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提到食物安全事件,很多人往往忽視我們東邊的鄰居日本,會以為日本食品安全做得好,不存在食品安全問題。殊不知,在資本話語權下,只要有利可圖,誰也逃脫不掉因資本逐利而受害的客觀規律。其實,日本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曾非常嚴重的,米糠油事件、痛痛病事件、食物核輻射事件,都發生在這個島國上。日本國土資源有限,農業不能自給自足,大部分國民是買著吃的。當然,該國遺存下的小農戶,生產有機食品安全且效益好,農民成為一種令人羨慕的職業就另當別論了。
筆者曾經現場考察過日本的生態農業,有機種植技術有些尚不如中國,但管理好,國民素質相對高,垃圾分類做的好,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從鄉村來看,農田很少有白色農膜覆蓋,他們采取傳統的有機耕作,生產高端有機產品,實際上搞的是現代技術裝備下的傳統農業。稻田幾乎是能夠欣賞的一幅幅油畫,整潔利落,沒有粗暴干涉的痕跡。他們嚴格控制化肥、農藥、除草劑使用,產品是東京等大城市的搶手貨。日本鄉村見不到傳統的“三堆”(糞堆、柴堆、垃圾堆),有機垃圾經過處理還回了農田,僅定期收集那些不能降解的塑料制品垃圾。農田地頭就是森林,多樣化的本地森林既美化了環境,又保護了農田。
然而,上面的日本農業,也是經歷過陣痛逐漸達到今天的樣子的。上世紀60年代,日本爆發米糠油事件,其影響之大、死亡人數之多,在人類食物安全歷史上都將會留下重重的一筆。以往的教科書介紹日本米糠油事件,是將其作為環境污染事件介紹的。1994年,同事約我寫人類的十大環境污染事件,筆者當時整理了日本就有兩個(還有一個是痛痛病事件,由重金屬污染引起,還有的版本介紹日本有4個)。其實,如果放在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考慮,這是一起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最初10年,是日本的經濟復蘇時期。在這個時期,日本為追趕歐美,大力發展重工業、化學工業,并迅速跨入世界經濟大國行列。然而,日本人在陶醉于成為東方經濟大國的同時,卻沒有多少人想到肆虐環境破壞將帶來的滅頂之災。正是由于這種急功近利的態度,20世紀初期發生的世界十大重大公害事件中,日本就占了4件,足見日本當時環境問題的嚴重性。該國的米糠油食物安全事件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
1 事件簡要回顧
日本米糠油事件,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末。這是由持久性化學污染物(POPs)所造成的典型污染事件,造成了嚴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并引起了社會恐慌。該事件的簡要過程如下:
1968年3月,日本九州、四國等地區幾十萬只雞突然死亡。經調查,發現是飼料中毒。同時發現,該地區居民患一種怪?。夯颊甙Y狀為痤瘡樣皮疹病,伴有指甲發黑、皮膚色素沉著、眼結膜充血、眼脂過多等,疑為氯痤瘡。但當時因沒有弄清毒物的來源,沒有對此進行深入研究。
1968年4月,日本九州大學醫學部、藥學部和縣衛生部組成研究組,分為臨床、流行病學和分析組開展調研。臨床組在3個多月內,確診325名患者(112家),平均每戶2.9個患者,證實該病有明顯家庭集中性。
1968年6月,又有4家人因患原因不明的皮膚病,到九州大學附屬醫院就診。根據家庭多發性和食用油使用的特點,初步推測與米糠油有關。
1968年7月,對患者共同食用的食油進行了追蹤調查,發現所有患者使用的食用米糠油均系Kamei倉庫公司制油部2月5日至6日出廠的產品,而在食用該產品的266人中有170人患病,致病原因是米糠油中含有多氯聯苯(PCB)。后在患者分泌物、指甲、毛發及皮下脂肪等樣品中都發現PCB,證實了PCB來自用作熱載體的KC-400。
1968年6月至10月,福島縣先后有4家13人患有病因不明的皮膚病而到九州大學附屬醫院求診,以后全國各地逐年增多(以福崗、長崎兩縣最多)。
1968年10月,日本確診112個家庭325名疑似米糠油皮膚病患者,之后在全國各地仍不斷出現。
1968年12月,日本愛知縣米糠油工廠由于生產管理不善,生產米糠油時混入了多氯聯苯。這種食用油被銷售到日本各地,受害者達1.3萬人。
1968年12月,日本有28個縣正式承認1684名米糠油患者(包括東京都、京都郡和大阪府),已造成死亡30余人。
2 事件原因
