國,無論你“自作主張”還是上醫院,醫生開的也主要是治感冒的中藥。你想過,就這簡單的中藥,給中國人帶來了多么大的好處嗎?由于治感冒的中藥太普通,太簡單了,幾乎沒有人感覺到,中國人在此擁有的巨大優越性。
昨日一文 今日再發
昨天我發了一文,題為《抗疫救危匹夫有責》。雖然有醫生告訴我,讀完立刻轉給了他們的領導;也有人告訴我,立馬轉給了該省的醫療專家組……但讀者還是不夠多。
大災大疫,給了為之犧牲為之奮斗的英雄們很多智慧。
我們不能辜負這些智慧。我所說所寫的,都是先哲和當代醫生護士用生命,用奮斗實踐換來的。
生命寶貴,重于泰山。
期望醫療救治前線真正全部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期望中醫在前線勇于擔當,成為主力,那一定有很多患者不會轉成重癥,不會死。
期望讀了以為有益的朋友轉出去,再轉出去!讓更多普通人看到,心里有底。
這是我把昨天發的一文,擇要繼續發在下面的原因。
祖國醫學為什么博大精深
中西醫結合為什么極其重要
人類歷史上的傳染病,最震動世界的首推公元六世紀爆發于東羅馬帝國的鼠疫,鼠疫在地中海地區肆虐了兩個多世紀,約奪走一億條生命。此后,鼠疫再次爆發于十四世紀的歐洲,前后三百年間使歐洲損失了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鼠疫在歐洲被稱為“黑死病”。爆發于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造成至少2500萬人死亡,并致使一戰結束,因為參戰各國已缺少兵源。
中國歷史上并非沒有發生過傳染病,但從未出現過歐洲黑死病、西班牙流感那樣造成幾千萬死亡的慘烈程度。這不是中國人體里有特殊的免疫力,而是中國有中醫中藥抗疫救世的特效。這抗疫良方,首先來自中國醫學經典《黃帝內經》里“治未病”的偉大智慧,這智慧使中國人很早就發明出“隔離”——保護更多的“未病”的人!同時救治病人,中醫始終聚精會神地研究的是生命,而不只是醫病;中醫方略是治本培元,保護和激發人體自身的自愈力,從而戰勝入侵的病毒。
我對西醫是崇敬的。我在抗非典的日子里,目睹很多醫生護士出生入死去救治病人,感天動地!我也是在那時首次接觸到“第一次衛生革命”這個話題,這話題講的是,人類在現代終于把天花消滅,把鼠疫、霍亂控制住了,西方醫學為此做出了偉大的貢獻。這其中抗菌素的發明是重要成就,20世紀西醫外科手術獲得突破性進展,也因抗菌素在控制細菌感染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還有英國南丁格爾的努力,護士這門職業出現,護理學日漸成熟。抗菌素、外科手術、護士與護理學,這三大里程碑似的成就,使西方醫學在二十世紀成為主導人類醫療事業的醫學。
新中國誕生后,迅速確定了“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四大衛生工作方針。由此,我們有過中西醫結合的偉大實踐,曾經在防治血吸蟲病,撲滅各種傳染病的群眾衛生運動中取得偉大成就,從而使我們的祖國煥然一新!“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這偉大的聲音依然親切在耳。
新中國衛生工作四大方針一直沿用到1990年。
我初次接觸到中醫學是在插隊的時候,買了《中醫學基礎》,還買了《中醫學新編》《湯頭歌訣白話解》《藥性歌括四百味》《中草藥驗方選編》等,讀進去,就接觸到了中醫的陰陽五行,八綱辯證。我第一次驚嘆地注意到了表里、內外、虛實、動靜、溫寒、悲喜、剛柔、強弱、生死等等,一切都是運動的、辯證的、可相互轉化的。一切都在中國哲學的照耀下。
作者早期讀過的部分中醫學書籍
中醫學研究的人的生命運動,是人在地球上受著太陽與月亮非常悠久的影響而形成的,與整個宇宙有著多么恢宏的呼應。
