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缺失的中國
趙大可(加拿大)
本文旨在探討以儒家文化為主導的中華民族精神;儒家文化同毛澤東時代文化的精神聯結;"范跑跑" 、茅氏"愚蠢論"的社會意義;靈魂缺失的當代中國所面臨的困局和走向。
關鍵詞:民族精神 儒家文化 毛澤東 資本主義 西化 汶川地震 范跑跑
一、引言:放魔鬼出籠
中國四川汶川發生的大地震,震出了一個"范跑跑"。地震發生時,中學教師范美忠甩下學生徑自第一個逃生,被人稱作"范跑跑"。自私自利、貪生怕死,展示的是人性弱點,不能算作美德。懦夫雖招人鄙視,也能博得幾分同情,因此成為古今中外的諷刺喜劇所偏愛的角兒。假如范美忠就此打住,他是不會成為"新聞"的。然而,范由媒體追捧而名聲鵲起,得力于他逃生之后宣揚的"先跑學說"。范認為,災難來了,人應當自顧自,"其他人,哪怕是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的。"他認為譚千秋老師為保護學生而犧牲,算不上美德。他聲稱要挑戰中國人的道德底線,要批判儒家哲學,因為儒家哲學制造了偽君子、偽圣人,而他實話實說,是"誠實"的,不怕丑。否認舍己為人是美德,否認極端自私自利是丑行,范跑跑的自我辯白首先需要完成對公認的中國社會倫理道德準則的顛覆。
無獨有偶。中國著名主流經濟學家、改革旗手茅于軾也宣揚說:"犧牲自己造福別人是愚蠢的想法";"'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聽起來是道德高尚的,其實是欺騙性的。"范、茅等人的言論在時下的中國社會居然不乏唱和,諸如"個人生存權高于別人的生存權"、"個人的生命高于公德"、"國家、道德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個人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這些人物及其言論在事關救助他人,事關為人、為國、為公上,無不展示出怯懦和冷漠,但在主張自私、利己、為我,在挑戰中國社會道德、中華傳統文化和毛澤東時代文化上則都血脈賁張,勇氣十足,一副"斗士"摸樣。這出現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之后的中國。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個不斷資本主義化的過程。三十年下來,"資本主義的草"已經培育成叢林,而"社會主義的苗"已經轉基因嫁接到資本主義藤上。在經濟領域,本土資本攜手西方資本攻城掠地,羽翼日益豐滿;在政治領域,資本及其附庸積極謀求與其經濟力量相當的政治權利,呼吁政改以利參政甚而當政的聲浪日益高漲。在這一社會歷史背景下,資產階級極端利己主義嘶喊著登上了中國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前臺。潘多拉盒子已經打開,魔鬼自然出籠。
二、三次文化顛覆浪潮
近百年間,中國社會風潮迭起,已經出現過兩次歷史性的全面顛覆中國傳統文化的浪潮。一次是五四,一次是文革。五四運動,以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為參照物,全面批判與否定儒家文化及其社會倫理道德規范。中共建政后,以馬列主義為理論指導,持續批判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在文革中臻于極致。文革對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的影響是復雜而深遠的。一方面,對照今日的資本主義現實,它所體現的批判精神以及對社會公平、公正的理想追求愈發顯示出其前瞻性和生命力;另一方面,相悖于中共當年所倡導的辯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精神,它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的全面批判和全盤否定,一如五四,破壞了中國人的民族文化根基和民族文化自信,相反為隨后而至的第三次文化顛覆浪潮預先清除了屏障。
批判與否定毛澤東時代的文化,始于毛之后的"改革開放",盛于"接軌",參照物依舊是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包括西方資產階級價值觀。茅、范們雖在拾人牙慧,但打著"人權" 、"自由" 、"民主"的西式招牌,肆無忌憚地公然鼓吹、標榜、叫賣極端利己主義以攻擊毛澤東時代的文化和儒家文化,這是中國改革開放"與時俱進"的產物。這些,應屬于全方位批判和否定中國既往文化和社會倫理道德的第三次文化顛覆浪潮。
第三次文化顛覆浪潮所引領的方向同五四與文革截然不同。第三次文化顛覆浪潮,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大潮,旨在摧毀蘊藏在中國文化和中國社會倫理道德觀念中任何抗拒資本主義價值觀的社會免疫機制。它本能地無可置辯地確認中國儒家文化和毛澤東時代文化的基本精神同西方資本主義無法兼容,是不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它立意顛覆中華民族的社會價值體系,矛頭指向中華民族的倫理道德觀、價值觀、生死觀、人生觀,旨在切割當代中國人同中華民族的精神聯系,從而摧毀既存的中華民族精神。
