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西藏,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實現快速發展,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社會大局穩定,這是誰也否認不了的事實,任何造謠污蔑和肆意抹黑,在新時代西藏發展的巨大成就面前都會不攻自破。
長期以來,部分西方政客、學者戴著“關心”西藏的面具,對新中國的西藏建設蓄意歪曲,抹黑西藏筑公路、修鐵路、建機場破壞生態環境,污蔑扶貧搬遷破壞農牧民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改變藏族群眾的風俗習慣,造謠西藏的寄宿制學校是“強制同化”、“文化滅絕”。自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以來,黨和國家以特殊的優惠政策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財力支持西藏建設。經過70余年建設,西藏消除了絕對貧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些舉世矚目的成就,用鐵一般的事實駁斥了上述奇談怪論。
確立長期支持西藏的國策
早在西藏自治區成立前,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就已決定通過長期建設西藏,實現西藏與內地各民族的真正平等。1954年10月9日,毛澤東同志與十四世達賴喇嘛談話時強調,“必須使西藏在經濟上、文化上和人口方面發展強大起來,才是我們對西藏的真正幫助”。為此,他于1955年11月28日致信周恩來、劉少奇、李維漢等人,提出西藏無法與新疆、內蒙古相比,只能用經濟上長期補貼的辦法促其發展。中央對西藏地方財政的補貼,基本上是補大部,甚至補超額,形成特有的供給型財政模式。例如,1952—2013年,西藏地方公共財政支出有95%來自中央財政補助。可以說,西藏社會經濟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幾乎完全依賴中央政府。
西藏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西藏的農奴制,廣大農奴翻身做主人。圖為西藏農戶拿到人民政府頒發的土地證。引自陳琳主編:《老照片 新西藏(二)》,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14年,第53頁
中央舉全國之力支持西藏建設,在當地初步建立起一套相對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鑒于和平解放前西藏工業幾乎一片空白,中央根據西藏的地理條件、資源分布、民族特色,重點發展水電、火電、地熱,以及采礦業、民族手工業等產業。1955年3月9日,國務院決定在拉薩、日喀則分別建立水力發電廠、火力發電廠,即從燃料工業部、水利部和地礦部等單位抽調41人,組成國務院西藏工程勘察隊,前往拉薩、日喀則等地勘探考察。為幫助西藏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毛紡織業,周恩來同志于1964年指示由全國毛紡織技術和設備力量最強的上海全力支持,上海市政府隨即將上海一家緯綸毛紡廠和配套的幾個小廠整體搬遷到西藏林芝,成立林芝毛紡廠,推動西藏毛紡織業的發展。其他如鉻鐵、硼砂等礦產資源的開采和西藏水泥廠等工廠企業的建成投產,從資金到技術,從建設到運營,從工人到干部,幾乎全部來自內地的支援。
進藏機關干部、大中專畢業生、科技人員、工人和解放軍指戰員等,團結西藏各族干部群眾,“長期建藏、邊疆為家”,奠定了改革開放后西藏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基礎。例如,在衛生部和內地省市醫療機構幫助下,至1956年8月,西藏的地(市)所在地相繼建起醫院或衛生所。至1959年,西藏共建立醫療衛生機構62個,設立床位480張。20世紀60年代中期西藏各縣開始建立區級醫療機構;20世紀70年代中期醫療機構已建到鄉一級,一些村駐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西藏現代教育也實現從無到有,建立起包括小學、初中、高中、職業技術學校和大學在內的一套相對完整的現代教育體系。西藏的發展成就并非一蹴而就,是中央和其他省區市長期持續支持以及西藏各族人民奮發有為的結果。
對口援藏是制度性創舉
改革開放后,為推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適應加速發展的新形勢,黨中央探索創建對口援藏的新舉措。
1980年3月中央召開的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決定,免除西藏的農業稅,并要求中央計劃、經濟、文教、衛生等部門,在制定年度計劃和長遠規劃時盡量滿足西藏的合理要求,有計劃地為西藏選送大中專畢業生和醫生、教師、科技人員等專業技術干部。1984年2—3月,中央召開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北京、上海、江蘇等9省市的43項援藏工程,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家經濟委員會、財政部、冶金部、鐵道部等單位全力支持。不到兩年時間,絕大部分工程建成并交付使用。在1994年召開的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提出,“中央、國務院各部委和各省市區應繼續與西藏建立長期的、相對穩定的對口支援關系,內地兩三個省市對口支援西藏一個地市”,即采取“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援藏辦法。
