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貨幣性質與大國金融戰略 |
我們搞的是大國金融,而不是企業財務。盡管中國每一個人、公司、地方積累美元是對的,但作為一個國家來說,沒有任何必要去積累。對國家重要的是當下的生產能力、科技創新能力,而不是花花綠綠的紙片。
□劉海波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的貨幣政策從GDP數字上看好像成功了,但從中位勞動者恩格爾系數等指標看,可能暗含一些隱憂。普通中國人感生活到比之前更加艱辛,如果一位中國典型勞動者,他們有一套或者沒有城市住房(有兩套房的不是典型勞動者),他們有一份工作或者正在找工作。一年過去,沒有找到工作的發現好點的工作更難找了,有工作的感到生活成本增加了。有房子的,房子倒是增值了,可只有一套作為生活必需品,也不能賣掉變現。如果還沒有買房,那就只有更艱辛了。政策實施下來,少數人資產升值,獲得所謂財產性收入,多數人的恩格爾系數惡化,貧富分化加劇。資產泡沫加劇了銀行的風險,房地產調控陷入兩難,經濟結構轉型的跡象還不夠明顯。
在人民幣匯率方面,主流見解實際上是將商品供求中的價格機制套用到匯率決策,即所謂“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面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有學者認為,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一個后果是熱錢涌入,資本市場再次暴漲,樓市調控會失敗,股市也會再漲起來。漲起來之后,就要看哪些錢是需要跨境流動的。普通中國人的錢并不需要流動,也沒有移居到美國或其他地方的想法。需要流動的錢,是熱錢,是海外的資本,還有國內的貪腐資本。它們會趁機在高位套現,于是資本市場就會垮臺,然后熱錢涌出,外匯儲備迅速減少,人民幣反而貶值。資本市場的垮臺會造成企業資金鏈斷裂,債務情況惡化,重復日本當年的情形。這個過程中很有可能出現社會動亂,從而進一步加劇惡化。中國經濟這一次如果垮下去,就會進入一個“冰河期”,10年、20年也許就交代過去了。
這個想法會不會變成現實,筆者不作預言。關鍵的問題是我們現在能做什么。
主權貨幣的性質
當今經濟學主流的分析工具是新古典微觀經濟學,有些學者把宏觀經濟學也當成微觀經濟學的一部分,筆者并不支持這種框架。宏觀經濟問題,筆者看到的就是貨幣問題,是人們不再進行易貨貿易、貨幣出現之后才會出現的問題。
貨幣,通常的認識是信用貨幣和非信用貨幣,用真金白銀和紙幣為其作了區分。這個區分沒有必要,實際上黃金也是信用貨幣。也就是說,無論金銀還是紙幣,都是一種主體間性、諸主觀中的客觀。筆者認為應該存在兩種信用貨幣,一種叫自發信用貨幣,一種是主權信用貨幣。黃金之所以成為貨幣,是因為黃金沒有內在價值,如果真的具有很大的內在使用價值,它不可能成為貨幣。
貨幣和貨幣之間的關系,類似于語言和語言之間的關系,比如英語和蒙古語間的關系。對某種語言而言,如果使用者多,則使用者就會從較多到更多,到所有的人都使用它;如果使用者少,則使用者就會從較少到更少,再到只有極少數人使用它,最后導致無人使用。同樣的道理,你持有美元的原因,是因為別人也在用美元。在這個意義上,匯率根本就不是由市場價格機制來決定的。當今主流經濟學家所認為的價格機制是匯率的決定或形成機制這個觀點是荒謬的,因為價格機制和匯率的決定因素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情,也就是說匯率的決定因素和價格機制是最沒有關系的。
所謂價格,是商品間的比價關系,商品和貨幣本身沒有關系,貨幣僅僅是一種單位,是一種表示某商品和其他商品之間的關系的單位,而不是表示這個商品和貨幣本身有什么關系,它僅僅是度量其他事物關系的一個單位。
