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是如何對待入黨的?
又是新學期的開始,于是有了新的提交入黨申請書的潮流。我也恰巧在這潮流之中,又更加恰巧遇上了一個關于基層黨團組織的建設的調查,所以頗有了一些感受想要說出來的。
那么就從最近的申請入黨開始。
了解入黨過程的人十分清楚,申請入黨的過程不可不謂之嚴謹:先要提交申請書,接著要有入黨考試,后來要上黨課、預黨、接受組織考察……種種艱辛之后,最終才能夠入黨。
于是對照著上面的種種貌似很嚴格的審查,我們似乎就可以說:在基層黨組織的建設上面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不過我卻要對著人們潑一盆冷水了——請問:申請入黨的都是些什么人,他們又是抱著怎樣的想法甚至于“目的”的。
我就說說我所了解到的幾種情況罷。
1、“我父母非要我入黨。”——這是我和我的一位室友的情況。
2、“我是學法律的,入了黨對我將來當公務員有利。”——這是我的一個老鄉的情況。
3、“高中的成績比較好,班上選中我去做預備黨員,所以我就當了。”——這是我的一個高中同學的情況。
4、“入黨還是有好處的。”——這是我的輔導員說的,然而她確實沒有說有什么好處。
5、“黨課里有很多不錯的同學,多跟他們接觸接觸畢竟有好處。”——這是我們學院黨委書記跟我說的。
6、“黨課還是挺有意思的,特別是上回有個清華的老師來講的課。”——這是我的一位大學同學的說法。
7、“別人都在申請,不申請不好罷……”——這是我周圍的很多同學的共同心聲。
以上就是我所接觸到的幾種關于申請入黨的想法,相信其實大部分申請入黨的同學都可以在其中找到類似于自己的想法。我們大概看出了,原來那些熱情地申請入黨的同學有很大一部分對黨是什么根本不在乎,而多想到的是入黨又什么好處——于是我就不會奇怪輔導員、黨委書記會不停地強調“入黨又好處了”。
那么我們再來看看我所加入的“紅色青年讀書會”中的一些沒有申請入黨的同學的想法:
1、“黨校里有幾個人真正信仰共產主義的?又有幾個人是想去撈點好處的?”——某會員。
2、“偶爾去聽幾節黨課就行了,反正又沒有規定不是考上黨校的同學就不可以聽。”——某會員。
3、“其實現在所謂的入黨申請的過程純粹是學校自己的做作,你看看有多少人在大學里申請幾年都入不了黨,到了單位幾個月就進了。”——某會員。
4、“自己其實還沒有資格做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不要自己欺騙自己了——更何況還是跟一幫懷著私利的偽君子在一起。”——這是我的想法。
5、“現在七千萬黨員,正如當年毛主席說的,大部分人是身份上入黨,思想上沒有。”——某會員。
有趣的是,我幾乎可以肯定,整個大學真正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共產主義的同學都集中在這個“紅色青年讀書會”之中,而恰恰是其中的會員,最不熱衷于申請入黨。
于是又想起來剛剛進行不久的入黨考試之前,室友拿著入黨考試準備材料苦苦突擊背誦的情景,當時他順便問了我幾個自己正在背誦的問題。
如“四項基本原則是什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包含什么內容”等等問題我倒是輕松應對,但是一些如“XX文件于什么時候發表”之類的問題卻著實讓我啞口無言:入黨考試都考這些么?但是更驚奇的問題還在后面,入黨考試之后一個同學對我說:你們學院有個人太厲害了,入黨考試選擇題居然滿分!——言外之意,大概是此人入黨入定了。
我于是汗顏:就那些題目居然也會拿來考,而且居然有人能夠突擊背誦得一點不差,而且更加讓人驚異的是,原來入黨的人首先是能夠熟背“XX文件于什么時候發表”之類問題的人。
所以由上面的種種現象看來,我們可以得出三點結論:1、“入黨有好處”還是很有誘惑力的,讓人能夠樂此不疲地申請入黨。倒是那些真正信仰共產主義、有著充分的黨性和理論基礎的同學,沒有那么積極——至于原因,大概是無奈或者謙虛。2、入黨考試,是可以突擊背誦的,而且有人可以突擊背誦得一字不差。3、率先入黨的,大概是突擊背誦而且能夠背得一字不差的人。
那么我們就可以武斷地下一個結論了:在如此的情況之下,真正進入到黨員隊伍中的,恐怕還是投機者——至少他們的身上沒有黨性,沒有信仰。
或許有人又要說了:誰會一開始就有黨性呢?即便入黨動機不純,在黨課和實踐中他們或許會成長為真正的黨員呵!