在漫長的中國社會發展史上,截至滿清王朝崩潰,儒家文化是中國社會的主體文化,在中國社會意識形態領域處于主導地位,為中國人提供行為規范,為中國社會提供倫理道德規范,主導塑造了中國人的人格和精神世界,培育了中華民族精神。儒家文化及其社會倫理道德準則經由一代代士大夫階層和文化階層的倡導、踐行,經由王權推助,散播輸灌到民間,又為一代代民眾所踐行。一代代的中國人反過來又以其道德實踐身體力行地詮釋了儒家文化及其社會倫理道德準則。古往今來,一代代的中國人是何德性、何種形象、如何立身處世、如何作為?需要首先解說什么是儒家文化,盡管也需要解說道家、法家、釋家等。因此,對儒家文化及其社會倫理道德準則的褒貶評價,直接涉及對兩千五百年來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國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褒貶評價,也涉及當代中國人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和自我定位。
那么,儒家文化為中國人提供了什么樣的社會倫理道德準則?塑造出了什么類型的中國人?儒家文化與經受儒家教化的一代代中國人的人生實踐所體現的中華民族精神何在?什么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文化基因一直延續到今天?
三.儒家文化精神
古代中國,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周公即"制禮作樂",主張"敬德保民",以禮治天下;之后,孔子曰"仁",孟子曰"義",漢代大儒董仲舒倡導"綱常",宋代程、朱倡導"理學"。這些學說確立了中國的社會倫理道德準則和規范。
儒家學說強調人自身的品格修煉,主張自修、自律、自省甚而自我犧牲以踐行"仁義禮智" 、"禮義廉恥"等社會道德準則。就社會價值觀說,儒家主張"先義后利","不義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就生死觀說,主張"舍生取義"。砥礪修煉個人的品行操守,旨在齊家、治國、平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博施于民而能濟眾"就達到了"必也圣乎"的理想境界,也是個體修齊治平的至高境界。〔1〕人由關愛他人、關愛眾人而融于家國天下,融于他所生活的社會,融入"青史"。
在儒家文化影響下,中華民族走出了一代代賢哲,一代代志士仁人。上古,屈原秉持強國濟民的社會政治理想,以死殉國;漢代,蘇武出使匈奴,遭羈押十九年,寧死而不"屈節辱命";宋代范仲淹為官一方,追求實現"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宋末元初,文天祥抵御異族入侵以死明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清代林則徐禁毒而遭流放,矢志不悔:"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些人為國為民,舍生忘死,舍生取義,言行一致,堂堂正正,求仁而得仁,正氣浩然。這就是儒家文化陶冶的仁人君子,中華民族文化的標志性人物,數千年巍巍然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精神長城。
無庸置疑,居于主導地位的儒家文化及其社會倫理道德準則也引導和影響著中國普通民眾的人格追求和社會道德價值取向。同時,應該強調指出的是,古代中國民眾的社會道德價值取向也滋養了影響了儒家文化精神。遠在孔子出現一千五百多年前,遠古傳頌,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公而忘私,受到中國老百姓的祭祀、崇敬,歷四千年而不衰,至今中國不少地方仍有香火不絕的禹王廟,民眾用以追念這位華夏先祖。大禹,融入了中華民眾的心中,融入了中華民族的"青史"。中古傳說,岳母為兒子岳飛刺字:"精忠報國"。民族憂患之際,一位普通人家的母親對兒子的刻骨銘心的叮囑是:"國家事大,個人家庭事小,全心全意報國。"這,就是中國古代民眾的生死觀、人生觀、價值觀。個人、家、國,一脈相聯,但個人家國的關系在中國民間四千年來的傳說中,受到崇尚的是"先公后私" 、"公而忘私" 、"精忠報國"的精神,具有這種精神和品格的人受到中國民眾世世代代的崇敬與擁戴。舍己為人、舍己為公、公而忘私的犧牲奉獻精神和整個社會對這精神的崇敬,五千年來積淀成為中華民族所崇尚的社會道德傳統,成為儒家文化及其社會倫理道德準則所擁有的深厚的社會基礎,成為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文化歷史來源,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
質而言之,中國上下,數千年傳承,儒家文化及其社會倫理道德準則的核心精神始終指向:一、崇高的精神道德價值的追求;二、為國為民的利他性、集體性社會價值的追求;三、崇尚精神道德追求的公益性和現世性,即對精神道德價值的追求融入利他性、集體性社會價值的追求,并以之為終極追求。
在古代小農經濟私有制社會條件下,儒家文化的這種精神同墨家"舉公義,辟私怨" 、法家"無私""背私" 、道家"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的學說主張相互支持,相輔相成,賦予中華民族文化以豐富的人文主義內涵和高尚的道德內涵,使得中華民族精神閃耀著理想主義光輝。
