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口只有10萬的小縣,竟有5萬人參加紅色政權和游擊隊, 其中2萬多人跟隨賀龍參加革命,13000多人參加紅軍,4000多人參加長征,活著回來的不到50人。
這個令人敬重地方,就是湖南桑植。
桑植,是開國元帥賀龍的故鄉,是湘卾邊、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地,是紅二方面軍長征的出發地。
賀龍的女兒賀捷生說,1935年長征后,賀龍再從沒有回到過家鄉,不是他不想回,而是他“不敢回”,他不知道如何面對鄉親們的提問:全國解放了,桑植的娃娃去哪了?
1950年初,賀龍受命到重慶擔任西南軍區司令,清剿土匪,建設大西南。那時,一封封從桑植老家寄來的尋親信,滿滿地堆放在他的案頭。
賀捷生接受湖南衛視采訪時說:(解放后)那時候有很多人給他寫信,找他們的孩子,找他們的哥哥,找她們的丈夫,那些信就像雪花飄一樣,我父親每次看到桌子上的信件心里都是很難過,我們都看到他的眼睛都是紅的。
賀龍帶著桑植兒女出去鬧革命,帶走一批,打死了、拼光了,又回來帶走一批,從南昌起義到紅二方面軍長征,在8年時間里13000名桑植兒女跟著他參加紅軍。
1927年,時任國民革命軍第20軍軍長的賀龍,擔任南昌起義總指揮,他率部8000起義,其中有3000桑植籍戰士。起義失利后,賀龍僅帶8人回到桑植重新拉隊伍。
1928年,賀龍從上海回到老家洪家關,“脫下皮鞋換草鞋”,聯絡舊部屬,拉起一支3000人隊伍(紅4軍),發動桑植起義。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部隊受到挫折,轉戰于高山野林之中,經羅峪整編后僅剩91人,72條槍。
1935年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從桑植劉家坪、瑞塔鋪出發西行長征。此前貴州木黃紅師后,賀龍領導的紅二軍團剩4400多人,絕大多數為桑植籍紅軍,之后經過湘西攻勢,數次反“圍剿”、突破烏江、回旋烏蒙山、巧渡金沙江、爬雪上、過草地等艱苦卓絕的斗爭,最后活著回到桑植的不到50人。
據史料考證,從賀龍1916年“兩把菜刀”鬧革命算起,至1936年長征結束的二十年間,跟隨賀龍鬧革命桑植兒女有2萬多人。要知道,1928年前后的桑植人口僅有10萬,相當于全縣1/5的人口,而且都是青壯年,在賀龍的感召下參軍入伍,走上革命的道路。
這在全國絕無僅有。
這些人跟著賀龍打仗、鬧革命,并沒有當官,也沒有發財,而是戰死沙場,“馬革裹尸尸末還”。解放后,桑植走出去的官兵僅剩千人,1955 年授銜時除賀龍元帥外,僅有1 位中將 、1 位少將。
這是何等的悲壯!是什么力量激勵著桑植人前赴后繼、為國捐軀?在紅軍長征勝利88周年之際,我來到桑植尋找答案。
No1,匪患嚴重,百姓苦不堪言
桑植地處湘西一帶,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是有名的“土匪窩”,地方武裝割據,成群結伙,盤根錯節,魚肉鄉里。
大土匪覃國卿是桑植惡霸的兒子,外號“卿麻子”。1934年11月,賀龍率領紅軍發動湘西攻勢時,其父被紅軍作為土豪惡霸處決。跑出去的覃國卿殺了時任保安隊副的堂叔,霸占堂嬸,扯起大旗,當了土匪首領。他作惡多端,搶劫殺人,欺男霸女,甚至殘殺無辜百姓,用人心下酒。他強奸和霸占婦女近百人,百姓怨聲載道。
桑植的另一名土匪首領叫陳策勛,他原是賀龍靖國軍時的一員戰將,作戰勇猛,升至機槍營營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陳策勛和他的叔叔陳圖南倒向蔣介石,煽動士兵準備嘩變,陳圖南被賀龍處決。
