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彪
約瑟夫•奈說,軟實力指影響力,吸引力。這種軟實力定義缺乏道德基礎和政治方向,倘如此,魔鬼的恐嚇、撒旦的誘惑、白骨精變美女,都是軟實力。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兩極世界格局傾覆,由人類文明史、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和百多年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確立起來的人類價值似乎統統被“重估”,滿世界似乎就剩下一個“錢”在閃光,生命的價值就在于“瀟灑走一回”;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20世紀進步文化、歐洲的理想主義、優秀批判現實主義文化,優秀的蘇聯文化,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文化,統統被粗俗的美國商業大眾文化所排擠,人類社會在向下沉淪。這分明是撒旦的誘惑,連美國商業文化大王格特都稱自己的同胞是“有文化的野蠻人”,這就是美國的軟實力。這個世界的根本問題是物欲橫流,道德淪喪,源頭在美國,但美國又號稱最具軟實力。這是當代的一件最具諷刺意義的事情。說穿了,美國的軟實力就是盜亦有道。20世紀西方繼續衰落,道德衰竭,美國無力制定人類道德原則。但是又要維持霸權,于是只有引導人類墮落,不斷制造戰爭和混亂,以便火中取栗、亂中取勝。這是撒旦的辦法。如果人類走正道,美國缺乏道德優勢,無力引領,自己往哪里擺?更何況美國壓根就只想獨霸地球,近年來有國際暢銷書和三十年來我國第一思想家何新先生揭露了很多關于共濟會、三邊委員會和彼得伯格俱樂部的內幕資料,有人驚倒,有人不信,反正我信。
西方人有經商航海傳統,近代靠重商主義起家,特別精于商道,所以發展資本主義,輕車熟路,更走火入魔。連累到西方政治,本質上也是交易。但是,盜亦有道,商業發展到現代,特講究包裝,好東西包裝不好,宣傳不力,硬是賣不動;破爛貨加以超級包裝,廣告再緊忽悠,就賣好價錢。政治(短期)也是如此,交易需要用民主、自由、人權加以包裝。今人一度對西方民主自由崇拜得不得了,殊不知現代西方社會是以契約為基礎,簽約的前提是先搏弈,階級斗爭也是搏弈,戰爭更是搏弈。搏弈之后,看力量對比,如果能夠吃掉對方,固然不必廢話;如果不能,就要適當妥協,實現平衡,再權衡利害,然后簽約OK。所以,西方所謂民主、自由、人權等等漂亮字眼,都是在各種利益集團之間實力(財富和權力)的反復搏弈之后,經過利害權衡,反復掂量,交易OK以后的契約行為。一切的一切,本質上是交易,政治上是平衡。所謂談判起作用,是以實力為后盾;沒有實力,還要求權利,就是說廢話。
早期的西方殖民者對非洲、美洲和東南亞的擴張,主要是靠船隊即軍艦、火器武裝占領,攻城掠地,殺人放火,販毒走私,靠硬實力。葡、西、荷這些早期殖民者,最為野蠻兇殘。后來開始講究點軟實力,靠宗教精神鴉片,對于文化相對落后的民族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對于具有幾千年發達傳統文化的中國人來說,這種“軟實力”基本沒有作用,反倒是耶穌會士帶來借以招搖的數學、幾何學、天文學什么的,對士大夫有些吸引力。西方殖民者開始擁有軟實力,主要在技術層面(商業技術),始自早期資本主義的威尼斯和荷蘭,成為19世紀世界霸主的英國是集大成者。英國人善于學習,學得了自威尼斯商人數百年積累的全套工商、簿記、貿易、金融、保險、航海等知識和經驗,后來又在爭奪世界霸權和征服、統治、管理遍及世界各色人等的海外殖民地中繼承、積累了極其豐富的國際政治經驗。英國殖民者特別狡猾,也特別善于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變換手法,出妖蛾子,一切以大英帝國的利益為依歸。然后概括出著名的也是最厚顏的外交原則:“英國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就是這個時期提出來的。
與中國相比,歐洲人文明發育相當晚,但是特別善于學習和創新。文藝復興以后,開始了近代西方大規模殖民擴張時期,資本原始積累推動西方高速發展教育科技文化事業,西歐人迅速吸收世界各種文明,進而豐富自己,包括從中國歷史文化中學習,使得自身的基督教文明日益豐富,迅速發展和成熟。西方文明正是在這個時期成熟的?!皞}廩實而知禮節”,文明發展了,盜亦有道了。西方人在對外搞殖民戰爭,繼續在全球掠奪的同時,在日常生活、社交和外交中更講究禮儀、文化、教養,大力發展文化、學術、理論,包括自由、民主、婦女解放(人權是后來的事情),更講究規則、權術、手腕,這些基本上是18世紀末以來這200多年來做的事情,就是所謂軟實力了。
