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何時變成了洋人的菜園子?
來源:中國經營網 時間: 2010-11-17 作者:婁向鵬
眾所周知,山東壽光是中國最大的蔬菜種植及物流中心,近來卻傳來急報,壽光已經成了洋蔬菜的天下。 壽光成了蔬菜世博會,中國淪為配角
眾所周知,山東壽光是中國最大的蔬菜種植及物流中心,近來卻傳來急報,壽光已經成了洋蔬菜的天下。
報道稱,不知何時,壽光蔬菜種子市場大部分變成了國外品種,長茄在90%以上,番茄60%以上,辣椒60%以上,彩椒近100%,大蔥、胡蘿卜、苦瓜、菠菜品種的市場占有率也在快速上升。在全國人民不知不覺中,洋蔬菜已經完成了“入侵”,美國、日本、荷蘭、以色列、瑞士……悉數到來,壽光儼然成了蔬菜世博會。
如果說壽光是中國經過多年積累辛苦搭成的中國最大的蔬菜生產交易舞臺,那么現在唱戲的主角卻不是中國。這讓我們心生悲哀。目前,國產蔬菜種子只在幾種種植規模較小的品種占有一定市場份額。壽光曾有的雞腿蔥、獨根紅韭菜、芹菜等一批地方特色品種,幾乎消亡殆盡。
不僅壽光告急,青島、浙江等蔬菜主產區,也相繼傳來同樣令人不安的信息。有專業人士初步估算,“洋種子”目前已經控制了我國高端蔬菜種子50%以上的市場份額,幾乎涉及所有的蔬菜品種。
還有令人擔憂的是其對下游產業的控制。越來越多的訂單蔬菜是由外國公司統一供種,收獲后直接出口。香港旺益集團獨資興建了新的中國壽光農產品物流園,物流園將整合壽光與蔬菜相關的幾乎所有產業,成為亞洲最大的綜合性農產品物流園,其在壽光蔬菜的購銷環節將處于壟斷地位。
我們的大豆和食用油市場已經被洋企業控制了,我們的玉米主產區已經紛紛被洋種子攻陷。
難道我們菜籃子也要馬上丟掉了嗎?
我們如何走到了這步田地
我們的菜園子怎么就成了外資的天下?我們怎么到了吃菜非得吃洋蔬菜的地步?
事實上,蔬菜并不是第一個失守的農產品,大豆早有先例。從大豆失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外資的運作軌跡,以及蔬菜危機的嚴重性;看到全球化下,農產品所蘊含的海嘯般的巨大能量。
在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地區,美國糧商先打著“幫助窮國發展農業”的旗號,大力推廣轉基因大豆,并高價大舉采購,在高產高價收購的兩個糖衣炮彈下,輕而一舉地控制了種子使用和貿易權。然后在中國,以孟山都為首的種子公司,故技重施,讓中國野生大豆種子近乎絕跡。同時,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以低價策略,迅速敲開了中國各地油脂廠的大門。嘗到甜頭的中國企業對孟山都大豆形成依賴,然后國際市場上的大豆價格接連上漲,中國大豆全產業鏈徹底失守,失去話語權和控制力。
“巴西人種大豆、中國人用大豆、美國人決定轉手利潤”的格局形成,整個大豆產業鏈最豐厚的利潤被以四大糧商為首的外資糧商大肆掠奪。
現在,外資又在中國蔬菜上故技重施。
洋種子抗病蟲害、產量高,產品品質好、耐儲存、易運輸,能夠給菜農帶來更高產量和效益,菜農當然愿意用洋種子生產,再加外資種子公司先期提供的優惠政策,后續的各項服務,農民們對洋種子十分青睞。甜頭是種麻醉劑,危機也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長時間青睞之后,就是依賴。由于外資壟斷蔬菜種子,價格開始不斷提升,已經出現“天價種子”。比如成本只有1分錢左右,卻要賣1元錢的甜椒,簡直比黃金還要貴。由于仍能夠給農民帶來高于本土種子的利潤,菜農仍然樂于購買。
但是,“天價種子”絕對滿足不了外資們的胃口。以種子為契機,壟斷整個產業鏈才是其最終目的。
外國資本正在加緊布局,對中國蔬菜形成上下游市場雙面夾擊,產業鏈全面滲透之勢。其結果將是,用洋種子,價格越來越貴,配套設備不斷漲價;不用洋種子,本土良種已經滅絕,而且洋蔬菜市場已經形成,不用就會銷路受阻,收入不保;市場方面,購銷受控,貿易權受控,產品價格將不斷被擠壓。最終,菜農將淪為利潤被壓至最低的種植工具。
面對危機,蔬菜能否擺脫大豆式的悲劇命運?種子行業能否避免壓榨行業的敗局?
