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紅軍不要向文明司前進,不要在坪石過粵漢鐵路,不要取宜
章、臨武;而應該向北越諸廣山,沿耒水北上,在水口山一帶
休整,仍到永豐、藍田、寶慶等地擺開戰場,消滅‘圍剿’之
敵。這樣,出敵不意,打破第5次圍剿仍有可能。”
話說在中央紅軍大轉移以前,毛澤東在3年多的時間里在黨內一直處于少數孤立地位。此時,“左”傾冒險主義路線的失敗使他感覺到,挽救黨和紅軍的時機即將到來了。而要挽救黨和紅軍,唯一的辦法就是撤換博古和李德等人對紅軍的指揮權;而要做到這一點,他還必須非常謹慎地將這一活動限制在政治局成員內進行,必須首先取得已經有所覺悟的政治局候補委員王稼祥和政治局常委張聞天的支持。于是,毛澤東在突圍前夕和張聞天進行了幾次長談,張聞天也把對博古、李德等人的不滿都傾訴了出來。張聞天后來回憶說:
“我當時感覺到我已處于無權的地位,我心里很不滿意。記得在出發前一天,澤東同志同我閑談,我把這些不滿意完全向他坦白了。從此,我同澤東同志接近起來。他要我同他和王稼祥同志住在一起。”
與毛澤東策劃和準備的同時,李德和項英等人也在活動與密謀。李德在他后來的《中國紀事》中寫道,就在突圍轉移的前夜,他和留守在中央蘇區的項英進行了徹夜長談:“他(項英)警告說,不能忽視毛為反對黨的最高領導而進行的派別斗爭,毛澤東暫時服從不過是出于策略上的考慮。他說,毛可能依靠很有影響的特別是軍隊中的領導干部,抓住時機在他們的幫助下,把軍隊和黨的領導權奪到自己手中,我同意項英的疑慮。”
這正是:物極必反是天道,事到轉折猶耍奸。
不管博古、李德等人后來如何打壓毛澤東,請諸君看看毛澤東究竟是怎樣從其內部攻破王明路線的堡壘,如何挽救了黨和紅軍,便知毛澤東的策略是何等的高明了。閑話打住,且說中央紅軍大突圍大轉移的情況吧。
1934年10月10日傍晚時分,中革軍委和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周恩來,率領中央紅軍主力1、3、5、8、9軍團,連同中央、軍委機關及直屬部隊共86000余人,從于都河北岸8個渡口出發,開始了艱難困苦的突圍轉移。
上述各部隊、各機關是從9月底開始,分別從福建的長汀、寧化和江西的瑞金向于都集結的。
這次突圍,一開始就成了一種大搬家式的倉促行動。博古、周恩來、李德“三人團”組織了十分龐大的中央縱隊和后方機關;各軍團也是機構臃腫,人員眾多。在10000多名的非戰斗人員中,有7000余人是中共中央和軍委各單位與地方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2000余人是后勤部門如兵工廠、印刷廠、造幣廠等單位的工作人員。此外,各部還攜帶有大批的輜重和各種器械,連造幣機、石印機、油印機、野戰醫院的X光機、用于印刷宣傳品的紙張等等,所有的“壇壇罐罐”都帶上了。為此,還動員了5000名民夫來搬運;有些機器的底盤,需要十幾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才能抬得起來。
毛澤民和中央蘇區銀行全體人員被編入第15大隊,由他擔任大隊政委。15大隊攜帶著黃金、白銀和蘇區的鈔票,共計160多擔。他們還負責接受沿途沒收的土豪的財物。
10月14日下午3時,賀子珍等29名女干部從瑞金隨總衛生部休養連出發了。在這支女干部隊伍中,除賀子珍以外,其他28人是:鄧穎超、蔡暢、李堅真、劉英、劉群先、康克清、金維映(鄧小平的第二任妻子,離婚后又成為李維漢的第二任妻子)、錢希鈞、李伯釗、鄧六金、危秀英、劉彩香、李桂英、陳慧清、吳富蓮、王泉媛、周越華、丘一涵、吳仲廉、甘棠、謝飛、廖似光、蕭月華、謝小梅、鐘月林、楊厚珍、李建華、危拱之。
此外,還有一個女紅軍曾玉,她雖然沒有被批準隨部隊轉移,可她堅持要跟著丈夫周子昆走,一路追到了遵義。黨內最顯赫人物的妻子們,幾乎都在這30名女紅軍中,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走完了長征的路程,堪稱是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
懷著第4個孩子的賀子珍,就這樣踏上了突圍的道路。她在10個月的長征路上,一直沒有和毛澤東在一起。艱難地跋涉對賀子珍的身體是一種殘酷的折磨。
10月15日,毛澤東在于都縣城謝家祠參加由贛南省委召集的省縣區3級主要干部會議。他在會議上說:
“敵人這次進攻蘇區,采用的是堡壘政策,一直打到我們中央蘇區門口,企圖斷水捉魚,全部消滅紅軍。我們紅軍主力部隊要沖破敵人的封鎖線,到敵人后方去,打擊和消滅敵人。你們這些在地方工作的干部,仍然留在蘇區,團結人民,開展游擊戰爭。你們不要怕,不要認為紅軍主力部隊走了,革命就失敗了。不能只看到暫時的困難,要看到革命是有希望的,紅軍一定會回來的!”
