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散記
文/董云峰(廈門大學)
黃牛
在火車上,一對青年夫婦告訴我,他們拿的是黃牛票,他們在美麗的廈大校園里取的票,黃牛是來自福建本省的廈大學生,會說閩南話。他們說,這趟臨客原價78元,黃牛以學生價39元買進,但倒賣價格最高甚至喊道了150元!作為廈大人,我頓感奇恥大辱。之前有報道稱,有高校學生會掌控大量票源,通過傳單和網絡等營銷形式,在校內校外充當大黃牛,牟取暴利。
春運黃牛與發國難財無異,形同賣國。大學生淪落為壓榨最底層民眾的蝗蟲,黃牛與大學同流合污,我們的社會已然可悲到這樣的境地。
結婚
相親結婚的傳統重新火爆起來。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青年男女,也只有春節前后能夠短暫地居留在家,他們中的許多人在父母和媒人(包括職業媒人)的撮合下相識,接著在數天或十幾天內決定完婚。
這與古代“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十分相似,雖然這些青年男女在原則和事實上都是自由的。對男方來說,他們往往不過小學或初中文化水平,很早就出去打工,但低微的工資和年輕人的生活習性又決定他們即便多年打工也很難有相當的積蓄,因此結婚花銷大多由父母掏腰包。沒有經濟自由的獨立是不完整的,這些20歲上下的男孩在父母“威逼利誘”下容易就范。對女方來說就更好解釋,一般農村外出打工的女孩,其收入大多甚至全部由父母掌握,在家里有男孩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在溫情脈脈的背后,男尊女卑、女孩是賠錢貨(因此把女孩養到一定程度后讓她出去打工“還債”)這類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而道德壓力又注定父母不能長期將女孩留在自家掙錢。從女孩角度講,她們出嫁就是過另一種生活的開始,父母與女孩雙方都有一種悲涼的心照不宣。
就我的家鄉而言,這些男孩女孩絕大多數都是在廣東打工,在全球化中國制造的最底層,他們的剩余價值被政府尤其是地方官員、外國資本、國內資本家同胞瓜分。而他們的夢想與激情,他們的天真與純情,跟他們的血汗一樣,早已被權力與資本吸干。
總之,這種婚姻是由歷史文化傳統和殘酷的經濟現實促成的,與愛情關系不大但并不意味著他們將來就不會有愛情。他們不沖動,他們智識貧乏但往往善良,他們的婚姻,是一種經濟聯盟,一種生活上相互扶持和照顧的契約,是一種較為理性的結合。不得不說,這與古代的婚姻從形式到實質都太相似了。
或許,我們中很多人,甚至大多數人,數年內也會接受這種相親結婚形式。當有一天,我們倦了,受傷太多了,信心用光了,就接受了。
污染
外出打工(中國式工業化)不僅影響了農村的經濟和婚姻,還改變了數千年以來的生活生產習慣,這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農村污染問題已經非常嚴重,用水尤其是飲用水狀況十分惡劣。以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為代表的白色污染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
我的家鄉位于“千湖之省”的湖北,長江邊上,江漢平原西南,洞庭湖北岸。小的時候,我們的飲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以池塘和小河為主;井不多,水質大都很好;幾乎所有的水域都可以游泳,都有魚蝦;龍蝦多到成災,田邊路旁到處都是,幾毛錢一斤都乏人問津;春天的雨后,水田里到處是從魚塘漫出的鯽魚和泥鰍,隨便找個簍子或篩子都能抓魚。雖然那時洗衣粉和肥皂的廣泛使用已經對水質和生態造成了一定影響,但還夠不成威脅。
化肥和農藥的濫用毀滅了這些天然活水。從九十年代后期開始,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各種工業物資也源源不斷地涌向農村。知識缺乏與急功近利使得農業中化學品的投入暴增,它們在數年之間污染了水源,殺死了魚蝦,破壞了原先的生態平衡。
一般的溝渠和小河由于流動性較大,化肥和農藥不足以致命,白色污染扮演了終結者的角色。白色污染作為一種普遍現象而出現,與拉動農村內需的政策、中西部鄉鎮企業的后發密切相關。塑料袋的便利與易得,使得麻袋和布袋在幾年之內就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它的過分廉價使得重復利用率極低。與之相似,一次性餐具也因為便宜方便迅速成為農村請客的基本工具,甚至許多家庭在平日生活中也廣泛使用它們。于是,白色垃圾占領了河渠和部分農田。
人們收入當然比以前更高了,電器更齊全更高檔了,但他們似乎比以前更懶了,更無聊了,至于生活質量是否有所提升,我看未必。例如,飲水機的廣泛使用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我們原來根本就不需要它們,這還增加了生活成本。至于農村地區飲用水產品的質量安全,遠未到令人放心的地步。
我想至少可以考慮以下這些措施:限塑令深入農村;不一定非得靠機械的行政命令加以限制,最好是以經濟手段提高一次性餐具價格,對這些產品直接征收200%甚至更高的使用稅,同時對回收價格予以補貼;加大白色垃圾分解技術的研發力度;推廣餐具消毒產品;扶持清潔餐具租賃服務公司。
孩子
作為80后,我就是覺得90后不行。也許每一代人都是這樣吧。
我不知道所謂的“九年義務教育”是怎么回事。從小到大,我家附近完整接受過義務教育的人并不見增多。實際上,這個政策從未被真正貫徹過。好多孩子剛讀完小學就出去打工了,在為中國制造貢獻價值的同時過早地耗盡了青春。擴招和產業現狀帶來大學生就業難,讀書無用論的卷土重來實在理所當然。
扯遠一點,早就有報道指出,全國重點大學中農村學生的比例一直在下降,而且處于少數。農村多少人,城市多少人,想想這個,你就知道什么素質教育什么自主招生不過是擴大貧富差距的的伎倆。如果有條件,誰不想素質誰不想現代。富人們的革命是靜悄悄的。
我最惡心的,并非這個國家的齷齪,而是齷齪之上插著的紅旗和塑料玫瑰花。
一般外出打工的青年夫婦,他們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和老人們一道留守家鄉,許多孩子不到一歲就被扔在家中,兩三歲就被送到幼兒園(大多不正規)。這些孩子缺乏父母關愛,成長環境畸形,注定殘缺。他們性格往往詭異而極端,時而悒悒寡歡,時而好動,情緒波動很大,不懂禮貌,讓人憂心。這些農村中新千年初出生的孩子們什么都有,但他們的母愛和父愛被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奪走了,我覺得他們更可憐。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最重大的一環。但在今天的中國農村,許多地方的家庭教育已經名存實亡。沒有承受過完整的母愛和父愛的孩子,能夠成長為正常的人嗎?
救救孩子。
【作者簡介】
董云峰:男,1987年生。嚴肅文青,廈大出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