健康二字,當然是中國人發明的。何謂健?《易經》第一卦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里的健,講的是天體運行是有規律的,人遵循這規律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歇,飲食男女皆有度,生命便可自強而不息。何謂康?《爾雅》說:“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漢語“衢”指四面都通。“四達謂之衢。”武漢通往中國東南西北,稱通衢。“五達謂之康”,指五面都通,“六達謂之莊”,指六面都通。新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稱“康莊大道”,就是指比四面都通的古代京衢大道還要寬廣的大道。為什么選擇“康”來表達人身體好的狀態?人體有五臟,五臟經絡都通暢,就叫“五達謂之康”。合起來看,像天體運行那樣有規律地生活才有“健”,五臟運行皆通暢才有“康”,這就是中國文化講的健康。
這一切,都能在中國上古經典醫學巨著《黃帝內經》里看到淵博深奧的基礎。前面說過,《黃帝內經》偉大的智慧在于它講“治未病”,就是說要把功夫用在沒有生病的時候。中醫由此把醫分為上醫、中醫和下醫。
上醫治未病,這未病不是沒病,而是有危害身體的壞毛病了,比如熬夜、暴飲暴食等不遵循規律的壞習慣。不糾正,就要危害身體了。這治未病,就叫衛生,護衛生命的正常狀態。
中醫治欲病。這是由于你在上面一個層次失守,身體已經出問題了,這里或那里疼痛,不自在,出癥狀了。這時雖然還沒有倒下,但是病痛像敵人那樣已經攻進了你的身體,你要像保衛祖國那樣起來保衛你的健康,不僅要按規律生活,還不能懶,要去有規律地運動,這就叫保健。
下醫治已病。這是需要治療了。
上醫、中醫、下醫,也可理解為維護生命的上策、中策和下策。上策講衛生,中策講保健,下策講治療。
西醫也有防疫,比如研制預防傳染病的疫苗。但西醫更專注的是醫療,最擅長的是“臨床醫學”。“臨床”二字,形象地道出患者是病倒了,醫生來到病床前給你治病。按中醫養護生命的理論,這是下策,是下醫之舉了。
我讀懂了什么是標,什么是本;懂了什么是外因和內因。人的健康與疾病,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因,治療是外因。比如人的手臂被砍一刀,潰爛出一個洞,醫生給予清創,防止感染,但沒有什么藥能讓你長肉。是你自己身體里逐漸長出肉來,長到同皮膚一樣平,就不長了,然后會長上皮。你看多神奇。這靠什么?靠人體內在的自愈力。
雖然傳染病的特殊性是外因突然攻擊了人,治療也需要標本兼治,也需要堅強自己戰勝疾病的意志。人的意志,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這不是迷信,這是需要更加鎮定、更加堅定、更加自信地喚起自己身體內部的自愈力。
由于讀懂了根本,讀懂了內因。我在閱讀《黃帝內經》時突然明白了,偉大的《黃帝內經》并非只寫給后世醫生的書,而是寫給每個讀者的書。
你有認識生命,保護自身健康的權利,就要用好自己的這個權利。
關于中醫藥的治療,早先我看到每一味中藥都寫著歸心經或歸腎經之類。我很困惑,感到玄乎。難道這味藥會自己通往心或腎?某天,我突然想到,吃辣椒是辣嘴巴,吃芥末一下就沖到鼻腔去!這難道不是辣椒和芥末自己跑去的嗎?從此,我對古代中醫藥學家是怎么弄清每味中藥在人體內部的通道,充滿敬畏。
我至今能背誦出茯苓的藥性歌訣:“茯苓味淡,滲濕利竅,白化痰蜒,赤通水道。”知道它歸心、脾、肺、腎經。茯苓有白和赤兩種。白茯苓善于化痰蜒,赤茯苓善于利尿。
何謂痰蜒?痰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分泌的結成團的液體,蜒是沒有結成團的較稀薄的粘液,包含著異物、病原微生物,各種炎癥細胞、壞死脫落的粘膜上皮細胞等。西醫如果有殺死病菌的藥物,用以殺滅病菌,然后靠人體自身的功能清理痰蜒。可是西醫說沒有“特效藥”,就是說沒有殺死新冠病毒的藥物。無法殺死病毒,呼吸道分泌的痰蜒就會越來越多,堵住了,西醫怎么辦?