英國人把狡猾和善于學習結合起來,表現為外交手腕高超,有一定軟實力。1839年發動鴉片戰爭時,英國人窮兇極惡,恨不得對中國敲骨吸髓,當時是要把中國變成“第二個印度”。一方面英國人深感中國是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難以如印度分而治之;另一方面英國“吃獨食”的野心被遲到的美國覺察,聯合法、俄加以制約,都想“利益均沾”,英國于是改變策略,試圖聯合法、美以武力威脅清政府將沿海和內陸全面開放。美國人深知英國老謀深算,懷疑其目的,沒有加入英國人的陰謀,而英法“兩個流氓”(維克多·雨果的稱呼)一拍即合,于是有火燒圓明園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人的如意算盤是,英國在華日久根深,法美等國在華的經濟實力與英國相比微乎其微。所以,一旦中國內陸沿海一體開放,在不平等條約框架下,英國實際上還是通吃中國,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法國人沒有英國老到,頂著戰爭販子的惡名,犯下火燒圓明園的滔天罪行,搶得一些文物寶貝包括這次流拍的兔鼠首,但是在經濟利益上,等于為英國作嫁。結果,清政府照單全收,將中國重要沿海港口全部開放,外國在中國內河航行、筑路開礦、傳教辦學、租地居留等一概由不平等條約予以保護。英國在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中還格外攫取了海關監督權、郵電代辦權,特別狠毒的是附則上有一條“販賣鴉片為合法貿易”,真正是自由貿易了。至此,豐席厚履、圓顱方趾的英國人實現了在華的全部愿望,相當于把中國變成自己的殖民地,因為它實現了把中國變成殖民地的全部經濟權利,卻不擔這個惡名。非但不承擔惡名,還進一步改變策略,改變作風,暗里利益幾乎通吃,明里裝好人,虛偽地維護中國主權獨立,推行“維持現狀”政策,等等。美國現行對臺“維持現狀”,即為這一政策的翻版,而西方做夢都想把改革開放的中國變成19世紀后半葉的中國。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到了19世紀末,帝國列強在華爭得眼紅,得隴望蜀,禁不住餓狼撲食,掀起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之風,于是矛盾激化。眼看“現狀”難以“維持”,英國自身利益受損,好在英國老奸巨滑,有的是錦囊妙計,于是軟實力發揮作用,采取概不承認政策,叫做“勢力范圍,從未承認;利益范圍,從未否認?!保⊿phere of influence,we have never admitted;sphere of interest,we have never denied.語出殖民大臣張伯倫Joseph Chamberlain)由此產生一個政策思想,叫做“門戶開放”:誰也別劃分勢力范圍,門戶開放,一體競爭,還是打自己優勢尚存的老主意。但是這時英國已經衰落,自己原是在華的“莊家”,既得利益多多,讓人家開放,自己的既得利益又壓根沒打算開放,心懷鬼胎,與“有教養的帝國主義”形象不符,不免臉紅心跳。于是又心生一計,攛掇美國出面。19世紀末的美國,剛成為暴發戶(剛得了菲律賓),還殘留一點開國時期的理想主義,加以年紀輕,城府淺,反正自己在華也無勢力范圍,正好放言高論。所以,一經英國建議,美國便慷慨答應,一肩抗過。于是,這個在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門戶開放政策”就由英國裝槍,美國放炮而出籠了。湯姆大叔為人作嫁而不自知,約翰二叔得了便宜還要賣乖,還要裝模作樣地表示對這項美國政策“有所保留”呢。英國人不愧老奸巨滑,玩得漂亮。對西方國家在外交上的軟實力,需要下大力刻苦讀書學習,研究歷史,認真應對才行,否則吃虧上當,總是難免。這段歷史奧秘,由旅美華人學者唐德剛先生在《晚清七十年》中加以揭露,英國人這套東西太值得研究。
“門戶開放政策”雖是列強為自己打算,客觀上卻有制衡作用。于是,庚子事變以后,昏聵無知的滿清權貴集團捅了大婁子,自己卻毫發無損,硬是拿四億兩民脂民膏填了狗洞了事。于是滿清政府又殘喘了十年。到了20世紀下半葉,西方更加衰落,但是被美國的霸權所掩蓋。西方愈是衰落,愈是要將新自由主義連同自由、民主、人權這些東西玩得轉,才能“維持現狀”。英國是美國的教父,也是一個典型。事實上,英國殖民者從19世紀的國際大毒梟和霸主,到19世紀末已經變成風度翩翩的有文化教養的帝國主義“紳士”,其政治文化、統治手段、外交形象,比起俄、法、日等帝國主義,軟實力要強得多。其侵略野心、利益和手段,更多的是藏在條約里,合同里。足見盜亦有道,這也是西方的軟實力。二次大戰以后,英國的這套軟實力,被美國學過去,用于冷戰,并加以學術化、理論化、創新和發展,加以華麗的包裝,也不是簡單化的反“和平演變”就能對付的。
長期以來文化在國際政治中被西方國家作為地緣政治武器或工具,他們將基督教文化視為維護自身生存和根本利益的地緣文化,地緣文化被英國學者稱為西方地緣政治的“底蘊”。在當代,美英等國將西方地緣文化加以學術化、全球化和普世主義的包裝,作為向其它地緣文化空間大肆擴張并試圖最終吞噬其它民族文化的地緣政治武器,這就是當代與冷戰、經濟戰、金融戰、貿易戰、信息戰、軍事戰、心理戰等等各種戰爭并行不悖的文化戰爭。冷戰和意識形態-文化戰爭以后,盜亦有道的軟實力消耗殆盡,于是圖窮匕見,“文明沖突”最后是要靠硬實力——最新式的“大規模殺死性武器”解決問題了。誰都知道時間對中國有利,對此,美國比誰都有緊迫感。何新、戴旭的“烏鴉嘴”其實是杜鵑啼血,叫得越來越凄厲,你不信?反正我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