四、毛澤東時代文化同儒家文化的精神聯結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中國社會危機重重,戊戌維新、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相繼發生。儒家文化被認為禁錮思想,扼殺性靈,維護落后的封建制度致使中國落后挨打,因而受到了全方位的批判和否定。為求變法維新救國救民,譚嗣同舍生赴死,認為舍生取義,"死得其所"。作為影響了五四文化思潮的作家,魯迅斥孔孟之道為"吃人禮教",無情批判儒家文化和專制勢力。他堅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怒向刀叢覓小詩","我以我血薦軒轅"。無情批判儒家文化的譚、魯一代志士仁人所展現的人格追求和人生道德實踐是:公而忘私,舍生取義,以身許國。耐人尋味的是,這正體現了儒家情懷,同儒家文化精神一脈相通,同數千年相傳的中華民族精神一脈相通。
五四文化運動顛覆了儒家文化。毛澤東領導的人民革命則進一步顛覆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私有制和私有觀念。同公有制經濟形態相適應,集體主義、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是毛澤東時代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特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時代的社會道德準則。毛澤東時代提倡自我教育和思想改造,學習和培養"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提倡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提倡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死得就比泰山還重,反之就比鴻毛還輕。舍己為人,舍己為公,小我融入大我,個人融入集體。"毫不利己",個人的人格追求和人生實踐就升華為高尚的精神和道德追求;"專門利人",個人的精神和道德追求就指向利他性的社會價值追求,即造福他人,造福人民。毛澤東時代的文化洋溢著社會主義道德精神和昂揚的理想主義光輝。
"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 毛澤東時代文化鼓勵人在極端菲薄的物質條件下克服一己之私,培養和發揚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努力建設一個消除了階級剝削和壓迫的繁榮昌盛的新型社會。一個民族是需要一點精神的。毛澤東時代文化激勵中國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強,艱苦奮斗,建設中國,堅信中華民族有能力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短短二十七年,在經歷了上百年內憂外患、千瘡百孔的社會廢墟上,毛澤東時代文化重新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營造了以大公無私為榮、自私自利為恥的社會風尚和社會環境,培養和造就了無數為國為民富于犧牲奉獻精神的人,造就了以雷鋒、王杰等為代表的解放軍戰士,以焦裕祿以及唐山地震時堅持最后一個撤出礦井的賈邦友等為代表的干部,以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等為代表的知識分子,以大慶人為代表的工人,以大寨人為代表的農民。
儒家文化及其社會倫理道德規范被認為服務于金字塔型的封建等級制度,毛澤東時代文化則把有史以來的私有制社會制度顛倒過來,確立同公有制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包括價值觀和人生觀。這同時也將儒家文化精神從小農經濟私有制的社會條件的局限下解放出來,將"先公后私" 、"公而忘私" 、"精忠報國"的中華民族精神奠基在公有制的經濟基礎之上,使中華民族精神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得到繼承和弘揚。毛澤東時代文化同儒家文化,看去涇渭分明而且曾經你死我活劇烈沖突的兩種文化,實質上有著相通的精神,即崇尚精神道德追求,崇尚利國利民的社會價值追求,倡導人的精神道德追求融入集體性的社會價值追求之中。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這,就是中華民族精神。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文化優良傳統相結合的產物。后者,更有待于實事求是的認識和系統的闡述。毛澤東時代文化同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歷史的精神聯結。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和中華民族精神是毛澤東時代文化的內在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社會基礎。毛澤東時代的文化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部分。盡管三十年來的非毛化,毛澤東時代文化同儒家文化的核心精神已經在中華文化中扮演著文化基因的角色,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面貌。同美國新奧爾良颶風災害時各自為我的美國公民社會相對照,中國四川汶川震災時,千千萬萬中國人所展現出的舍己為人、樂于助人、為國為民、公而忘私的精神,體現的是毛澤東時代的文化精神,是儒家文化精神,是五千年來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
五、儒家文化制造了偽君子?