2003年2月1日,大年初一上午,攜帶著超級SARS病毒的廣州周老板送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搶救周老板的過程,堪稱天昏地暗。以下是我寫在《非典啟示錄》中的搶救過程。
周老板被抬進手術室已是神志不清狀態,但不是那種昏迷不醒的安靜狀態。他渾身高熱發燙,撕扯胸前的衣衫,一聲接一聲地咳嗽,不斷咳出帶血的痰。他呼吸窘迫,需要馬上給氧、鎮靜、止咳、建立靜脈通道。但更需要馬上給他吸痰,大量的痰液堵在他的胸腔里面,這是造成他呼吸困難,連連咳嗽的主要原因。
護士長王喬鳳用設備為周老板吸痰,時間長達兩個小時,吸出了大量痰液,病人咳嗽減輕了,但缺氧仍然嚴重,專家們決定給他上呼吸機。
病人體重有80公斤,平日身體強壯,相當有力,嚴重的缺氧使他進入不能自控的譫妄狀態,他狂躁地掙扎不已。鄧練賢上去想按住他,這根本不可能。幾位醫生護士一齊上去強行按住,讓麻醉師上去插管子。
就在這第一回合,管子剛剛插進去,只聽一聲驚人巨響,病人肺內的大量肺泡分泌物噴射而出,直濺到天花板上……大家定一定神,才看到彼此的臉上﹑手上﹑口罩上、防護帽上、防護衣上,都被濺上了病人濁紅的唾液和血泡……
鄧練賢、鄧子德都是傳染病專家,知道此時該立刻去更換口罩、手套和防護衣,并立刻消毒!
但是,剛才那個管子,剛插進去就與噴液一起噴出來了,病人呼吸仍然極度窘迫,窒息而死只在須臾。他們知道什么叫“生死一瞬間”。病人猛烈掙扎的生命力是最后的爆發力,病人已經堅持不到醫生們去換一套防護穿束。
“一定要救活他!”鄧練賢說。
這個搶救小組共十六人。管子再次插進去,又再次噴出來,再次噴濕了醫生、護士的口罩、防護服……有人曾描述那噴出的場景有如鯨噴,紅白的液體噴向空中,雨點般灑落之后,還有飛沫如霧在燈光中飄揚……這是世界上罕見的搶救“劇毒”傳染病患者的場景,醫生護士們與病人噴出的大量濁紅肺泡分泌物淋淋漓漓地滾在一起,這場與SARS的戰斗簡直是“肉搏戰”,搶救天昏地暗地進行了六個多小時。
“他漸漸就平靜多了。”王喬鳳說,“他醒來的時候能說出現在舒服多了。他舒服了,我們醫生、護士、院長,都覺得很開心,這個病人終于被搶救過來了。”
但是,醫生護士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大年初三的夜晚,鄧練賢開始發燒。接著,鄧子德、張天托、王清文相繼發病。這四位專家全部倒下。護士長王喬鳳也發燒了……幾天之間,參加搶救的十六名醫護人員無一幸免,全部倒下。
中山三院傳染病科
周姓患者病例
你已看到周老板呼吸道堵著很多痰,西醫的辦法就是用設備給他吸痰,否則他就憋死了。痰吸出后,他就“舒服多了”,被搶救過來了。
中醫治療有能化痰蜒的中藥,像北京東方醫院,患者一入院就給喝上中藥,其中的重要功能就是能化痰蜒,保持呼吸道通暢。所謂“滲濕利竅”,呼吸道、肺部,以及通往五臟六腑都有許多中醫所說的“孔竅”,這些“孔竅”被痰蜒堵塞,身體各器官缺氧,生命就會有危險。中藥不僅能化開結成團的痰,還能化稀薄的蜒。化開了,疏通了,生命自身就有了活力,自愈力就得以施展,這就是中醫中藥的功能與特效。
西醫一直說“沒有特效藥”,病人就難免恐懼。而東方醫院對病人說,不要怕,中藥治療有特效,病人就不那么恐懼。結果,東方醫院收治的非典患者百分之百治愈,而且無一例后遺癥。(見前幾天發在本公眾號的《莫錯失中醫中藥的特有療效》)
東方醫院的醫生護士也都喝中藥,始終沒有一人被感染。很難想象,SARS病毒會毫不侵犯他們,可以解釋的理由只能是:他們也一直在喝能疏通呼吸系統,保持生命活力的預防性中藥,身體的內在機能就能抵抗住SARS病毒,不發病。
