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還是不剩?
“不知不覺的我已經奔三了,成了時下最流行的剩女了。”在采訪中84年生的小雪(化名)這么對記者說。
小雪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公司多數為80后,而真正成家立業的不超過三分之一,一大部分和她一樣處于奔三年紀的80后,至今還單著。
“以前也沒想剩著,就是找不著合適的,然后單著單著就剩下了。現在的問題是究竟是繼續剩著呢,還是找個過得去的人趕緊結了?”
小雪稱,她身邊的剩女們反復對比著一個人的生活與兩個人的生活,掙扎在嫁與不嫁的邊緣,想要婚姻生活可又不想太早告別單身生活。而身邊的剩男們,也是出于各種原因遲遲未找到合適的另一半,至今仍在糾結中。
現如今剩男剩女幾乎成了未婚80后的代名詞。
而剩還是不剩,也成了部分未婚80后的糾結一部曲。
裸還是不裸?
逃脫了糾結一部曲:剩與不剩,80后的年輕人們又迎來了糾結二部曲:裸還是不裸?
所謂“裸婚”,就是指不買房、不買車、不辦婚禮甚至沒有婚戒直接領證結婚。
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林坤(化名)說:剩還是不剩是一個人糾結,裸還是不裸是兩家子人糾結。
“裸婚”多少需要勇氣去面對各種壓力,即使是結婚的雙方主動想要選擇“裸婚”,也并非易事。在調查中,就是贊成“裸婚”的女性,也有部分表示會遭遇來自家庭的壓力。一位屬于“50后”的母親的觀點頗具代表性。她告訴記者,雖然自己當年結婚時一窮二白,但她卻不希望女兒“裸婚”,“畢竟時代不同了,誰都希望孩子生活有保障,不說大富大貴,起碼吃住不用發愁。”據調查,“裸婚”作為當下80后走進婚姻最新潮的一種方式,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但對于裸婚,各方人士說法各異。樂觀的人說裸婚是時尚,是潮流;悲觀的人說裸婚是悲哀,是無奈.
“裸”還是“不裸”?的確讓大部分經濟條件有限的80后們傷透了腦筋。
生還是不生?
生兒育女,人生喜事。
隨著80后一代逐漸進入婚嫁生育年齡,新一輪人口生育高潮正在形成。但今天,越來越多的育齡夫婦卻陷入兩難:一方面是高昂的生活成本和養育成本,一方面是最佳育齡時間蹉跎易過,父母家人不停的催促。
生還是不生,或許成了80后們不得不考慮的迫切問題。
“工作正是拼搏的時候,不想生;自己還沒長大呢,不想生;還有好多生活沒享受呢,不想生;還有那么多人生計劃沒實現,實在顧不上生……可是,生孩子不是你想生就能生,你的身體也不是永遠都以最佳狀態等待你做決定。到底要不要生?什么時候生?生了又該怎么辦?”
