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央視曝光某個核桃沒有核桃,上海一家媒體曝光奶茶無奶,最近又發現著名的某東北大米被加注香精,某地暢銷的紅糖饅頭竟然添加的是甜蜜素,沒有一點紅糖的成分。核桃精、奶精、香精、糖精等等,這些欺騙人類舌頭的發明,在我們的食物鏈中到底有多少呢?恐怕誰也說不清楚,只有媒體曝光后,我們才發現了那些吃出來的化學添加劑。
一、你身邊的甜味劑
今天我們來看看一種食品添加劑,是應用非常廣泛、能讓很多食物變甜的一種發明——阿斯巴甜。
不要以為阿斯巴甜離你很遠,你經常遇到的碳酸飲料、酸奶、清新薄荷糖、餐桌食品、醫藥成品、果汁飲料、乳酸飲料、糖果蜜餞、果醬/餡料、維生素片、茶飲料、牛奶、果凍、冰激凌、鈣片、固體飲料、豆奶、涼果、巧克力、口服液、果味奶、咖啡、口香糖、糕餅(月餅)、化妝品、酒精飲料、奶昔、即溶麥片等等,這些產品的甜味可能就是阿斯巴甜的功勞。
阿斯巴甜, 英文Aspartame,別名阿司帕坦、阿斯巴坦, 又名甜味素、蛋白糖、天冬甜母、天冬甜精、天苯糖等。化學名稱為L-天冬氨酞-L-苯丙氨酸甲酯(APM=L-aspartyl-L-phenylalanine methyl ester),分子式為C14H18N2O5。是由L-苯丙氨酸先與甲醇酯化后再和L-天冬氨酸縮合酰胺化產生。常溫下,為白色結晶性粉末。因阿斯巴甜甜味高(甜度為蔗糖的200倍)和熱量低,被添加于飲料、維他命含片或口香糖中,代替糖的使用。許多糖尿病患者、減肥人士都用其作為糖代用品。因高溫會使其分解而失去甜味變成苦味,不適宜制作溫度>150℃的 面包、餅干、蛋糕等焙烤食品和高酸食品。1981年,經美國FDA批準用于食品;1983年,允許配制軟飲料中,其后阿斯巴甜在全球100余個國家和地區被批準使用。
全球阿斯巴甜每年銷售額多達十億美元,幾千件食品或藥品采用了該甜味劑,甚至包括兒童服食的維他命、鈣片等。某國可樂公司健怡可樂和零度可口可樂等,都是采用阿斯巴甜作甜料,更有部分飯店有提供阿斯巴甜供客人選用。
阿斯巴甜對酸、熱的穩定性較差,在強酸強堿中或在高溫加熱時,易水解生成苦味的苯丙氨酸或二嗦呱酮。由于阿斯巴甜在人體胃腸道酶作用下可分解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不適用于苯丙酮酸尿患者,標簽中應標明“苯丙酮尿患者不宜使用”警示。
二、安全性爭議
長期以來,阿斯巴甜被認為是對人體無害的添加劑。然而,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阿斯巴甜其實非那么可信,甚至被認為是使某些重大疾病的罪魁禍首,如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列出的92種阿斯巴甜副作用,就包括喪失記憶、破壞神經細胞、偏頭痛、生殖系統失調、神經錯亂、大腦受損、失明、關節痛、阿爾茨海默癥、腫脹、神經系統紊亂、脫發、對食物上癮、體重增加、嬰兒出生缺陷、纖維肌痛、紅斑狼瘡、多發性硬化癥以及糖尿病等。
阿斯巴甜在人體內,被分解為三類物質:甲醇 (10%)、天門冬氨酸(40%)、及苯丙氨酸(50%)。甲醇是一種神經毒素,它繼而被分解成甲醛(致癌物質),甲醛會被多種身體的組織吸收。甲醛繼而被分解成甲酸,又稱蟻酸。蟻酸是一種毒素,由紅火蟻或蜜蜂分泌,透過蟻咬或叮刺來作防衛及攻擊。1000ml的阿斯巴甜飲料,可產生約56mg的甲醇,而1罐裝的阿斯巴甜飲料,可產生約22.4mg的甲醇。甲醇是一種有毒物質,容易被吸收,但難以排出體外。為此,專家建議每日不可攝取超過7.8mg。而且阿斯巴甜的產品因不當儲存或被加熱,被加熱到30攝氏度,都會導致更多的甲醇產生。