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接收了71名非典患者,接受中醫介入治療,死亡1人,死亡率1.4%。中醫科的幾位專家就此寫了醫學論文《71例SARS患者中醫藥介入治療的臨床研究》,該論文的結論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組患者臨床癥狀嚴重程度改善顯著,且時間較早,重癥患者病死率低。”
在廣東抗擊非典中犧牲的葉欣護士多么好啊!令人十分遺憾的還有,葉欣是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分院的,卻用了西醫治療,最后在ICU去世。
另一位護士長鄧秋云在老中醫鄧鐵濤的指導下,完全停用了抗生素和激素,采用中藥治療,康復后無后遺癥。鄧鐵濤就是2003年87歲上書中央力薦讓中醫介入的老中醫。
鄧老用中藥治好鄧秋云并不是孤例。當年廣東戰場還有一位比鄧鐵濤大兩歲的老中醫劉仕昌,是享譽中醫界的“嶺南溫病泰斗”。正是在劉老的直接領導和診療下,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一院用中藥治療創造了收治73例非典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的奇跡。劉老被稱為“最老的抗非功臣”。
“最老的抗非功臣”劉仕昌
據報道,今年1月21日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和齊文升主任抵達武漢,直接去了金銀潭醫院,一下午會診了60多位病人。接著同湖北的中醫專家共同討論,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中的中醫治療方案雛形。
劉清泉擅長中醫急救,他談了一個建議:輕型的病人,可考慮在家中隔離,不要忙著去住院,吃上中藥,注意休息,保證營養飲食,不需要恐慌。對于嚴重者,有嚴重慢性病的患者,且持續時間較長,一定要去住院。
劉清泉的建議是有實際意義的。人在冬季原本容易感冒,感冒發燒和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起初不易鑒別,如果你較輕,就不忙于去醫院,你也可能不是新冠肺炎,但去醫院也有可能傳染上。不如在家里先吃上中藥,可能就緩解了。所以他說:“這是對自己的一個很好的保護,同時也是對家人的一個保護。”
劉清泉院長這樣說,是不是說得有點輕松。
SARS可怕不可怕,新型冠狀病毒可怕不可怕?
按西醫說沒有特效藥,大家看到會死人,是可怕的。
按中醫說,就是劉清泉這個說法:“不需要恐慌。”因為他很清楚,用中藥治療基本上都會好,很多證據證明絕大多數患者不會死。
大災難里必藏著大智慧。所有的挫折,都可以轉化為認識。所有的成功,都是對錯誤的修改。
以下是《非典啟示錄》節選五。
《非典啟示錄》節選5
壯烈復壯烈
聯合國衛生組織把“醫院感染”作為SARS疫病的特征之一予以特別描述。因為在人類防治傳染病的歷史上,還沒有哪一種傳染病像SARS這樣,如此猛烈地攻擊救治患者的醫生護士。
1
一個最悲壯的集體
這所醫院是整個中國最早的西醫院,創建于鴉片戰爭之前的1835年,是中國西醫院的祖先。
孫中山先生早年在此學醫,后來醫院改稱“中山醫科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再后中山醫科大學并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就改稱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這所醫院的先輩醫生護士們,即使在男人還留著辮子的時代,在醫院毀于戰火的年代,醫生護士流入民間,也仍然在抗擊外來侵略和北伐戰爭中做出重要奉獻,有著令人非常崇敬的光榮歷史。先輩們堅忍不拔、救死扶傷的傳統流傳到這一代醫生護士身上,也令人驚嘆不已!