83年出生的小雨說:“說來說去就一個詞能形容:糾結。”
【即時通會員如是說】
裸婚,要考慮的問題太多。首先得看你裸的程度,有的人的裸婚是指沒車沒房;有的人卻是真“祼”,就是什么都沒有,只是領個結婚證。說實話,挺佩服這種人的,起碼我是接受不了這種的。從來沒想過自己要找個什么富二代之類的,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門當戶對還是不可逃避的。但還是希望經濟條件能好點,這樣,自己可以少奮斗一點,父母也放心一點,畢竟,哪家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嫁個好人家。再說,結婚之前,什么都不用想。結婚之后,我們面臨的是柴米油鹽、養育孩子,還有四個老人等諸多問題。你沒錢,日子肯定會過得很郁悶,每天會因為一點點瑣碎小事拌拌嘴。時間短可能沒什么,但時間長了,矛盾只會越來越多。當然現在的社會也不乏能人,但也只是少數吧!僅代表個人觀點! ——小張
雖然自己是徹徹底底的80后,但總是覺得這個詞匯或多或少帶有一種貶義的意境,每個人都有它自己所處的時代,不管是50后,60后等等,為什么偏偏多80后這么“照顧”。由于80后處在中國社會的重要變革時期,社會的發展總會出現很多以前沒有遇到的問題,這就給這個年代的人提出了思考,其實不光是這個年代人的思考,應該是整個社會的思考,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包容和寬容,這才是真正健康的社會。其實,剩還是不剩、裸還是不裸、生還是不生其實都不是問題,關鍵看你選擇怎樣的生活和怎樣的心態,只有真正知道了自己內心的答案,你就不會糾結更不會遲疑,生活總是美好的,這是必須的。——倪衛校
糾結三部曲果然是很現實的問題,當理想的背后失去現實的支撐該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堅持還是妥協讓現在的年輕人陷入兩難的窘境。一個人活的瀟灑,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可是夜深人靜躺在空空的房間,老是覺得生活中差點什么,單著單著就剩了,聽起來挺辛酸的。一個人組成不了一個家,遇到好的別再猶豫了!——張歡
身邊不少這樣的例子,自己也只緣身在此況中,我也還沒有婚,無論怎樣,我們這一代正如之前的一則流行笑話一樣,總是趕不上時代,讀小學的時候,讀大學不要錢,讀大學的時候,讀小學不要錢,以前房子靠分配,現在的房子長得比工資快多了。但是我們仍然要拼命追趕,并糾結著。——李斐
這“三部曲”其實沒有什么糾結的,就算是扣上“剩”的帽子,很多人的生活照樣精彩,感情生活也不是不豐富。對于“裸婚”更多的還是被現實的真實所照耀著,沒有了這點羈絆都不是問題,再者生活成本的上揚更是打消80后的“生育觀”。這些如果可以順其自然點的話,其實一切都會很順利的。“糾結三部曲”也不過是人們自尋煩惱。話說,如果真的糾結于“生不生”,那比計劃生育的效果還要好很多的。——楊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擾和麻煩,果不其然,八零后的糾結又何止“三部曲”呢?作為八零后,我倒是挺享受這樣的糾結。之所以糾結,其一說明我們面臨多種選擇,其二說明有選擇權在我們手中。比起父輩“身不由己”的經歷,我們誠然是幸運了許多。另外,我覺得凡事還是順著來比較好,世界變化太快,可以控制的太少,不如順其自然,該剩就剩,該裸就裸,該生就生吧。——西銘
談對象,結婚、生孩子是每個時代的人都會經歷的事情,只是隨著環境的改變,這幾個階段被無限的放大了。試問我們的父輩有幾個不是一窮二白結婚的?他們那個年代的生活條件還不如現在,卻養育了好幾個兒女;社會發展了,科技進不了,人們的觀念看似進步了,在不斷的追逐中卻忽略了各個階段帶來的樂趣。——程鵬麗
還是那句話,遇見合適的就嫁了吧!如果一直挑挑揀揀的,到最后就真的成了那只掰玉米的小熊了。人生貴在知足,很多時候不想那么多,生活也是很美好的。——李特
沒有什么好糾結的。從極端的角度考慮,你能單身一輩子嗎?遇到合適的就結吧;裸不裸的問題,看情況吧,有一定的經濟能力還是該辦的要辦,留個紀念吧;生孩子這個問題,我想現在中國人的思想還是保守的,該生的就生,至于撫養孩子的成本和其他的問題,到時候會有辦法的,等到你40、50歲了,想生了,還能生嗎?年齡不等人啊。——祝海賓