陳策勛自此與賀龍結下深仇,他脫離隊伍,招兵買馬,成為當地實力強大的土匪頭子,之后又投靠國民黨,成為桑植縣的縣長,開始對桑植的殘暴統治和對賀家的瘋狂殘殺
1929年,陳殺害了賀龍的侄子、紅軍團長賀桂如,以及數以百計的紅軍戰士。1932年,他帶兵血洗賀龍老家洪家關,賀龍的兄弟姐妹和賀氏家族的80多人被殺,其中包括賀龍的胞妹賀滿姑。
在土匪成窩、相互殘殺的環境下,桑植的老百姓爭相投身革命隊伍,一來可以免受土匪欺負霸凌,二來可以為逝去親人報仇,加上紅軍隊伍愛民為民,所以老百參軍熱情高漲,這是桑植人出去鬧革命的生存動力,是樸素的階級感情。
No2,懲惡除暴,振臂一呼“應者眾”
賀龍的曾祖父賀廷壁武藝不凡,又頗具聲望,太平天國時期,他率幾千農民攻破桑植縣城,殺掉縣官,開倉放糧。第二年清政府派兵鎮壓,賀廷壁父子終被捕,賀廷壁被判刑殺頭。就在刑場之上,賀廷壁的頭顱被一刀砍下,夫人劉氏義無反顧為其兜頭。這在當地傳為佳話。
賀龍的祖父賀良仕是一位武舉人,由于其淡泊名利、熱心公益,在鄉里頗具威望。賀龍父親賀仕道也是一位拳師,為人正直,且嫉惡如仇,常教育子女要成為不畏強暴的正義之士。
在這樣家庭熏陶下賀龍,從小便習練操練,以憤世嫉俗,仗義疏財,敢于同惡勢力相抗爭而聞名鄉里。
賀龍七歲時,村里惡霸想試一下賀龍的膽量,在賀龍吃點心時,在桌子下面放了一槍,在場的人都驚慌失措,只有賀龍處之泰然。
賀龍14 歲那年,因不滿村中惡霸之子的暴行,一怒之下揮刀砍傷了他的腳。之后,跟隨馬幫,跑四川、入湖北,靠"趕馬販貨"營生。走南闖北中,他不僅磨煉了意志,而且產生了追求正義、救國救民的強烈意識。
在辛亥革命的影響下,1914年賀龍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在桑植、石門、沅陵等縣從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裝斗爭。曾三度入獄,威武不屈。
清朝末年,湖南當局為控制川鹽入湘,在湘鄂交界的桑植芭茅溪設置鹽局,對過往的鹽商小販殘酷盤剝,人們恨之人骨,稱之為“閻王局”。
1916年,20歲的賀龍(原名賀云卿)率領20多名鄉鄰好友,從洪家關出發,夜行九十里山路,手提“兩把菜刀”擒住鹽稅局局長,收繳12支槍支,燒毀鹽稅局的表冊、賬本,將剩余的鹽與錢財分發給當地老百姓。
刀劈鹽局,威震四方。洪家關附近有不少青年加入了賀龍的隊伍。不久,賀龍被推舉擔任桑植討袁民軍總指揮,之后編入護國軍序列,在討袁護國和護法戰爭中屢建戰功,27歲時被孫中山任命為四川討賊軍第一混成旅旅長。
1918年賀龍率部駐防桑植,逼著桑植縣長打開官倉,賑濟逃荒災民。他要求部隊,不準向民眾直接籌款籌糧,不準估買民眾資財,不準向民眾加派賦稅。
當時桑植城鄉被“四大鰲魚”和“八大諸侯”把持,盜匪為患,民不聊生。賀龍駐防鎮守后,召開各界人士和民眾代表會議,對桑植進行革新,淘汰舊政府不稱職的官吏,取消苛捐雜稅80多種,瓦解割據武裝,興辦30多所學校,安定社會秩序。
1925年5月,賀龍回到桑植,家鄉人民將縣城東門“朝陽門〞改為“賀龍門”。桑植各界老百姓為賀龍立功德碑:平易懸衡,圓易社規。以表彰他為民著想,公平治理的功績。
正因為賀龍在桑植有著巨大的人格魅力,有“振臂一呼萬者應”的權威和聲望,所以他回桑植帶人馬、拉隊伍,都有很多農家子弟愿意跟著賀龍到隊伍中來,這是賀龍元帥人格的感召力量。
毛澤東在“三灣改編”時稱∶"賀龍兩把菜刀起家,現在當軍長,帶出了一個軍。我們現在不止兩把菜刀,我們已經有了兩個營的兵力,還怕干不起來嗎?”
