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嶺:旅行團日記1(準備出發)
1.16
差一張票,只好送人先上火車,自己再想辦法。由于是極早的火車,有一位朋友沒打上車,到候車大廳門口還剩三分鐘。我算好了兩分鐘就夠上車,還有一分鐘機動,結果她眼睜睜看著檢票員把門給關上。教訓啊,千算萬算,是按自己的狀態算的,算漏了對方沒怎么做過火車出遠門,在緊張的時候讓往左跑,也不可能聽進去,只能是亂轉。
1.17
今天大早和昨天沒坐上車的朋友一起走,站票。我們站在車廂盡頭,還認識了兩位昆明陸軍學院的朋友。我們站的位置,一邊是廁所,一邊是開水。五六個人做了一天的服務,又開關廁所門,又幫人指路,又幫人打水。晚上十二點后人比較少了,地上報紙一鋪,盤腿一坐,開始睡覺,一直到將近五點。
1.18
今天一早到長沙,另一位乘火車來的朋友休息。我和大家去車行買車,加上調試車,花了將近一天;有一部分騎上車先回,參加新聞發布會。晚上有全員大會。
1.19
1.20
早八點,在岳麓書院門口集合,準備出發。這座千年學府造就了“經世致用”、“知行合一”的湖湘學派,在這兒出發,對我們旅行團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長沙的幾位朋友趕過來,給大家鼓勁(在前期準備中他們都給幫了不少忙),隨后出發。出發沒幾分鐘,下起小雨,不過不影響騎行,甚至都不用披雨衣,當然要繼續走了。
由于新車,許多車都還沒完全調試好,加上大部分都沒騎變速車經驗,人和車也沒磨合好,一路都有人在修車,確實耗了不少時間。但剛開始,這也算是一種必然。
最初確定分組,路上按組走,結果走著走著就亂了。基本每組都分了幾波,有沖最前面的,有在中間的,有走不動加上又修車拉最后的。當然分開后,每一隊都還有人負責。可以說全部組,只有我們組走完全程,并且是最先到的。我帶我們組,騎車時走組里最前面,一路都在急,我騎得并不快,可后面就是跟不上。這才第一天,路還長著呢,以后可怎么辦。
今天有長沙的朋友開車跟著,有事他們可以幫忙處理一些。明天開始算是隊伍真正的自己走,心里感覺還是有點擔心。
今天,最后到的幾個人被雨淋了一下,他們看近益陽城了,就沒披雨衣,結果被淋了個半濕。
好像不止一個隊員有意見,覺得今天組織比較亂。
今天被狗追兩次。
今天有幾個朋友顯出“專業”,不論是服裝還是騎行,可以說他們是按戶外運動搞的,個人感覺隱然和大部隊有那么一點分歧。我們要的是自討苦吃,只帶必帶的衣物。就像一朋友說的,希望我們能搞成格瓦拉式的騎行。我想,這是聯大“湘黔滇旅行團”“使遷徙之舉本身即是教育”最符合年輕人的表達。
最終今天走了97公里,最晚到得七點多。挺好。實際行動也打消了許多朋友的擔心,怕晚上走不到,怕路上出事。
1.21
今天原定七點走,結果,拖拖拉拉,加上臨走才檢修車輛,又要捆行李,七點半過才走。個人感覺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為趕路,決定,按昨天騎行快慢分兩個大組,以前的小組編制在騎行中取消。我被分快組,結果又是最先到。
路上有一段,前面的人我趕不上,后面的又拉我太遠,不管騎快騎慢都覺得乏(由于前一周忙別的事,睡得太少)。看來得調節好自己的身體,也不能單獨行動,否則太危險。在那段路上,又想起遠方的朋友,前一陣騎80多公里到天津薊縣,其中也有不少山路,還是普通的輕便車,就為了和再下鄉搞建設的知青交流,和當地農民交流。都是年輕人,雖在不同地方,但都選擇了同樣的方式。而七十年前聯大的年輕人不也如此嗎?唯一不同的是當時內外交困、風雨飄搖;現在的危機是潛伏狀態。