2003年,中山二院的二月,是個黑色的二月。
整個二月,二院被直接和間接感染,連鎖倒下的醫務人員達到89人,包括醫生、護士、護工和司機。呼吸科全軍覆沒。遭到SARS猛烈襲擊的中山二院,一批人倒下了,一批人再接上去,如此的英勇壯烈,是人類防治傳染病歷史上罕見的。
二院的大內科主任伍衛,是一位四十多歲的女教授,博士生導師,二院大內科是包含著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等十多個科室的二院最大的科。那時,她負責組織各科室接力的醫護人員前仆后繼,覺得自己的心腸陡然變得堅硬,但很快又發現自己在無人的地方哭得柔腸寸斷。請讀她在無人可以傾訴的日子淚水汪汪地寫下的這段文字:
那時候,我感到自己的前面像是有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一批醫生護士倒下去了,不見了。第二批醫生護士又倒下去了,不見了……這樣一個黑洞,如何才能填滿?最讓人難受的是,我必須一批批地把他們派上去!當時我甚至想,為什么被派上去的人員都沒有一個說‘不’!如果他們這樣說了,也許我心里會好受些……
全球抗非典第一位殉職的醫務人員就是中山二院的救護車司機范信德。他在中山二院工作了整整四十年,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德叔。他是開救護車運送那位周老板被感染的。
2月23日,二院的悲痛達到了最高值。
“德叔走了。”
許多年來,德叔的家中有一位每天都需要他照顧的老母親。老母已93歲,“吃飯要兒子喂,睡覺要兒子哄。”現在,老母親一直守望著,不知道兒子怎么還沒有下班。
2
悲愴復悲愴
繼中山二院遭重創之后,中山三院接力搶救周老板,以及搶救被周老板感染的醫生護士,由此繼續被感染的醫護人員從先前的16人再增加到21人。
此時,救治被感染的醫護人員成為非常突出的問題,如果連醫護人員都難以救治,后續醫療隊伍將普遍受到嚴重威脅,社會公眾心理將更加恐慌。
鐘南山去診視了鄧練賢等人的病情后,感到形勢危急,立刻向省衛生廳提出:把最重的病人都集中到我那里去。
鐘南山的理由是,他那里有剛剛建起來的完全按國際標準設計、建造的專門應對呼吸疾病的ICU,這是當時中國最先進的呼吸疾病ICU。這里ICU的防護設施也是最先進的,但這里也先后倒下26名醫護人員。
真是“風蕭蕭兮易水寒”,著名專家肖正倫在搶救同行的間隙還給護士開個玩笑說:“哎,記住,別忘了給我留一個床位。”
中山三院傳染科有五十多年的建科歷史,令老專家們震驚不已的是,鄧練賢他們當時穿了防護衣、戴手套,口罩戴了三個,如果說他們在搶救中被污染了,但十六人中有兩名護士被安排在搶救室外,始終沒有進去,也被感染了。
再后來,許多醫院防護升級——五十多年來——哪里見過穿五六層防護衣,戴四五個口罩還被感染的傳染病呢!
廣東省中醫院的護士們甚至提出:“寧可讓口罩憋死,也決不讓SARS把我們病死!”
畢竟驚心動魄啊!
中山三院21名醫護人員被感染后,集體進入隔離區治療,所有的親人都不能去攙扶這些SARS病人,都只能遠遠地站在隔離線外,淚流滿面地看著這21人在接診護士的幫助下,互相攙扶著,緩緩地走進隔離區的那道玻璃門……走進那道玻璃門后,他們如何度過那些性命攸關的日子?