糾結只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有句話說,任何事情,只要你心甘情愿,都會變得簡單。結或者不結,要看你有沒有心甘情愿相伴過一生的人存在,裸或者不裸,要看你相伴一生的人是否能讓你心甘情愿的無條件跟定他。——人可木木
生活,在努力中搭建,在追求中完善,在奔波中豐滿。品味在過程中,而不是終點。幸福也在過程中,而不僅僅是終點。只要不奢求,不妄想,面包會有的,房子會有的,車子會有的,一切該有的都會有,該來的都會來,只是需要一個過程。人生,在過程中走向成熟,在付出中成就未來。——栗彥卿
這事可說簡單可說復雜。具體又可涉及個案主角的性別職業性格家庭等,寬泛又可做一番社會學調查。反正這種時代問題,糾結掙扎起不了作用時,不如再催生出一個李安,再拍一個關于家庭人倫的三部曲。——阿布
其實我覺得這反而是社會的進步,以前二十多歲結婚是迫于社會和家庭的壓力,生兒育女也僅僅因為傳宗接代的習俗。而如今八零后糾結的剩女剩男們至少沒有寧缺毋濫的為了結婚而去結婚,遵從自己的心比任何都好。不會去為了生孩子而去生孩子,不為別人眼光去結婚,雖然有些糾結,至少避免以后后悔。現在中國離婚率居高不下就是因為社會的發展讓人們的意識提高和之前遵從父命的結婚有悖。——胡倩
80后糾結三部曲,看似是個人問題,其實是社會問題。我們這一代人只是歷史畫卷中的一個小點,當我們這些帶著“糾結”的80后漸漸成為社會主流時,是不是更多的去思考前輩們如何或者為什么給我們創造這樣的社會生存環境;反思我們的生活之道,主動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為未來的“后生們”創建更加和諧的社會環境。——周云峰
“剩還是不剩?”,不要管別人怎么想,怎么看,如果被過多的社會習俗所羈絆,那么我們80后該是多么的殘忍!80后并不是悲哀的一代,中國的現在就要看我們80后一代來撐起。——陳方超
新一輪人口生育高潮從何而來?不要危言聳聽自己嚇自己。人就是在各種糾結中長大的……過去不成為麻煩的事在今天成了麻煩,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正在承受各種“不可持續發展”帶來的惡果。——小迷
再怎么糾結,生活還是得繼續啊!水到渠成。——盧君婷
匱乏能給人痛苦,選擇太多同樣會讓人難受。想當初我們父輩的一代,房子只有單位分的10平米筒子樓,做飯在樓道里;沒有汽車,只有自行車。沒別的選擇,到了年齡,婚也結了,孩子也生了。現在人們的選擇太多,想得到一個東西,必須放棄別的東西,機會成本太高,煩惱也就來了。——王俊嶺
佛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何必那么糾結呢。我們這個社會太二元化,總是非此即彼的選擇,為何不化作一體呢。——福利滿
作為八零后,我堅決不做“圣女“,必須要有男友陪著;裸婚還是算了,我都沒想過結婚;生孩子是一定要的,作為自己的血脈,滿足父母的心愿,如此而已,所以我不糾結。——嚴顏
其實想想也沒什么可糾結的,該得到的遲早會屬于我們,不論當前的生活鴨梨有多么的大?只要你還有追求,只要珍惜尋覓到屬于自己的生活、愛情、事業……裸不裸、生不生或許在那時看來都不再重要!生活原本就是平平淡淡,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的累!我相信,愛會讓我們無所不能!奔跑吧,80后!!——叱干強
現在的青年普遍偏向先立業后成家,立業需要時間,最后就不得不剩了。但其實兩個人一起奮斗會比一個人奮斗更好一些,兩人共同進步,相互支持,何必獨自苦苦掙扎,最后也錯過了好年華。——楊弼麟
80后要承擔的挺多,在社會轉型改革重要時期,本來社會就多問題要解決,如果這些將來將會成為國家棟梁的80后得不到合適的成長,結果難以想象啊!——麥爽