10月16日傍晚,余霞宛如暗紅的血色,灑在于都河上。按照中革軍委下達的《野戰軍渡河計劃日程表》,中共中央、紅軍總部和紅1軍團的先頭部隊踏上了于都浮橋。
毛澤東頭戴八角紅星帽,身穿灰布軍裝,打著綁腿,穿著草鞋,背著斗笠,和張聞天、王稼祥一起,隨著中革軍委系統改編成的代號為“紅星”的軍委縱隊一起行動。他的全部行裝是一條薄棉被,一條布床單,一塊舊油布,一件舊外套,還有一把舊的油紙傘,挎包和干糧袋系在一起。他身旁跟著幾個工作人員,挑夫挑著兩個鐵皮文件箱,一副特制的擔架跟在后面,走過于都浮橋,邁開了他長征的第一步。
站在舊河堤上,毛澤東看著于都河上人頭攢動,一隊隊紅軍戰士身背背包和斗笠,行進在用數百艘漁船搭起的5座浮橋上,轉對身邊的王稼祥說:
“這是大搬家!”
王稼祥覺得毛澤東的譏諷十分貼切,苦笑著搖了搖頭。
成千上萬的老表擁在河堤上、沙灘上、浮橋邊,為自己的子弟兵送行。老人、孩子和婦女們把煮熟的雞蛋、蒸熟的紅薯、竹葉包的飯團、一把把炒米,裝進親人、戰士和男人們的口袋里。
“你們可要回來呀!”
鄉親們高一聲低一聲地呼喚著。大軍一開走,他們面臨的將是數十萬國民黨軍隊和還鄉團的血腥屠殺。
“放心吧,我們會回來的!”
“我們一定會回來的!”
師長以下的紅軍指戰員們都不曉得這次大規模軍事行動的目的何在,他們顯得興奮和輕快,回應著鄉親們的呼喚。
毛澤東佇立觀望著軍民送別的情景,心潮澎湃。他聽著鄉親們的呼喚,問身邊的戰士們:
“聽見了嗎?”
戰士們說:
“聽見了,我們一定會回來的!”
毛澤東重復著戰士們的話:
“我們一定會回來的!”
這時,旁邊的領導人中有人提出:我們的主力是否應突破敵人對中央蘇區的封鎖?毛澤東聞言,便朗聲誦道: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李德不熟悉中國的古籍,在他看來,毛澤東是引用了老子一句毫不相干的話來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毛澤東引用的是《莊子》“庖丁解牛”這則寓言里的一句話。李德也更不可能理解,毛澤東是在提醒人們:在突破敵人封鎖線的問題上,不要盲目,應當認真摸清情況,以達到游刃有余的目的。
本來中央紅軍從內線作戰轉到外線作戰,可以抓住有利時機,出敵不意,集中優勢兵力,打幾個殲滅戰,扭轉被動挨打的局面,突破敵人對中央蘇區的封鎖??墒怯捎诓┕拧⒅芏鱽?、李德“三人團”原來確定的目標,是到湘西與賀龍部會合,重新建立根據地。所以,他們僵化而又錯誤地認為:紅軍一定要到達預定地區湘西,在放下行李后,再開始反攻,消滅敵人。因而他們就一味地強調行軍、突圍,只求到達湘西會師,而不顧其它一切了。這樣就一改第5次反“圍剿”中所奉行的進攻中的冒險主義,轉而實行防御中的保守主義和退卻中的避戰主義。
在軍事部署上,紅軍總部命林彪、聶榮臻率領的紅1軍團為左翼前衛,羅炳輝、蔡樹藩率領的紅9軍團隨后跟進;命彭德懷、楊尚昆率領的紅3軍團為右翼前衛,周子昆、黃甦率領的紅8軍團隨后跟進;軍委縱隊、中央縱隊及負擔著大量輜重物資的后勤機關,則位居兩側大軍之間;而令董振堂、李卓然率領的紅5軍團殿后護衛。如果說軍委縱隊、中央縱隊及后勤機關是一頂轎子,那么在它前后左右的5個軍團則是5個轎夫,這完全是一副“大搬家”的陣容。而且這種甬道式的前進,行動非常遲緩。全軍80000多人馬在山中羊腸小道上行進,擁擠不堪,常常是一夜只能翻過一個山坳。每遇跋山涉水和險崖隘路,一個鐘頭走不出半里地。
中央紅軍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根本不可能進行主動的放手的攻擊戰,而且還會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彭德懷氣憤地說:
“這樣抬著棺材走路,哪像個打仗的樣子?把革命當兒戲,真是胡鬧!”