No3,滿門忠烈,追隨信仰的星光
賀龍元帥一家六口為國捐軀,洪家關賀氏族人有109人為革命犧牲。
父親賀仕道,為支持賀龍從事武裝斗爭,帶幼子賀文掌赴澧州購買槍支,途經桑植竹葉坪三聲潭時被反動派殺害,時年57歲。弟弟賀文掌被活活蒸死,時年15歲。
大姐賀英,支持賀龍刀劈鹽局、薩除劣紳、趕走知縣,主動為北伐軍開辟道路。桑植起義,帶頭將所部1000余人交給賀龍,積極為部隊籌措糧棉和子彈,堅守蘇區保護紅軍家屬。1933年遭敵襲擊,大姐賀英、二姐賀戊妹,壯烈犧牲。
小妹賀滿姑,全力支持桑植起義,并將自己的隊伍交給黨。在游擊作戰中不幸被捕,慘遭酷刑,堅貞不屈,敵人一刀一刀割下她身上的肉,她始終不吐露賀龍的去處,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長女賀金蓮,曾在上海地下黨機關工作,后被捕入獄,受盡煎熬折磨,最后病逝獄中。
賀龍31歲就任國民革命軍20軍軍長,可謂前程一片大好,但他堅信共產主義,鐵心跟黨走。蔣介石曾許諾500萬銀元加一座漢陽造兵工廠拉籠賀龍,但他不為所動,堅持加入共產黨。有資料記載,賀龍一生寫過七十多次入黨申請書。
賀捷生在解放軍報曾發文《信仰的星光》,文中寫道:在(南昌)起義后的南下途中,我父親在第8次向黨遞交入黨申請書后,才終于在瑞金的一所小學里被批準入黨。這說明什么呢?說明我父親在革命處于最低潮、中國的天空最黑暗的時候,追隨共產黨,堅信共產黨一定能取得勝利的那桿信仰的大旗,始終樹立在他心目中。
在洪家關賀龍紀念館中有這樣一塊展板陳述:1938年1月17日,賀龍和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面見蔣介石。蔣介石寒喧幾句后,便問賀龍:“民國16年(即1927年),你為什么好端端的軍長不當,去參加共產黨的南昌暴動?”
“我和委員長的政見不同嘛!”賀龍爽直地回答。
為了打破僵局,蔣介石說:“過去的事兒算了。”接著,他裝出關心部下的樣子問:“你家里可好?”
“我家的房子被燒了,家里的人被殺光了!”賀龍的回答出乎蔣介石之所料,一時十分尷尬。愣了半片刻,蔣介石把臉一沉說:“喔,我知道,你是老革命。”(節選自《賀龍年譜》)
可見,賀龍的信仰有多么堅定。
習近平總書記2010年秋季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指出,賀龍元帥的賀氏宗親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革命前輩們為什么能夠無私無畏地英勇獻身,就是為了實現崇高的革命理想,為了堅守崇高的政治信仰,為了在中國徹底推翻黑暗的舊制度,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信仰是有力量的。這正是“紅色桑植”的信仰星光。
No4,愛兵如子,體恤部屬
《中國軍網》今年6月9日為紀念賀龍元帥逝世55周年,講過這樣兩則小故事:1928年,桑植起義后,賀龍帶領部隊轉移至湖北鶴峰堰埡附近的高山野林之中,人員補充、物資供應都發生了極大的困難,沒有糧食,常在野地里找野菜充饑,幾天吃不到一粒鹽,喝不上一口稀飯。
有一次,炊事員想方設法弄到指頭大一點鹽巴,給賀龍專門炒了一碗有鹽的辣椒。賀龍嘗了一口,知道是炊事員專給他做的,便將那碗辣椒倒進大鍋里。炊事員上前阻擋,賀龍笑著說:“有鹽同咸,無鹽同淡嘛!”
1936年7月,賀龍率紅二方面軍進入漫無邊際的草地,起初戰士每人每天有3兩青稞面充饑,可沒過幾天就完全斷了糧,指戰員們就只好挖野菜、刨草根吃,到后來就連野菜和草根也挖不著了,有的戰士因過度饑餓而犧牲。
賀龍愛馬如命,可是為了保住戰士們的生命,他強忍內心的痛苦,決定殺掉自己的棗紅戰馬。警衛員們知道情況后,都傷心地哭起來。賀龍說:“人對馬親,馬也對人親;我們愛馬,馬也愛我們。可是,戰士、戰馬不可皆得啊!”
