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陳巖鵬 徐蕓茜 黑龍江 北京報道
10月17日,黑龍江省樺川縣,在中儲糧樺川庫的門口貼著一白一紅兩則“告示”,白紙是停收水稻的通知,紅紙上面寫著:院內大量收購大豆現金支付,每市斤1.84元,水分13.5%。
兩個樺川縣的豆農看了看那張紅紙,說了句“他們卡得太狠了,還不如給小販”。隨即頭也沒回地騎著摩托車飛馳而去。
糧庫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告示貼出來后一直沒人送糧,偌大的糧倉內空空如也。
“(樺川庫)能存十幾萬噸的糧,但現在幾乎都沒有了,大豆收不上來,水稻是前段時間輪換收了一些,現在都停了,因為國家今年的收儲價還沒下來,所以停收了。”中儲糧樺川庫副主任韓偉對本報說。
新糧上市的價格已經把去年的國儲收購價遠遠拋在了后面。本報記者親赴中國第一大糧倉黑龍江省調查發現,那里水稻的價格已經沖向1.40元大關,“都快趕上去年大米的價格了”。而該省占全國產量一半的大豆,其價格不到一個月每斤就漲了將近0.20元,漲幅超過了已經瘋漲一輪的水稻。
水稻、玉米、大豆等大宗農產品,無一例外,在這個豐收的季節遭到來自加工企業、貿易商的哄搶,炒農游資也在推波助瀾,在經紀人“有多少要多少”吃盡糧食的同時,糧農卻想要更高價而“捂糧惜售”。
無論是供銷雙方,還是業內的專家學者,都非常默契和一致地看好農產品價格的未來走勢。他們均認為,農產品上漲的需求和動力依然存在,農產品仍有不小的上漲空間。接受本報采訪的南華期貨研究所三部副總經理李洪雷預測,漲勢可能延續至明年4月份。而付士米業相關負責人不無擔心地說:“糧價恐怕要漲到天花板上去了。”
這正如中國農業銀行總行高級專員何志成所設想的那樣,如果中國廣大農民知道國際糧價在暴漲,他們將盡量避免低價賣糧。加上很多企業參與搶收農產品,一方面惜售,一方面搶收,如果投機客蜂擁而入,糧價上漲局面有可能失控。
而更為嚴重的后果是,糧價的失控勢必會導致通脹預期的失控。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研究發現,大宗農產品價格和食品價格一般是一直波動的,比如從大豆到食用油,從玉米到豬肉,終端產品相應漲價將不可避免。
糧價沖勁十足
與糧庫門庭冷落相比,樺川縣先鋒農作物生產專業合作社的副主任韓俊德卻忙得不亦樂乎。本報記者10月17日見到韓俊德時,他正忙著為客商搶購水稻。
“吉林的客商這兩天來買粘稻,一開口就是一斤一塊八,這比一般水稻的價格要高出五毛多錢,而去年這時候不過九毛多錢。”韓俊德對記者說。
今年水稻價格走出了一波“高開高走”的行情,9月10日剛一開秤,新稻即遭到本地加工企業和外地客商的哄搶,收購價格被哄抬到每斤1.28元,而后又很快突破1.30元,目前的價位在1.33元至1.35元區間,有些優質水稻甚至沖向了1.40元大關。
原本打著水稻價格回調如意算盤的加工企業,如今也按捺不住了。“我們本打算一邊加工去年的陳稻,一邊靜觀新稻價格回落,但現在稻子都快加工完了,新稻的價格不僅沒有跌反而又漲了不少,再扛下去企業就要停產了。”10月18日那天,黑龍江省昊偉米業的銷售經理張廣云不得不派出一路人馬到田間地頭搶購水稻。
大豆價格的漲勢堪比水稻。盡管大豆收割的時間要比水稻晚20多天,但上市后不到半個月,大豆的價格每斤飆漲了將近0.20元,漲幅超過了水稻。
10月19日,哈爾濱工大油廠總經理劉寶林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大豆的加工成本比半個月前每噸增加了400元,主要是因為大豆收購價格的不斷上漲,本月初大豆的價格還是每斤1.72元左右,如今已經漲到了1.91元。
在更早些時候,也就是在國內大豆上市之前,我國進口大豆的均價自今年7月以來已經連續三個月上漲。海關總署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中國進口大豆464萬噸,價值20.865億美元,進口均價為449.7美元/噸,與今年7月份的422.4美元/噸相比上漲5.3%。
剛剛從大豆產區調研回來的王小語注意到,黑龍江各地新上市的大豆價格普遍上漲,漲幅與近一個月進口大豆的價格漲幅相當,一個月前進口大豆的到港價還是1.80元左右,目前已經漲到了2元以上,并且還在蓄勢上揚。