在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統治階級的文化居于主導地位。居于主導地位的文化及倫理道德準則得到提倡和推廣,指示著社會道德價值取向,引導著人們的社會道德實踐,受到社會認可、接受和追隨。社會倫理道德準則適用于所有社會成員,具有同一性和約束性,否則便失去公信力和可行性。人們在踐行社會道德準則上的表現大略可分為:積極踐行者、追隨者、陽奉陰違者和反對者,通常又被稱為仁人君子、偽君子和小人。積極踐行社會道德準則的人受到推崇,認可、追隨社會道德準則的人受到肯定,偽君子受到嘲諷,小人受到譴責。
歷史上的無數仁人志士與毛澤東時代無數模范英雄人物是倡導和實踐中華民族精神和社會道德準則的表率,具有穿越歷史時空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民族優秀人物的社會道德實踐發揮著社會教化功能,引導人們"見賢思齊","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有力地影響著人們的精神面貌和社會風尚。
具有廣泛社會基礎的道德準則和道德實踐具有強大的社會道義力量,對任何逾越道德界限的企圖、做法都產生壓力和威懾力,所謂"千夫所指,無疾而亡"。在社會道義力量足夠強大,任何挑戰公認的社會道德準則的做法都將付出充分代價的情況下,認同公認的社會道德準則卻又回避承擔相應的社會道德義務,偽君子就出現了。偽君子是邪不壓正的社會產物。偽君子的道德實踐的特征是口是心非、言行不一。
偽君子并非只出現在儒家文化占主導地位的社會。毛澤東時代"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自我檢討,"永不翻案",但后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永不翻案"成了偽君子的烙印。
偽君子也并非只是中國有。基督教宗教文化在歐洲國家占據文化統治地位達一兩千年之久,宣揚宗教蒙昧主義和禁欲主義。然而,編造、倡導基督教教義的羅馬天主教會從教皇到主教到神父縱欲犯罪,包括性侵犯男童、修女和已婚婦女,不絕于史書。即便在十世紀,基督教推行極端禁欲主義、宗教統治極端專制而被歐洲史學家稱為"黑暗世紀的午夜",教皇瑟各斯三世(Sergius III 904 - 911)養著情婦瑪茹莎;瑪茹莎的孫子后來成為教皇約翰十二世 (John XII 955 - 963),"幾乎無惡不作,性侵犯處女、寡婦,同其父的情婦姘居,使得教廷成了妓院。"〔2〕
羅馬天主教會的性丑聞延續千年直到今天。2002-2003 年期間,美國、法國、波蘭、愛爾蘭等國的天主教神父的性丑聞象瘟疫一樣遍布歐美社會。受天主教主教會議的委托而采寫的《約翰?杰伊報告》(John Jay Report)披露,1950-2002期間,4392位美國天主教神父涉及性丑聞、性侵犯;美國天主教會先后為各教區神父的性侵犯案所付賠償高達20億美元。在愛爾蘭,天主教神父史密斯(Father Brendan Smyth)1945-1989期間曾強奸或性侵犯數百男童。宗教偽君子,作為歐洲基督教社會特有的現象,早已成為歐洲文學作品反復描述的對象。十七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喜劇作家莫里哀的諷刺喜劇《偽君子》中的神職人員答爾丟夫,比任何其他種類的偽君子更具知名度。數不清的神父成了偽君子,是基督教制造了偽君子,還是神父們不守信仰?還是宣揚宗教蒙昧主義和禁欲主義的教會與神父都是偽君子?