經跟蹤調查發現,日本九州大牟田市一家糧食加工公司食用油工廠,在生產米糠油時,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潤,在脫臭過程中使用了多氯聯苯(PCBs)液體作導熱油,PCBs混進了米糠油中。由于受污染的米糠油被銷往各地,造成了人員中毒或死亡。生產米糠油的副產品——黑油,被作為家禽飼料售出,也造成大量家禽死亡。進一步研究證實,PCBs受熱,生成了毒性更強的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后者屬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
通過尸體解剖,在死者五臟和皮下脂肪中發現了PCBs,這是一種化學性質極為穩定的脂溶性化合物,可以通過食物鏈而富集于動物體內。多氯聯苯被人畜食用后,多積蓄在肝臟等多脂肪的組織中,損害皮膚和肝臟,引起中毒。初期癥狀為眼皮腫脹,手掌出汗,全身起紅疹,其后癥狀轉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重者發生急性肝壞死、肝昏迷等,以至死亡。
日本專家從病癥的家族多發性現象,了解到食用油使用情況,斷定怪病與米糠油有關。經過對患者共同食用的米糠油進行追蹤調查,發現九州等地食用油廠在生產米糠油時,混入了脫臭工藝中使用的熱載體PCBs,造成食物油污染。被污染的米糠油中黑油被用做了飼料,還造成數十萬只家禽的死亡。這一事件的發生當時震驚了世界。
日本米糠油事件,是由POPs所造成的典型環境污染與食物安全事件。為了警示世人,避免重蹈覆轍,人們將其列為“世界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僅僅隔了11年之后的1979年,我國臺灣省同樣的悲劇再次上演,即“臺灣油癥事件”。臺灣省米糠油加工也使用多氯聯苯,這充分說明一些規定在資本逐利面前是非常脆弱的,重大的改進只有犧牲無辜人的生命后,才迫使政府痛下決心。
3 POPs是什么?
日本米糠油事件是一起由POPs污染致死事件。那么什么是POPs呢?POPs是英文PersistentOrganic Pollutants縮寫,中文名稱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是一類具有長期殘留性、生物累積性、半揮發性和高毒性,并通過各種環境介質(大氣、水、生物等)能夠長距離遷移,并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具有嚴重危害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有機污染物。國際上公認POPs具有下列四個重要特性:
①能夠在環境中持久地存在。由于POPs物質對生物降解、光解、化學分解作用有較高的抵抗能力,一旦被排放到環境中,它們難于被分解。
②能蓄積在食物鏈中,對有較高營養等級的生物造成影響。由于POPs具有低水溶性、高脂溶性的特點,導致POPs從周圍媒介中富集到生物體內,并通過食物鏈生物放大作用達到中毒濃度。
③能夠經過長距離遷移到達偏遠的極低地區。POPs所具有的半揮發性,使得它們能夠以蒸汽形式存在或者吸附在大氣顆粒上,從而在大氣環境中實現遠距離遷移;同時,這一適度揮發性又使得它們不會永久停留在大氣中,能夠重新沉降到地球上。
④在一定的濃度下會對接觸該物質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影響,POPs大都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效應,是一類危險的化學物質。
2001年5月23日,各國政要在瑞典首都共同締結專門環境公約,其全稱是《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首批列入公約控制的POPs共有12種(類),它們被合稱為“骯臟的一打(Dirty dozen)”,其中大多為有環保經典名著——《寂靜的春天》所針對的導致“鳥類不再歌唱”的DDT等有機氯農藥,如艾氏劑、狄氏劑、異狄氏劑、DDT、六氯、七氯、氯丹、滅蟻靈、毒殺芬等。
4 米糠油事件的元兇—多氯聯苯
細究起來,造成日本米糠油重大食物安全事件的元兇多氯聯苯(PCBs),就是臭名昭著的POPs之一。多氯聯苯又稱氯化聯苯, 是一類人工合成有機物,是聯苯苯環上的氫原子為氯所取代而形成的一類氯化物。PCBs是人工合成的有機物,在工業上用作熱載體、絕緣油和潤滑油等。使用 PCBs的工廠排出的廢棄物,是PCBs污染的主要來源。美國、日本等每年生產的PCBs只有20~30%是在使用中消耗掉,其余70~80%排入環境。據估計,全世界已生產的和應用中的PCBs遠超過100萬噸,其中已有1/4至1/3進入環境,