貨幣根本不是商品,僅僅是一種不同商品間關系的表示單位而已。原來這個世界上出現的叫做自發信用貨幣,就是金銀幣,接著出現了金票和銀票,即必須有一定的金銀作為準備而發行的一種方便流通的工具,其本身并不獨立。但是主權信用貨幣(目前的人民幣和美元都是主權信用貨幣)根本就沒有金銀作準備。當然還有一些小國家發行的是美元票,因為它們是以美元作準備發行自己的貨幣。它們自己并不獨立,手里的美元決定能發行多少。
主權信用貨幣是人類的一個重大發明,它的主要優點是可以讓經濟發展的成果不至落入金銀持有者手中,避免了以前金銀貨幣的一些弱點,可以隨時根據經濟發展的要求增發貨幣,比如貨幣使用范圍的擴大、經濟貨幣化程度的提高等。當然,它也是一把雙刃劍,政府亂發貨幣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剝削人民。
目前,一般認為主權信用貨幣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垮臺之后才出現的。其實,中國共產黨根據地時代就比較成功地發行了主權信用貨幣。中國歷朝以來屢次發行紙幣都是比較失敗的。不僅有時候紙幣失敗,發行金屬幣也會失敗。比如說銅幣,政府手里有很多銅礦,但要有限地發行銅幣,即原料無限但發行暫時有限,遇到財政危機的時候無限發行就會失敗,市場交易同樣會進入易貨貿易的狀態。筆者認為這些都是信用貨幣,都會有一定的失敗風險。
主權信用貨幣的成功一定和政府的統治能力相關:一個政府要在自己的管轄范圍內有強大的統治能力,同時自己的管轄范圍要足夠大。中國是符合這個條件的。中國是個廣土眾民、內部差異性大、經濟互補性強的國家(這是一國建設深度分工市場經濟的前提條件,每個部分因為比較才有優勢),擁有強大的政權。遍觀世界,和中國擁有同等條件的國家只有美國。歐盟算不上一個國家,它對成員國的政治影響力太弱。印度、巴西政治影響上也較弱,內部經濟差異性互補性也不那么大。
既然中國有條件發行主權信用貨幣并獲得其中的種種便利,就不能使人民幣成為銀票或美元票。然而,近十幾年來我國出口創匯、利用外資累積了巨額的外匯儲備,通過這個方式發行人民幣基礎貨幣,使人民幣實際上成了美元票,從而喪失了主權貨幣的性質。要知道,中國不是新加坡那樣的小國,擁有巨額的外匯儲備絕非什么光榮的事情。
我們不斷吸引外資,很多困境都是外資造成的,那么資本到底是什么?資本的實質其實是組織和社會的信任,而不是貨幣。如果一個社會能創造出一種生產組織的形式,同時具有一種社會信任機制,那么吸引外資就是多余的事情,根本沒有必要。
中共根據地時代的貨幣工作經驗
中國共產黨根據地時代貨幣工作的經驗是值得肯定和學習的。與其跟著弗里德曼學,不如跟著陳云、朱理治學,看看自己的先輩們是怎么做的。
據歷史記載,總結他們的經驗有三條。第一條,“關起門來做皇帝”或“爺自成一處”。攻下一片地區并建立統治之后,禁止偽幣(日、偽發行)、排擠法幣(國民黨發行),想辦法流通自己發行的貨幣,哪怕只是印刷粗糙的一張紙。這么做實際上手中并沒有什么黃金作準備,就是通過貨幣驅逐,取代原來流通的法幣、偽幣,其實質是一種統治的取代。因此,實際統治權就是貨幣最大的準備。收繳、兌換上來的法幣和偽幣,到國統區、敵占區,把那里的物資搶購、運回來,然后自己就關起門來做皇帝。
第二條,對外貿易本質上是易貨貿易。不是不搞對外貿易,對外貿易是要搞的,因為必須互通有無,有比較優勢也意味著有比較劣勢,不可能自己生產一切需要的產品,即使能生產出來也意味著成本高昂,很多時候需要用自己的小米換別人的藥,或用自己的特產換別人另外的東西。對外貿易本質上就是易貨貿易,不積累偽幣和法幣,也就是說絕不把別人的貨幣看成財富,否則就意味著歸順,就是對他人統治的屈服。如果國統區、敵占區的老百姓不認我的貨幣,怎么辦呢?我就出口商品,換來偽幣或法幣,然后購買需要的物資,但這并不意味著把偽幣和法幣當做財富本身,而是因為我需要物資,所以才出口。出口多少,是以我進口多少來決定的,本質上是一種易貨貿易,只不過中間加了一次手續、加了一次貨幣過程而已。
