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果不分田單干,糧食生產會是一個什么局面
袁隆平委員質疑糧庫存糧虛空,結果一查情況屬實。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市場經濟講求經濟效益的原因,就該是無糧可存的原因了。
事實上這些年來,農民每年生產的糧食大都是直接與消費者見面的,這大概是市場經濟的好處吧,誰愿意吃放了多少年的陳糧呢。如果每年生產的糧食都直接被消費者消費了,存糧從何而來。
題外話了,現在轉入正題。今天中國的糧食生產情況究竟怎么樣,是不是一定比毛澤東時代多,我不知道,但我相信比毛澤東時代多,這是可能的。但是,誰也不能夠否認,如果中國不是分田單干,中國每年生產的糧食一定會比今天多的多。
毛主席說過,“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在毛澤東時代,國家非常重視水利的投入和建設。經過人民公社時期勞動人民的艱苦努力,全國的水利建設取得了非常偉大的成就,全國大中小水庫星羅棋布,水利灌渠四通八達,在舊中國許多是水害的地方,如黃河海河淮河江漢平原等經過毛澤東時代的大量投入和建設,已經變水害為水利,昔日許多望天收的地方更是變成了水澆地,變成了旱澇保收的高產穩產田。但是,這一切在分田單干以后都改變了。
農業分田單干,除了把土地分成了小塊,把毛澤東時代修建的水利設施也搞的支離破碎,許多灌渠被人為地破壞了,原先渠水能夠到達的地方,現在根本就到達不了,以至于現在許多地方的老百姓不得不靠打井抽地下水澆地。水是糧食生產的重要保障。隨著水利設施的破壞,原來旱澇保收的高產穩產田,現在又重新變成了望天收。由于水源沒有保障,本來可以一年兩熟或三熟的生產模式現在都丟掉了。
農業分田單干,還打斷了農業機械化的進程。本來在毛澤東時代,許多農村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機械化程度,但是,分田單干以后,這些機械大多都只能躺在那里生銹不能發揮任何的效益,而分田單干對于機械化所造成的損失,在國營農場表現的尤為突出。
農村分田單干以后,農民確實有了種田的自由了,原先一年兩熟或三熟的農業生產模式也漸漸被農民拋棄了,農村首次出現了拋荒的現象,有的寧愿拋荒,也不愿耕種,有的干脆就種足自己的口糧完事。這種情況在毛澤東時代是不可想象的。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多種原因造成的,種田虧本,種田不如打工經商,水利設施遭到破壞,由于單個家庭精力能力財力因素的制約等都是原因。
也許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國家不得不出臺措施,取消了農業稅,不僅取消了農業稅,而且還要給予農民每畝田十幾或幾十元的補助,但這些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在市場條件下,農資農藥種子等價格是一路飆升。
如果農業不分田單干,如果中國仍然走人民公社集體的道路,農業的水利設施不會遭到破壞,而只會是進一步地得到完善,農田基本建設也會進一步得到加強;農業機械化的進程不會被打斷,而是會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將會進一步促進農業生產,使農民從繁重的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農村出現拋荒的因素都不會存在,農村不可能會出現拋荒現象。那樣,我國農業生產將會上一個新臺階,農業的前景將一片光明,我國的糧食生產將不僅會滿足中國的需要,而且會對解決世界上出現的糧荒,作出自己較大的貢獻。這一點,南街村的實踐也許已經做了很好的回答。
毛澤東時代,國家糧庫是大倉小倉都滿倉。“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中國這么樣一個人口大國,要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是靠不了外國的,只能依靠中國人自己,而要真正想搞好糧食生產,靠分田單干是不行的,還得走農業集體化的正確道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