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重慶黃奇帆市長一番話有感:消滅城鄉差別?還是消滅農村、農民?
在烏有之鄉讀到網友“一清”的文章,“習近平考察重慶掌聲再起。。。”,提到重慶市長黃奇帆關于農轉非的一番見解:
“在黃奇帆看來,當前中國面臨著很多歷史與現實問題,這是體制改革要面對的。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城市和農村的市場體系基本是二元分割的,以至于農村的各種生產、經濟或金融要素,與城市的各要素不能互通。這是城鄉統籌一體化必須面對的重要方面。黃認為,在過去改革的年份里,中國在城市化與國際化的市場體系推進中,有過很耀眼的成就,但城鄉一體化的市場體系、農村的流通體系的推進,幾乎處在一種原始狀態。過去幾十年的改革,在農民工的待遇上欠下太多舊帳,作為執政黨和一個旨在為人民服務的政府,迫切地需要面對,讓農民工真正成為城市居民,均等地享受作為一個現代城市人應該享受的全部福利。
黃奇帆認為,這實質上是個“人權問題”。 ”
讀黃市長一番話,有些感想和不解:
解決“農村的各種生產、經濟或金融要素,與城市的各要素不能互通”的問題,為什么是要通過先把農民弄進城?而不是城里人去農村?
兩種做法是有本質區別的。
舉個例子說:中國弱,美國強。中國學美國,和美國學中國,哪個更能保護中國的利益? 當然,具體的某些技術,可能中國落后于美國,但問題的關鍵不是具體技術,而是立場和態度。
中國城里比農村發達毫無疑問,但是,“一體化”本身,是不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
農村發展滯后,跟城里“接口不流暢”,解決的方法是應該發展接口?還是讓城市的要素占據農村呢?
如果發展接口,那么發展的著眼點,就不應是單純的讓農民進城,而是政府(不是資本家)加大對農村的投入,需要更多農民留在農村建設家園。 如果是要讓城里要素占據農村,那么,著眼點就不是先讓農民把自己做強做大,而是等待別人來“發展自己”,這是讓農民完全喪失主動權和主人地位的做法。
“消滅城鄉差別”,體現的是“平等、尊重農民權益”,而“城鄉一體化”,恰恰模糊了最關鍵的一點:是消除差別? 還是用城里要素吃掉農村?
中國農民是龐大的存在。中國的農民很特殊,他們文化教育經濟都落后,但他們比城里人“富有”,因為他們擁有土地。城鄉一體化,讓農民進城,是抱著“請富人進城”的態度?還是“施舍給窮人一塊生存的天地”? 共產黨應該站在前者立場,把農民當財富者看,當土地主人看。 不如此,城鄉一體化,就會導致新的強者掠奪弱者,徹底、永久性的把農民這個土地的主人趕進城。
給農民工城市人待遇,享受全部福利,非常之好。
可是,農民工進城,有些是因為種地沒有打工收入多,有些是因為家里土地不夠養活自己一家。
如果把城鄉作為對等的系統看,如果不是旨在掠奪兼并農民土地,如果“城鄉一體化”是為了發展農村,而不是最后讓“城里的大資本”們吃掉農村,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這樣:
考慮到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一個主人選擇離開農村進了城,應該算作“工作調動”,他在農村空的缺,應該在城里實行公開招聘,讓擁有城市戶口的,可以選擇去那個農民的老家落戶,當農民。
對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村莊,應公布具體情況,如果改造改造還是能住人的,建議先把各省、縣機關搬遷過去,艱苦的地方人民公仆們不去,誰去? 反正現在資訊發達,不發達也沒關系,領導們去了,自然就發展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