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調查二:鄉村先富者如何發跡?
1,老余是八十年代做小買賣開始積累資本的,如今已經六十左右了。他經營拓展是借九十年代基建東風,養拉沙子車開始發跡,進而進入建筑領域,開始設廠生產水泥袋,與水泥廠建立長期客戶關系,他用袋子換水泥,再將袋子運往建筑地,建筑商沒錢,他就兌換樓房。這樣形成一個保值增值的利益鏈,同時擴展項目生產電鍍產品,當時主要為美國服務,但受金融危機影響,現在電鍍產業不景氣。他大部分是靠自己積累資本滾動發展,向銀行貸款很少,即使貸也基本當年還上,從來沒有不良信貸記錄,這是少有的實業家。應該是市場經濟經營下的正當商戶。只是在夾縫中生存不容易。
2、老蘇,是立足農村,靠農村優勢,發展水果批發業,主要是聯合附近農民,形成團隊,行銷全國,靠自有積累堅持在市場中打拼,是農村帶頭致富的典范。也從無不良貸款紀錄。值得政府扶植。只是這樣帶頭人太少。
3、小于,養豬萬頭,貸款不少,基本是資債相平,關鍵看市場起落如何,才能維續經營。
4、中翟,以屠宰雞為主業,行銷各地,形成了自身的行業產業優勢,但也是貸款大戶,資債如何,不得而知。
5、小飛,以經營汽車配件為主業,主要以門店經營為主,貸款與資產持平。
6、小鵬,以走水果為業,資債略有虧負。
7、小袁,以貸款為業,貸出貸款存入銀行,等待時機投資,寄生明顯。
8、還有村上二張貸款大戶,一人還是縣人大代表。
9、另有附近鎮上盧某,專以壟斷為業,如附近景點的香火錢,外出走水果的保護費,沙場的供應權等等。有暴力名聲。
10、邱某,兄弟四人進入運輸業,跑專線權得來有強勢傾向。如今已經形成規模,逐步規范化。
11、其余一般富者,不過蓋個二節樓就花空積蓄了。更談不上帶頭致富了。
先富者,老余是八十年代延續至今的富者;老蘇、盧某、邱某,是九十年代后期開始起步的富者;其余,皆為近十年上項目的貸款戶。看來讓一部分先富起來的夢想,只實現了十分之一,其余則借私有化東風,依托政權政策巧取致富。
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官商合一化對市場經濟的解構已經日漸深入。沒有薄熙來式的打黑,地方政權黑社會化難以幸免。只有一個盼望,薄熙來主政各地也許還有望有所改變。但薄熙來只有一個,此路難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