一路上見到六七家結婚,四五家辦喪事。沒幾天就過年了,人生的喜怒哀樂就是如此。
今天又一次被狗追,被攆出去幾百米。
今天92公里,最晚的五點多就到了。看來,騎出感覺了。也是,昨天,許多人連變速都不會用;昨天,只會看大的路牌,今天,都會用里程碑(國道公里數)報自己的位置了。
有朋友昨天利用等人休息的機會和沿路老鄉聊了不少。昨晚組內碰頭,大家一致認為這個辦法好,也認為應該寫日記,就不知今天大家都做得怎樣了。
1.22
今天還分快慢組,我慢隊斷后,等于是總斷后了。
斷后,前半程比較累,跑前跑后送工具等,老做變加速運動;中程,跟在騎得慢的朋友后邊,挺閑;后程,行夜路,精力高度集中。
今天大家輕裝上陣,把行李都找了輛車拉到目的地。最初大家對氣候預估很嚴重,東西都帶很多,捆自行車后架上,這也是前兩天騎得慢的一個原因。回頭行李得精簡,不然都沒法走了。
沿路見許多山都被燒禿了,一朋友問了當地老鄉后,都說是自己的山地,愛怎么就怎么。林權制度改革可見一斑。所謂的私有化改革也能從此看出其弊,用嚴復的話說就是“群己權界”如何界定,作為社會結構這張大網中的人,不可能只考慮己,不考慮群。
今天原計劃143公里,到沅陵。但后來發覺查路時有一段標錯,應該是180公里左右,最終決定騎,途中身體不適,騎不動的再說。今天坡明顯增多,幾十公里平路,其余全是坡,不是上就是下。在108公里左右時,有幾個還想騎,但看路還遠,天也有點晚,怕出危險,動員上車;在135公里時,又動員幾個上車。剩下的走夜路。每人一個頭燈打上,每人標一個號,一個緊跟一個,路上有情況就前后傳達,上坡就推,下坡就溜,每過一節點就點人。就在這種嚴密的組織下,從晚九點人等齊,修整好開始,共五六十公里,一點過到的目的地。
路上,有當地人說最后70公里很難騎,上坡騎不動,下坡不敢騎,明天的路也一樣,但是走完后一點感覺都沒有。或許作為云南人,雖然是在壩子里生活,沒騎過山路,但是大山間的也多了。
我們在小鎮休整等人時,已近八點,先到的在一理發店坐著聊天。店里阿姨人挺好的,很熱情,走時忘不了道聲謝謝。
騎夜路時,可能一直在運動,并不感覺到冷,但是風很大,幸好是順風。我騎最后,有時就在想,要是蹦出一只吊睛白額大蟲那就好玩了,雖然知道這并不可能。山里晚上確實溫度低,還下了半個多小時的小雪。當時我想,不會這么巧吧,七十年前聯大旅行團沅陵雪阻四天還是六天,不會七十年后的我們也會被雪阻吧。
其實挺佩服走完108公里的朋友,挺佩服走完135公里的朋友,也挺佩服騎完全程的部分朋友。對于他們來說,一次次的超越自己的極限,不管騎多遠。不像我,爆發力雖然不行,耐力還可以,這段路對自己來說還是相對比較輕松的,也就不可能這么的超越自己。
相信今天是一個坎,也會是許多人生命中重要的一站。聯大“剛毅堅卓”的精神就是這樣。沒有苦,我們也要自己找苦吃,以此來磨煉我們的意志和心性,以使我們能真正的成人。
1.23
今天中午一點過才出發,60多公里,最慢的六點多就溜到了辰溪。我還斷后。
晚飯后,和小飯館老板娘聊天,得知我們住所附近許多房子都是近三四年建的。這幾年經濟發展還可以,主要是本地有一種□礦(沒聽清,問了好幾遍都沒搞懂),做金銀首飾要用上,但是煉制的水有毒,水過哪兒哪兒莊稼不長,工人只要50歲以上的,礦山附近村莊人都有病,臉、肚子大大的,老百姓反映也沒用。可惜沒太多時間,否則一定到那些村莊看看。
這邊比較冷,燒木炭取暖,一塊五一斤,一天要燒十多二十塊錢,在冬天,這也是不小的一筆開支。
1.24