據《黨史博覽》記載:賀龍有位堂嫂,叫陳桂英。賀龍小時吃過她的奶,長到四五歲時,也常去她家吃飯。這位堂嫂的兒子賀桂如,后來跟隨賀龍參加了紅軍,當過團長,1929年在桑植樟耳坪戰斗中不幸犧牲。
賀龍一直惦念著這位堂嫂。新中國成立后不久,他親筆寫了一封信:“桂英姐:你的來信我收到了。看了你的相片,你確實老了,你這一生可以說完全是靠辛勤勞動過日子,這正是你的美德。桂如侄兒雖為革命犧牲,但是他的血沒有白流,換取了今天中國革命的勝利,你是很光榮的。”
在桑植縣,現在還廣為流傳著一首紅色民歌:“擴紅一百,只要一歇;擴紅一千,只要一天;擴紅一萬,只要一轉。”這說明,紅軍在桑植是一支百姓的隊伍,參加紅軍是一件光榮的事情。
“士為知已者死”。正因為賀龍愛兵如子,體恤部屬,所以才有人愿意跟著賀龍出生入死。
這是桑植兒女投身革命的情感依托。
No5,保存自己,宣傳群眾
打過最大的奧秘是“消滅敵人,保存自己”。這一點,賀老總玩得爐火純青。
1935年賀龍、任弼時帶領紅二方面軍進入貴州山區之后,蔣介石調集十幾萬重兵,對紅軍實施“圍剿”。賀老總采取我軍最擅長的游擊戰、運動戰,麻痹敵人,上演了一出經典的“回旋烏蒙山”之戰。
紅軍在烏蒙山來回穿梭,當敵人誤以為紅軍要向東北行進,度過金沙江時,紅軍突然折返西北,當敵人跑到西北的時候,紅軍又突然南進,直插貴州安順。整整一個月,紅二方面軍與敵人兜兜轉轉,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
毛主席評價道:“二六軍團在烏蒙山打轉轉,不要說敵人連我們也被你們轉暈了,硬是轉出來了嗎?”
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將臺堡勝利會師。紅二方面軍出發時1.7萬人,會師時仍有1.1萬人,是三大主力紅軍中損失最少的部隊。
毛主席稱贊紅二方面軍:“你們一萬人,走過來還是一萬人,沒有蝕本,是個了不起的奇跡,是一個大經驗,要總結,要大家學習。”
其實,整個長征中紅二方面軍的損失也達到1萬多人,之所以到達陜北還保留1萬多人,是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加入。這要歸功于宣傳的力量。
1935年,紅二、六軍團在湘中活捉土豪500人,在人民面前公審,將打土豪所得財物除少部分保障部隊外,其余的分給當地群眾,獲得當地民眾的支持,許多年輕人踴躍參軍,僅這一次就擴紅3000多人。到達貴州之后,又吸收了當地3支武裝,擴紅5000人。
賀龍特別重視宣傳發動,賀錦齋、周逸群帶頭創作革命歌曲,在桑植縣城和洪家關的街頭巷尾組織教唱《農民協會歌》《紅軍歌》《起義歌》《暴動歌》《行軍歌》等歌曲。
“媳婦你坐起來,門口掛盞燈,照在大路上,同志們好行軍”“要吃辣子不怕辣,要當紅軍不怕殺……”這一首首桑植民歌形象地展示了當年桑植兒女前赴后繼、踴躍參軍的場景。
1935年,紅二、六軍團撒離桑植、永順,轉戰鄂西,取得忠堡大戰的勝利,接著折回湘西龍山。為了吸引敵人更多的援兵,紅軍部隊暫未攻打龍山。晚上,戰士們唱著桑植民歌,瓦解敵軍:“反壓迫才當紅軍,鬧革命要靠紅軍。你們當兵好幾年,身上沒有半文錢。發財的都是官員,哎呀,哎呀!”一連唱了3個晚上的歌,把敵人好幾個班的兵都唱過來了。
賀老總敢打必勝,實事求是,靈活運用戰略戰術,善于動員群眾的作風,使得他所帶的革命隊伍不壯大。這也是桑植兒女堅定追隨賀龍鬧革命的作風力量。
謹以此文,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8周年。
(10月22日寫于桑植,定稿于韶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