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擔心的事情終于還是發生了!
一直被印度視為“后院”的馬爾代夫似乎去意已決,在穆伊茲擊敗“親印派”索利赫當選總統后,立即開啟“兩步走戰略”,第一步趕走印度駐軍,第二步直接與中國合作!
氣得“三哥”直跳腳。
前不久,有印媒爆料,穆伊茲有意在訪問印度前,先訪問中國。
如今,這種擔心照進了現實。
據我國外交部1月5日官網消息,馬爾代夫總統穆伊茲將于1月8日至12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成為今年首位應邀訪華的外國元首。
讓印度更加破防的是,這是穆伊茲上任以來第三次出訪,前兩次分別是土耳其和阿聯酋,就是沒有印度。
對此,莫迪應該早就知道會有今天這個局面。
近日,更是去了一個地方度假,意味甚濃。
什么地方呢?
據《今日印度》報道,當地時間4日,莫迪去了拉克沙群島,并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他在浮潛的照片,同時發文稱,“這是多么令人興奮的經歷!”
這個地方正是印度到馬爾代夫最近的地方,只有約700公里。
莫迪在這邊看起來頗有“悠然見拉克沙”的感覺,他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自己潛水看珊瑚、熱帶魚,穿著人字拖在海灘漫步…
他稱,這是非常“純粹的幸福時刻”。
可是莫迪真的“幸福”嗎?
據《德干先驅報》指出,穆伊茲的勝選引起了印度的不安,因為“這可能會使得中國排擠印度,重新獲得在馬爾代夫的影響力”。
如今穆伊茲居然沒有遵循“傳統”去印度訪問,這讓一直有一個大國夢的莫迪感到十分挫敗和氣憤。
于是選擇在這一節點到距離馬爾代夫最近的拉克沙群島度假,是想掩蓋內心的失落,還是想威懾馬爾代夫,又或是有其他意圖我們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馬爾代夫要引起注意,當心被莫迪政府挖坑。
畢竟2021年5月拉克沙群島公布旅游資源開發計劃,馬爾代夫媒體就描述成是,這是企圖“種族清洗”和“掠奪土地”以養肥印度本土旅游企業的做法。
為什么穆伊茲訪華會讓莫迪感到慌亂?
因為從2008年以來,馬爾代夫就有每一任國家元首都默契地把印度作為其首個出訪國家的“外交傳統”。
印度政府也常常說,這是印度在馬的“卓越”地位和馬奉行的“印度優先”政策。
而穆伊茲上臺后只在阿聯酋全球氣候大會COP28期間見過印度總理莫迪一次,那次穆伊茲當著莫迪的面強硬要求印度撤軍,無奈的莫迪只能表示同意撤軍。
當時,幾乎所有的印度主流媒體都在炒作是中國在背后搞鬼。
但明眼人都知道,這與中國無關,而是馬爾代夫人民的共同心聲,穆伊茲只是順勢而為。
路透社稱,穆伊茲的政黨將印度壓倒性的影響力視為對馬爾代夫主權的潛在威脅,穆伊茲指責印度的目標是在印度洋群島建立永久軍事存在。
現在,穆伊茲直接把這一“傳統”打破,就是要告訴印度:馬爾代夫不是你家的“后院”!而且我們不再奉行“印度優先”!
穆伊茲還說,馬爾代夫無意介入大國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將與包括印度和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共同合作。
但這一次,穆伊茲率先訪華,這對一直把中國視為競爭對手的印度來說,無疑感到臉上無光。
其實這種情況,印度早該有心理準備。
因為穆伊茲上臺前就表示,要通過外交手段將印度軍隊驅逐出馬爾代夫,后來上臺后也真這么干,一上臺就向印度提出這個要求。
我們都知道,一個國家的本國領土被他國軍隊強制駐扎,肯定是無法談獨立、談主權的。
穆伊茲就認為,印度駐軍“有損主權”。
由于前任薩利赫“親印”,現在才會搞得“請神容易送神難”。
不僅如此,穆伊茲還打算徹底進一步和印度“切割”。就在上個月,穆伊茲決定不再延長與印度之間的水文調查合作,“以避免敏感水文資料外流”。
該協議允許印海軍在馬爾代夫開展水文測量活動,以推進兩國國防合作、環境保護等工作,將于今年6月7日到期。
莫迪政府不知道有沒有反思一個問題:為什么馬爾代夫不再“印度優先”了呢?為什么和鄰國關系都鬧得很不愉快,比如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等等。
如果說是和一兩個鄰國關系不好,也許是鄰國的原因,但如果和大多數鄰國的關系都不好,那肯定是自己的問題了。
國與國之間,沒有相互尊重,注定沒有友好的關系。
印度就是這樣,經常霸凌鄰國,搞得鄰國苦不堪言,關系失衡也是必然。
相反,為什么馬爾代夫要選擇中國?
