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平縣嵖岈山人民公社,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指引下,已經走過了十五年的光輝戰斗歷程。
十五年來,嵖岈山人民公社在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激烈搏斗中闊步前進。優越無比的人民公社制度,堅如磐石;集體經濟的發展,如雨后春筍;廣大干部幾經政治風云,鍛煉得越來越堅強,年輕一代朝氣蓬勃,茁壯成長。
風大更顯青松挺
嵖岈山人民公社,是建立最早的人民公社之一。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建立后,工、農、商、學、兵五位一體,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巨大優越性,便明顯地表現出來,引起了革命人民的極大興趣,熱烈稱頌“人民公社一枝花,愛社勝過咱的家。”一小撮階級敵人卻在那里咬牙切齒,妄圖把人民公社這一新生事物扼殺在搖籃里。
一九五八年八月,那個自稱為“小小老百姓”的政治騙子,賊頭賊腦地竄到了嵖岈山。他假惺惺地說了一些“我是個小小老百姓。和大家一樣,我也是個公社社員”之類的話以后,便把陰謀扼殺人民公社的一套騙術施展了出來:
他大肆兜售赫魯曉夫“豆燒牛肉就是共產主義”的一套修正主義黑貨,胡謅什么“面包沽白糖就是共產主義,社員們都能吃上餃子就是共產主義”;
他竭力鼓吹要人民公社“立即實行全民所有制”,無償調撥生產隊和社員群眾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還美其名曰:“這是割掉資本主義的尾巴,向共產主義過渡”;
他打著消滅資產階級法權殘余的幌子大喊大叫:“現在社員吃飯不要錢,生活問題已經解決了”,“這樣就可以取消貨幣”,“價值法則已經不起作用了”;
他大肆販賣唯心論的先驗論,信口雌黃,瞎吹一氣。這個家伙一不會做工,二不會種田,卻偏偏裝腔作勢地鼓吹:“麥田下種量在四十斤以上,明年小麥畝產兩千斤有把握。”如此等等。他以種種謊言和詭辯蠱惑人心,毒害干部和群眾,妄圖把轟轟烈烈的人民公社化運動引向邪路。
在兩個階級、兩條路線斗爭的緊要關頭,在那“烏云壓城”直接關系著嵖岈山人民公社如何高舉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乘勝前進的重要時刻,一個振奮人心的大喜日子終于來到了。
一九五八年十月十三日,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臨遂平縣,親切地接見了嵖岈山人民公社的代表。毛主席對如何辦好人民公社作了極其重要的指示。毛主席的教導,像震撼大地的春雷,驅散了壓在人們頭上的烏云,給嵖岈山迎來了百花盛開的春天。
時隔不久,毛主席親自主持制定的《關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公布了,決議中指出:“有些人在企圖過早地‘進入共產主義’的同時,企圖過早地取消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過早地否定商品、價值、貨幣、價格的積極作用,這種思想是對于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不利的,因而是不正確的。”
英雄的嵖岈山人民,按照毛主席指引的革命航向,遵循著黨的指示,及時地排除了那個自稱“小小老百姓”的騙子,搞假共產主義的種種破壞和干擾,認真貫徹執行了人民公社“三級所有,隊為基礎”和“各盡所能,按勞取酬”等一系列方針政策,取得了這場斗爭的偉大勝利,鞏固了人民公社制度。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正當嵖岈山公社健康發展、闊步前進的時候,一九六〇年,又刮起了“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反革命妖風。他們對人民公社制度進行了瘋狂的攻擊和破壞,惡狠狠地說嵖呀山人民公社這也辦糟了,那也辦壞了。
人民公社興辦的各項事業統統成了他們的眼中釘,下令對人民公社集體經濟實行大殺大砍。年輕的人民公社又經受著一場嚴峻的階級斗爭暴風雨的考驗。在這場鞏固人民公社制度的偉大斗爭中,嵖岈山公社的貧下中農、革命干部始終站在斗爭的最前列。