天門冬胺酸是一種由麩胺酸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而麩胺酸是腦中主要興奮傳導物質。天門冬胺酸還是刺激性毒素,會刺激神經細胞至死。在天然食物中,天冬胺酸分子是連結在其它的蛋白質上,不會如在無糖汽水中。
苯丙氨酸是天然食物中的一種氨基酸。在單獨存在的形態,苯丙胺酸會在高達 15% 對它過敏的人士中,引發痙攣及抽搐。此外,苯丙氨酸可以導致腦部永久傷害,尤其是大量進食、或在懷孕期間傷害最嚴重。1972 年,科學家發現進食阿斯巴甜的猴子幼嬰,出現痙攣及死亡。后又證實,苯丙胺酸不管是缺乏或者過多,對腦部化學環境都會產生負面影響,所以不需要太高的濃度,就能夠造成腦部功能障礙。
有人發現高血壓的人,尿液中的甲酸及丙胺酸,水平會較高。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這些人都飲用了大量含阿斯巴甜的汽水,同時引起高血壓、及高水平的阿斯巴甜代謝物。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食品里阿斯巴甜本來是為減肥添加的,但當被人體吸收后,卻能促進脂肪增長。美國某癌癥協會對8000名婦女進行了長達6年的跟蹤研究,最后得出結論,“在體重增加的女性中,食用人造增甜劑的女性所增長的體重大于未曾食用的。”可能原因是,這些合成化學物影響了人體荷爾蒙含量,削弱了體重調控系統,減緩了新陳代謝,但卻增進了食欲。
為阿斯巴甜辯護的人說,阿斯巴甜主要是由天門冬胺酸和苯丙胺酸合成的。而這兩種氨基酸是人體必需的要素,阿斯巴甜的苯丙胺酸含量少之又少,若要產生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如苯酮尿癥所造成的智能障礙,那種程度是喝再多加阿斯巴甜飲料都不可能達到的。
盡管如此,阿斯巴甜引起的傷害多數不是即時的,可能需時一年、五年或十年才會產生這些暫時性或永久性傷害。這樣高的隱蔽性,對長期食用該甜味劑的人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鑒于阿斯巴甜安全性問題,建議孕婦最好不要食用。有些人可能患有阿斯巴甜不耐癥,在食用阿斯巴甜制品后會有頭痛、抽搐、惡心或是過敏癥狀出現。因此,對阿斯巴甜不耐癥的人,最好也避免食用該甜味劑。
三、安全性測試“馬拉松”
起初,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對阿斯巴甜用食品采取較嚴格態度,禁止應用于食品達數年之久。一些與制造阿斯巴甜企業有明顯的利益沖突,在審批認證過程中引起很大爭議。自1983年起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逐漸放寬阿斯巴甜使用標準,1996年取消所有限制。阿斯巴甜安全性檢驗簡要過程如下:
1967年春,G.D. Searle公司開始關于阿斯巴甜的安全性測試;
1967年秋,Dr. Harold Waisman 對 7只嬰兒猴子用加了阿斯巴甜的牛奶喂養,1死、5癲癇發作;
1970年,Dr. John Olney一份報告指出,阿斯巴甜對人體有重大危害。而G.D. Searle公司研究員Dr. Olney公布不同的研究結果;
1974年,阿斯巴甜獲得在干果中使用許可;
1975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組織一個特別調查組,重新審查 G.D. Searle公司之前提交的實驗,懷疑其實驗結果是“被操縱”;
1977年,FDA要求美國律師辦公室對G.D. Searle提出起訴,訴因是“G.D. Searle在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實驗中有意地誤傳所發現的事實,隱瞞實質性事實并做虛假陳述”;