打通產業鏈,保衛中國“菜”權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要拯救中國蔬菜,首先,我們要先看清外資選擇蔬菜下手的原因,那就是規模。沒有規模就沒有規模效益。在全球一體化運作下,這些看似很土的品類,事實上都是大產業,都蘊藏著極為豐厚的利潤。當房地產調控政策讓很多投資者還在拼命尋找投資項目時,外國資本早就瞄準了我國龐大的農產品市場。
中國沒有小市場,廚房餐桌產品市場更是如此。任何一個產品乘以13億,乘以365天,再乘以三餐,都是一個天文數字。小包裝油作為廚房餐桌產品中最先商品化、規?;钠奉悾瑑H2008年市場容量超過400億元?,F在,蔬菜市場正在加速規模化、品牌化進程。目前,僅壽光蔬菜種植面積已達80萬畝,各類蔬菜大棚30多萬個,總產20多億公斤,收入30多億元。
巨大的規模,巨大的內需市場是中國蔬菜最大的優勢!是中國蔬菜企業反擊外企最大的前提條件,因為大市場總能找到機會,大市場總會有回旋余地!我們要在中國的大市場中,打一場蔬菜的防守反擊戰。
其次,整合優勢資源,打通產業鏈。外資進入這些品類,一般是從自身的優勢處入手,打開缺口,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即研發、育種、生產和推廣、銷售、服務、下游產業。相較而言,國內種子產業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鏈條,條塊分割比較嚴重,即科研、生產、銷售都是由不同的部門和公司在做;我們很多種子公司因為長期沒有投入,只求眼前利益也是不得已,不是靠一己之力能夠解決的。怎么辦?整合資源,打通產業鏈!
這需要有眼光的企業家,有資源優勢的政府(比如山東省和壽光當地政府)整合種子產業優勢資源,打通產業鏈條,提升本土企業的競爭實力。
整合資源,就是說只需在關鍵點上投資,用不著處處花錢。在關鍵點上投資,撬動的是全產業鏈,投資者的利益能夠得到滿意回報。
第三,被洋種子打開的缺口,我們要用本土種子堵上。雖然本土企業在育種方面相對落后,但我們并不能因此自甘墮落。一方面,在地方上,我們仍有很多優良的種子和特色的種子,可以立足本地優勢搞研發,同時加強儲備,以備在災害天氣和蟲患等發生時,國產種子趁機而上;另一方面,如袁隆平所說,“不斷提升種子的創新能力,進而研發出更多的優秀植物新品種”。現在,在壽光一些被洋種子控制的品類,已經出現了自主研發品種。
第四,樹立品牌,掌握供銷話語權。菜農之所以對洋種子倍加青睞,關鍵是其產量高,品相好,市場銷路好,甚至有外資直接購買,而本土企業往往只專注一個環節,認為市場銷售是菜農自己的事兒。隨著產業競爭的升級,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關系都開始更加緊密和直接。本土企業要像外資學習,強化與菜農、分銷商、商超等的深化合作,樹立品牌,堅持誠信,掌握供銷話語權。產品有市場,種子才不愁銷路。
國家已經開始意識到蔬菜市場的危險性,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關于制種行業增值稅有關問題的公告》等扶植政策,目前,正是投資農產品的大好機遇,蔬菜主產區的地方政府已經開始意識到危機,亦會大力配合。中國的菜園子呼喚袁隆平式的育種科學家,更呼喚一大批像隆平高科那樣的讓研究成果順利轉化為產業生產力的企業出現!
大豆之戰,我們全軍覆沒;大米戰場,烽煙再起;蔬菜市場,又傳急報??此菩∑奉?,實則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利益之戰、安全之戰、生死之戰!韓國缺菜有中國,中國缺菜誰能救?!
現在是有實力有遠見的企業家把眼光轉向大宗農產品的關鍵時刻,真正的企業家應該看到,這是最壞的時刻,又是最好的時刻,中國蔬菜產業鏈當中巨大的市場,豐厚的利潤,一定能夠催生出世界級的巨型企業。這是一場市場保衛戰,同時又是中國蔬菜產業的升級戰,在中國和平崛起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家應該具有無與倫比的自信力,為中國人保住并贏得“菜”權!
婁向鵬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