偽君子并非只出現在西方的宗教領域,也出現在西方政治領域。1776年美國的《獨立宣言》布告天下說:"人人生而平等, 具有造物主所賦予的與生俱來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對幸福的追求。"但與此同時,以及此后一兩百年,美國人大肆屠殺印地安人,販賣黑人,迫害少數族裔。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直到1948年禁止華人移美,禁止華人赴美與家人團聚。美國社會迄今仍存在著種族主義。嘴上說一套,干的是另一套。美國人是偽君子還是美國"人權" 、"自由"虛偽?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人權宣言》宣稱 :"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但法國資產階級政府此后從未停止對亞非弱小國家和民族的侵略戰爭與殖民擴張,包括毫不遲疑地參與1840-1860年間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法國資產階級是偽君子,是真小人,還是殺人越貨的強盜團伙?
在西方經濟領域,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沃爾夫維茲,出任世界銀行行長之際,向世界聲言要清除世行的"腐敗",但接著就被曝光利用職權為其女友違規加薪,現了原形,原來也是偽君子。
在西方新聞領域,西方媒體最近就中國西藏地區藏獨暴亂蓄意炮制假新聞,攻擊中國,被一一曝光,戳穿了西方媒體自我標榜的"新聞真實" 、"客觀公正"的西洋鏡。掛羊頭,賣狗肉,欺世盜名,是一伙偽君子。在當前國際社會道德環境下,偽君子也是邪不壓正的產物。
儒家文化倡導"仁義" 、"道德" ,被認為制造了"偽君子";毛澤東時代文化倡導"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被認為"愚蠢" 、"欺騙"。美國社會強調法治,被認為是法制最完備的社會,但美國卻是世界上幾個工業發達國家中殺人犯罪率最高的國家,"法令滋彰,盜賊多有"。〔3〕是諸如此類的美國人不遵守法律,還是美國的法律與法治制造了犯罪?五千年的中國從不缺少高風亮節之士,相慚形穢轉而詆毀美德何如 "見賢思齊"?
道德無法使人人有德,正象法律不能讓人人守法,哪怕是"一夜美國人"所鼓吹的美國法。然而,人類社會需要為人為公的道德精神追求,正象需要公正的法律。沒有為人為公的道德精神追求的社會,只能將人們再次送回叢林世界,而自私自利的極端利己主義則是叢林世界的行為準則。
六、"誠實的"小人
偽君子變成"誠實的"小人,同社會道德環境發生變化有關。小人敢于亮相掛牌作為既存的社會道德準則的旗幟鮮明、立場鮮明的反對者,而又無須顧忌或者無須承擔逾越社會道德界限的風險,那多半意味著"千夫所指"的社會道德環境已經有了缺口,原有的社會道義力量已經衰落不足以對反對者構成道義威懾,或者既存的社會道德環境已經開始翻轉或者傾復。在這個意義上說,"誠實的"小人是正不壓邪的社會產物。
"誠實的"小人,或者反對者,同依然認同既存的社會道德準則和規范的其他社會成員已不再處于同一社會,而是自外于"這一"社會,成為"社會異己份子"。真小人不再認同"我們",而是宣稱"你有你們的準則,我有我們的準則"。真小人拒絕使用和遵守其他所有社會成員仍在繼續使用和遵守的社會道德準則,而用另外一套準則武裝自己以批評或攻擊既存的社會道德準則。例如,用"美國制造" 、"歐洲制造"攻擊"中國制造"。同一社會于是有了兩套或者更多不同的道德準則和規范,有了兩套或者更多不同的評價標準,社會道德準則和規范的同一性遭到破壞。人可以各行其是,莫衷一是,社會由此分裂,斗爭交鋒也由此發端。比如,儒家文化和毛澤東時代文化認為"先公后私"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是美德,而范、茅們則認為"犧牲自己造福別人是愚蠢的" 、連爹娘也不顧的極端利己主義是"個人生存權高于別人的生存權";再比如,儒家文化和毛澤東時代文化認為"精忠報國" 、為國為民、維護中國國家利益是美德,而范、茅們或"一夜美國人" 卻"曾經為自己沒有出生在美國這樣的自由民主尊重人權的國家而痛不欲生!"