首先,中國足夠尊重馬爾代夫。這一點從邀請馬爾代夫總統作為新年到訪的第一位客人,就可以看出來。并且中國并不會因為馬爾代夫的國小,就像印度一樣霸凌他們,而是給出十足的合作共贏誠意,一貫尊重他國主權和獨立。
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所說,中馬建交52年來,兩國始終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樹立了大小國家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的典范。
其次,中國不把馬爾代夫當棋子。
印度之前都是用巨額資金援助馬爾代夫,內政外交都受印度干涉,然后增加自己在印度洋地區的影響力,把馬爾代夫當一枚棋子。
相反中國向馬爾代夫等印度洋沿岸國家提供的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更多的是出于經濟發展的目的,而非地緣政治博弈。
再次,中國有實力。
中國基建能力在全球都是出了名的,啥都能建造,鋪路造橋那都是小事,只要一句話很快就能把馬爾代夫基建搞上新的一個臺階,而且還便宜實惠,在全世界也只有中國辦得到。
看得見的就有中馬友誼大橋、胡魯馬累保障房項目、維拉納國際機場改擴建項目等中馬合作項目。
這些都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進行的,這些項目中國出資比例高,既出力又出技術,相當于送給他們的。
至于印度實力嘛,嘿嘿,我們就笑而不語,懂的都懂。
不過,實力不行但印度嫉妒心很強!當時這些項目完成,就引起了印度的忌憚。
甚至印度為了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伙同美歐推出競品計劃“IMEC”,又稱“現代香料之路”。
但有用嗎?只能說美歐印就不是干實事的料。
最后,雙方的合作空間巨大。
馬爾代夫是“旅游天堂”,中國人也很喜歡到這里旅游,中國游客的消費能力在世界也是出了名的,這能為馬爾代夫帶來不少的收益。
其實就一句話:跟中國合作互利共贏,跟著“三哥”混三天餓九頓。
所以并不難理解為什么穆伊茲這次要將中國的訪問放在印度前面。
印度真的是沒有美國的命,卻得了美國的病。
話說回來,如今美國的命也好不到哪里去,“反美浪潮”在全球隨處可見,跟著美國學的印度,能好到哪里去呢?
中馬關系是務實的,不像印度強權模式,而且據穆伊茲訪華行程看,重點是經濟領域,并非軍事安全領域,印度嫉妒加擔憂的心態,反而證明了他們自己“做賊心虛”。
這一次,去意已決的馬爾代夫,印度怕是幾頭牛都拉不回來了。
事實上,除了馬爾代夫之外,不丹和我國正在進行邊境劃界談判,尼泊爾也和我國合作火熱進行中,印度幻想學美國在南亞行使霸權已經行不通了,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鄰國清醒過來,開始追求獨立自主。
印度應該認識到,地緣政治競爭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利益,而是要合作共贏才能獲得鄰國的認可,才能在國際舞臺上真正地崛起。
如果不醒悟過來,學會“中國大道模式”,今后還會出現更多像穆伊茲這樣的領導人對印度說“不”。
最后,對于印度的緊張,其實大可不必,南亞國家同中國合作并非印度的損失,也并非不“親印”就是“親華”的零和思維,更多的還是合作共贏,各方都能參與其中的,就像印度現在還在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中一樣。
攜手合作,才能互利共贏,不是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