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劉伯承投筆從戎99周年紀念(1911年在四川萬縣參加學生軍)。四川開縣籍的劉伯承,1912年考入重慶軍政府將校學堂。1915年其參加護國、護法戰爭,任旅參謀長、團長。1916年與北洋軍打仗失掉一只眼睛,仍第一個沖上敵城。1926年5月同朱德等發動瀘州、南充起義,策應北伐戰爭,并加入中共。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失敗后到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6年回國后一直在紅軍內擔任領導職務,國共內戰時為“二野”司令員,被稱劉鄧大軍“第一人”。這是任何人所歪曲不了的史實。1986年10月7日,劉伯承元帥在北京病逝后,有些吹須拍馬之人為爭寵于劉鄧的另一人,在黨史研究,乃至電影作品,都開始捧一貶一,欺劉重鄧,不斷地“向強者傾斜”,幾乎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有荒誕之人甚至提議,將二野的稱呼改成鄧劉大軍,但終究缺乏堅實支持。對此,很多黨內軍內老人雖看不過眼,只能徒呼奈何。
原二野情報處負責人,解放后任國防部外事局局長的柴成文將軍(柴軍武)八十年代末在其回憶文章中,多次提到“劉帥”,略舉幾例如下:
1.(在情報派遣工作的開展及新的偵察手段的建立一段),空中偵察手段:平漢戰役中,我軍第一次繳獲了美制V101報話機。在劉伯承司令員的關懷下,把所有的報話機全部集中到情報處,試聽敵人情況取得明顯效果。
2.專門召開個野戰縱隊偵察科長會議,劉帥親自到會指示,明確指出戰役情報偵察由野司負責,戰術偵察各部隊必須自己組織。(注,此條至今仍為解放軍所遵循)。
3.(關于渡河問題),劉伯承同志還親自寫了渡河偵察指示。
4.(敵情裝備、人員材料),我親自看到,劉帥隨身帶著這個小本子經常翻閱。
5.過淮河時劉帥親自去探水情的故事現在已廣為傳頌。
6.(劉宗寬以西南軍政長官公署代參謀長名義送回大量重要情報),所以解放后,劉帥接見劉宗寬說,你為解放西南立了一功,并聘請他為西南軍區的高級參謀。
柴成文在文章中,也有數度提及“劉鄧”如何如何,如:劉伯承同志對情報工作很重視又很熟悉,鄧小平同志思想開闊,對情報工作也很關心也很信任,既要求嚴,又給予寬大機動的工作條件,所以我們作為劉鄧的參謀,做起工作來總知道大局,心中有數。柴成文清楚,毛澤東讓劉伯承指揮大軍,就是用他打勝仗,打敗蔣介石軍隊。
因此客觀地說,在指揮打仗上,二野更倚重于劉伯承這位主帥,鄧是輔助和監軍的角色,尤其在政工、干部問題上,如此而已,一點都不突兀。歷史定論,不容他人任意表述。在黨指揮槍原則下,鄧出任前委第一書記,劉是第二書記,是很正常的。即使到了今天,解放軍七大軍區仍然是司令員排在政委前面,但軍區黨委書記是政委,而司令員只是副書記。如果大家從這種角度看問題,就知道為什么稱劉鄧而不能稱鄧劉了。本文之所以談劉鄧,還原歷史,因為黨內軍內仍然有人非常在乎區分高低差序排位的權力。如貴州的石書記和林樹森不和,原XX軍區司令員和政委水火不容,已是前科。
黨內一直有人引述毛主席的話說,只有劉伯承、粟裕、皮定均這三個人可以指揮解放臺灣。在肯定劉伯承領軍貢獻大于政委的同時,是還劉帥一個公道。公平正義不能被漠視,“二野”歷史不能抑劉揚鄧;劉伯承年邁多病早已退出政壇,已完成他在中國革命成功的使命,載入光輝史冊。劉伯承元帥值得長久懷念!與之同時,也不能由此就否定鄧小平的功績。鄧的執行力和競爭力在中共黨內是杰出的,毛澤東對他已有持平、客觀評價。至于鄧在1979年三中全會后十多年的治國方略,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和進程,則是大家可以討論的另外一個議題。有人說,“文革毀了一代人,在物質文明方面”。不盡然,因為現時中央政治局內,尚有知青的身影;也有人說,“改革毀了一代人,在精神文明方面”,也不盡然。因為現時網左網右,尚有憤青的諍言。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附:鄧小平給華國鋒、葉劍英的信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4117657
更多精彩請登錄www.meihehua.cn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