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頭十年,地球未按美國愿望轉
詹得雄
“后危機時代”長路漫漫
年屆歲末,21世紀的頭十年即將過去。回想仰望迎接新世紀焰火的時刻,人們心里充滿了喜悅和憧憬。誰也沒有想到2001年會發生9•11事件,也沒有料到美國會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到了 2008年,硝煙未散,金融危機又接踵而至。現在,眼看一批新興國家的興起,一貫傲氣十足的美國心里著實不是滋味。十年的經歷至少說明了一點:地球并沒有按照美國極右勢力的愿望旋轉。世界向何處去?這正是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
金融危機似乎來得很突然, “呼喇喇似大廈傾”,百年老店的銀行說倒就倒。當時的布什總統望著搖搖欲墜的華爾街說:“這家伙要垮掉了!”英國《衛報》8 月23日文章引用這句話時說,這是“精辟概括”。
摩根大通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喜歡說這么一件事:一天,他的女兒放學回家問他什么是金融危機,他回答說:“那是每隔5年到7年就會發生一次的事情。”《紐約時報》在講述這一故事之后,對戴蒙先生這種輕描淡寫的口氣頗為不滿。文章寫道:“客氣點說,絕大多數美國人可能會覺得這個回答不能令人滿意。畢竟千百萬人失去了他們的住房、工作和積蓄。”如果你直接去找丟了飯碗、被趕出住宅的人談談,憤怒猶如地下暗火。
美國失火,全球救火。2008年11月,在華盛頓召開了第一次“20國集團峰會”。2009年又在倫敦、匹茲堡召開了兩次。這些會議集中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合力救市。原來靠7個發達國家商量商量似乎就可以扭轉乾坤的歲月一去不復返了。所以,人們把2009年稱為具有轉折點意義的一年。今年“20 國峰會”又在多倫多和首爾開了兩次。目前的經濟形勢,就好比重病患者打了幾針強心針后解除了病危通知,但離恢復還很遙遠。所以經濟學家稱之為“后危機時代”。
目前的經濟情況究竟如何呢?今年11月3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發表了一個聲明,說:“美國經濟產出和就業的復蘇步伐仍然緩慢。家庭支出逐步增加,但仍受到失業率高企、收入增幅緩慢、房產貶值和信貸緊縮的制約。企業對設備和軟件的開支有所增加,盡管增速不及今年年初,同時非住宅類投資繼續疲軟。雇主仍不愿招聘人手。住宅興建量仍很低迷。”仔細讀一讀這幾句公文,就可以知道美國的日子很不好過。再看看冰島、希臘、愛爾蘭,以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還有東歐一些國家的情況,就知道這“后危機時代”的路還很長很長。
現在不是痛定思痛,而是忍痛思痛。人們明白,當前危機的原因不僅僅是個別人的貪婪,也不僅僅是監管的疏漏,而是制度的毛病。有資本主義制度,就會有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
2010年美國國會費了好大勁才通過了《多德•弗蘭克法案》,試圖對金融業加強監管,應該說是件好事。但是,《紐約時報》 6月29日的署名文章說:“籠統點說是企業,具體點說是華爾街,往往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采取欺詐的手段。無論法律多么嚴格,監管者往往跟不上企業的步伐。我們還沒有找到就這種嚴酷的現實進行立法的方式。”文章預言下一次金融危機將以另一種面目出現,華爾街的“某人或許目前正在某地構思這種東西”。
要同華爾街作戰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奧巴馬總統在9月上旬的一次演講中說:“很長時間以來,一些勢力強大的利益集團一直主導著華盛頓的議事日程,他們談論我的時候就像在談一條狗一樣。”要不是對照看了原文,真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奧巴馬說得沒錯,在中期選舉中他果然大大失利了。
玩弄“巧實力”難救美國
美國現在有點失落,甚至有點恐懼。如果美國失去了唯一的超級大國地位,它倒并不擔心別國的軍隊會登陸加利福尼亞,而是擔心美國的威望和信用喪失,從而失去控制印鈔機的壟斷地位。所以盡管內心有點慌,美國表面上還是那么神氣活現,仿佛一切都仍在掌控之中。為了做到這一點,美國現在的基本態勢是“戰略收縮,有所作為”。
2010年6月美國公布了新版的《國家安全戰略》。因為這是一個公開的文件,所以它不會把內心的想法和盤托出,但還是透露了玄機。《洛杉礬時報》6月6 日的署名文章是這樣解讀的:“我們(美國)仍然希望事事插手,但是經歷了將近十年的戰爭之后,我們力不從心,因此必須首先集中精力解決國內經濟問題。關于海外的問題,只要代價不是太高,我們會盡力而為。”奧巴馬對西點軍校的學員也說:“在我們進行目前的戰爭的同時,我們還應將目光放到戰爭以外的地方。”
“以外的地方”,什么地方?這是美國不肯明明白白說出口的,但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7月23日在河內出席東盟地區安全論壇會議上說出口了,那就是中國。其實在小布什執政的中后期,美國政界、軍界和智庫便漸有共識:反恐得不償失。兩場戰爭傷了美國的元氣,恐怖主義有增無減,穆斯林世界普遍有屈辱感,而中國卻在快速發展。美國似乎如夢初醒,看到其實真正有能力挑戰美國霸權地位的只有中國,連俄羅斯都不夠格。但是,美國至少現在不想真的同中國動硬的,最好的武器是“巧實力”。