多氯聯苯是德國H.施米特和G.舒爾茨于1881年首先合成的。美國于1929年最先開始生產,60年代中期,全世界PCBs的產量達到高峰,年產約為10萬噸。多氯聯苯極難溶于水而易溶于脂肪和有機溶劑,并且極難分解,因而能夠在生物體脂肪中大量富集。1968年,日本爆發生因 PCBs 污染米糠油而造成的有名的公害病;1973年以后各國陸續開始減少或停止生產。1994年前后,PCBs就明顯地污染生態系統, 而且污染的嚴重程度遠遠地超出預料。據估計存在于全世界海洋、土壤、大氣中的PCB總量達到25~30萬噸以上,污染的范圍很廣,從北極的海豹、加拉帕戈斯的黃肌鮪,到南極的海鳥蛋,以及從日本、美國、瑞典等國人的乳中都能檢出PCBs。
PCBs可經動物的皮膚、呼吸道和消化道而為機體所吸收。消化道的吸收率很高,低氯化物劑量為100ppm以內,高氯化物在5ppm以內時,經口攝入量的90%可被迅速吸收。60年代以來,因環境污染引起的家禽和人的PCBs中毒,基本上都是由口侵入、經消化道吸收后發生的。PCBs被人或其他動物吸收以后,廣泛分布于全身組織,以脂肪中含量最多
PCBs對哺乳動物的急性毒性試驗表明, 按每公斤體重計算的半數致死量為:家兔8~11克,小鼠2克,大鼠4~11.3克。嚴重中毒的動物可見腹瀉、血淚、 共濟失調、進行性脫水、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等病癥,甚至死亡。動物長期小劑量接觸藥物可產生慢性毒作用,中毒癥狀表現為眼眶周圍水腫、脫毛、痤瘡樣皮膚損害等。中毒動物的病理變化為肝細胞腫大,中央小葉區出現小脂肪滴和光面內質網明顯增生。生化測定表明, PCBs對肝微粒體酶有明顯的誘導作用,含氯量高的 PCBs這種作用更為顯著。動物繁殖試驗發現PCBs能影響大鼠的生育力。
日本米糠油中毒事件中,受害者食用的米糠油含 PCBs高達2000~3000ppm)。病人的受害癥狀為,痤瘡樣皮疹,眼瞼浮腫和眼分泌物增多,皮膚、粘膜色素沉著,黃疸,四肢麻木,胃腸道功能紊亂等。
5 為什么是米糠油?
稻谷加工過程中,會得到大量副產品米糠,這些米糠還有進一步的利用價值,就是榨油,即用壓榨法或浸出法制取的一種稻米油。米糠由稻殼、灰塵、微生物及分泌物、果皮、種皮、外胚乳、糊粉層、胚等組成,其中含油約18%,經過一定的工藝可以生產食用的米糠油;更可用來制造飼料、肥皂、硬化油、甘油、硬脂酸、油酸、油漆樹脂等工業原料。
米糠中的雜質(稻殼、果皮、種皮、灰塵、微生物等)與可食營養物質(胚、糊粉層等外層胚乳)在潔凈的生產車間里,可進行精準碾磨分離,此分離技術可將米糠分級為飼料級米糠和食品級米糠兩部分,其中食品級米糠約占米糠總重量的80%,營養的90%以上。
米糠油分為食用油與工業原料油兩種:食用米糠油將是由稻米精準碾磨獲得的純凈稻米胚與糊粉層制取,也叫米粕油或米珍油;而由真正的米糠(稻米的保護皮層:果皮、種皮、外胚乳、稻殼等)制得的米糠油將只能是工業原料。
在生產米糠油時,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潤,在脫臭過程中使用多氯聯苯液體作載熱體。在常溫下,多氯聯苯隨所含氯原子的多少,可能為液狀、水飴液或樹脂狀,是一種化學性質極為穩定的化合物。由于多氯聯苯性能穩定,不易燃燒,絕緣性能良好,所以在工業上應用較廣,一般多用作電器設備的絕緣油和熱載體。
米糠經溶劑浸出制得的米糠油,其色澤呈暗棕色、暗綠褐色或綠黃色,這主要取決于米糠貯存中的變質程度、制油方法和加工條件等。一般來說,米糠油的深色經脫色不能完全除去,生產清澈透明和色淺的米糠油較困難。米糠油脫色有硅膠柱滲濾脫色和硅膠同混合油混合脫色兩種方法。混合油通過硅膠柱時(尤其是溶劑浸出毛米糠油)流速慢,硅膠脫色盡管安全,但投入大,不被商家看好,于是轉而使用溶劑浸出法(甲醇)和膜技術脫酸法,但該法需要對生產過程中的產生的熱量進行有效吸收。原應采取安全的熱載體,但由于價位高,生產廠家選擇使用熱穩定行動多氯聯苯,最終造成污染物外泄,造成人畜死亡,釀成了上世紀日本米糠油悲劇。
結語
米糠中的蛋白和脂肪都是可以利用的,然而加工米糠油需要用健康的辦法生產,在資本逐利的環境下,有更廉價的方法,就不會用健康安全的辦法,廠家還存在著僥幸心理——吃不死人就安全,不料日本的米糠油不但吃死了禽,還吃死了人,這就為人類食品安全敲響了警鐘。如今,多氯聯苯已禁止在食品加工領域使用,人類已經將POPs作為重點監管對象予以停產或停止銷售。然而,這個叫停是有很大代價的,且文件上的叫??赡芤廊徊荒軓脑搭^解決問題。為確保食品安全,建議有關部門要對劣質米糠油、動物油、地溝油在內的“毒油”流入百姓餐桌,對劣質油產生的來源進行分類管理,從而杜絕日本米糠油事件在我國重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