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第7艦隊11月2日公布:美國海軍神盾驅逐艦“佩拉爾塔”號和加拿大海軍護衛艦“渥太華”號1日穿越臺灣海峽。】
2023年11月4日,美國中文網發表美國著名時事評論員Ksliu的文章《近期中美相向而行,兩國關系繼續緩和》,梳理了今年6月以來中美高層的一系列接觸:
6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
7月,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和氣候大使克里訪華。
8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
10月,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率兩黨代表團訪華;美國加州州長紐森訪華;中國外長王毅訪美;美國國防部受邀參加北京“香山防務論壇”;10月31日,關于11月份中國最高領導人是否參加在美國舉行的APEC峰會并和拜登舉行會談,白宮發言人皮埃爾回答記者一個“Yes”。
11月2日,一個由美國11個農業團體代表組成的美國農業代表團抵達北京,他們將與中方人員就擴大雙邊農業合作進行洽談,這是美國農業行業自2016年以來向中國派出的規模最大的一個代表團,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表示:“我們的關系既龐大又復雜,但農業是這種關系的壓艙石。”
更加令人感到驚異的是,中美將于下周在華盛頓舉行司級軍控和防擴散磋商,中國外交部軍控司負責人將率團出席。根據雙方商定的安排,中美將就國際軍控條約履約、防擴散等廣泛議題進行對話交流。
Ksliu認為,日子接近APEC峰會和期望中的“習拜會”,中美相向而行,近期兩國關系總體趨于緩和,暫時掩蓋了雙方在臺海和南海的尖銳矛盾和在高科技領域的互相制裁。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美兩國都有緩和兩國關系的愿望,但是并不等于兩國之間所存在的實質性矛盾獲得解決,兩國領導人的峰會也不可能有任何實質性突破。
那么,中美關系的“實質性矛盾”是什么?
筆者曾經對此做出過定性分析:中美之間的?盾是?個崛起?國和?個守成?國之間的不可妥協的結構性?盾,是“中華?族偉?復興的中國夢”與“稱霸世界的美國夢”的直接戰略碰撞,是美國對中國的圍堵、遏制和絞殺,是?場全時空的、全領域的、?體的、持久的“反華戰爭”,?孔不?,不擇?段,中美關系的任何緩和都是暫時的、策略性的。
美國前國務卿、“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博士都說了,“中美關系回不去了”。筆者曾經就此請教過美國資深共和黨人吳高林先生,他告訴我:基辛格博士的話,意味著美中關系跟以前的美蘇關系一樣,是你死我活的關系。為什么這么說?因為美國擔心被中國超越,被中國超越后,它就不可能在世界上為所欲為,也不可能想欺負誰就欺負誰,想割誰的韭菜就割誰的韭菜。只有中國在經濟改革開放之后40多年,成長到足夠強大的今天,才有實力跟美國抗衡。他說:美國兩黨幾十年來一直致力于把中國改造成他們預設的“自由化”國度,后來發現希望渺茫,因此他們認為這是“美國外交政策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大的失敗”,徹底失望,徹底放棄,轉而全力打壓。他認為,中美之間的較量最終是兩個民族生死存亡的較量。
那么,為何當前中美關系(主要是美方)會出現一些緩和跡象呢?