希拉里在河內拿本來不存在的南海航行自由問題大做文章,又裝做好人,在中國與一些國家的島嶼歸屬爭端上“拉偏架”,好像她在為他們“仗義執言”。另外,美國又在“天安號”事件上為韓國壯膽。最初,美國并沒有確定“天安號”事件是誰干的,后來突然改口,一口咬定是朝鮮干的,從而把韓國和日本緊緊地拉在一起,派出航母在中國近海耀武揚威。
什么叫巧實力?看看這些就明白了。英國《金融時報》8月9日一期刊登的署名文章一語道破:“希拉里在南中國海上給中國設置了一個陷阱。如果中國在自己的后院里對抗美國的干涉,那就必須拿出地區強國的姿態,這就有可能把那些憂心忡忡的鄰國推向美國陣營。”日本《產經新聞》11月14日報道奧巴馬的印度、印尼、日本、韓國亞洲四國之行時也說:“這再次讓人想起了‘奧巴馬總統此次訪問亞洲的目的是牽制中國’ 這句話。”巧實力涉及方方面面,以上只是外交上的一些小動作、小花招而已。
這些真的救得了美國嗎?美國正站在十字路口,面對新的形勢應該怎么辦?用冷戰思維來對付中國是十分愚蠢的,該換換腦子了。基辛格博士今年9月14日在德國《商報》上發表題為《終結對抗》的文章,勸告美國同胞說:“對美國來說,目前最大的挑戰就是熟悉迅速變化的世界。說得具體點就是:我們必須與中國、俄羅斯和其他新興工業大國尋求合作而非對抗。”
該給美國上上哲學課
美國目前有一個經濟現象或許很多人想不到。雖然經濟危機帶來困難重重,但據《泰晤士報》11月下旬報道,美國企業在第三季度獲得了1.659萬億美元的利潤——這是自60多年前開始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數字。像高盛這樣的大金融機構,其高管依然在享受著商薪和巨額分紅。與此同時,用《紐約時報》11月27日署名文章的話說:“我們看到億萬富翁和百萬富翁在告訴為生計而掙扎的窮人說,你們將不得不靠著更少的資源湊合著過下去。”這篇題為《打贏階級戰爭》的文章說:“你幾乎可以感受到仇恨在增加。”難怪有人到華爾街舉標語牌:“馬克思說對了。”甚至還有人喊:“馬克思,回來吧,這些人瘋了!”
現在美國社會中正運行著一股暗火,一股無名火。它可以以“左”的形式,也可以“右”的形式表達出來。大家覺得美國再不改變就要完了,但又不清楚如何改變,很糾結。茶黨的興起,就是一種右的表現形式,已經攪動了美國政壇。在這種壓力下,奧巴馬大呼: “我們決不當老二。”讓外人詫異的是,現在并沒有人說要來搶你這個老大的地位呀?
今年10月份中國的GDP總量超過了日本,名列世界第二。對于這條新聞,中國的媒體都淡化處理,顯出了沉穩。而西方媒體卻大大熱議了一番。他們從中讀出了中國的巨大動力,甚至讀出了“中國威脅”。西方害怕的不僅僅是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似乎更擔心的是 “中國模式”。德國《新德意志報》的文章說: “西方國家迄今為止認為,只有它們才擁有減少貧困、推動經濟發展的唯一統治模式,但中國符合實際的計劃市場經濟向西方國家提出了挑戰。”
美國一直自認為是“山巔光輝之城”,是指引人類文明的燈塔,別的國家只有以它為榜樣才能走上發展之路。其實中國也曾誠心誠意地向美國和西方學過,結果卻發現,為什么老師總要打學生?這才逼得學生另謀出路。今天的中國一步步地“摸著石頭過河”,已經摸出一些門道,而且效果可以說是出乎意料。要說“中國模式”,其實還在摸索之中,我們中國人今天已經有了自信、自豪,但并不自傲。
美國一直要給中國人上道德課,這也是巧實力的一部分。天天給別人講民主,講人權,好像自己就是上帝派下來的天使。美國的民主怎么樣呢?別的不說,僅舉一例:2010年1月份美國最高法院通過了一項裁決,允許各個企業可以無限制地投資于選戰。《華盛頓郵報》 3月31日的文章說,大筆金錢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主宰選舉,這會得出什么結果?該報憂心忡忡地說: “在同中國的激烈角逐中,我們首要任務是表明民主依然奏效。如果我們不這么做,那么,中國將會贏。”
美國人硬要給我們上道德課,中國人不妨給美國上上哲學課。難道“共性與個性”、“一般性與特殊性”這樣簡單的哲學概念都不懂嗎?中國人兩千多年前就懂得“白馬非馬”。白馬是一匹具體的馬,而馬是這一類動物的總稱,所以白馬不等于馬,但它確實是一匹馬。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特殊道路,會有自己的模式,美國人其實大可不必為別人操心。
站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開始時刻,我們中國人一定要有堅定的意志和博大的胸懷。上古時中國人講“道”,到宋明時講“理”。近代中國人遇到矛盾總會說:“你要講道理。”這種道理已融入我們的民族基因,成為我們的身份認同。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些道理也在變,同時也從外國的文明中汲取很多營養,其中的重要部分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以健全我們的身心。試觀將來之世界,既不是東方的全盤西化,也不是西方的全盤東化,在長期的交融中會出現新的“東西”,那才是真正的好東西。中國人要為這樣的東西做出應有的貢獻。
(《環球視野》第342期,摘自2010年12月30日《參考消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