所以我接下來說說我關于黨課和實踐問題的看法,畢竟我還是去聽過一節黨課(不過不是我的那位同學說到的“挺有意思的”那節)、了解過一點他們的實踐的。
我聽的那節黨課是關于臺灣問題的,而不客氣地說,這節黨課我沒有聽到任何實質性的內容——最多是了解了臺灣是如何藍綠營對立的、他們之間怎么會有很多糾紛的等等,而且對于這些問題的分析流于政治的、民族的表層現象,壓根沒有從經濟的角度來分析。這么說罷,如果不是前面掛著黨課的宣傳畫、開課前唱了一遍《國際歌》,這節課完完全全可以當作一節二流水準的歷史課——幾乎可以與馬克思列寧主義絕緣了。而講臺底下的未來的黨員們也都是做作業的做作業,發呆的發呆,整個課堂的高潮大概是女生們高呼“馬英九好帥!”和驚嘆“蔡依林是臺灣的少數民族!”
我當然承認黨課中會有如那位同學所說的“挺有意思的”黨課——后來我了解了一下那節黨課的內容,大概是講的社會運動的趨勢的,由那位同學的描述來看,確實入木三分,但是恐怕更多的還是如我參加的那節講述臺灣問題的、不溫不火的黨課。
而至于學校組織的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就更加可以當作笑話了:這哪里是預備黨員的實踐活動,整個一個學生大聯歡嘛!而且同學們還是“被聯歡”的,因為周圍的預備黨員們不斷地跟我抱怨:“占用太多的時間了!”,以及感嘆聯歡的內容自己并不喜歡。
另外,關于每周都要交的思想匯報,各位預備黨員們也是叫苦不迭,最終的出路,也不過是從網上抄兩段無病呻吟的感慨——就如同自己的入黨申請書一般,而那些千篇一律的陳詞濫調,我想交上去也是沒有人愿意看的,積累在那里——不多的時候還好,畢竟不占地方,多了的時候,大概要開始想著當廢紙賣掉了。
這就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部分展現了,可見就從黨員的“入口”來看,問題頗多,也可以稱得上“亟待改進”了。
再來說說團組織的問題。
入團大概是初中的事情,于是自己應當已經算得上是一個“老牌團員”了,然而這“老牌”沒有讓我感覺到任何的榮耀——當少先隊員的時候尚且可以有一條紅領巾表明自己“少年先鋒”的身份,當了團員之后怎么忽然就沒有任何身處“團組織”的感覺了?(當然,除了每年交團費和某災難后交特殊團費的時候)
進入大學以后依然是有基層團組織的,班上也有了一位輔導員任命的團支部書記,然而之后依然是沉寂,依然是沒有任何身處團組織的感覺——大概是還沒有開始交團費和特殊團費的緣故。不過比高中好一點的是,團支部書記以團支部的名義組織了一次登山活動——雖然冠以了“環保之行”的名號,但大家都是把這次活動當成旅游了。
于是可見基層團組織的建設也是問題多多——甚至于基層究竟有沒有實質上的團組織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只是說了這么多現象之后我還是要表明一下我自己的態度,不然難免要被歸入到“哈哈主義”的“圍觀人群”之中了。
我以為,入團也好,入黨也好,都不是一件強迫的、或者變相強迫的事情(用許以重利的方式大概可以算作是變相強迫)。尤其是在共產主義的名號之下把整個黨變成一個受益群體,實在讓深眠于地下的先賢們汗顏。
我于是有幾個問題要問:
1、這個黨的基礎在哪里?不是在工人么?為什么我們的黨的隊伍會脫離他們脫離得那么遠?為什么我們把基層黨組織建成了學生的聯誼機構而不是一個由先進學生組成的工人階級先鋒的組織?
2、這個黨的指導思想是什么?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么?對于馬列主義的學習在哪里?對于社會現狀的階級分析在哪里?為什么我們會把黨課上成了那個樣子?
3、這個黨的目的在哪里?是為了自己的享樂還是入黨宣誓時所說的“為了共產主義而奮斗終生”?既然是為了共產主義奮斗終生,怎么又多有的是官僚的作風和對當了黨員之后的利益的覬覦呢?
所以說,黨、團員的隊伍,本來就應該是一支由高尚者組成的、有信仰、有紀律的隊伍,而不是一支人人都想擠進去的受益群體——換言之,加入到這個隊伍中意味的更多的還應該是奮斗、學習、服務,而不是懶散、享樂、受益。在黨、團的建設問題上,還是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寧可以一點一點地發展,也不要吸引一幫可惡的投機者。不光敗壞組織的紀律,也讓人們對其所信仰的理念產生危機。
具體的做法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無利益可得的前提下自愿入黨,入黨之后緊密聯系工人、農民——由于學生并不直接代表工人、農民的利益,所以這種聯系至關重要。如此下去,才能夠真正地構成一個由先進學生組成的、高尚的團體。
于是知道,必須要把黨組織身上的那股官僚味好好洗刷干凈,否則無論是組織本身還是我們所堅信的信仰都必將走入危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