毛澤東看著走走停停擁擠不堪的隊伍,不無擔憂地說:
“像這樣的戰略轉移不用敵人來追,自己就會被拖垮。”
10月18日,中革軍委下達了《關于贛南作戰的命令》,要求各軍團應于20日夜半,完成一切攻擊部署;總政治部也下達了《關于加強戰時工作的命令》,命令中說:這次戰役將決定革命戰爭及每一個紅色戰士的生命。命令要求各部隊要盡一切努力,完成當前的戰斗任務。
10月19日,中央紅軍全部進入了突圍地域。這里是粵軍3個師又1個旅的防線。
本傳前邊已經說過,國民黨南路軍總司令陳濟棠早就明白,蔣介石的勢力之所以未能進入廣東,就是因為中間橫隔著一塊共產黨的根據地。如果這塊根據地一旦被攻破,不但他早已垂涎的贛南會被蔣介石占去,而且紅軍很可能被趕入廣東,那么蔣介石的中央軍也就要乘機而入了。這樣,他的廣東地盤就很難保住,他的“南天王”的寶座也就坐不成了。另外,陳濟棠也深知,蔣介石要他進攻紅軍是“借刀殺人”、“一箭雙雕”。但蔣介石手握中央大權,他不得不俯首從命,可又不想替蔣介石賣命,消耗自己實力,所以他就在表面上作出進攻紅軍的架勢,以此來獲取蔣介石供應的餉械。毛澤東深知陳濟棠與蔣介石的矛盾,所以早在6月上旬就指示南線紅軍做好與陳濟棠的統戰工作;7月15日,他又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的身份,與其他領導人聯名發表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促使陳濟棠與中央紅軍建立了聯絡關系,暗地里派人同紅軍作試探性和談,這才有了10月上旬雙方最終達成的“就地停戰”、“互通情報”、“解除封鎖”、“相互通商”和“必要時互相借道”5項協議。因此,博古、周恩來、李德“三人團”就把中央紅軍這次大轉移的突破口,選在了陳濟棠的粵軍防線上。
10月21日夜,中央紅軍突圍戰役開始。先頭部隊從贛州以南的王母渡和新田之間,在粵軍默許下順利地越過了他們的防線。
10月22日,意外事件發生了,紅軍竟突然包圍殲滅了粵軍1個團,引起了陳濟棠的強烈不滿。盡管有協議在先,但雙方的戰斗已經不可避免了。粵軍在湖南汝城延壽圩、珊瑚崗附近與中央紅軍激戰了近2天時間,雙方這才再次會盟。
陳濟棠借此向蔣介石告捷邀功,說是發現了紅軍第1、3、5、9軍團番號,已經俘獲了共軍多少多少人;他還虛報了粵軍在戰斗中的傷亡數字。
這就叫:假途滅虢義不周,盟友反目又成仇。
一著不慎全盤亂,天機泄露血水流。
在此之前,蔣介石南昌行營一直命空軍偵察紅軍動向,總是查不出紅軍的行跡。蔣介石接到陳濟棠的捷報,興奮地說:
“延壽戰役是弄清共軍情況最有意義的一仗。”
他與楊永泰、熊式輝、賀國光、晏道剛等人判斷,紅軍的行動不是戰術行動而是戰略轉移,方向有4個:一是入廣東,二是入湘南,三是入湖南后出鄂皖蘇再北進,四是經湘西入黔、川再北進。楊永泰還提出:要考慮紅軍有渡長江上游金沙江而入川西的可能性。蔣介石說:
“這是石達開走的死路。他們走死路干什么?如走此路,消滅他們就更容易了!”