第三條,謹慎財政手段。我所發的貨幣作為一種財政手段還是比較謹慎的,軍費缺乏的時候也印一些錢,然后到老百姓那里買東西。但這要非常謹慎,平時仍然要把稅收作為財政的主要來源,要維持自己的貨幣信用。財政手段可以使用,但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用。
就是憑這三條經驗,中國共產黨統治大陸之后,中國歷史上頭一次成功運轉了前30年主權信用貨幣。在這個意義上,蔣介石把黃金運到臺灣,對大陸這個小宇宙沒有任何損失,因為黃金本身沒有用,你有黃金我有“人民”幣,是等價的,僅僅是一個信任而已。但是,在臺灣風雨飄搖的情況下,臺幣要讓人民信任,就必須告訴人民統治者手中有美鈔、有黃金(如果運臺黃金在海中傾覆,就必須嚴格保密,哪怕實際上箱子里裝的是鐵塊,也要大肆宣揚黃金運到,因為效果完全相同)。
反之,如果人們充分信任統治者,就不需要這么做,因為黃金的流失不是財富的流失。黃金本身起到一種奢侈品的心理作用,工業效用較低,并沒有真實客觀的用途。其作為奢侈品炫耀的作用,僅僅是主觀間的客觀,因為人們認為怎樣才光榮從而可以炫耀是可以改變的,譬如“文革”中,大家會認為綠軍裝是最美的。
改革開放之后,我們模仿新加坡、中國臺灣、韓國等國家和地區,搞出口創匯、吸引外資。我們忘記了一個條件,中國本土就可以搞極為深度的分工,發展非常細密的市場經濟。本土深度市場經濟的條件和面向全球并沒有太大區別,因為我們不是一個城市,不是像臺灣那樣只有3.6萬平方公里的小地方。各地方政府痛感資本短缺,就拼命吸引外資。再加上后來的出口創匯、參加國際經濟大循環。中國有了太多的外資企業,后來還積累了太多外匯儲備。其實,只要建立合適的企業組織形式,中央政府就可以印鈔注資,同時實現資本的社會化和企業的市場化,建立真正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根本不必把國外的紙幣當做真實財富恭請到中國。
關注關系指標而不是總量指標
坦白說,筆者不能理解通貨膨脹這個概念。我們應該關注下面這些現象:(1)基本生存品如糧食發生短缺時可以無限漲價,這些是我國內戰期間的真實故事:一袋小米換走一棟小樓,幾瓶罐頭席卷一個地主的所有細軟家私。(2)貨幣驅逐,實際上現代的所謂惡性通貨膨脹,都有貨幣驅逐現象,民眾拋棄一種貨幣而使用其他流通媒介,因為存在競爭性的其他貨幣,金銀或外幣,政府無力消滅其使用。這時,一種貨幣的消滅和一種語言的消亡類似,根本不是什么匯率的價格機制,而是一種政治現象。小國大國的小麥都是小麥,只要價格低點,小國小麥一樣可以占領市場;但小國和大國的主權貨幣不是同樣的東西,小國往往不能發行主權貨幣,而只能發行美元票。(3)信用擴張中的財富再分配效應。誰先拿到了多印的錢,換取了實質財富,我國最近一輪信用擴張,誰得利誰受損,大家都明白。我國目前的匯率改變牽扯到利益調整,哪些人會取得利益?進一步說,哪些錢是流動的?哪些人需要跨境移動,需要把人民幣變成美元回到美國或其他地方去?只有套利的資金、熱錢、海外資本、國內的貪腐資本。
盯著失業率、中位勞動者恩格爾系數、基尼系數,關心的并不是某種商品和貨幣的關系(本來就是不可理解的關系),關心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人和物之間的關系。基尼系數降低,就意味著人與人之間在經濟上平等了,社會更和諧。人和物的關系,是人貴而物賤,還是人賤而物貴,當一個普通的勞動者的恩格爾系數降低,就是人貴而物賤了。至于某種東西忽然漲多少,并不用管。要相信市場機制,可能是某種短缺造成的。有時候糧食短缺,可以導致價格無限上漲,糧食這個問題只能搞配給制了。