4月25日,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播出了對鄧子德、王喬鳳的專訪。他們一個是專家、一個是護士長,對這種疾病的親身體驗包括心理體驗,是值得載入文本,以供想了解者隨時查閱的。
王喬鳳:當時就是高熱、寒顫、嘔吐,還有就是頭暈、拉肚子,睡也不行、吃也不行,喝水都會有困難。我當時寒顫特別嚴重,也沒有什么辦法,就是不斷地加熱水袋、棉被,也不太管用,然后逐步發展下去就覺得呼吸比較困難。
鄧子德:在十天前后吧,這段時間里病情最嚴重,呼吸困難最明顯,特別我們是醫生,有的醫生知道自己的胸片已經是大片的陰影,的確是有比較大的心理負擔,也有同事想到,會不會出現生命危險,能不能挺得過去?
王喬鳳:以前整天是給病人做心理護理,得病以后不知道自己的心理怎么就一下子變得那么脆弱。后來好多的醫生、護士,還有同學、朋友,他們不斷地打電話鼓勵,跟我說一定要堅持住。當時那種情況,因為是嚴密隔離嘛,親人也不準來看,自己的先生、孩子,都不能來看……我們科室的主任、教授、院長,都來安慰我們,他們說這病應該可以挺過來的,堅強的信心是最主要的,別叫病讓你倒下來,要是你有堅強的信心,你就一定能夠站起來,一定要堅強,不要哭!當時我聽這話自己也哭了,真的哭了。
鄧子德:那時候稍微動一下都覺得氣粗,整個人覺得很干,所以嘴唇掉了一層皮……當時我就想,反正病人都已經救過來了,還有那么多人來支持我們,一定能夠挺過來的。那時候我就老跟自己說,一定能挺過來的。
王喬鳳:信心啊、勇氣啊、毅力啊,所有的東西我都知道,但是當你面對這種現實,你自己都感覺自己病得非常重的時候,可能是有點動搖了。我是護士長,自己看得太多了,從年初一到年初三都是在搶救病人,所以躺在床上天天都是回憶起那個時候的樣子,想著那些呼吸機在那里不停地叫,呼呼地響,想著他們病到后來的樣子,所以自己覺得好害怕,自己病得很重的時候,心里真的覺得很害怕,但是沒有說出來,不敢說出來。
鄧子德:自從得了這個病,我們走過了第一個難關——發燒,燒退了以后呼吸就逐步得到改善了。因為持續的高燒之后,整個人好像從一個火爐走出來,所以燒退了我當時第一個感覺就是,我從干涸的羅布泊里面爬出來了,重新又踏上了生命的綠洲,那種感覺是非常美妙的,就覺得好像人又重新獲得了新生。
鄧練賢沒有走出來。
鄧練賢53歲,1.75米的個頭。他生于1949年12月9日。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每天都與夫人通電話,夫人總聽到他在電話里說:“我很好。”
朱秀娟回顧說:“一天,我聽到話筒那頭沙啞的聲音還說‘我很好’,我知道他插管了。”
不久,連沙啞的聲音也聽不到了。
朱秀娟被獲準到ICU去看一眼丈夫,她看到體重原來80多公斤重的練賢瘦得讓她不能相信。鄧練賢知道夫人要來看他了,已艱難地寫下了歪歪扭扭的幾個字:“我肚子好餓。”
朱秀娟眼淚串滴下來,對丈夫連連點頭,表示她聽懂了。
這是只有相愛的夫妻才能讀懂的幾個字,走出ICU,朱秀娟就哭出聲來:“他哪里是肚子餓,他是在告訴我,他還有正常的食欲,他會恢復,他是在安慰我……”
4月21日,鄧練賢停止了呼吸。
3
讓她穿護士服走吧
葉欣也沒有走出來。
她在另一個戰場,在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分院。
在那段日子里,我們看到鐘南山面對中央電視臺的采訪,始終沒有一絲笑容,他的凝重深深地打動了我們。葉欣留給我們最深的印象則是她的笑容。
她的同事們還能聽到她爽朗的笑聲。她在廣東省中醫院春風般地笑了27年。她的笑容充滿陽光,更讓我們看到了笑容對于悲觀中、恐懼中的患者多么重要。
急診科一向要求護士具有強健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她有。她那么健康,不僅容顏美麗,而且內秀。于是,她在這個崗位上穿梭忙碌了27年而沒有換過崗位。
27年沒換過崗位,她沒有厭煩,而且總在掌握最新技術,還發表過13篇關于護士工作的科技論文。同事們說,她把護理工作做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你們還小,這病危險!”每當發現來就診的是急性傳染病患者,她就把年輕的小護士一把拽到她的身后。