蔣介石認為,不論紅軍南下或西進、北進,只要離開江西,就是除去了心腹之患。他說:
“共軍不論走哪一條路,久困之師經不起長途消耗,只要我們追堵及時,將士用命,政治配合得好,消滅共軍是不成問題的。”
10月23日,毛澤東到了信豐縣古陂以東的楊坊。
10月24日,賀子珍隨中央縱隊行軍到達古陂楊坊,看望了毛澤東。她向毛澤東講起瑞金縣的男女老少送別紅軍的情景,難過地說:
“鄉親們緊緊拉著我們的手說:‘你們千萬要回來??!我們的親人’……”
毛澤東看著賀子珍淚流滿面的樣子,心里也不好受。他說:
“我們欠根據地人民實在太多了。”
在江西信豐、安西和安遠三點一線的戰線上,擔任防務的粵軍余漢謀縱隊在得到陳濟棠的示意后,佯作抵抗。雙方為掩人耳目,均作出了攻防之勢,槍彈卻是朝天上放的。
10月25日,紅軍大部渡過了信豐桃江,越過贛州、南雄間的公路,進入粵北。
此時毛澤東的身體十分虛弱,雖然每天都躺在擔架上,可他的大腦卻在不停地思考著判斷著。他不無感慨地對身邊的人說:
“從現在起,我們就要走出中央蘇區啦!”
10月26日,8萬多人的中央紅軍以3700余人生命的代價,全部越過了蔣介石吹噓的第1道“鋼鐵封鎖線”。盡管與粵軍發生了不應該發生的戰斗,但雙方的配合畢竟還是為中央紅軍保存了實力,爭取了一定的時間。
這一天,中央紅軍總部吸取了教訓,電告各軍團說:
“現我方正與廣東談判,讓出我軍西進的道路,敵方已有某種允諾,故當粵敵自愿地撤退時,我軍應勿追擊”,應勿“俘其官兵”。
10月30日,蔣介石察覺到紅軍的行動目標不是南下而是要西進,立即電令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出兵,沿著湘南桂東、汝城至廣東仁化縣城口一線部署了第2道封鎖線;電令北路軍薛岳擔任追剿總指揮,調集薛岳的第5軍、第4軍吳奇偉部、第36路軍周渾元部及劉建緒的3個師,總兵力10萬人,由江西沙溪、龍崗等地,向萬安、遂川地區集結,協助西路軍、南路軍向西追擊中央紅軍。
由于陳濟棠執行秘密協議,只圖自保,沒有派重兵阻截;而蔣介石的嫡系部隊還遠在湘贛邊,又鞭長莫及;所以當中央紅軍奔向蔣介石部署的第2道封鎖線時,擔任湘南汝城守備的只有湘軍陶廣的第62師1個旅,駐守廣東仁化城口的也只有粵軍李漢魂、葉肇部的一部分部隊,其它守軍則是地方的保安隊。
紅1軍團紅2師6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負責奔襲城口。城口的臨河上有一座木結構的公路橋,守軍在橋上設有崗哨。
1934年11月2日晚,負責主攻的紅2師6團1營,距橋頭尚有數百米遠就被橋上的哨兵發現了,他們喝令1營停止前進。1營前哨佯稱是自己人,一部分上前奪哨兵的槍,一部分涉河包抄。
11月4日,6團2營也迂回過去了,殲滅了城口的粵軍,生俘100多人。
與此同時,紅3軍團以一部監視汝城湘軍62師陶廣部,而以其它部隊全部從城南繞了過去。
紅5軍團在延壽一帶,與尾追之粵軍相持數日,掩護軍委縱隊。
11月5日晚,中央紅軍開始跨越國民黨軍第2道封鎖線。
11月6日,毛澤東鑒于此時國共雙方的軍事部署,在城口向博古、周恩來、李德“三人團”提出建議說:
“紅軍不要向文明司前進,不要在坪石過粵漢鐵路,不要取宜章、臨武;而應該向北越諸廣山,沿耒水北上,在水口山一帶休整,仍到永豐、藍田、寶慶等地擺開戰場,消滅‘圍剿’之敵。這樣,出敵不意,打破第5次‘圍剿’仍有可能。”
毛澤東的這一建議,還是被博古、周恩來、李德“三人團”拒絕了。
到11月8日晨,中央紅軍以9700余人的代價,全部通過了湘南汝城到廣東城口間的第2道封鎖線,分3路繼續西進:左路紅1軍團主力、紅9軍團,沿九峰山向宜章邊境前進;中路由紅1軍團紅1師為先鋒,隨后是軍委第1、第2縱隊,紅5軍團殿后;右路紅3、紅8軍團,經延壽、文明司向宜章進軍。