糾結豈止這三部曲。還好,我的糾結,目前在第一步。說起來,男男女女,最尷尬的部分莫過于剛剛認識的這段時間,如果沒有興趣,大可一笑而過,或者朋友,或者連朋友都不必是。最可憐,那種,有點小興趣,卻沒有下定決心,左右搖擺中,于是,處處是糾結,兩個互相試探、前前后后,一邊使勁展示最好的自己,一邊又害怕是否了解真相后,說你曾經那么多美好原來都是假象。參加聚會、認識新人,有時不想去,覺得男人大抵如此,可又更怕錯過,也許這次會有好的新人。互相評分。話多,覺得呱噪;話少,是否悶騷;長相好看,害怕花心;長得難看,實在沒有胃口。難得入了眼,原來自己也要入別人的眼。多么煩躁。年齡大的,會不會騙我而不自知;年齡小的,沒有定性,還在自由發展。哦~多么糾結。其實,假如,我們一早熟識。——潘昕妙(半月談網記者 吳靜)
附文:糾結心態背后的掙扎與困惑
“糾結”一詞在中國都市話語中流行已久。為房子、為車子、為票子;為婚姻、為愛情、為孩子;為油價、為肉價、為個稅……面對諸多的選擇與顧慮,面對兩難甚至多難困境,人們在理性與感性、欲望與克制、道德堅守與缺失、夢想與現實之間掙扎與困惑。急劇的城市化進程中,“糾結”正成為一種具有普遍性的社會心理標簽,折磨著“都市忍者”們脆弱而敏感的神經。
大城市去留難無意?何處是詩意棲居地
“要生存不要茍活,要溫飽不要奢侈,要發展不要放縱”, 魯迅這句名言正成為現代都市青年們的追求目標,他們試圖在鋼筋水泥叢林中尋找“詩意的棲息之地”。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房子貴、車子貴、生活貴,票子卻不夠花!”這是中國很多身處“北上廣”(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年輕人倍感糾結的話題。
曾有一項調查顯示,74.1%的人不滿意自己所在的一線城市的生活質量;認為一線城市能提供優質生活的網友不足15%。而在另一項關于“逃離‘北上廣’讓生活更美好之十大幸福城市”的調查中,超過1萬人參與了投票,成都、杭州等二線城市位居榜上。
“在北京奮斗了5年,沒有戶口不說,所有存款連一部車或者一個洗手間都買不起,更別說生孩子……留在北京有何意義呢?”像這樣的年輕白領并不在少數,經過“北上廣”激烈競爭的洗禮,不少“外來人才”欲逃離一線城市回到家鄉或某些二線城市。
正如一首民謠所唱:“有一個人剛失業,有兩個人剛失戀,每個夜里都有人在收拾行李決定離開。北京是個課堂,中了狀元就衣錦還鄉;北京是個戰場,有人拼得黯然神傷……”
對此,北京長安律師事務所呂恩相律師認為,這種現象也很正常,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大城市呆不下去了,選擇“逃離”,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如果不“逃離”,硬呆在這些一線大城市,迫于生存壓力,年輕人容易產生一些不健康的情緒,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導致年輕人和“北上廣”的“雙輸”,實不可取。
不過,最近媒體報道,當初一些逃離“北上廣”的年輕人,又殺回來了。從因為高房價、高物價、限購而逃離“北上廣”,到逃回“北上廣”繼續打拼實現自己的夢想,頗有戲劇性。看來“北上廣”等大城市已成人們心中的一座“圍城”:身在其中,時常糾結;一旦離開,分外留戀。
“小地方,要靠爹”,在很多二線、三線城市貌似生活安逸,但是,年輕人回到那里之后發現,這些地方嚴重缺乏機會公平。盡管大城市巨大的生活成本曾讓他們選擇逃離,但如今,仍然覺得這些大城市對自己更有實現夢想的感召力。對很多年輕人來說,與其在“醬缸”中廝混一生,不如逃回“北上廣”自食其力。
何處能安放肉身與精神?在“棲居地”的糾結中,故鄉與他鄉旅途上搖擺的人們,心頭各有一番滋味。喧嘩中的機遇與平靜中的安逸,讓人去留難無意。
貧賤夫妻百事哀?什么在侵蝕愛情
俗語有云:“貧賤夫妻百事哀”,愛情誠可貴,面包似也不可或缺。在物質豐富時代里,愛情和婚姻面臨著更多的誘惑和考驗。當代國人的情愛婚姻,呈現出異常多元的形態。
剛畢業的大學生因不得不面對“職場”和“婚姻”的雙重挑戰,因而成為“畢婚一族”。許多女生把結婚當出路,緩解即將面臨的就業壓力,以為通過結婚可以共同分擔生活壓力,也算是一種“曲線就業”。但是在大城市里,除了房租、水電煤氣、伙食費、交通費等,已所剩無幾。于是,“畢婚族”往往都是“月光族”。