對口援藏是一項制度性創舉,通過不斷增加的援藏主體、援藏時限、援藏資金和援藏項目,持續提升支援的效益和水平。例如,2001年6月、2010年1月、2015年8月召開的中央第四、第五、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分別確立117項、188項、236項援藏工程,建立了援藏資金穩定增長機制,形成經濟援藏、教育援藏、就業援藏、科技援藏、干部人才援藏相結合的援藏工作新格局,推進西藏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
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是黨中央的一貫政策,必須長期堅持,認真總結經驗,開創援藏工作新局面。隨著形勢變化,中央動態調整援藏主體、援藏時限、援藏結對關系、援藏項目與資金的投向。例如,援藏項目從最初的公共交通設施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逐漸轉向基層和農牧區的民生項目。又如,普惠制對口援藏中增加“組團式”援藏新模式。1994年至今30年的對口援藏,創造西藏發展的輝煌成就,是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成功典范。
新時代西藏迎來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發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號召,打響脫貧攻堅戰。西藏作為全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戰的重點。國務院扶貧辦與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要求援藏資金、項目、人才等向西藏貧困群眾傾斜、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形成援藏扶貧與政策扶貧、專項扶貧、行業扶貧、金融扶貧“五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黨的十八大至2019年,共有3000多名援藏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2800多個援藏項目、200多億元援藏資金,投入對西藏的援助,實現了西藏各地在2019年底全部脫貧摘帽,并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對口援藏既是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創舉,也是中華民族守望相助優良傳統的集中體現。在新時代,黨和國家不斷加大對口援藏的力度。據統計,“十四五”規劃共安排西藏151個重大項目,總投資1.14萬億元。
新時代西藏的發展成就,還體現在文化事業的全面進步。西藏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文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自治區現有10個專業文藝院團、76個縣區藝術團、153個民間藏戲隊、395個鄉鎮文藝演出隊和5492個建制村文藝演出隊,專、兼職文藝演出人員超過10萬人。西藏的義務教育實行包吃、包住、包學雜費的“三包”政策,有效解決了適齡青少年輟學問題。據統計,2012—2022年,國家在西藏累計投入教育經費達2515.06億元,自治區在校學生共94.4萬余人,學前教育毛入學率達89.52%,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7.73%,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1.07%。援藏省市學校與西藏受援學校廣泛開展兩地教師之間的跟崗學習、指導幫扶,促進了各族師生的交往交流。
西藏各族干部群眾以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為指引,在中央關懷、全國支援下取得歷史性成就。2022年,西藏自治區生產總值達到2132.64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1.28倍;西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8753元,相比2012年增長1.7倍;西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209元,相比2012年增長2.2倍。以上數據反映了西藏經濟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年,西藏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12.14萬公里,高等級公路通車里程1105公里,鐵路營業里程1359公里,國際國內航線154條,2022年旅客吞吐量達334.6萬人次。西藏的交通設施建設不僅沒有破壞生態環境,還使生態保護與經濟建設相適宜,不斷釋放生態紅利。此外,扶貧搬遷或易地搬遷后,西藏各族群眾的住房保障更加完善,居住條件也明顯改善。
當今的西藏,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實現快速發展,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社會大局穩定,這是誰也否認不了的事實,任何造謠污蔑和肆意抹黑,在新時代西藏發展的巨大成就面前都會不攻自破。
?。ㄗ髡邌挝唬褐袊鴼v史研究院歷史理論研究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