他們用毛主席階級斗爭的學說武裝頭腦,頂逆風,戰惡浪,與一小撮階級敵人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有著強大生命力的人民公社制度,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優越性,很快扭轉了暫時的困難局面,嵖岈山人民公社又發展了,前進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勝利,給一小撮階級敵人帶來了滅頂之災。騙子采取更加陰險毒辣的手段,向無產階級發動了猖狂進攻。一九七一年,嵖岈山人民公社的集體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
一向仇視嵖岈山人民公社的階級敵人卻顛倒黑白,說嵖岈山面貌的變化是“不突出政治的表現”,胡說什么“不突出政治,靠生產,黨生產出來的東西再多,還不都是為資本主義復辟準備物資!”聲言要在領導班子里抓“壞人”,挖“黑后臺”,處心積慮地要砍掉嵖岈山人民公社這面紅旗。
在新的考驗面前,嵖呀山公社黨委帶領廣大社員,以黨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為武器,義正辭嚴地駁斥了騙子的無恥讕言,按照毛主席指引的道路,抓革命,促生產,集體經濟越來越發展,人民公社制度也越來越鞏固了。
登高方覺胸懷廣,風大更顯青松挺。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成長起來的嵖岈山人民公社,經過階級斗爭暴風雨的洗禮,像矗立在巍峨壯麗的嵖岈山之巔的青松迎著朝陽,更加挺拔。
公社巧繪勝天圖
十五年來,經受著階級斗爭風浪考驗的嵖岈山人民,以一種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決心,與天斗,與地斗,與階級敵人斗。他們終于闖過了一個個艱難險阻,迎得了一個個光輝勝利!現在嵖岈山卻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
嵖岈山人民公社境內,共有大小河道三十一條,其中有六條較大的河流。過去一遇汛雨,一條條河道像脫韁的野馬,奔騰無羈;如今所有河道被全部鎖住了,十二個中小型水庫,星羅棋布在群山之間。
嵖岈山人民公社境內,山嶺綿亙,溝谷縱貫,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掛在山腰”。過去水土流失相當嚴重。如今是層層梯田圍山腰,十一萬四千五百畝耕地,已有十萬畝可以實行拖拉機深翻了。
嵖岈山人民公社有二萬畝“望天收”的丘陵崗地,這些地土質瘠薄,缺肥更缺水。現在一個個渡槽似長虹凌空飛架,一條條通向田間的渠道如銀鏈,縱橫交錯,全長達五百七十里,已有一萬多畝崗地實現了渠灌、井灌“雙保險”;
嵖岈山人民公社有三萬畝平川洼地,過去是“稀泥窩,泥鰍多,蛤蟆撒泡尿,也要漬壞禾”;現在已變成溝河貫通,旱澇保收的“糧食囤”了。
嵖岈山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在人民公社的土地上,繪出了一幅最新最美的畫圖:全社的水庫和塘、堰、壩,可以蓄水三千三百多萬方,加上井渠灌溉,水澆地的面積已由建公社前的三百畝,文化大革命前的四千畝發展到四萬多畝。生產條件的改變,帶來了糧、棉大幅度增產。
一九七二年糧食畝產和總產,都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翻了一番,棉花畝產增長一點二倍。今年夏季又戰勝低溫多雨等自然災害,奪得了小麥豐收。
看到這激動人心的變化,人們很難想象,為了改造山河,加快農業建設步伐,英雄的嵖岈山人民經歷了多么激烈的戰斗??!
人民公社成立后,嵖岈山人民決心改變那種窮山惡水的落后面貌。他們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依靠人民公社的集體力量,修水庫,開溝渠,挖水塘,筑堰壩,重新安排嵖岈山的山山水水。
地處山區的李興樓大隊,為了解決幾百畝地的缺水問題,一九六六年冬,黨支部研究要在大田村附近興建一座水庫。計劃一提出,貧下中農積極響應。一小撮階級敵人卻放出冷風:“修水庫挖壞了風水,這輩人長瘡害病,下輩人眼瞎耳聾,以后不會有安生日子。”
這股風一吹,一些思想守舊的人也亂嘀咕。怎么辦?水庫修還是不修?干部和社員紛紛到大隊詢問黨支部書記李文廣。李文廣對大家斬釘截鐵地說:“辦法還是一個字,‘干’!咱們要堅決修成水庫,煞煞敵人的威風。”
李文廣和黨支部成員帶頭上工地了。貧下中農頂風冒雪,斗志昂揚,水庫很快修成了。他們又快馬加鞭未下鞍,連續苦戰幾年,修成小水庫兩座,塘、堰、壩十八處,開挖渠道十二里,修大寨田一千一百八十畝。條件變,面貌新。
一九七一年,糧食畝產由文化大革命前的二百來斤上升到七百五十二斤。一九七二年,在嚴重水旱災害襲擊下,畝產仍達到六百七十七斤。今年夏季小麥獲得了畝產五百二十斤的好收成。
山區干起來了,地處丘陵崗地的一些大隊也毫不示弱,緊緊跟上。吳崗大隊的干部和社員豪邁地提出:“不臨河,不靠山,‘龍王’不來咱去牽!”黨支部書記梁羅頭帶領幾個干部和老農,翻嶺越溝,進行勘察,選定在八里外的北石羊河上攔河筑壩,引水上崗。要引水上崗,就要開挖“人工河”、引水溝,修建提灌站、大渡槽,還要砌磚干渠,挖大蓄水塘。