通貨膨脹本身的概念可能都不是可以理解的,我們重大的問題是勞動者收入,食品支出、居住成本加在一起,再比較勞動者工資,可能20年內不僅沒有進步反而在惡化,這是人們不滿的原因。再就是人和人的關系,基尼系數不斷擴大。
發展的含義就是:人貴而物賤、人與人平等。可以用公民身份價值、中位勞動者恩格爾系數、就業率、基尼系數等指標表示。
自主發行基礎貨幣逐步消化外匯儲備
從2008年初開始,筆者一直倡議央行自主進行無負債的基礎貨幣發行,而不僅是緊縮或擴張信貸。無負債的基礎貨幣發行當然就是印錢,但投放后無須歸還。筆者設想了三種方式:1.印鈔按人發放;2.印鈔建設縣鄉基礎公共設施和提高農民社會保障水平;3.印鈔充當資本社會化的、社會共享的企業資本金,在現階段就是充當企業國家股本,收購具有戰略地位的在華外資企業。上述措施將極大提升消費內需,特別是底層人民的消費,擠壓熱錢流出中國,并導致我國一段時間內的外貿逆差,從而逐步消化我國外匯儲備的絕大部分。當然,這個政策并不是要永遠走下去,其初步目標止步于貿易平衡的實現,即我國外匯儲備減少到滿足1個月進口。
印鈔按人發放,即由中央政府無中生有,開動印鈔機,給每一位在世的中國公民發放現金。發放的數額不是小數,最低每人1000元,看情況再增加。
印鈔不僅可以直接發給老百姓,還可以進行社會保障建設和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這可以稱作:中央政府無中生有,地方政府妥善安排,民生競爭充分就業。廣大中西部地區,特別是縣鄉的醫院、學校、道路還比較落后,可以由地方政府組織建設,資金靠中央印鈔解決。同時,欠賬多年的中小型水利設施和環境保護工程,如疏通河道、加固堤壩、開挖湖泊、國土整治、植樹造林,也可以一并大規模進行。這些工作需要吸納大量勞動力,其工資要有吸引力,筆者認為其中一般民工都不能低于富士康流水線工人的工資。當然,這和行政體系的效能和廉潔有關系。
央行印鈔還可以充當國有資本金收購外資企業。外資企業空下來的股本,印一筆錢填充進去。這里有一個新的理論,資本的本質是組織形式和社會信任,資本并不一定是貨幣。
使用上述方式發行基礎貨幣,國內需求就會起來,然后就需要進口。我們的產品有些需要從海外進口,就是兩頭在外,現在變成一頭在外另一頭在內,只有進口。進口就需要拿人民幣去兌換美元,就意味著外匯儲備減少。這是一個對沖的過程。一頭多發人民幣,另外一頭外匯儲備減少,又回籠一批人民幣,人民幣又被央行收回。這和熱錢的進入相反。當然,并不是無限印下去,使外匯儲備降低到一個月進口所需的水準就可以。
中國怎樣使用外匯儲備?只有外貿逆差、外資流出和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三個辦法。我們無須操心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問題,不能強制它們進行資源儲備,因為這完全可能是錯誤的決策。先自行自主發行人民幣基礎貨幣是最主要的辦法。這將提升普通人民的消費需求,我國的基尼系數、就業率和中位勞動者恩格爾系數這些指標都將優化。是否有通貨膨脹問題?也許有,但普通人處境變好了,是正面的財富再分配效應。外匯儲備的減少同時回收了人民幣基礎貨幣,我們輸出了通貨膨脹,通貨膨脹這件事更可能發生在美國。也無須害怕外資流出,它們帶不走實質的財富。實際上,筆者認為,中國這樣的國家,根本不存在資本短缺問題。我們對待美元資本應該像美國對待人民幣資本一樣。
人民幣不能升值,甚至可能貶值,根本不造成任何升值預期。當初外匯儲備開始累積的時候沒有調匯率,現在調已經晚了,現在調就有利于一些人,只有這些人的人民幣才有必要換成美元。
商業銀行既然是商業銀行,就不能根據行政指令來放貸還是不放貸,需要自負盈虧,不能使一些人通過行政指令借錢。信貸需要緊縮,不能維持負利率。要參考市場利率,參考溫州民間借貸資本的利率。
大國金融戰略