作為首都城市,北京是許多年輕人爭相進軍的地方。但由于物價之高,房價飛漲,許多年輕人都已無力買房結婚,但日子終歸要過,婚也還是得結。沒車、沒房、沒鉆戒,只花9元去領結婚證,成為名副其實的“裸婚族”。最近有媒體評出“內地五大裸婚城市”,北京位居“裸城”之首。
從媒體盤點的2011年十大“潮婚”形式來看,除了上述論及的“裸婚”和“畢婚”,還包括“閃婚”、 “隱婚”、“N婚”、“素婚”、“拼婚”、“淘婚”、“試婚”、“旅婚”等。其實,這個盤點還漏了一種形式:離婚。
當今社會,婚姻的穩固性已經受到嚴峻挑戰。據民政部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國有46.5萬對夫妻勞燕分飛,平均每天有5000對夫妻離婚,離婚率為14.6%。數據還顯示,廣東省今年一季度的離婚率為10.9%,而2009年、2010年同期分別為9.8%、10.4%,離婚率正呈不斷走高的趨勢。
為什么現在婚姻變得越來越脆弱呢?“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象力。”秋風指出,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成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樣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
廣東省婦聯法律服務中心律師王飆塵指出,現在更多離婚問題,反映在年輕人身上,大多是感情和物質的沖突,尤其是獨生子女。他們一方面想找一個感情很純粹的,另一方面又無法割舍對物質的追求。再加上獨生子女(步入婚姻年齡的一代)與父母的關系過于密切,以至于影響了自己的婚姻。
“把愛情婚姻和物質掛鉤,是這個時代的杯具,是時下拜金主義價值觀在社會上的一個體現。我們的父輩基本上都是‘裸婚’,古人云‘成家立業’,成家也是排在立業之前的嘛!”呂恩相律師說。
“離婚業務,成了現在律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業務類別。”在北京執業的呂恩相律師認為,“現在年輕人離婚,原因很多,最重要應該還是整個社會的浮躁和生存的壓力。”
身是萍心是云?“浮”在焦灼中
“神馬都是浮云”,網絡上的風靡的流行語,似乎有一種戲謔的灑脫。然而,面對更多的糾結,恐怕只是看得破,放不下。
——納稅還是不納稅?糾結。個稅起征點上調,6000萬人不用再繳個人所得稅。本該高興,但很多人又犯了愁:“不納稅”,將沒有個稅證明。這或將使得很多人在購房、買車、辦理居住證等方面受到影響。而這些人很多屬于中低收入的城市外來人口。
——買房還是不買房?糾結。怕當房奴,卻更怕想當房奴都當不了。 “生活靠邊,買房搶先”,當初的理想主義者成了徹底的現實派。為了擁有“立錐之地”,甘愿起早貪黑、摸爬滾打、省吃儉用、加班加點,借貸買房。但是,“等到有一天,所有的錢都還完了,頭發也就白了,嘴里沒有牙了。”
——開車還是不開車?糾結。當交通工具從兩個輪子終于奮斗成四個輪子的時候,擁堵、限行又成為都市“上班族”們的另一種自我折磨。年初,有媒體曾以“新年愿望”為題采訪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多位工作人員,發現升職加薪自然是“上班族”所渴望的,而他們最迫切的愿望居然是能夠輕輕松松去上班,跟堵車、擠車說再見。
面對諸多的糾結,“神馬”恐怕難以“都是浮云”,雖然被冠以各種“奴”的頭銜,都市人還是很難不孜孜以求。糾結背后,是焦灼的心靈。于是又有了各種族:“路怒族”、“捏捏族”、“賴班族”……
這個時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海量信息裹挾著各種價值觀,沖擊著每個人的頭腦;物質豐富文化多元,個體在“物化”的洪流中被邊緣異化,人們需要怎樣的智慧,才能找到個體與社會的平衡點,在面對諸多誘惑時,澄明淡定。
當下,中國轉型時期的“心態”問題已經引起廣泛關注,這不但關乎個體身心健康,更關乎社會平穩運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