在他們眼里,愛美國才是德,"上帝保佑"他們的美國;中國人愛國有罪,是"愛國賊",需要他們的上帝及其仆從們 "救贖中國",盡管他們的上帝兩千年來連教皇在內的宗教仆從們都不能"救贖"。顛倒黑白,因為顛倒了立場;出賣自我,接著出賣祖國。一個爹娘不認、 連自己的國家都不認的人,做夢都想成為美國人的人,是不會同中國民眾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價值觀的,是不會認同儒家文化和毛澤東時代文化的。怎么能夠期望這類人具有中華民族精神?既然沒有共同的立場、沒有共同的利益、沒有共同認可的價值觀,沒有共同的道德準則,也就沒有共同認可的道理,無理可喻。"缺德"與"無恥"對范美忠們已經不再構成道德壓力,因為他們所攻擊的正是中國文化及中國社會道德準則,使用的是"他們的美國準則",諸如, "人權" 、"自由" 、"熱愛自由和真理的靈魂"等。所以范美忠不怕丑,放言"即使有人如岳不群一般地道德完美大義凜然也嚇不倒我";所以,中國的"自由派"們或"一夜美國人"們為跪下的秦檜申請站起來的"人權",為日寇侵華及其南京大屠殺開脫罪責,為西方列強殖民侵略中國叫好,質疑非難中國抗美援朝;所以,《河殤》們奉洋槍洋炮的西方文明為神明,貶抑和否定中華文明。
對中國儒家文化和毛澤東時代文化的丑化、批判和否定,對中國一切既往文化包括中國社會、歷史和中國人的丑化、批判和否定,是第三次文化顛覆浪潮正在展開的"偉業"。西方文化包括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及生活方式對中國社會的全面滲透、對中國社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精神的挑戰,目前正處于上行波段。茅、范等所鼓吹的西方極端利己主義社會思潮同中國億萬民眾所秉持的中華民族精神的交鋒, 印證了當代中國社會存在著相互矛盾和對立的社會道德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這一事實,也印證了當代中國社會道德行為混亂的社會現狀。
"范跑跑現象",浮上表面的是,極端利己主義同儒家文化精神和毛澤東時代文化精神的交鋒;在更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看,是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對中華文明精神的博弈;根本原因在于,中國社會的極端資本主義化傾向。
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過去三十年,鄧主導下推行的改革開放導致了中國社會"天翻地覆"的變化。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被促死而全面瓦解,私有經濟經百般培育而瘋長如日中天。史無前例的化公為私的改革及其所指引的路向,收買、腐蝕、敗壞了共產黨的執政隊伍。成千上萬的大小官員前腐后繼,也終將葬送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和民意基礎。前蘇聯一夜之間轟然坍塌,殷鑒不遠。伴隨著這一切,展開了對毛澤東時代文化的清算、丑化和否定,極端利己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奴顏婢膝的賣國媚外論調充斥了中國的輿論舞臺。
鄧主導的聲稱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改革,諸如教育私有化、醫療私有化、住房私有化、礦山資源開采私有化等,比當代歐美資本主義社會還要資本主義化。相比加拿大,加拿大的學校,除去為數很少的私立學校,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公立,所有適齡青少年享有高中程度的免費教育;各省擁有各自的免費醫療制度;政府通過財稅政策對社會財富的分配消費加以必要的調劑,以維持基本的社會公正從而緩和社會矛盾。這些被認為是加拿大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中的社會主義成分,受到大多數加拿大人的歡迎。
