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拜登“主動讓賢”并力推哈里斯上位,美國總統大選逐漸從混亂走回軌道。
雖然目前還有待民主黨大會確認哈里斯正式成為總統候選人,但從最新民調來看,哈里斯的風頭甚至隱隱壓了特朗普一頭,特朗普遠沒到躺贏的地步。
這讓老墨不禁想起2020年那次選舉,萬一特朗普這次又輸了,美國會是什么樣的局面?
當時投票結果已出,但特朗普不承認敗選。
他主動給密歇根州的共和黨選舉官員打電話,約見該州的共和黨州議員。
他試圖爭取議員們的支持來阻礙該州選舉結果認證,讓州議會趁機任命親共和黨的選舉人,從而繞過選民投票結果一舉拿下選舉人票。
當時密歇根州州議會共和黨領袖希爾基形容這種“策略”為“選舉人政變”。
雖然特朗普的政變沒有成功,但選舉人這一群體的存在讓世人意識到,原來美國選舉是這么玩的!
選民投票不算數,真正說了算的是選舉人!
這就是美國奇葩的選舉人團制度。
今天,老墨就扒一扒選舉人團制度。
為民主粉飾門面
美國政府一直致力于向世界各地推銷直接選舉,美國政治體制的信徒們也把直接選舉視作是民主的唯一選項。
但是,從美國建國時算起,美國總統大選沒有任何一次采取直接選舉。
有些時候,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甚至與選民們直接投票的結果截然相反。
出現這種詭異現象的根源就是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度。
描繪美國制憲會議場景的油畫,在該會議上通過了臭名昭著的“五分之三妥協”,在憲法中確認了黑人和白人的不平等地位。
通常,美國的“建國元勛”們會被描述為民主制度的堅定捍衛者。
但實際上在1787年的制憲會議中,他們一直表達著對民主的不信任,絕大多數與會代表都擔心“民眾被蠱惑”。
馬薩諸塞州的埃爾布里奇·格里和康涅狄格州的羅杰·謝爾曼都曾直言不諱地表示:
如果不對民主加以限制,就很可能會導致暴民統治和無政府狀態。
南卡羅來納州的皮爾斯·巴特勒甚至提出:政治權利只應該賦予資本家。
美國開國元勛們渴望用民主裝點門面,又擔心民主這匹“野馬”不受控制,甚至反傷其主。
美國選舉人團制度正是他們給“野馬”套上的“韁繩”。
這些代替美國民眾選擇總統的選舉人全部都是美國的“社會賢達”,來自于能夠超越“大眾偏見”的所謂社會精英群體。
這些社會精英在各自所屬黨派的推薦下成為選舉人的候選人,而選民們只對黨派投票,卻無法得知選舉人候選人的人選。
也就是說,普通民眾不僅難以成為選舉人,甚至不知道是誰在以選舉人的身份代替自己選出總統。
這樣產生的選舉人,怎么會代表普通民眾的利益呢?
此外,在制度層面,選舉人必須按照所屬州的大選結果投票。
但從美國建國至今,已經有165名選舉人違背選民的意愿,將票投給未獲選民支持的候選人,成為了所謂的“失信選舉人”。
美國選舉人進行宣誓
如果選舉人團制度真的只是某些人口中“無傷大雅的形式主義”,美國政府就應該對這些失信選舉人違背選民意愿的行為加以嚴懲。
但事實上,僅有華盛頓州和科羅拉多州于2020年立法對失信選舉人加以懲處。
絕大多數的失信選舉人根本不會被追究責任。
這無疑是故意留下的一個后門,方便選舉人們在民眾被“蠱惑”時,代替民眾做出決定。
通過選舉人團的制度設計,真正決定總統大位歸屬的不再是不受控制的“野馬”,而是與統治階層配合默契的“韁繩”。
在美國歷史上,已經出現了5次普選票占多數的總統候選人在大選中落敗的情況。
但很多美國民眾仍然以為總統是直接選舉產生的,殊不知擁有決定權的一直都不是作為裝飾品的民主。
“有些動物更加平等”
在經典反烏托邦小說《動物莊園》中有一句話時常被用來攻擊蘇聯和東歐國家,也就是“一切動物生而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加平等。”
在選舉人團制度下,美國正如這句話所諷刺的那樣,有些人生而更加平等。
美國在宣布脫離英國統治的《獨立宣言》中,莊嚴地提出“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但在將美國的建國精神轉化為具體制度時,那些精明的政客們卻都患上了失憶癥。
他們通過限制種族、性別、族裔、財產等方式,將政治權力牢牢控制在只占人口絕對少數的富裕白人男性手中。
而選舉人團制度,則又成為美國政客們在選民中劃分“三六九等”的趁手工具。
建國初期,選舉人團制度成為蓄奴州選票的“放大鏡”。
蓄奴州的黑奴沒有選舉權,卻可以按照五分之三的人數計入蓄奴州的總人口。
這造成賓夕法尼亞州選民數在1800年的普查中比弗吉尼亞州多10%,但選舉人票卻少了20%。
蓄奴州選民的政治權力高于廢奴州的選民。
而在美國廢除奴隸制后,選舉人團制度又成為小州在聯邦的“擴音器”。
根據1990年美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在阿拉斯加州每11.2萬人擁有1張選舉人票,而在紐約州每40.4萬人才擁有1張。
