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4月11日)講座
主題:高考制度出路何在?
主講人:謝小慶(博士,博士生導師,北京語言大學教育測量研究所所長。著有《心理測量學講義》、《因素分析》、《洞察人生--心理測量學》等著作,發表論文百余篇。1985——1997擔任國家教委全國考試研究委員會委員,1997-2000被教育部考試中心聘為兼職研究員。1999-2000曾在美國教育測驗服務中心(ETS)從事博士后研究。)
時間:2009年4月11日星期日下午2:30
地點:烏有之鄉書社(海淀區蘇州街18號院1號樓長遠天地C座1單元901室,電話:010-62760856)
主辦:烏有之鄉書社
參加范圍:感興趣者皆可參加。
講座簡訊
2009年4月11日下午,烏有之鄉書社邀請了北京語言大學教育測量研究所所長謝小慶博士作了主題為“高考制度出路何在”的講座。謝老師以教育領域中高考改革“沒有出路”的說法為切入點,引出了“為什么要進行高考改革”的問題。通過對“中國經濟需要向知識型、科技型轉型,但是中國的教育并未為經濟轉型準備出必要的人才”的分析,以及科舉制被廢除的原因闡釋,來說明高考改革的目的不是為了維護教育公平,而是為提高教育效率。由此,謝老師提出了高考改革的出路及方案,并對方案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
謝老師從07年夏一次《考試研究》雜志的編委會上,原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楊學為同志講到的關于“高考已經走向死胡同,但是沒有更好的高校招生辦法”說起,對教育領域中高考改革“沒有出路”的說法提出質疑。從而引出了“為什么要進行高考改革”的問題。
把臺灣和大陸家電下鄉情況對比,聯系上廣電衰敗原因可知,多年來中國大陸本土的核心競爭力并沒有顯著提高,而且已經到了必須反思的時候。中國與蘇、美在原子彈、人造衛星、航天飛船等高科技領域不斷擴大的差距進一步證明中國“在高科技領域中,與發達國家的距離在加大而非縮小”。美對華“高科技禁運”、 為了買回一架空中客車A380,中國需要出口8億件襯衣、珠三角鞋企一年關閉千余家等等都表明廉價勞動力、低人權標準、低環保標準等帶來的經濟發展的“蜜月”即將結束。中國的經濟必須轉型,但是中國的教育并未為經濟轉型準備出必要的人才。
至此,謝老師話題一轉,講到3月11日《常州日報》報到的一名高一男生跳樓自殺的消息。類似的報道到處可見。在百度以“學生 自殺”為條目搜索,結果達3,430,000條。謝老師指出,我們現在提高考改革,目的之一是為了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創造力,為了改變青少年的普遍厭學狀況,為國家的建設培養具有創造力的人才。高考改革的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保證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是為了挽救教育的“傳道”功能。今天在高考指揮棒驅使下的“應試教育”中缺乏“愛心教育”的問題,是比“應試教育”挫傷兒童好奇心和摧殘創造力更嚴重的問題。
教育的第一職能應是發展學生的人格,其核心是品德。其次才應是發展學生的能力,再次才應是傳授學生以知識。20多年前,謝老師曾批評當時的教育本末倒置,注重傳授知識而忽視發展能力,更不重視發展學生的人格。20年來高校招生改革腳步遲緩,局面絲毫沒有扭轉,因此造成嚴重后果。
大學畢業生本來應是我們民族最寶貴的人力資源,不幸的是,一些“寶貴資源”經過教育卻被轉化成“人口負擔”。 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生“畢業即待業”的嚴峻局面,已經將教育的“低效率”問題凸顯出來,已經將高考逼向非改不可的境地。
高考改革的目的不是維護公平。
科舉制不可謂不公平。單間、彌封、謄錄、搜身、懲治舞弊的公正性;婦孺皆知,“不浹辰而周聞天下”的公開性;百里挑一,皓首窮經的競爭性使科舉制的形式近乎完美。但形式近乎完美的科舉卻遭到幾乎所有近代進步思想家的切齒痛恨。顧炎武、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無不對科舉制恨入骨髓。科舉制最終迫于“文無經世致用之臣,武無統兵御敵之將”的局面,迫于“圣闕涂炭、祖陵震動”的局面,在朝野的共同指責聲中被取消??婆e被取消,并不是由于科舉“不公平”,而是由于科舉“無效率”,不科學。
再看1977年為什么恢復高考。
恢復高考不是為了“教育公平”,而是為了“教育效率”。
多數情況下,考試都會造成社會的不平等。今天,國家政策明確規定不允許在小學和初中入學中采用考試。為什么?就是因為采用了考試就損害了每個兒童與生俱來的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就是因為采用了考試就損害了每個兒童都應平等分享優質教育資源的權利。
不論是就整個社會而言,還是就測量專業的學術界而言,近期都還看不到人們在測驗公平問題上取得一致意見的前景?,F階段關于公平性的研究尚不能對任何測驗公平問題做出簡單的回答。過去的30多年沒有研究出任何分析方法可以表明公平或不公平,也沒有一種清楚的程序可以避免不公平。因此,評價考試質量的首要考慮是有效性,即效度?,F行高考缺乏有效性證據,沒有達到科學性的要求。
即使取得有效性證據,即使達到科學性的要求,也只能作為招生的參考之一,而不能是唯一標準。
鑒于此,謝老師指出高考改革的出路在于:
在招生中,降低考試所占比重;
在考試中,增加能力所占比重。
現行招生制度不合理之處很多,最不合理的是在招生決策過程中高中教師沒有發言權。不能授予高中教師發言權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制約機制,缺乏信用環境。制約機制的形成,信用環境的建立,難爭朝夕。因此,需要“中國特色”。
而方案的核心就在于給高中教師發言權,用統一考試來制約高中教師,保證他們正當使用自己的發言權。統一考試僅僅用于校準高中成績,完全與個人脫鉤。統一考試成績僅僅是高中成績的“外鉚”。
這一方案可以理解為:以統一考試評估高中,按評估結果(即高中質量)給高中分配大學名額,由高中將名額分配到人。大學只能按分數錄取。
這一方案可以理解為:以統一考試作為“跨學校流通貨幣”。各個學校的分數因沒有合理“匯率”而無法流通的“本校貨幣”。統一考試相當于黃金或美元,借助統一考試,可以建立起“本校貨幣”之間的合理“匯率”,實現“本校貨幣”的流通。
這一方案可以理解為:以統一考試給“工分”賦值。統一考試不管“評工記分”,由各個高中自己“評工記分”,統一考試僅僅決定“分值”。在高中校內進行的“評工記分”將受到學生、家長、教育行政部門和媒體的監督,將借助“公開性”來保證公正性。
近20年教育測量學關于考試分數可比性(等值)的研究成果,可以為這一方案提供技術保證。
這一方案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得到統一。
這一方案以“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評價取代了單純筆試的評價。
這一方案使所有的學生、教師、家長、教育行政部門、媒體都參與到監督過程中,而不僅僅由紀律檢查和監察部門進行監督。
高速的計算機信息處理能力和發達的網絡環境,是這一方案得以實施的條件。
高考改革不是選擇最佳,而是避免最劣?!捌毡閰拰W”劣于個別的“權錢介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