社會主義中國的醫療改革可以同世界上最資本主義化的美國的醫療制度媲美,無疑是具有諷刺意味的。美國人生老病死是"自顧自"。雖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資本主義國家,但美國"負責任的"政府和政客們寧肯讓窮人、普通人象富人一樣去為自己的生老病死"負責"。美國的工薪族絡繹不絕的到加拿大就藥又被指控為違反醫療"法規"。"損有余而益不足"是不符合資本主義原則的。千百萬無法"自顧自"的美國人多少年來都在呼吁美國政府和政客們關注"醫療保險問題"。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和希拉里2008年競選許愿之一就是改革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往"互助組"和"合作社"方向改。這也正好同中國的醫療改革的方向相反。自私自利的極端利己主義在美國社會都不得不披著面紗示人,但在自稱社會主義的中國卻可以光光鮮鮮招搖過市。
中國社會浮現的極端利己主義思潮,是極度資本主義化的中國社會現實的寫照。暴發的資本大亨、貪官污吏聲色犬馬,為富不仁;下崗工人、打工仔輾轉溝壑,自求多福。中國地產資本家王石的賑災言論同美國資本家貝爾?蓋茨的退休演說兩相對照,明顯見出中國新生代資本家青勝于藍的"真小人"本相,理性冷血、自私無恥;而貝爾o蓋茨呼吁發達國家的資本家們"兼愛" 、"雙贏",充其量只能算個偽君子。損公肥私、為富不仁、自私自利的極端利己主義本來是王石、王益們巧取豪奪發家致富的準則。正是在中國的經濟生活中已經居于主導地位的王石、王益們的社會道德實踐營造了中國的極端利己主義的社會現狀。范美忠作為升斗小民本是極端利己主義的社會現實的受害者,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開口張揚的卻是王石、王益們的話語。實質上,范氏的嘶喊所傳遞的,實在是一個升斗小民對中國極度資本主義化的社會現實的認知、接受、無奈和激憤的抗議。
中國社會出現的極端利己主義思潮是中國社會極度資本主義化的產物。資本主義經濟活動的本質是逐利,唯利是圖。利己主義和極端利己主義是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的社會行為準則。它是同以公有制經濟為基礎的毛澤東時代文化所倡導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社會價值觀、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相對立的,是同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條件下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的儒家文化精神及其道德準則相對立的;是同五千年相傳的中華民族精神相對立的。因此,中國社會的資本主義化過程,必然是一個不斷貶抑、丑化、否定和顛覆儒家文化、毛澤東時代文化的過程,必然是一個不斷貶抑、丑化、否定和顛覆中華民族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的過程。
這也解釋了當代中國社會所出現的荒誕的文化現象。自改革開放同西方"國際"接軌以來,被中國網民們稱為"美國鸚鵡"的中國"自由派"人士以及海外的各色黃白人物扮演了顛覆中國文化的殺手角色。他們一面別有用心、別出心裁地"戲說"編派中國歷史,"戲說"編派中華民族英雄和民族人物;一面肉麻地開口西方、閉嘴洋人。在中國歷史上受到老百姓崇敬的民族英雄人物,從大禹到岳飛到毛澤東,幾乎毫無例外地受到他們的"質疑" 、丑化、攻擊和否定;歷史上為中華文化作出過貢獻的人,從李白到李清照,無一例外地受到他們的惡意"關照" 、調侃、丑化、抹黑。他們極力丑化和否定儒家文化和儒家社會,極力丑化和否定毛澤東時代文化和毛澤東時代的社會。很不幸,中國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大半是由儒家時代和毛澤東時代構成的;有文字記載的中國文化大半是由儒家文化和毛澤東時代的文化構成的。否定了這些,剩下了什么?剩下了一副靈魂缺失的軀殼。這些"自由人士"說,中國文化都是垃圾,有史以來的中國人都丑陋。他們眼里盯的、嘴上喊的都是洋大人。這是一伙喪失了文化家園的喪家犬,轉身投靠跟隨洋人,成了斷了脊梁骨的乏走狗。因此,第三次文化顛覆浪潮預示的是西式文化殖民地和精神洋奴的未來。
八、靈魂缺失的中國走向何方?
