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俄烏沖突,可謂眾說紛紜。一場按說是現代化的兩國之間的戰爭竟然能歷時如此之長的時間,非常令世人不解,一個世界第二軍事強國,打一個千瘡百孔的烏克蘭卻沒能實現預定的目標。
其實,緣由并不在俄羅斯打得多么拉侉,而在這一場沖突根本不再是俄烏沖突,從一開始就不是,而是俄羅斯與西方世界的沖突,俄羅斯不僅要在這場沖突保持戰場的優勢,還要防止西方世界的狗急跳墻,不得不保留大部分的軍事力量以備出現北約大規模援助烏克蘭甚至是入侵俄羅斯情況的出現。
不過,很多人還是認為俄羅斯太過軟弱,行事不果斷,打擊目標過于單一,且沒有在第一時間全面癱瘓烏克蘭的國家機器和烏克蘭的戰爭機器,原本強大的軍事壓制兵臨基輔城下時還被烏克蘭所欺騙,撤兵基輔讓烏克蘭有了喘息之機,進而獲得了西方的全面支持,戰爭不得不進入僵持階段。
結果必然是俄羅斯最初定下的目標,烏克蘭去納粹化,中立化,去軍事化基本都無法實現了。今后不管烏克蘭是否加入北約,烏克蘭不再會是俄羅斯與西方世界的緩沖地帶,必然會成為西方世界威脅俄羅斯的橋頭堡,一旦世界形勢或俄羅斯內部形勢有變,西方世界一定會從烏克蘭挺進俄羅斯。
話雖如此,現實卻是烏克蘭在這場沖突中受傷最大,烏克蘭這個國家如果還能稱為是一個國家的話,不可避免地會失去部分領土,會失去部分人口,甚至因烏克蘭男性在這場沖突中犧牲過大,不管怎么重建,國家人口的萎縮將導致國家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一厥不振,甚至可以認為,烏克蘭會成為一個外國雇傭軍進駐的非自主的國家。
別看當前西方世界氣勢洶洶地誓要打垮俄羅斯,那大概率地只是作樣子給烏克蘭看的。俄烏沖突在西方世界撈夠利益的時候肯定會在某一時間點上出現和談,西方世界不得不認栽讓烏克蘭走向談判桌,不管烏克蘭愿意不愿意,這是必然的結果。
談判雖不會讓俄烏雙方都滿意,但烏克蘭沒有任何談判的籌碼,它很可能還要接受一個外國雇傭軍進駐維和的現實,還不得不接受國家被分裂的現實。
烏克蘭作為曾經的歐洲第二大國經過俄烏沖突后,不可避免地會成為歐洲一個相對較弱的國家。就這一點而言,這既可以讓俄羅斯得到某種程度的安慰,也讓西方世界達到了某種目的。
挑起俄烏沖突,就歐洲西方國家的目標來看,他們幫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不是希望烏克蘭強大,而是利用烏克蘭當炮灰,更是希望削弱烏克蘭,如今這一目標已基本實現。
一旦俄烏沖突結束,西方世界將毫無疑問地控制烏克蘭這個國家的一切,從而讓烏克蘭經過這一場劫難后,完全喪失原有的歐洲第二大國的地位,法、德、英、意確保了自己在歐洲的大國地位。
其實,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國家的出現和變化,都知道一個真理,那就是國家的疆界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是固定的,甚至某個具體國家也不是永存的,而烏克蘭恰恰就是這么一個國家。
一次世界大戰、二次世界大戰不斷地改變著歐洲的國家版圖,改變著世界國家的版圖,到了當代不能再度改變嗎?以色列是個例子,南斯拉夫是個例子,烏克蘭難道不能成為下一個例子?
一個國家要有一定的疆域,一定的人口,要有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的基礎,戰后的烏克蘭還能存留多少必要的基礎呢?
政治上已沒有了任何獨立自主性,經濟上按照美國的要求也完全被美國所控制,軍事上大家也都看到了,全面依賴西方的支持,自己的原有軍工基礎將被西方的武器裝備徹底毀滅,由于俄烏沖突帶來的西方支持,導致所謂烏克蘭的民族、文化、意識、烏克蘭的所有社會印記逐步都將被西方的一切所取代,烏克蘭投靠西方的最終結果只是一步一步地成為西方國家的附庸,成為一個西化的國家。
那么,烏克蘭還有什么呢?
有人曾提出一個觀點,蘇聯解體后的前蘇聯國家未定論。雖然這個觀點并未得到西方世界的認可,可現實的俄烏沖突正在印證這一觀點的合理性。西方世界非常清楚烏克蘭作為一個國家、過去和現在的國家形態并不是固定的。蘇聯解體后,可以認為相關的法律程序并沒有走完,承認也罷,不承認也罷,這是現實,這個現實具有廣泛的客觀存在性。
最重要的是,烏克蘭在沖突之后很可能會非主權化,即如同琉球那樣成為西方部署軍事基地的前沿地區。
那么,世人要問,烏克蘭走到今天這一步緣由何在?肯定有人會說,歷史的原因,西方世界力圖重新統治世界的原因,北約擴張的原因,俄羅斯維護自己地域安全的原因,烏克蘭統治階層西化的原因,也就是烏克蘭政客西化的原因。
那么,哪個原因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或者說是哪個原因起到了改變歷史的關鍵性作用?
想說一個新的想法,那就是在國家舞臺上政客的作用對一個國家的變化應該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很多人是用“政治家”這個詞,遺憾的是烏克蘭若真有政治家的話,可能就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說得稍遠點。蘇聯的成功不能忽視其政客們的作用。同樣,當年蘇聯的解體雖大家都在探討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是不是對蘇聯政治舞臺上政客們的作用評價過低?事實是蘇聯解體的臨門一腳卻是由政客們踢出的。
說蘇聯共產黨犯有錯誤,說蘇聯上層的變質,說那個戈爾巴喬夫是蘇聯解體的罪魁禍首,說葉利欽、克拉夫丘克,舒什克維奇是罪魁禍首是沒錯的,但說蘇聯解體具有必然性似乎就牽強了。
如果戈爾巴喬夫不投靠西方,如果葉利欽為首的三人不搞出一個“別洛韋日協議”,蘇聯真的會解體嗎?
從這一點上我們是不是能看出,政客們在改變歷史上的作用不僅不可忽視,或者說,他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足球賽中臨門一腳的作用,沒有這臨門一腳,歷史走向何方并不確定。
回到烏克蘭,烏克蘭最終走到今天這一步,可以認為亦是烏克蘭的政客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讓烏克蘭最終掉進深坑的則是當前烏克蘭掌權的政客們,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如今在到處求援的那個人,可以把他視為烏克蘭災難的罪魁禍首,就如同蘇聯的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之流。
烏粉們或許要義憤填膺了,可現實難道不是這樣的嗎?烏克蘭握的一手好牌難道不是被他們國家的這些政客們打得稀爛?而最終形成現在的局面難道不是那個人發揮出了臨門一腳的作用?
伊拉克若不是因薩達姆怎么會被北約入侵?利比亞若不是卡扎菲會陷入混亂而被北約入侵?政客們的作用真是不可低估。
早年學馬列,看過普列漢諾夫的“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一文,現在看起來,他說的某些方面非常有道理。
蘇聯的出現是因為有了列寧,烏克蘭分裂就是因為有了那位烏克蘭的政客,當演員不難,當政客讓烏克蘭還會有明天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