11月8日這一天,蔣介石的南昌行營在中央紅軍主力突破第2道封鎖線后,頒布了緊急“堵剿”電令。該電令判斷紅軍將“繼續向宜章方向逃竄”。于是,國民黨軍隊的第3道封鎖線,就設在粵漢鐵路兩側沿粵邊湘南境內的郴縣、宜章、樂昌之間。在這道封鎖線上,湘軍劉建緒、李覺部駐守郴縣,王東原師在郴縣、宜章之間的良田,陶廣的62師在汝城以西的文明司一帶。
此時,韶關一帶的鐵路雖然還沒有完全修通,但火車可以在短距離內通車,而且公路上來往也很方便,這就十分有利于國民黨軍調兵。在這一地帶,國民黨軍還利用修鐵路的水泥器材,修了不少碉堡。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薛岳、周渾元部,也從江西趕到了,他們緊緊追趕在紅軍之后。
中央紅軍面臨的形勢十分危急。中革軍委依然部署紅1軍團從樂昌、九峰山之間突破第3道封鎖線,命令紅1軍團派部隊占領粵漢路東面十幾公里的九峰山制高點,以掩護紅9軍團和中央縱隊西進。時年29歲的紅1軍團司令員林彪把作戰命令看了又看,舉著望遠鏡仔細觀察著九峰山。他對站在一邊的政委聶榮臻說:
“榮臻同志,我們完全可以不去占領九峰山,一直從平原突過樂昌。”
聶榮臻說:
“那可不行!廣東軍閥的部隊正在開赴樂昌,軍委命令我們必須占領九峰山呀!”
林彪說:
“廣東軍閥的部隊還沒有到達樂昌,我們完全可以避開九峰山。”
聶榮臻說:
“我們離樂昌還有一段不短的路程,敵人是坐汽車,我們是用兩只腳走,我們的兩只腳怎么能和敵人的車輪比呢?等我們走到樂昌,可能就和敵人碰上了。”
林彪說:
“既然知道兩只腳跑不過敵人的汽車輪子,去占領九峰山不是更耽誤時間嗎?”
聶榮臻說:
“占領九峰山,是軍委的命令。我們不能只管自己在平原上跑過樂昌就算完,還有軍委縱隊在后邊,我們擔任的是掩護任務。如果我們不去占領九峰山,敵人把我們后面的部隊截斷怎么辦?所以我認為還是應當按軍委命令辦事。”
左權參謀長見二人意見不統一,就建議派陳光帶一個連到樂昌去偵察一下。聶榮臻說:
“偵察也可以,不偵察也可以。你去偵察時,敵人可能還沒有到,等你偵察回來,敵人可能就到了。擔任如此重大的掩護任務,我們可不能干這種沒有把握的事。我同意派人去偵察,但部隊要繼續前進,一定要遵照軍委的命令,派部隊控制九峰山。”
左權見林彪默許了,便派陳光速去偵察。不久,陳光報告說:
“在樂昌大道上已經看到了敵人,他們正在向北開。”
11月8日下午3點,紅1軍團部到了麻坑圩。林彪利用民團的電話和樂昌道上賴田民團團長通了電話,以自己人的口氣探聽前方的軍情,只聽電話那端說:
“紅軍到了何處,我不知道。樂昌前日到了我軍鄧龍光部的3個團,1團今日開往九峰山去了。”
林彪放下電話,立即命令紅2師4團晝夜奔襲九峰山,搶占陣地;同時命令紅1師師長李聚奎帶一個團在前頭開路,攻擊九峰山南側的茶嶺,監視九峰山的敵人,掩護全軍通過粵漢路。
欲知中央紅軍如何突破第3道封鎖線?請看下一章內容。
東方翁曰:毛澤東11月6日的建議,對于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從根本上擺脫中央紅軍被動挨打的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蔣介石南昌行營11月8日頒布的緊急“堵剿”令,判斷紅軍將“繼續向宜章方向逃竄”,并在粵漢路兩側沿粵邊湘南境內的郴縣、宜章、樂昌之間布下了第3道封鎖線,這就證明了毛澤東對局勢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按照他的建議,甩掉敵人,另辟戰場,打破圍剿,中國革命將會重現光明。此時的博古、周恩來、李德“三人團”哪里還能聽得進正確意見?8萬大軍伸著脖子往敵人圈里鉆,那就只有倒霉的份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