阿拉斯加州的選民的政治權力高于紐約州的選民。
在2024年大選中,懷俄明州的一張選舉人票代表19萬人口,而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張選舉人票卻代表72萬人口。
懷俄明州的選民的政治權力高于加利福尼亞州的選民。
而受“贏者通吃”原則的影響,選舉人團則化作民主黨和共和黨“挑肥揀瘦”的“過濾網”。
在總統大選中,對搖擺州的爭奪一直都是兩黨的焦點。
究其原因,正是因為在選舉人團制度下,只有兩黨都沒有把握獲得過半數支持的州才有爭奪的價值。
密西西比州長期是美國最貧窮的州,理應得到聯邦政府的扶持。
但由于密西西比州是共和黨的鐵票倉,兩黨都對密西西比州人民漠不關心。
窮困的密西西比州人民,夏天屋內像是桑拿房
自1976年開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從未試圖爭奪密西西比州的選民,共和黨自然也無意給該州施以優惠政策。
加利福尼亞州則是民主黨的鐵票倉,因此即使該州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州,特朗普對其也不屑一顧。
甚至在該州被山火襲擊時,他都不愿在當地發表哪怕一場演講。
而對于密歇根州、賓夕法尼亞州等關鍵搖擺州,兩黨都無比重視。
在2020年大選中,特朗普和拜登到賓夕法尼亞州參加競選造勢活動的次數竟高達29次。
可以看出,搖擺州的選民的政治權力又高于鐵票倉的選民。
流毒的背后是利益
自1789年第一屆國會至今,美國共有超過1000份法案建議修改或廢除選舉人團制度,這幾乎占據了修憲法案的10%。
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65%的美國選民認為應該廢除選舉人團制度。
眾多美國政治人物,從卡特到希拉里,乃至特朗普都曾公開表態支持廢棄選舉人團制度,實行總統普選。
但問題重重的選舉人團制度卻能夠流毒至今,其背后的原因正是多個利益群體的政治考量。
第一個利益群體是美國兩黨。
一方面,選舉人團制度極大地降低了兩黨爭奪選票的成本,他們只需要關注關鍵搖擺州中最關鍵的少數選民就可以拿下整場大選。
例如在2002年總統大選中,布什僅比戈爾在佛羅里達州多得1784張選民票,而這1784票就最終決定了總統選舉的勝負。
另一方面,選舉人團制度強化了美國的兩黨制。
自19世紀50年代以來,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始終輪流把持美國政權,從沒有過值得一提的“第三黨”出現。
這就是由于根據選舉人團制度,任何新政黨都必須在某個州獲得半數選民支持才能夠獲得選舉人票。
這無疑為新政黨設置了難以跨越的門檻。
第二個利益群體是美國的南方州。
選舉人團制度在設計之初就和奴隸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選舉人團制度確立后的70年中,南方的蓄奴州一直獨占著總統的寶座。
在美國的前5位總統中,有4位是弗吉尼亞州的奴隸主,而在前12位總統中,有8位擁有奴隸。
在美國南北戰爭后,作為奴隸制“保護傘”的選舉人團制度本應一道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
但南方州在北方軍隊的焦土政策下損失慘重,為了安撫南方州,避免戰火重燃,聯邦政府選擇保留了選舉人團制度。
事實上,以佛羅里達州為首的南方州也一直都是選舉人團制度的堅定捍衛者。
第三個利益群體是選舉人所代表的美國統治階層。
由于選舉人團制度將美國總統與選民相隔絕,總統選舉事實上與選民并沒有直接的關系,所以才會出現“少數票總統”。
權力由誰產生就會向誰負責,經由選舉人團投票產生的美國總統自然就會為選舉人所代表的美國統治階層的利益服務。
根據美國布朗大學發布的《美國“9·11”后戰爭的預算成本》,巨額軍費支出是美國聯邦政府如今負債超過31萬億美元的一個重要原因。
2001年10月31日,阿富汗坎大哈被美軍炸彈空襲后的廢墟
如今,美國“拱火”烏克蘭危機和對俄制裁導致美國國內糧食和能源價格上漲,加劇了美國的通脹。
美聯儲為抑制通脹而激進加息,又引發銀行業震蕩,使得很多美國民眾蒙受巨大損失。
美國總統不惜犧牲美國普通民眾的生活,也要為了統治階層中軍工復合體的利益,在全世界發動戰爭。
而美國普通民眾既要在離美國本土上千公里的遙遠戰場上流血犧牲,又面臨畢生積蓄蕩然無存的風險。
美國總統被賦予了國王般寬泛的權力,卻沒有動用自己手頭的任何權力為他們提供保障。
這樣血淋淋的現實不容辯駁地證明,美國真正的主人是站在選舉人團背后的統治階層,選舉人團正是該階層維護自身權力的工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