梁羅頭背上行李,帶領群眾,在北石羊河畔安營扎寨。沒有磚,他們就自己動手燒:沒有石頭,沒有砂,就到幾十里外去拉;……他們終于克服了重重困難,完成了引水上崗工程,使二千多畝崗坡地變成了旱澇保收田。
在農田基本建設高潮中,地處低洼易澇地區的干部和社員,也同樣以自己辛勤勞動的汗水寫下了人定勝天的光輝詩篇。大里王大隊過去內澇嚴重,加上大隊的個別領導干部迷失了方向,帶頭搞副業單干,資本主義勢力也乘機抬頭。通過整黨建黨和批修整風,劃清了路線是非,端正了方向道路,廣大干部和社員的社會主義積極性極大地被調動起來。
為了根治內澇,他們在新的黨支部帶領下,大干苦干,開挖了一條長六里、寬二十米的立新河,在上游攔河建起了“斗天閘”。接著,又大搞田間排灌工程,使全大隊四千多畝土地大部分達到了旱能澆,澇能排。這個原來全公社出名的落后隊,一躍跨入了先進行列。
斗爭迎來春滿園
十五年來,特別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嵖岈山人民公社在積極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還根據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和當地實際情況,先后辦起了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的農機修配廠、磷肥廠、白灰廠、陶瓷磚瓦廠、綜合服務廠等十多個小型工廠和一批社辦企業。
全社二十六個大隊,隊隊都有機耕組、農副產品加工廠。登上嵖岈山巔,就會看到:山腳下一座座紅色廠房,在綠樹掩映之中隱約可見;四通八達的林蔭道上,汽車、拖拉機、膠輪大車往來奔忙;一座座機灌站在噴珠吐玉,高歌歡唱。這幅壯麗圖景把嵖岈山大地的風光點綴得更加好看。
幾年來,嵖岈山人民公社充分利用山區資源,堅持就地取材,土法上馬,逐步辦起了一批社辦廠(場)。幾年來,共自產自銷了磷礦石三萬噸,磷礦粉四千噸,磷肥兩千噸,并生產了大量的白灰、機磚、機瓦、陶瓷用品等。修制中、小農具四十萬件,育樹苗五十萬棵,培育農作物良種四十萬斤,積累資金一百二十多萬元,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投資,加速了生產條件的改變。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全公社共添置汽車四部,大型拖拉機三十七臺,手扶拖拉機十九臺,耕作機械三十八部,動力機械一百二十部,農副產品加工機械三百九十多部,基本上實現了耕作、運輸、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化和半機械化。全社有電機組九臺,電動機三十一部,部分大隊灌溉、加工和照明都用了電。
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大批勞動力從笨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為促進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鞏固和發展人民公社集體經濟,奠定了良好基礎。
公社辦起了林場,大隊成立了林業專業隊,幾年來綠化荒山三萬七千多畝,四旁植樹一千一百萬棵。
公社辦起了畜牧場,建立了配種站,建社前全社大性畜只有六千四百四十頭,現在發展到九千九百四十頭。豬、羊等家畜也都比建社前有了成倍增長。
公社建立了魚苗場,充分利用水庫、坑、塘,發展漁業生產,幾年來孵化魚苗一百五十萬尾,養魚二百三十萬尾。
集體和社員家庭副業也有很大發展,僅一九六九年以來,公社組織各生產隊開采磷礦石一萬八千噸,為集體收入八十一萬元。
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社員收入年年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文化教育事業、醫療衛生事業等都有很大發展。
革命在發展,斗爭在繼續,人民公社在前進。嵖岈山人民公社的干部和社員們,在批修整風運動的推動下,正滿懷革命豪情,跨上了新的征途。他們決心繼續沿著毛主席指引的康莊大道,把人民公社辦得好上加好,把巍峨秀麗的嵖岈山建設得分外妖嬈,以新的更大勝利,報答黨和毛主席的親切關懷和期望。
《河南日報》通訊員、記者
(載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一日《河南日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