1988年,世界各地不少航空安全報刊先后發出警告,呼機師不宜于飛行前食用阿斯巴甜。指有飛行員食用阿斯巴甜后視力突然下降、模糊、眼前突然漆黑一片、痙攣等各種癥狀。
1991年,國立衛生研究院發布了關于阿斯巴甜糖毒性的警告,并附上了167種害處。
1992年,美國空軍警告自己的飛行員,在食用過阿斯巴甜后不得執行飛行任務;
1994年,美國健康與人類服務部發布了因阿斯巴甜毒性造成的88種癥狀的詳情,以下是部分該部認為由這種添加劑導致或激發的疾病:現代缺陷、抑郁癥、智力遲鈍、慢性疲乏、腦瘤,癲癇、多發性硬化癥、帕金森癥和阿爾茨海默癥;
1994年,美國糖尿病協會和部分公司成立,并代表因食用阿斯巴甜而產生永久性傷害的美國消費者集體訴訟,要求賠常共3.5億美元。
1995年,新罕布什爾州(Stoddard) 飛行員食用阿斯巴甜后在駕駛艙癲癇大發作、至少5名 American Airlines飛行員食用阿斯巴甜后死亡,其中:1人在飛行途中、1人飲了無糖汽水、更有部分飛行員因阿斯巴甜引起的痙攣而丟了飛行執照。
1996年6月,沒有通知公眾,FDA除去所有的阿斯巴甜限制,允許它使用在任何東西上,包括所有的加熱的和烤的食品。因為它在加熱后不單失去甜味,而且會對身體的傷害更大。
2006年10月,英國一位下院議員日前提出,一種包含在6000多種食品、飲料和藥物中的人造甜味劑——阿斯巴甜(aspartame)應該被禁用,因為有非常“可靠且具有說服力”的證據顯示,它能導致癌癥。
2006年12月,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人們在很多目前很受歡迎的食品(如可樂、谷類食品和巧克力)中,都能發現這種倍受爭議的甜味劑。
2006年7月,意大利科學家公布的一份研究結果稱,動物實驗證明,阿斯巴甜可導致老鼠患上癌癥。但也有人認為,它能使人患癌癥這一說法缺乏科學依據。
四、政治還是科學?
盡管存在很多爭議,阿斯巴甜還是走向了人類餐桌甚至醫藥中,其中FDA的態度前后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從嚴格禁止,到徹底放開,甚至禁止用天然甜味素取代阿斯巴甜糖。甜菊糖這種產自南美的天然甜味素,不僅不含熱量,而且對健康有利,但它卻被埋沒了。甜菊糖,是南美洲用了幾百年的食物,應很安全。但1994年,在所有研究都證實甜菊糖的好處而未找到它的害處的情況下,FDA因為未有充份證據證實甜菊糖可以安全食用,而且接到某公司的舉報,投訴天然草本茶未經許可就使用了甜菊糖草,但FDA拒絕透露舉報公司的名字。這個時候發FDA不僅不再維護正義,反將天然的甜菊糖列為“不安全的食品添加劑”。
FDA開始是嚴格控制阿斯巴甜進入食物鏈的,
為什么后來的態度發生了180度轉折呢?
原來,1982年里根總統上任后,解雇了不批準的FDA委員,并建立調查小組去決定是否準許使用,并委任Donald Rumsfeld的朋友Arthur Hull Hayes醫生為FDA負責人。在調查小組成立后不久,就批準阿斯巴甜使用在含二氧化碳的飲料上。其實當時還有許多委員反對,但 Hayes否決他自己的調查小組的決定,堅決批準使用阿斯巴甜。后來,Hayes醫生在立法阿斯巴甜可以作為代糖后,被傳媒揭發收受利益而離職。而阿斯巴甜由G.D.Searle公司發明,至少擁有70個阿斯巴甜生產專利。
可見,在科學與利益發生沖突時,利益往往占據了上風,消費者的知情權被剝奪,利益的代表方甚至為大國的總統。無獨有偶,對于那個爭議很大的轉基因食物,也是美國總統出面,試壓解雇了用轉基因做老鼠實驗的英國獨立科學家,并提出了一個實質等同理論,這樣的實質等同除了政治與利益,再難以看到科學的影子。歷史具有竟然的相似,從DDT,到四乙基鉛,到反應停,到四環素,到阿斯巴甜,再到幾天的轉基因,人類走過的彎路,很多就是人為的,期間的受害者找不到地方說理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