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機普及的當下,我們打開手機第一眼看到的,往往是天氣預報,天氣預報也已成為我們日常出行和農業種植的導向。
殊不知,60年前,氣象信息還屬于軍事機密,普通老百姓根本不可能獲知天氣預報。
事實上,氣象信息自古以來就是軍事機密。
《孫子兵法》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極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
其中,“陰陽”指的是晝夜、雨晴、風向等自然現象,“寒暑”指的是氣候冷暖,“時制”指的是季節更替。
也就是說,從古時候開始,人們就意識到了天氣對戰爭的影響,并知道如何利用天氣,達到趨利避害、克敵制勝的效果。
比如我們熟知的"火燒赤壁"。
在赤壁之戰中,周瑜采納黃忠的建議,準備以“火攻”的方式迎戰曹操的20萬大軍。然而,江面上連日刮著西北風,這樣一來,曹兵的船只就處于“上風口”的優勢位置,如果周瑜此時貿然發起“火攻”,那火不但燒不著“上風口”的曹兵,反而會燒到處于“下風口”的自己人頭上。
就在周瑜為此事頭疼的時候,諸葛亮給周瑜獻了一計:"欲破曹兵,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當時,周瑜氣不打一處來:西北風刮得呼呼響,哪來的東風?
諸葛亮神秘兮兮地說:“我能幫你借來東風”。
周瑜將信將疑,按諸葛亮的要求搭了一座高達九尺的“七星壇”。諸葛亮則沐浴更衣、登壇做法,在?“七星壇”上有模有樣地比劃起來。待到十一月二十“甲子日”當天,天地之間果然刮起了東南風。
這東風果真的是諸葛亮借來的嗎?
當然不是。
諸葛亮通曉天文地理,他對氣象頗有研究,同時閱讀過大量古人的研究文獻,因此推算出?了東南風的起風時間。他的依據是:十一月二十日是“冬至”,在“冬至”到來之前,如果長江沿岸陰氣旺盛,天地間就會刮西北風,如果陽氣旺盛,“冬至”之后就會刮東南風。
就這樣,諸葛亮幫周瑜借來了“東南風”,在東南風的裹挾下,老將黃蓋率十艘裝滿柴禾的戰船駛向曹營,把曹軍燒了個船毀人亡。周瑜也因此贏得赤壁之戰的勝利而名揚天下。
由此可見,氣候條件在古代軍事行動中直接影響勝敗。
即使到了近現代,這樣的例子也舉不勝舉。
比如在蘇德戰爭前期,蘇聯軍隊被德國軍隊打得潰不成軍,德國軍隊一直打到了莫斯科城外。
殊料,莫斯科地區連續下了幾場大雪,氣溫驟然下降到了零下40多度。德軍由于對此沒有預知,更沒有預先準備,因此遭到致命打擊,無數士兵被凍死凍傷。
于是,蘇軍乘機發起全面反擊,結果?,蘇軍不但保住了莫斯科,還連續收復了多個被德軍攻占的城市,最后反敗為勝,徹底打敗了納粹德國。
事實證明,了解氣象信息,利用氣候變化,就可能創造出戰爭奇跡。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尚處于戰爭狀態,全國還有一些地區尚未解放,部分國家也對我國虎視眈眈。在如此復雜的背景下,氣候信息自然是敏感、重要的軍事機密,不能公布于眾。
那么,不可泄露的軍事機密為何又被廣而告之呢?
1949年12月,新中國成立了第?一個國家級氣象機構——軍委氣象局。
從機構的名稱就可以看出,這個?氣象局隸屬于軍委?,?服務的對象是軍方,而不是普通老百姓。
1953年4月,華北地區突發嚴重寒潮,農田里的莊稼被大面積凍傷、凍死,農民損失嚴重。
彼時,成立不久的新中國基礎設施還很簡陋落后,沒有條件應對這一突發氣象災禍。而這場自然災害來得快、勢頭猛,破壞性極大,使廣大農民的生命財產受到了巨大的損傷,華北地區光糧食減產就高達60億斤。
在得知這個情況后,毛主席一連幾天茶飯不思、心情沉重。
在一次高級別會議上,毛主席對與會的周總理等人?說:“自古以來,老百姓‘靠天吃飯’,看老天爺的臉色過日子,這樣的局面一定要改一改。”
周總理說:“是啊,老百姓如果提前知道寒潮來襲的時間,預先采取防御措施,也就不會遭到這么大的損失。"
毛主席問:“我們的氣象局能不能做到‘未卜先知’?”
軍委的一位同志回答:“沒有問題,氣象局有專業的設備,再加上參考歷史資料,應該能夠研判到未來的天氣變化。”
“不過”,軍委的同志話鋒一轉:“氣象信息事關國防和軍事,氣象局只向軍事單位提供信息。”
當時,來自軍隊、國防等部門的同志認為,開放氣象信息在技術上沒問題,但在國家安全方面存在隱患,一旦氣象信息公開,會給軍隊帶來很大的壓力。
毛主席沉思良久,最后斬釘截鐵地說:“氣象局不能只為軍隊服務,我們要把天氣情況提前?告訴人民”。
至于如何解決“公開氣象信息”帶來的不利影響,毛主席的回答只有四個字——克服困難。
因為毛主席的這一指示,天氣預報從此進入千家萬戶,給糧食豐收帶來極大保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