“現在農民、企業、客商都相當一致地看好后市,普遍認同價格還會大漲,大批大批的經紀人活躍在村村落落,只要有豆子出售就統統吃盡,一些地方又出現了貿易商囤貨賭價的現象。”身在中國大豆之鄉克山的齊齊哈爾大豆協會會長陳彥貴告訴本報記者。
高價難收
在王小語看來,我國大豆的對外依存度較高,70%以上的大豆來自進口,國內大豆沒有定價權,所以,進口大豆價格上漲勢必會拉動國內大豆價格的不斷上漲。此外,在我國國產大豆的主產區,異常慘烈的大豆爭奪大戰正在這塊黑土地上上演,這也是推動大豆價格扶搖直上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大大小小的加工企業紛紛開工,外地的客商和本地的經紀人也都加入了搶糧大戰,各路兵馬廝殺,被哄搶的大豆價格一路走高。”樺川縣泰豐植物油油脂有限公司的廠長鄒洪武目睹著眼前發生的一切。
工大油廠正是其中參戰的一路兵馬,他們在黑龍江省內設了3個收購站,每天都會往油廠運回400多噸大豆,但對于日加工能力500噸的廠子,這也僅是剛剛滿足其正常運作。總經理劉寶林坦言,“油廠都把價格抬高到了1.91元一斤,可老百姓還是不愿意賣。”
整天與豆農生活在一起的黑河市金秋大豆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何樹文最能理解老百姓“捂豆惜售”的心情。他對記者說,今年玉米、小麥、水稻等農產品價格輪番上漲,這回也該輪到土生土長的大豆了,農民們普遍認為大豆的漲價剛剛開始,“今年國家大豆收儲價肯定比去年高”的消息到處都能聽到,大行情似乎即將來臨。
經過一輪上漲行情之后,種玉米和水稻的農民仍舊看好后市價格走勢。10月17日中午,樺川縣樺樹村的一個種糧大戶正在外面曬稻谷。他告訴本報記者,今年豐產又豐收,他的水稻已經都收割上來了,但絕大多數都還沒賣,他認為價格還會漲。
東北的天氣已經提前進入了冬季。一位農業專家對記者說,東北地區的水稻在霜期來臨之前就已收完了,即使未來天氣驟冷也不怕,反而有利于稻谷風干,降低水分。這一優勢,顯然有力地支撐著農戶和貿易商繼續“囤貨賭價”。
付士米業是當地產能在10萬噸以上少數幾家企業之一,然而,這家規模以上的大米加工企業卻已經停產3個多月了。10月18日,本報記者來到付士米業,偌大的廠區空無一人。據公司內部人士透露,付士米業停產的原因是沒有糧源所致。
通脹之憂
看好農產品價格未來走勢,不僅有產銷雙方,就連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都普遍認為農產品上漲的空間仍然不小。
本輪農產品價格漲價與國際因素關系密切。今年,由于持續高溫干旱天氣,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德國、澳大利亞等世界主要產糧區許多地區遭受旱災,致使糧食作物特別是小麥作物大幅減產。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全球農產品減產狀況難以改變。
這直接導致2010至2011年度的全球糧食供求關系發生了逆轉。數據顯示,2009至2010年度的糧食產量比需求量多出3000萬噸,供過于求,而本年度預計將有4000萬噸的缺口。北京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表示,從供給和需求面角度來講,農產品上漲的需求依然存在。
南華期貨研究所三部副總經理李洪雷分析稱,當前市場充裕的流動性需要尋找投資標的,而可供選擇的渠道并不算很多,處于相對價值洼地的農產品則成為受青睞的對象。
“我國糧價多年來一直低于國際價格,被長期壓制,已經積累了巨大市場上漲能量,借助國內外流動性過剩之勢,未來一段時間糧價上漲的持續性甚至是報復性上漲幾乎是肯定的。”中國農業銀行總行高級專員何志成認為,但更讓他擔憂的是,由此可能引發通脹預期失控,帶動更多商品輪番上漲。
10月19日,央行決定加息,意在警告通脹預期。在何志成看來,2010年下半年開始的通脹預期上升,直接因素是糧價上漲,而糧價上漲背后因素復雜,既有客觀需要,也有炒作成分,進入四季度,炒作成分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糧價上漲局面有可能失控。”何志成說
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101022/2756109.s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