七點二十出發,下午六點多到,共計120余公里。我還斷后。
兩天了,就我兩遠遠落在大部隊后頭,那朋友開玩笑說,我就像押解犯人似的,總是不緊不慢的跟在后頭,讓他壓力好大。
每晚吃飯,最能吃的總在一起,還美其名曰“虎狼團”。有一次,九個人吃了五盆半飯。每次吃晚飯,我都在想,以我們的戰斗力,老板會否后悔米飯免費讓我們吃。
這一路還是有不少人問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甚至有人騎著摩托車跟一段,問清了才走。
出發前,團長幾次問我要不要先走,畢竟我的朋友家在芷江,還幫了大家不少忙。我說不用。有的朋友就不需要講客套,只要說一句,對方就知道該做什么,畢竟這樣的朋友心是相通的。
芷江,“沅有芷兮澧有蘭”,確是美麗的地方。這還是二戰受降點,還有我一朋友在這兒。選這兒過年,還真選對了。這也應該是第一階段(趕路)的完結,路也走了近三分之一,今后可支配的時間會更多。在前五天,“苦旅”做得還不錯,大家應該會有很多體會;今后文化方面可以大力加強了。畢竟很多朋友,包括我,都是沖著這兩方面來的。
青松嶺:旅行團日記3(過年、初一)
1.25
今天過年。
早飯,我們燒晚到的隊員帶的云南特產——餌塊,許多朋友都贊不絕口。之后,一隊人把車推到車行檢修,畢竟騎了這么幾天,問題都暴露出來了,該大修一次;一隊人準備吃的,當然,年貨是早就采購好的;一隊人清理前幾天的賬目;一隊人到大街上寫春聯,用這種方式給芷江人民拜年。對聯引來了許多市民圍觀,最終送出去了三十多幅,有的一人就要兩三幅。
下午三點,到朋友家吃年夜飯。結果等寫春聯的隊友,一直等到三點半,確實比較火爆。朋友介紹說,本地侗族鄉下風俗,年夜飯越早,證明這家人越勤快。
年夜飯很豐盛,有著名的芷江鴨、燉雞、小米做的蒸菜、臘肉、魚、青菜、白菜等等。有意思的是,吃了青菜白菜,這一年就能清清白白做人。
朋友全家都很好客,叔叔手藝也很好,許多人都說要拜師學藝。本來大家到朋友家以前都有共識,吃飯要收斂一點,不能像前幾天晚上在小飯館吃飯那么猛,結果飯菜太好,人更熱情,都沒收斂住,一桌食物都被我們掃了個精光。
吃完飯后,傣族、彝族、侗族的朋友,還有其他朋友還給大家獻藝。本來,大家幾乎都是第一次在外邊過年,但是,就是在這里,都有家的感覺,就像在自己家一樣。
晚上,我們給旅社貼上春聯,給住的小屋貼上春聯,當然,春聯都是自己寫的,一看就很溫馨。山寨版的春晚登場,雖然有不少隊友唱歌、跳舞都不大會,但是只要大家心在一起就好。
在山寨版的春晚中途,我們給支持我們的一些老師集體拜年。他們有一些是老革命、有一些是教師。他們為什么會這么支持我們呢?我想,這應該和我們所追尋的大學精神有關。聯大紀念碑上寫,可紀念者有四,首先就是“與抗戰相始終”;梅貽琦老先生在《大學一解》中詳細闡釋了“明明德”和“新民”,我從中體會,擔當天下的責任意識是其中最基本的一點。或許就是因為這點,他們才會認可和支持我們吧。
今天很高興,希望今后都能像今天一樣團結一致,安全的騎完全程;也希望旅行團這所兼容并包的社會大學(臨時大學)能辦成功;如有可能,再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讓更多人關注大學反思大學,那更好。
今天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自己做事比較不主動,比如好幾次都是芷江那位朋友著急,我沒反應,好像她才是活動參與者一樣。這個今后得改。
1.26
上午,自己做飯吃。