我們搞的是大國金融,而不是企業財務。盡管中國每一個人、公司、地方積累美元是對的,但作為一個國家來說,沒有任何必要去積累。對國家重要的是當下的生產能力、科技創新能力,而不是花花綠綠的紙片。美元的條件我們同樣具備,我們有13億人口,土地面積同樣廣大,內部有大的差異性。我們是個小宇宙,能夠建成深度的市場經濟體系。大國、強政府再加上組織創新、信任機制,可以替代私人貨幣資本作為經濟體系核心紐帶作用,沒有必要去吸引外資,除非很特殊的條件之下。我們應當明白,不吸引外資也能建成發達的市場經濟。這會形成完全不一樣的分配格局。
通過印人民幣逐步消化外匯儲備之后,要恢復到根據地的貨幣工作經驗。第一,關起門來做皇帝。第二,外貿本質上是易貨貿易。第三,找到了良好的企業組織形式,拒絕美元資本。這不是拒絕外國人資本,外國人積累了人民幣,開個飯館、洗衣店是允許的。第四,需要謹慎財政手段,基本上不需要把印鈔當做財政手段。
人民幣還不是世界第一強,沒必要國際化。國際化意味著自由兌換,貨幣和語言一樣,有第一沒第二。美元已經是老大,我們現在不可能撼動美元老大的地位,只能在一個封閉區域里自己做老大,這就是關起門來做皇帝的意思。人民幣有國際信用,國際信用完全是因為它在中國這個地面上的地位牢不可破。相反,如果變成自由兌換體制,意味著所有地面上都并存著美元和人民幣,如果中國政局出現不穩,不僅意味著在東南亞的人民幣發生動搖,也意味著在大陸的人民幣出現動搖。這就會出現貨幣驅逐,人們就要用美元,就要用黃金,人民幣就會一潰千里。這根本就不是價格機制決定的因素導致的,它實際上跟語言消失、統治滅亡一樣,是一個加速的過程——因為別人不用了,所以我也不用了,我不用了,所有的人都不用了。
這樣的大國金融戰略,與市場經濟和對外交往沒有矛盾。因為做不了世界老大,所以要關起門來做老大。如果人民幣能取代美元,采用的策略就不是防守型的金融戰略,而是金融開放戰略。美國現在就采取金融開放戰略,美國采取該戰略完全是正確的。人民幣戰略應該是防守型的大國金融戰略,對外來資本嚴格限制,把對外貿易看成本質上的易貨貿易,貿易量可以很大,但本質上還是易貨貿易。并不刻意追求人民幣的國際化,如果有人自愿流通、自愿使用也可以,但我不給你搞自由兌換。如果東南亞、周邊區域有人愿意使用人民幣,或者是以人民幣為儲備發行人民幣票,也沒法管。不拒絕人民幣的流入,拒絕的是美元資本而不是外國人的人民幣資本。對外國人的限制是一種戰略性產業的進入限制,數量很少。一般的產業不區分中國人和外國人,而區分人民幣資本還是美元資本。
在經驗上,崛起的日本也罷、德國也罷,其經濟成分中外資都比較少,和中國的分配格局完全兩樣。它們是用主權信貸,是廖子光(美籍華人,“美元霸權”理論的創始者,專著《金融戰爭——中國如何突圍美元霸權》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出版)講的主權信貸,怎么用主權信貸就能建立起企業組織呢?怎么靠銀行信貸來維持企業呢?因為社會資本比較豐厚,能建立起一種良好運轉的公共型市場企業。德日兩國并沒有資本嚴重短缺的問題,是因為其社會信任度高。
美元的流出會制造美國的通貨膨脹。這對美國也是好事,其就業率能得到部分恢復,平衡美國內部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關系,更有利于工人的關系。歐洲實際上是同樣的想法,但歐洲不是一個國家。全世界主權貨幣運行真正合乎條件的只有中國、美國。更小的地方沒法發行主權信用貨幣,只能發行某種票,不是美元票就是人民幣票。其國家財政就和公司財務是一樣的,它們要積累美元,要積累人民幣。它們應該積累,我們不需要。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科學時報》 (2010-10-19 A3 觀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