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時期購進黃金242噸
12月5日《法制晚報》報道:“美國《福布斯》雜志今晨報道稱,中國公布今年前十個月黃金進口量,和去年相比增了5倍。而市場隨之做出反應,黃金的價格已經飆升到1400美元/盎司。今年前10個月,中國黃金進口量達到209.72噸,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4.8倍。”
看到國家加大進口黃金的這則消息后,我不禁想到了我國歷年的黃金儲備量,那么建國以來我國的黃金儲備量是怎樣一個變化情況呢?由江澤民題寫書名的,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國五十年》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可供參考的數據。但由于該書缺少電子版,對于錄入歷年數據頗為不便,故而采用了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編撰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國五十年資料匯編》電子版。兩本書雖然版本不同、書名不同,但此處的數據卻完全相同。
在《新中國五十年資料匯編》一書的第72頁,表A—63,列出了我國1952年到1998年的全國黃金和外匯儲備情況。
通過圖表,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我國黃金儲備量由少到多的變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文革時期黃金儲備量的巨大增長。由1967年的500萬盎司發展到1974年的1280萬盎司,前后共加持黃金儲備780萬盎司,合約242噸(1 盎司 【金】≈ 31克 )。
由黃金歷年價位走勢表(下圖),我們可以看到歷年黃金的價格變化。
1968年和1971年我國兩次增持黃金400萬盎司,此時國際金價尚處于平穩態勢,購入價每盎司只有幾十美元。1971年,隨著美國政府宣布退出布雷頓森林體系,取消了黃金與美元的脫鉤,至1973年3月,西歐大規模拋售美元,搶購黃金,黃金價格大漲,突破了100美元/盎司,而此時我國又增持黃金380萬盎司。
1968年金價依照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規定維持在35美元/盎司,有資料顯示1970年的黃金價格漲至約40美元/盎司,因此1968年和1971年我國兩次增持的400萬盎司黃金可兌換1.5億美元,1974年加持的380萬盎司黃金按當年均價160美元/盎司計算可兌換美元6.08億美元。1968年和1971年時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1974年1美元兌換1.96元人民幣,三次加持黃金儲備共可折合人民幣15.60億元。而如今黃金已突破1400美元/盎司,可以看到,前人的英明決斷無形中為后世創造了近712億人民幣的財富(按匯率1美元=6.66人民幣計算)。
1974年1280萬盎司的黃金儲備量一直保持到1980年不變,這一年,前蘇聯軍隊進駐阿富汗,黃金價格達迅速攀升至852美元/盎司,其后價格雖然回落,但仍平均高過600美元/盎司。為了彌補外匯的逆差,1981年減持黃金13萬盎司,以平均最低價600美元/盎司計算,當時兌取美元7800萬,挽回2296萬美元的外匯赤字,除用于支付同年基本的外匯運作外,年底剩余2708萬美元。此時我國黃金儲備量為1267萬盎司,至2001年12月加持黃金到1608萬盎司前保持不變。可以說文革期間國家增持的780萬盎司(242噸)黃金充實了國庫的黃金儲備量,1280萬盎司的儲備量從1974年一直基本保持到2001年12月不變,前后共27個春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