人們說她多年來,對待任何傳染病患者都護理得那么耐心、細致,沒有一絲嫌棄。
“病人得了這病夠不幸了,但社會的歧視給他們心理造成的傷害比病痛更難受。”這是她常對護士說的話。對于家境貧寒的病人,她還出錢為病人買藥物。
“我們要給他們生活的力量,愛的力量。”這也是她常對科里護士說的。她的護理被稱為“溫情護理”。
“她說要愛病人。”她去世后,護士們淚水汪汪地回顧。
“葉大姐簡直就是陽光和微笑的化身。”
“不僅是透明,那是明媚。”
一次,有位剛參加工作的護士因怠慢病人引發了病人的不滿,葉欣主動到患者家登門道歉,誠懇地說是自己的過錯。葉欣為什么要這樣做?她說她心里過意不去。
2001年,有位家在福建山區的重癥患者到急診科治療,病情剛穩定就急著回家。葉欣再三規勸,病人還是要走。她牽腸掛肚放心不下,于是報請醫院用救護車送病人回家,并由自己沿途護理。
22小時的粵閩之路,一路顛簸,一路護理,把病人安全護送到家。病人全家感激涕零,在那邊遠的山區,誰見過這樣的護士長?全村人都出來送她,這倒把她感動得哭了。
是誰,要求她如此地傾注于護理工作?
1956年7月9日,她生在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一個醫學世家,自小就在家庭中受到關愛生命的熏陶。1974年,她進了廣東省中醫院的衛訓隊,兩年后,因護理能力測試成績名列前茅而被留院工作。工作七年,她在1983年被提拔為省中醫院急診科護士長。
急診科是省中醫院最大的護理單位,下設120、輸液室、抽血室、注射室、留觀室、治療室六個部門。“快速、及時、有效”,是對急診科工作的“硬要求”。如對“有效”的要求,要是在其他科室,某種治療方式如果無效,可考慮換一種方式,但在急診科則沒有時間“換一種”。急救中投入的救命方式如果無效就可能立刻面對死亡,即便沒有死亡,也可能因誤過第一時間的有效搶救而留下嚴重后果。
急診科要面對觸目驚心、復雜多變的病情,那種復雜多變,往往是患者自己已不會講述,家屬又說不清楚,接診醫生也顧不過來的,這就非常需要“久經沙場”的護士長的經驗,還需要護士長有臨危不懼、指揮若定、身先士卒的領導能力和冷靜快捷的處理能力。
在常常混雜著彌漫著痛苦、哀號,以及血腥味、汗味、藥水味的工作環境中,并不是醫護人員待久了就沒什么感覺,而是應該對各種聲音和氣息有敏銳的感覺。一名優秀的護士長投入的搶救行為,不僅是她的眼睛和手腳所到達的地方,而是她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以及她的意識,她全身心都投入的搶救。對于女性擔當的這一急診科護士長職業,不啻是一種對其身心的超級挑戰。前面說過,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是該院最大的護理單位,葉欣則是該院最年輕的護士長。
廣東省中醫院建立二沙分院時,急診科建設非常需要富有經驗的組建者,葉欣主動提出到二沙急診科去,于是醫院把她調到二沙分院,負責護理組建工作。
2003年2月春節期間,葉欣所在的急診科就開始收治非典病人,最多時一天五人。省中醫院院本部收治的非典病人更急劇增多,緊急抽調了二沙分院急診科部分護士前去增援,分院急診科的護士力量頓時不足,葉欣從2月8日便開始日夜加班。
“這里危險,讓我來吧!”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每個護士仍聽到她一再這樣說。這次,她就很難不壯烈了。
2月底,急診科里發生了第一例護士感染,葉欣很自責,覺得是自己有責任。她細細思想,不知到底在哪個環節做得不夠。她親手給每臺電話消毒、每個門把手消毒、每一支記錄筆消毒,對急診科內外全面消毒,對工作服、工作鞋、鞋墊及其擺放的位置更是重點消毒。
3月4日中午,極度疲倦的葉欣開始出現發熱癥狀。
她終于倒下了。
通過呼叫儀,同事們又聽到她微弱的聲音:“9床上呼吸機后,血氧飽和度上去了沒有?……7床每兩小時尿量有多少?……可要按時給他翻身……做好口腔護理哦……”
在她連連發出的叮囑中,我們記住了“生死一瞬間”這個詞,知道了在患者的“生死一瞬間”,護理工作有多么偉大!
