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這是在打政治仗嗎?——評俄羅斯赫爾松撤軍
張志坤
俄羅斯公開、高調地宣布從赫爾松撤軍,在軍事上讓出了第聶伯河右岸大片土地。這是繼上次基輔等地主動撤軍之后的又一次大規模撤軍,連同此前的哈爾科夫撤退,俄羅斯在戰場上已經連續進行了三次撤退,為此丟掉了大片占領區,這的確是令人震驚的現象,自然引起廣泛的議論,輿論場上大體一致的結論是,俄羅斯在軍事上又遭遇了一次較大的挫敗,甚至有人還據此得出了烏克蘭戰爭出現轉折點、俄羅斯開始了失敗進程的結論來。
竊以為,現在就得出這樣的結論恐怕過于輕率,也為時尚早,因為此次俄羅斯的赫爾松撤軍并不符合軍事邏輯。
其一,俄羅斯已經完成三十萬人的擴軍動員,戰場上所需兵員可以得到補充。如果想要堅守赫爾松這塊第聶伯右岸橋頭堡的話,俄羅斯完全可以在此深溝高壘、掘壕固守,連烏克蘭方面都能打出馬里烏波爾那樣的城市防守戰,俄羅斯方面的能力與底氣應該只高不低。最根本的是,從軍事上看,赫爾松并非難以防守,俄羅斯所占領的這塊地方并非屬于必敗之地,寬闊的第聶伯河固然給俄羅斯帶來補給問題,但同時也讓烏克蘭難以達成合圍赫爾松的企圖,這條河在軍事上可謂利大于弊,因此,一切所謂俄羅斯守不住的說法都不符合事實。
其二,宣布赫爾松撤軍之前,俄羅斯方面在戰場上進行大張旗鼓的反攻,這是經過此前一段時間修正之后的軍事行動。從頓涅茨克城市周邊淺近地帶的攻擊動作看,俄羅斯方面仍然具有強大的進攻能力,對烏克蘭幾乎全境范圍的導彈與空中打擊更是強有力的證明。這些事實至少可以證明,在軍事上俄羅斯并未失去主動權,何況赫爾松的烏軍還并未發動攻勢,攻勢還沒有發動就主動棄守,赤裸裸地不戰而退、拱手相讓,這在雙方都極力爭奪戰場主動權當前階段,簡直有悖于基本的戰爭常識。
而且從先期就安排居民撤出等動作看,讓出赫爾松早就是既定之策,甚至可以說,這一行動同烏克蘭是不是發動赫爾松攻勢,發動怎樣的赫爾松攻勢,已經沒有多大的關聯。
既不是不可堅守,也不是被打得頂不住了,那么俄羅斯方面為什么還要撤出赫爾松呢?
這恐怕就要在軍事之外尋找政治上和戰略上的原因了。
眾所周知,烏克蘭戰爭現如今已經完全變成了西方操縱下的戰爭,具有典型的代理人戰爭的特點,普京打交道的對象并不是烏克蘭澤連斯基,而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西方集團不會接受他們在烏克蘭的失敗,而只要西方拒絕接受現實,戰爭就不會停止,戰事就不可能停歇,這個開關與按鈕現如今已經完全掌握在西方手里,具體的人,就是美國總統拜登。這是基本的事實,也是政治與戰略設計與安排首先要加以考慮的前提。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普京總統尋找這場戰爭的出路與突破,就必須直面西方,就必須同西方進行交易才行,這就意味著,這場戰爭已經進入打政治仗、外交仗的階段,軍事上攻守已經退居次要位置,并且還必須服從和服務于政治與外交的需要。
事實上,可以肯定的是,俄美之間早就進行密集的私下交易了。目前所透漏出來的消息,一是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一直與普京的外交政策顧問烏沙科夫保持著聯系,還與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進行了交談。據說這些交談的目的并非討論俄烏沖突的解決方案,而是防范局勢升級,并保持兩國間溝通渠道暢通;二是俄美將直接對話,進行核軍控條約磋商,同時傳出消息說,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近日表示,烏克蘭已達到戰爭合理預期,是時候和俄羅斯談判了。顯然,上述這些還只是透露出來的消息,而實際發生的事情一定比這些多得多,美國方面一定要逼迫俄羅斯做出一定程度的讓步,而俄羅斯則必須有所退讓才行,雙方必須達成妥協。但俄羅斯只能做出普京所能容忍、所能接受的退讓,而且還必須讓雙方都保持顏面與尊嚴,這當中的拿捏要恰到好處,要進行幕后心照不宣的交易,包括戰場上的交易,而赫爾松撤退很大可能就是這種交易的一部分。
因此,對于俄羅斯此次赫爾松撤軍行動,不可簡單的斷言軍事上的勝敗,事實上也不是那么回事。俄羅斯只是讓出了一座空城,有生力量毫發無損,對整個戰爭形勢的影響十分有限,并不具有什么轉折意義。在此之后,烏克蘭方面的赫爾松攻勢是不是就此劃上句號,還有待觀察,如果烏軍想越過第聶伯河發動進一步攻勢即擴大和擴展赫爾松攻勢的話,烏方將面臨比過去更大的難題。至于此次撤軍能否引發俄美談判,使之成為烏克蘭停戰談判的起點,現在還言之尚早。也許,這只不過是普京的一次試探,俄羅斯總統在試探西方所能接受的條件與界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