筆者注意到,2023年10月10日,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查爾斯·弗林陸軍上將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陸軍協會年會暨博覽會上就印太地區地面力量發表的講話,他說,美國軍隊以及該地區盟友的目標是從中國手中奪走時間和空間,阻止他們進入關鍵地形,“并以硬實力保持我們的實際存在,以阻止戰爭的發生”,因為“我們的目標不是戰爭,我們已經在歐洲爆發了一場戰爭,我們上周剛剛又在中東爆發了另一場戰爭,我們不需要在亞洲再爆發一場戰爭……”
也就是說,美國現在很“忙”,除了國際上要同時應對俄烏戰爭、巴以戰爭外,美國國內也是問題成堆,雖然躲過了10月1日的政府“關門停擺”,但是只給了“45天的緩沖期”,11月15日后能否妥善解決債務違約問題還是一個未知數;10月3日,眾議長麥卡錫被炒魷魚,眾議院停擺21天,新議長約翰遜上任后面臨一大堆積壓的棘手問題需要處理;全國各地槍擊案頻發……實在是難以集中主要精力對付“頭號敵人”,所以不得不使出“緩兵之計”,以穩住中國。
此時,如果我們光看白宮在忙乎什么是不夠的,我們更應該把目光盯緊美國國防部,因為他們堅定不移地貫徹“全面打壓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國策,始終如一地把中國當作“首要挑戰”,時不我待地打造反華戰略陣線,加速形成對華合圍態勢。
據報道,2023年10月20日,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了《2023年中國軍力報告》,共計212頁。一位國防部高級官員就報告發布的背景作了說明,因為中國是唯一有意圖、意愿和能力重塑國際秩序的競爭對手,“2022年國防戰略將中國日益強大的軍隊確定為國防部的首要挑戰。”美軍的戰略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堅決阻止“共產黨領導人尋求到2049年——中國共產黨接管世界最大國家100周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美國國防部對付中國不只是停留于一般的喊空洞口號,而是按照計劃扎實穩步實施。
一是糾集盟友伙伴,打造對華聯合作戰平臺。以聯合軍演為主要手段,加速實現多國部隊諸軍兵種的戰略融合和互操作性。負責印太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埃利·拉特納(Ely Ratner)說:“事實上,在過去的兩年里,政府和國會共同努力,確保我們擁有一支更有能力、在該地區分布更廣、與我們的盟友和伙伴更深入融合的美國軍隊。”
在澳大利亞,美英澳三方簽署的AUKUS軍事合作協議朝著共同的目標加速前進,除了支持澳大利亞皇家海軍采購核動力潛艇,美國還在增加轟炸機和戰斗機的輪換。
在日本,美國支持日本獲得新的反恐能力的努力,已經同意在2025年首次部署海軍陸戰隊最先進的編隊。
在菲律賓,作為加強防務合作協議的一部分,美國軍隊將與菲律賓一起進入全國4個新的戰略地點。
在印度,美國國防部與印度共同發起了一項重大的新技術計劃。
在東南亞各國,美國國防部與他們合作,以獲得不對稱能力來對抗北京的強制活動。
在臺灣,根據美國的長期政策,美支持臺灣在面臨(中國)“侵略”威脅和持續施壓的情況下進行自衛。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美國正在接觸新的合作伙伴,通過深化雙邊安全合作來增加地區穩定。拉特納說:“我們正在利用我們最大的戰略優勢之一,通過深化我們的聯盟和伙伴關系,這在幾乎所有情況下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
二是加快亞太地區軍事部署,打造對華“戰略威懾”態勢。拉特納說:美國的印度-太平洋“對華威脅”戰略已經初顯成效,國防部還投資于研發、開發和部署突破性技術,以在未來幾十年遏制沖突,這些包括高超音速、人工智能、隱身技術、移動、拍攝和交流的新方式等等。國防部也在向一種更機動、更分散、更有彈性和更致命的區域力量態勢發展,“僅在過去一年,我們就與我們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一些最親密的盟友和伙伴宣布了新的軍事態勢計劃。”
拉特納說,盡管如此,美國人需要明白,美國必須前進,美國的延伸威懾依賴于擁有可信的、可生存的系統,這就是美國核三位一體現代化如此重要的原因。
三是實施“復制者倡議”戰略,打造對華戰略競爭優勢。2023年8月28日,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凱瑟琳·希克斯在華盛頓舉行的2023年國防工業協會國防新興技術會議上提出了“復制者倡議”戰略,“幫助我們戰勝中國最大的優勢就是規模”,希克斯說,針對中國“更多的船只,更多的導彈,更多的人”——在數量和規模上的優勢,美國要在戰斗中贏得勝利,必須把“全領域、可消耗的自主權”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即創造一些“成本更低、處于火線上的人員更少,并且可以在大大縮短的準備時間內進行改變、更新或改進,交貨時間也大為縮短”的武器系統,其核心是將武器系統向“小型、智能、廉價和多平臺”轉變。
對于美國對華實施“緩兵之計”,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認清美帝信奉叢林法則、弱肉強食、欺軟怕硬的秉性,重溫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教導,“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堅決落實“以斗爭求和平”的戰略方針,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堅決斗爭,敢打必勝。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昆侖策研究院公眾號原創首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