當她說不出話來之后,護士看到她急切地、顫顫巍巍地寫道:“不要靠近我!”
為了減少同事接觸她,她給自己接補液。
院長和同事來探望她,她寫著:“我很辛苦,但我頂得住。謝謝關心,但以后不要來看我,我不想傳染給大家。”
3月11日,葉欣寫下的最后一行字是:“我實在頂不住,要上呼吸機了。”
葉欣被送進了ICU。
同一天,ICU有一位非典患者康復出院。他是2月24日晚被搶救過來的一位腸梗阻合并非典的患者。當他詢問起護士長去哪里了(想向護士長道謝)的時候,沒有一個護士告訴他,護士長正是搶救他而被感染的,此刻正在ICU搶救,生命垂危。因為大家相信,如果護士長此刻有知,一定不會讓他知道,以免他心理有負擔。
葉欣出現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心、肝、腎多器官功能衰竭……搶救葉欣的分分秒秒都被淚水沖洗著。
2003年3月25日凌晨1點30分,葉欣停止了呼吸。
讓我們忽略她最后的時刻吧……
她丈夫說:“讓她穿護士服走吧,這是她最喜歡的服裝。”
同事們給她換上了一套潔白的護士服。
同事們都記得,所有的節假日,護士長都給自己排上班,都把與家人共度節日的歡樂留給護士們,特別是年輕護士。
她丈夫說:“結婚22年了,只有結婚那年,我們一起在家過了一個春節,其余的春節,她全是在醫院里度過的。”
這年,她47歲。
世上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嗎?
如果有,就是尊重和愛惜每個人的生命。
葉欣熱愛生命,她充滿溫度的微笑,流淌著對每一個生命的愛護,包括悉心地維護著每個患者的尊嚴和平等。
3月29日下午,廣州殯儀館青松廳。
廣東省中醫院全體員工在這里為她做最后的送別。
花圈如海,淚水如雨。
葉欣是在抗擊非典中第一位以身殉職的護士長。
人們紀念她,同樣不僅因為她光榮犧牲。
她以自己全部的生命和靈性,把護理工作做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她以生命的激情和愛心,向世人坦示了護士工作的偉大和神圣!
為紀念葉欣,共青團中央等部門在網上建立了“葉欣紀念館”,僅三天時間,網站訪問量達一百多萬人次。
4月26日,國家衛生部追授葉欣、鄧練賢、范信德“人民健康好衛士”的榮譽稱號。
“在可怕的疾病與死亡中,我看到人性神圣英勇的升華。”這是偉大的護士南丁格爾的名言。
這句名言,用來形容葉欣是準確的。在2003年的抗擊非典中,英勇的護士遠遠不止有葉欣。2003年5月12日,葉欣等十名中國護士獲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授予的護士最高榮譽獎——南丁格爾獎(第39屆南丁格爾獎)。她們的姓名是:
葉欣(廣東)、鐘華蓀(廣東)、蘇雅香(貴州)、巴桑鄧珠(四川)、章金媛(江西)、梅玉文(天津)、李琦(上海)、李淑君(解放軍)、姜云燕(解放軍)、陳東(北京)。
節選自王宏甲《非典啟示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