第三次文化顛覆浪潮,是一個自改革開放以來漸進的、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活動而日益深入的文化顛覆過程。選擇和引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拒絕接受西方資產階級價值觀念,似乎是天方夜譚。成千上萬的執政黨及政府的大小官員不怕掉頭前腐后繼,地產大亨與升斗小民一起呼喚極端利己主義等,在在表明了第三次文化顛覆浪潮的成效。然而,中國民眾及中國政府在汶川地震中的行為卻也昭示,中華民族精神仍在。因此,包括極端利己主義在內的資本主義價值觀同中華民族精神的沖突、交鋒和博弈也勢所難免。
一百年來,頻頻發生的全面批判和否定中國文化的浪潮,都是在西方勢力的強力夾擊下誘發的,都影響了或試圖影響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面貌。極端利己主義價值觀同公而忘私、大公無私、為國為民的中華民族精神的博弈,不僅僅是一種道德選擇,實質上也是選擇一種人際關系模式,一種社會關系模式,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們希望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如果認為這可以是一種自主選擇,那無疑是顛倒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關系的學說,無疑是低估了資本主義經濟活動水銀瀉地般的滲透腐蝕力量。如果認為極端利己主義以及資本主義是未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那么,美國資本主義社會同加拿大資本主義社會的諸多區別表明,人們的自主選擇是可以影響社會面貌的。
毛澤東時代文化、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在內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所創造的值得自豪的文化成果。然而,批判性地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文化,是今人的責任。明清之際將儒家文化僵化、道學化終于導致五四運動對儒家文化的全盤否定,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劇烈搖擺。揚棄儒家文化中落后于時代的內容,堅持弘揚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毛澤東時代的文化實踐對此提供了經驗和教訓。毛澤東時代的社會,批判和否定儒家文化中的封建等級觀念等落后于時代的內容,同公有制經濟相適應倡導大公無私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實質上堅持和弘揚了儒家文化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但在社會輿論導向和道德實踐中 "斗私批修,靈魂出竅",把思想認識問題和道德教育問題政治化,同儒學道學化一樣,在同一方向上趨于極端。只爭朝夕"跑步進入共產主義",巨人撩開大步,小個子追得氣喘。個人的自由發展及個人利益同他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的協調發展依然是一種值得繼續探索和追求的理想。
在虎狼環伺的國際環境中,儒家文化曾經有過洋槍洋炮下"秀才遇見兵"的遭遇,有過落后挨打以身飼虎的經歷。西方列強"軟""硬"兼施、動輒結伙大打出手的現代世界已經不同于古代中國所置身的世界。此后,中國直到有了毛澤東的旗幟,才有了勝利的進步的旗幟。但毛澤東時代的文化已經而且仍然在受到攻擊和否定。在西方資本主義的全方位誘導和圍剿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條件下,堅持和弘揚毛澤東時代的文化精神,聽來也將是天方夜譚。
一個喪失了民族文化、喪失了民族文化自信與創造力的民族是一個靈魂缺失的民族。一個靈魂缺失的民族是無法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國,對一個靈魂缺失的民族,永遠是一個夢。
當代中國社會出現的極端利己主義思潮提示當代中國人所思考的道德準則問題是:你是誰?你希望是誰?你從哪里來?往哪里去?第三次文化顛覆浪潮提示人們思考的問題是:是資本主義改造中國和中國文化?還是中國和中國文化改造資本主義?還是中國將重新發現社會主義?
中國貴州近日發生的甕安事件警示中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008,07,06
〔1〕《論語雍也第六》
〔2〕Tom Stewart,Sex Scandal in the Catholic Church ,What Saith the Scripture http://www.whatsaiththescripture.com/Fellowship/Edit_Sex.Scandal.Catholic.html
〔3〕《老子》,第57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