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奎元:開創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研究新局面
2010年08月10日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陳奎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2010年專題研討會上強調
抓住時代機遇 復興中華文明 開創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研究新局面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2010年專題研討會,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陳奎元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立足世界大變動、中國大發展的時代機遇,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繁榮;立足復興中華文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極開創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研究新局面。
陳奎元指出,社會科學的發展,重要的源泉和動力來自社會、經濟、政治的變動和發展的需要。當前世界經濟和政治處在大變動的時期,世界多極化的趨勢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各個領域都有顯而易見的發展。在蘇聯垮塌以后,社會主義的理想及發展模式,幾乎威信掃地,“在許多人的眼里,美式資本主義是完美無缺的”,是“歷史的終點”。這種觀點在我國理論界、社會科學界特別是青年人中的影響也非同小可。美蘇兩國在上個世紀是兩種社會制度的代表,在冷戰中互相對抗,結果是一方獲勝、一方落敗,東歐原社會主義國家一敗涂地。面對急轉彎,在思想理論界有些人產生崇美的心理,認為社會主義國家只有完全改弦更張才是出路,這種思想傾向的影響不容低估。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以宣揚美國式資本主義為核心的“華盛頓共識”徹底破滅,德意志聯邦前總理施密特在文章中寫到“這場‘世紀危機’——格林斯潘語,使人們不再對資本主義抱有宗教般的信仰”。在國際關系中,美國的單邊主義也遭受嚴重的挫折,最近奧巴馬總統宣布美國將在8月底結束在伊拉克的戰斗任務,撤出戰斗部隊。這個結局,與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預期,有天壤之別。表明具有強大經濟、軍事力量的美國在今日的世界并不能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世界局勢趨向多極化,改變了由超級大國決定世界事務的局面,前幾年,七國集團(后來變成七加一)似乎凌駕于各種國際組織之上,現在不得不讓位于二十國的協商。這樣的國際局勢,總體上看,比美國獨霸的單極世界有利于中國的安全和發展。美國的領導人將中國稱之為“利益攸關方”,而不是稱作朋友或伙伴。他們不會放棄遏制中國持續發展的戰略,中國不能一廂情愿做美國新帝國主義的誠實伙伴。
陳奎元同時指出,我國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國際地位顯著地提升,但是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我國改革、發展付出了很高的成本,仍然面臨許多難關和抉擇。究竟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是進行式而不是完成式。各種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需要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地破解,不斷地探索和創新。
陳奎元講到,毛澤東同志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提出,人類總要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現在是發現、發明、創造、前進的良好時機。不但社會的發展有這樣的客觀要求,在意識形態領域,鼓勵解放思想,破除各種禁區,也為人們放開眼界、進行創造性思維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這就是難得的機遇。
陳奎元強調,科學研究最大的敵人是迷信,迷信盛則科學衰,科學興則迷信破。他說,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解放思想,主要的指向是:不能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現在還應指出另一面,也不能教條式地崇拜當代西方的某種理論體系。金融危機發生以后,西方的一些政要和理論家對于資本主義制度的反思和批判,我看比我們的理論界更為直接和不留情面。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的當權者和理論家在下力氣謀求擺脫原有體制機制形成的困境,尋找加強金融監管、發展實體經濟、擴大就業途徑、縮小收入差距、保障弱勢人群等方面的對策,以新的思維考慮他們的明天。如果我們的理論家還以昨日的美國為偶像,那無異于甘居人下。比較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異同、優劣,審視當代中國的實際情況,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中國走向世界前列,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陳奎元指出,中華民族的文明傳統,新中國成立以后培育的以破私立公、為人民服務為特征的革命傳統,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引以為自豪的精神優勢。現在時過境遷,這兩個傳統究竟還有多大分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個問題不能憑理論家的判斷為依據,也不能憑政治家的感覺下斷言,而要看社會實踐,看各類人群的思想境界、道德操守,看作為先進分子的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的思想行為,看人民群眾、特別是占人口大多數的底層人民群眾的實際狀況,以及我們下一代人的精神狀況。在這些方面,優良傳統的影響依稀可見,同時也存在嚴重的不良傾向。各種信息提示我們,信仰不明,道德淪落,文化低俗的氣氛正在彌漫,對中華民族的復興造成嚴重的困擾。五千年文化道德的優良傳統在哪里,我國的精神優勢在哪里?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應當關注這些根本的問題。要以傳承民族精神的精華,提升民族的道德素質為己任,要大力倡導社會主義的公平正義,為促進各階層、各民族、各種不同行業、各種群體的平等、和諧,為實現五個文明進行探索,提供思想理論方面的服務。
陳奎元還強調,社會科學研究要立足于黨和國家的大局,要自覺地維護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事業,在意識形態領域要自覺地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我們并不排斥當代西方的理論和文化,問題是站在什么立場,站在維護社會主義制度的立場上借鑒資本主義國家的有益經驗,還是把社會主義偷梁換柱,丟掉社會主義的本質,這是黨和國家根本前途和命運問題,是大是大非的問題,這個界限不劃清,社會科學就不能稱作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科學、社會主義的社會科學。要重溫鄧小平多次明確闡述的社會主義的本質,維護黨的基本路線,堅持憲法載明的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經濟制度。社會科學要為鞏固、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作出貢獻。
(本報記者:王建峰 吳婷 周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