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談“為什么讀書”
我們為什么要讀書?這個貌似簡單的問題現在貌似已經被逐漸淡忘。在我大二的第一節中國古代文學史課程上,老師就提出了這個問題,并且,老師還在黑板上寫給我們她心中答案。她認為首先就要求生存;第二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第三是她所謂的最高境界:獨立之人格 自由之精神。當時我就一直納悶了,怎么說了三個還是說為自己的?自己求生存,自己求學識,自己培養“獨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社會呢?國家呢?等來等去,老師也沒有說到這個層次。在老師眼中,如果一個人讀書讀到具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那就是最高境界了。
誠然,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適應社會以求達到最為基本的溫飽乃至于小康,并為之奮斗乃是天經地義之事,干任何事情的前提就是首先要把自己的肚子填飽。在這個意義上并沒有什么反對的理由。同樣的,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學會用獨立的思想去學習,主動的將“世事”洞明,這些都是提高自己能力的必要途徑。然則,在學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按照老師的說法,乃是追求“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學子,讀書讀到最高境界,乃是追求一種獨立之人格,獨立于社會的人格。也就是說,無論這個社會,國家如何不濟,自己最起碼也要獨善其身。
記得當年小學的時候經常聽過一句話:努力學習,報效祖國,成為建設偉大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初中的時候基本上已經聽不到后面這句話了,但是報效祖國還是偶爾會聽到的。到了現在,“社會主義”雖然已經成為了往事,不過“報效祖國”的概念還是不應該被淡忘吧?殊不知,就算是美國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在不斷地跟他們的學生強調“愛國”,比如林肯就說:"不要問你的國家能夠為你做些什么,而要問你可以為國家做些什么。”怎么到了我們國家,從小時候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接班人”的比資本主義高級的培養模式變成了現在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連愛國主義都拋棄了的比資本主義國家更不濟的培養模式了呢?這種教育出來的結果,必然會某種程度上對學生的某種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一定的影響,其消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我們老師跟我們說,我們都是很渺小的,別整天想著能做什么大事。的確,每個人都是很渺小的,做大事的人只能算是極少數。但是,當年毛主席和一批新中國的建立的元勛們,有多少人在他們小的時候又何曾知道自己在以后會在今后的日子里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呢?他們又不是神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小時候內心深處,一定有欲振興這個百年積弱的民族的一份激情,這份激情能夠激勵他們在順境的時候能夠保持其清醒的頭腦,更能在逆境的時候不喪失對勝利的信心。他們知道自己都很渺小,只不過是當年幾萬萬人里的一員,但是他們心,并不渺小,這才是本質區別所在。
在我們老師眼里,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也好還是作為一個平常人,讀書是為了自由之人格。說白了也就是宣揚一種獨善其身的原則。這并不是虛然的。記得在學中國近代文學史時,當本人學到左翼文學團體與新京派論爭的時候就對新京派感到極度的惡心。雖然新京派代表人物來頭都不小,比如朱光潛,梁實秋等人,他們在文學本身來說都有頗為不凡的造詣。但是在當時那個時段,在那個國家民族面臨災難的時候,新京派這些知識分子不懂得利用手中的筆來喚醒國人,卻與魯迅等左翼文學團體進行論證,妄想保持文學的“純潔性”,要文學遠離政治。然則覆巢之下無完卵,倘若國破家亡,文學還有何用?或許某些人會認為文學需脫離政治,脫離社會達到永恒,最終達到自我與文學的統一,便是老師認為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但是這樣的文學,在最廣大人民看來,也只不過是一種妥協漢奸文學罷了,因為在國家,民族面臨災難的時候,我們的身份首先是要作為一個中國人,而不是一個文學家。
本人的專業是語文教育,課程有中國文學史,古代漢語等等之類的課程,里面多選入了歷朝歷代的名家名篇。記得在初中高中,我對于古代文學是很癡迷的,但是今天重新讀起來,發現其消極意義同樣很大。在現在選本所選取的名篇中,固然不少是關注社會,現實主義之作,但更多的是自怨自艾,由于仕途失意而吟哦之作,在今人心中更能得到心理上的共鳴。所以這些作品只會消極的將讀者的激情湮滅,讓讀者成日浸泡在古代文學的自我為中心的圈子里。
知識分子的優越感或許是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古代之糟粕在讀書人心里重新扎下了根。利益至上,厭惡勞動,成為了讀書人,也就是知識分子的最典型詮釋。本人無意為自己開脫,每個學期一天的勞動課,本人還有其他同學都感到十分之厭煩。當年毛主席要求知識分子下鄉勞動,其勞動量非今日可比,知識分子們在毛主席死后群起而攻之也是在清理之中了。不管怎樣,毛主席就是要把這群高高在上的知識分子拉去農村進行他們心中最為不齒的原始勞動,消除他們的優越感。
到了高考制度的恢復一直到了今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種古代糟粕的思想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贊同。雖然我們的教育不斷地批判這些功利主義至上的話語,但是無奈社會大潮就是如此,人不可能脫離社會,就算一個人在一個烏托邦似的學校能夠保持純潔并且極力維護,等到出去社會接受到種種惡習,當他發現要在社會生存就不得不去接受這種惡習的時候,理想主義往往便要失望,而徹底屈服于現實。
在今天,雖然在某些人看來是太平盛世,但是更多人的眼睛是明亮的,這些眼睛雪亮的人不思如何去改造這個社會,為這個社會的弊端出謀劃策,糾正某些人錯誤的觀點,讓他們好早日走向正確的道路上,卻躲在故紙堆里吟誦著他們心中的唐詩宋詞;搔首弄姿般寫著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感情文字;高高在上般的自以為能夠脫離實際,脫離社會而自我陶醉般能夠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的這樣的一群人,為我所不齒,也應為所有進步學子所不齒。
愿所有學子共同高呼: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刻準備著!
2008-11-1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