隨后,朋友帶著在縣城附近轉轉。首先去的是抗日戰爭受降紀念館。在這兒大家感觸很多,因為聯大的命運始終和抗戰相始終,聯大許多同學參與了抗戰,比如對云南聯大校友會的周錦蓀老當年就親歷受降儀式;更因為當時中國人民所承受的苦難,因為中華民族不屈的靈魂和精神在生死存亡之時的體現。“剛毅堅卓”,不就是這種大環境下中國人精神的寫照嗎?雖然朋友們在對歷史的認知有些方面觀點不盡相同,但是有這點共識就足夠了。
接著逛的就比較有當地特色了。比如侗族的鼓樓,舞水河上的龍津風雨橋,所謂江南最大的媽祖廟——天后宮。確實能長見識,確實能開闊心胸。什么叫大好河山,這就是大好河山。
晚飯準備了很久,大家做得很開心,吃得很開心。恰好今天是我生日。本來我是從來不過的,但是發現隊伍中有一個初二生的,一個初三生的,再加我,這三天就全了。這真是不一般的生日,雖然才短短幾天,戰友之間的情誼表露無疑。
吃過飯后,看電影《摩托車日記》。這個電影,一方面是過年輕松一下,另一方面是旅行團不同階段的過渡。《摩托車日記》講的是格瓦拉數次游歷拉美大陸,對他最重要的一次,就是這一次促使他成為了后來那樣的理想主義者。本來兩個年輕人,最初只是青春的沖動,想到處走走;再想把所學知識用在實踐中,回去畢業后還當醫生;同時也對秘魯的印加文明做一番考察。誰也沒料到,這次旅行會催生出后來的“塵世基督”。看完電影,大家認為,相比格瓦拉,我們前幾天吃的苦根本算不得什么。格瓦拉的意志力我們要學習,格瓦拉廣泛的接觸沿途群眾我們也要學習。活動中,主持人給念了一首寫格瓦拉的詩《理想的火焰永不滅》
理想的火焰永不滅
懷戀那光輝歲月
浪跡紅塵 青春逆風揚起
信仰的旗列
正孤旅天涯 萬里故人絕
一腔熱血
何懼漫天冰雪
自古男兒到死心如鐵
切的冷峻面容 始終深深打動
這麻木的世界
個人最喜那句“一腔熱血,何懼漫天冰雪,男兒自古到死心如鐵”,不只是因為這個旅行團,也因為自己的理想。
青松嶺:旅行團日記4(初二)
1.27
上午,真善美書家創始人之一,也是此次活動的主要發起人曾世逸給大家做《人生、社會、大學、湘黔滇旅行團》的主題演講。演講給大家很多啟發,也統一了旅行團的認識。演講結束后,大家獻計獻策,氣氛很熱烈,共同考慮如何把湘黔滇旅行團這所臨時大學辦好。個人認為演講給自己最大啟發的是自討苦吃磨煉意志提升心性以促己成人,及道德底線之下的兼容并包,再有就是聯大+黃埔+抗大三所不同的大學給人的啟示了。
中午,總結前一階段的工作,并做調整,安排后一階段。隊員們開都玩笑說,芷江會議,應該是這個活動的轉折點。
白天,收到某位老同志通過傳真發來的賀電。看完賀電,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這么老的老人,重病在床,生死一線,卻還在關心著我們,還在關心著社會的變遷和人民的疾苦。這種家國天下的情懷,這種人民的立場,這種堅忍不拔不死不休的精神,很需要自己去好好體悟和踐行。
晚上,放電影《沖出亞馬遜》。
白天,朋友問是否有空,天氣晴好,兩人沿河逛逛,實在沒空,只好作罷。
到芷江后,飯都還自己做,今后就沒這種機會了。
暈死,我們買的東西和旅店老板的東西放雜了,結果把人家的甜白酒給吃了個精光。
晚飯前后,肚子痛,估計昨天東西吃雜了,胡亂吃了點飯,在床上躺了幾個小時,直至朋友過來。和朋友到街上逛了一陣,但一堆人一起出門,也沒怎么聊。唉,到這兒這么久了,就沒靜下心來好好聊一聊。除了今晚的十多分鐘,就是在受降坊聊了那么一會。
(未完待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