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今天的各大新聞平臺、社交媒體熱搜第一名: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被槍擊。
當地時間7月13日晚約6時15分,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市舉行了一場競選集會,現場人聲鼎沸,氣氛熱烈。然而,就在特朗普激情演講、準備將他的政治理念傳遞給每一位聽眾時,一聲突如其來的槍聲劃破了寧靜。這一陡然變故讓在場的所有人瞬間陷入了恐慌與混亂之中。
槍聲響起后,特朗普趕緊蹲下,后續又傳來幾聲槍響,不得不說,特朗普這反應能力比日本前首相安倍傻乎乎站著快多了,而且同樣有女保鏢,特朗普身邊的女保鏢靠了一次譜。
根據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視頻顯示,特朗普被特勤局人員團團圍住,頭部右側有血跡,被緊急護送離開,但他依然保持著鎮定,并向人群揮舞拳頭,極力展現出一種不屈。
這一幕,無疑讓其支持者為之動容。
根據美國特勤局的最新通報,一名槍手向特朗普集會演講臺開數槍,該槍手已被擊斃,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稱,槍手為20歲美國男子托馬斯·馬修·克魯克斯。集會觀眾中1人死亡、2人受傷,事件正在調查中。執法官員表示,此次槍擊事件被定性為“暗殺未遂”,已作為刺殺案調查處理。
不得不說,特朗普是懂造勢的,也是幸運的。
事件發生后,特斯拉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連發三文表示,他完全支持特朗普,并希望他能早日康復。
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美國前總統喬治·W·布什、賓夕法尼亞州州長喬什·夏皮羅紛紛發聲明,感謝特勤局并譴責暴力。
國際社會也紛紛發聲。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社交平臺X上發文稱,“在這黑暗時刻,我的心和祈禱與特朗普(前)總統同在”。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也在社交平臺X上發文稱,他和夫人薩拉對此次事件“感到震驚”,“我們祈禱他平安并早日康復。”
這場槍擊事件迅速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關注和討論,人們紛紛猜測事件的背后,到底是誰指使干的?
有人認為是政治對手所為,說到對手,拜登說第二沒人敢排第一名。
一直以來,官司纏身的特朗普指控受到拜登和他的團隊“政治迫害”,目的就是把他搞進去坐牢,這樣就不能和拜登競爭總統之位。
這就是第一作案“動機”。
其次,前段時間的美國大選第一次辯論,拜登的表現不如特朗普,一舉讓特朗普的支持率蹭蹭高漲,拜登深陷“退選危機”,好不容易把這事壓下去了,可是影響力卻嚴重落后于特朗普。
因為,有人認為,既然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制造麻煩的人,把特朗普干掉!
因此,事發后,無論是美國國內還是國際輿論的“槍口”都指向了拜登。
經受不住巨大輿論的拜登,怎么辦呢?
拜登很快組織一場全國講話,他在講話中譴責這起槍擊事件,并表示“美國不應該容忍這種暴力行為。”
主要內容有幾點:1、譴責暴力。2、特朗普“平安無事”。3、案件正在調查。
最后振臂一呼:“我們必須團結起來”。
看這全國講話什么感覺?
是不是有種開啟“否認三連”模式,旨在向全世界證明:特朗普槍擊案與我無關啊,和我沒關系啊,別扯上我。
有人認為,是特朗普自導自演的戲碼。
因為這樣一來可以博取同情,提升支持率。
是有這種可能性。
1981年3月30日,里根總統在華盛頓特區的希爾頓酒店外遭遇了約翰·欣克利的槍擊,但是大難不死。在1984年的總統大選中,里根憑借高支持率成功連任,再次當選美國總統。這么看來,有了里根的例子,不排除特朗普通過“致敬前輩”,為獲得更多的支持率,從而上演這么一出好戲。
而我們對岸的臺灣省,陳水扁也曾這么干的,直接扭轉敗局,成功當選。
可是對特朗普來說,有這必要嗎?
當地檢察官表示,槍手當時從集會會場旁邊的一棟樓上,距離特朗普約180米至275米,用AR式步槍發射了8發子彈。
如此距離,要打到特朗普,卻又沒達到要害,是極其高的風險,對槍手能力要求極高。
此外,特朗普自從電視辯論后,支持率領先拜登,只要不出大岔子,是很有機會贏得選舉的,沒必要這么冒險,太不劃算了。
第三種可能,是境外勢力干的。
比如擔心特朗普上臺,會對俄烏沖突發生180度轉變,畢竟前幾天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才去拜訪特朗普“和平使命5.0”。
不過,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稱,美國當地官員已表示,目前沒有跡象表明特朗普競選集會槍擊事件與外國勢力有任何聯系。
還有最后一種可能,就是兇手自己因個人情感、精神問題等,看不慣特朗普,發起“孤狼式”襲擊。
但是兇手已經被槍斃,死無對證。
這事件大概率不會有幕后黑手浮出水面,但是對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團隊來說不重要了。對于特朗普來說,無疑是最大的贏家,流了血,卻收獲了無數的支持者,而民主黨不管怎么說、怎么做,都成了最大的輸家。
誰干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人們認為是誰干的。
特朗普被刺,不僅讓人看到,恨他的有多恨他,也讓全世界看到了,現在的美國兩黨為了選舉競爭已進入白熱化:從“文斗”轉向了“武斗”,但根本毫無“武德”可言,而是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
先前,美國兩黨傳統的“文斗”手段主要有這幾種,比如兩黨在政策立場上針鋒相對,在選民基礎、輿論宣傳、資金籌集等方面展開全面競爭。如稅收政策、社會福利、移民政策、對外關系等,相互掐架。
這種競爭往往伴隨著激烈的言辭攻擊和負面宣傳,使得政治氛圍變得緊張而充滿敵意。
后來,轉變為司法領域的對抗。
最有代表性的是特朗普官司纏身,美兩黨在司法訴訟方面頻繁交鋒,包括對政府官員、政策執行等進行質疑和挑戰。這些司法訴訟不僅耗費了大量公共資源,也加劇了政治對立和分裂。
同時,拜登也好不到哪里去,其兒子三項重罪被宣判有罪,無疑給這位年邁的總統帶來了巨大的打擊。
而這一次特朗普被槍擊,直接把這種“文斗”轉向“武斗”,后果就是美國民眾情緒的激化,民眾之間的分歧和矛盾也日益凸顯,加劇了美國社會的不穩定和撕裂。
說到底,美國黨爭如今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這種局面的結果往往就是導致堡壘從內部崩潰,加速美帝國的崩塌。
民主黨這次算是攤上大麻煩了,上一次總統大選選票被指控作弊,前不久想要送特朗普進監獄沒有成功,這次有人槍擊特朗普,但是可惜沒送他去見成安倍晉三。八槍“刺普”失敗,特朗普的幸免于難,很可能會讓特朗普成為重返白宮的“總統保送生”。
萬一特朗普上臺,已經刀光劍影、魚死網破的美國兩黨斗爭,難免不了狠烈的政治清算,一切就是這么刺激、神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