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BBC做了一個重量級采訪,對象是默克爾。她不僅是曾經的德國總理,還曾被譽為歐洲大媽、以及特朗普克星。
這次采訪的問題也比較尖銳:
“如果默克爾沒有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烏戰爭還會爆發嗎?”
這明顯是挖坑,因為這個問題曾經、現在和未來都是歐洲的傷口。
默克爾時代,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經濟都比現在強勁,歐洲也比現在穩定。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德國和法國主導的歐盟,可以使用俄羅斯的廉價能源,并且把汽車等工業品賣給中國。這樣一來一往,替德國與歐盟賺了不少錢,而且默克爾本人在中俄的聲譽也不錯;更重要的是中俄歐三方關系也算平和。
從宏觀歷史看,世界歷史的主要部分就在歐亞大陸。中、俄、歐又是歐亞大陸的三大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這么說,中俄歐能夠平靜,歐亞大陸也便平靜,整個地球村也便平靜。但默克爾時代,中俄歐平靜的背后,也是暗流涌動,因為美國主導的北約一直在東擴。
這次采訪中,默克爾講了一段話,大致是她為了維護歐洲和平而付出的努力。她說,如果她沒有在2008年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沖突早就爆發了。“我們早就預見了軍事沖突。我完全清楚,俄羅斯總統普京不會袖手旁觀,放任烏克蘭加入北約。”
如何理默克爾這話?
冷戰末期,戈爾巴喬夫曾幻想和美國主導的西方和解,搞休克療法,把整個蘇聯搞解體了。按道理說戈爾巴喬夫已經夠有誠意了。要知道當年的蘇聯領導,被認為是地球村最有權力的人。戈爾巴喬夫既放棄了個人權利,也放棄了整個和美國對抗的蘇聯。但西方并沒有真的認可戈爾巴喬夫(只是拍到蘇聯解體的電影時,讓他去露個臉,自己演自己),也沒有接納俄羅斯。
俄羅斯第一任總統葉利欽,可謂全方位倒向西方。然而不論是葉利欽還是俄羅斯,仍然被西方視為異類。在西方的描述中,葉利欽是酒鬼,俄羅斯很野蠻。
即便普京前期,也在試圖討好西方,但仍然以失敗告終。北約把捷克波蘭等前華約成員國吸納進去,俄羅斯忍了。北約把波羅的海三個前蘇聯加盟國吸納進去,俄羅斯也忍了。當北約試圖吸納烏克蘭時,俄羅斯忍不了了。
因為對俄羅斯來說,基輔與東烏大平原是東斯拉夫人的龍興之地。北約如果想吸納烏克蘭,除非連俄羅斯一起吸納進去,否則俄羅斯絕不會答應。
所以2008年,烏克蘭首次嘗試加入烏克蘭時,被默克爾否決了。很多烏克蘭粉絲為此沒少埋怨默克爾。澤連斯基也曾抨擊默克爾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是明顯的“誤判”,他抱怨這一決定促使俄羅斯更加“大膽”。
其實當時和烏克蘭一起嘗試加入北約的還有格魯吉亞。普京發動了一場針對格魯吉亞的戰爭,其實就是給西方敲警鐘。如果默克爾當時不阻止,也許戰爭早就打起來了。
大家可能納悶,既然歐洲不想打仗,為啥矛盾最后還是激化了?
因為西方并不是只有歐洲,還包括美國和加拿大等。現在西方老大是美國,而美國繼承了大英帝國的離岸平衡戰略,就是不想歐亞大陸平靜。原因很簡單,歐亞大陸才是世界歷史的主體部分,美國所在的北美洲,原本是地球村的邊緣。
美國能夠獨立,是因為歐亞大陸動亂。英法全球殖民地爭霸,給美國提供了建國機緣。
美國能夠迅猛發展,也是因為歐亞大陸動蕩。宗教戰爭與世界大戰,讓歐亞大陸的人才和資源流向美國。
美國能夠成為世界霸主,也是因為歐亞大陸動蕩。如果沒有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美國就沒有今天的地位。
所以當中俄歐大三大勢力平和時,對美國非常不利。所以美國不停地在歐亞大陸制造麻煩。早在21世紀之初,美國就已經在烏克蘭搞了一場顏色革命。當默克爾帶著歐洲試圖和中俄和平相處時,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就開始在烏克蘭搞事情。
直到2014年,當美國再次在烏克蘭搞顏色革命,把原本親俄的民選總統亞努科維奇通過暴力手段趕走時,普京認為忍無可忍便無須再忍,出兵奪走了克里米亞。當時的局勢一度劍拔弩張,最后默克爾和馬克龍聯手,拉著烏克蘭與俄羅斯談判,搞出來一個明斯克協議。
所謂的明斯克協議,其實并沒有解決實質問題,只是通過一些技巧掩蓋了問題的實質,相當于把俄烏矛盾延緩了。按照默克爾的說法,延緩矛盾有利于烏克蘭,“在那個時候,烏克蘭這個國家肯定不會像2022年2月那樣做好(戰爭)準備。”
普京也抱怨說,俄羅斯被忽悠了。他聲稱,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本可以更早開始,但俄羅斯曾希望在明斯克協議的框架內解決問題,“事實證明,沒有人會執行明斯克協議”。
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后,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跌入低谷,默克爾時代所有關于俄烏關系的努力都化為烏有(連北溪管道都被炸了)。歐洲諸國跟著美國支持烏克蘭,但也沒有達到戰勝俄羅斯的目標。相反,歐洲不僅失去了俄羅斯的廉價能源,而且還遭遇了美國的金融收割,所以歐洲現在也是舉步維艱。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原本已經退休的默克爾才重新出現在大眾眼前。其實是歐洲人想聽聽,這位前德國總理能否給出中肯的建議,讓歐洲少吃點苦頭。
默克爾在采訪中說,“我們必須盡一切可能阻止使用核武器。”“我們不應該因為恐懼而束手無策,我們也必須承認,俄羅斯是與美國并列的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核大國。”這話的本質是告訴歐洲人,應該給俄羅斯足夠的尊重,然后好好談談,看看能否解決問題。
毫無疑問,作為經歷過冷戰陰影的歐洲人,默克爾非常想替歐洲人做點事。但很明顯她沒法拯救現階段的歐洲。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現在的歐洲其實是一盤散沙,難以團結。而且大部分歐盟成員國,同時也是北約成員國,都想著抱美國大腿、習慣了看美國臉色。
歐洲要想真正解決問題,首先要擺脫美國的影響,根據自己的利益獨立自主地做出戰略選擇,否則就是一個死局。
工業文明周期內,歐洲曾經誕生過諸多強悍的國家,也誕生過諸多赫赫有名的大師。但是混到現在,還要看美國臉色行事,也是夠可悲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