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以下簡稱拉美)政治形勢基本穩定,局部動蕩;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逐步好轉,大多數拉美國家的經濟已恢復增長,貧困人口和失業率有所減少;拉美對外關系更加多元化,拉美一體化取得了新的進展,拉美與美國關系有所改善,與歐盟、亞太和其他地區的關系進一步發展;拉美與中國的關系不斷加強。
政治形勢總體穩定,局部動蕩
2010年拉美政治形勢基本穩定,局部動蕩。5月下旬,牙買加因大毒梟科克被引渡到美國受審,首都金斯敦曾爆發騷亂,科克的支持者舉行大范圍示威活動,甚至進攻警察局,造成至少60多人喪生。9月30日,厄瓜多爾曾發生未遂政變,雖然對拉美政治形勢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但并未影響到拉美政治發展基本平穩的主流趨勢,拉美主要國家政治進程仍比較平穩。
010年拉美有6個國家(智利、哥斯達黎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哥倫比亞、巴西和海地)先后舉行了大選,另有3個國家(玻利維亞、多米尼加共和國、委內瑞拉)舉行地方或議會選舉。
智利2009年12月11日舉行總統第一輪大選,中右反對派“爭取變革聯盟”候選人皮涅拉得票44.06%,領先于執政聯盟的候選人、前總統弗雷(29.59%),但因兩人得票率均不超過法定的半數,因此,兩人在2010年1月17日的第二輪選舉中再次進行角逐,皮涅拉贏得52%的選票,比弗雷多出近4%,皮涅拉獲勝,并于3月11日就任,從而結束了中左執政聯盟連續20年在智利長期執政的局面。
哥斯達黎加 2月7日舉行大選,執政黨民族解放黨候選人勞拉·欽奇利亞以46.8%的支持率,擊敗了反對黨公民行動黨候選人奧頓·索利斯和自由運動黨總統候選人奧托·格瓦拉,以較大優勢贏得哥斯達黎加總統選舉,并于5月8日宣誓就任。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于5月24日提前舉行大選,反對黨聯合民族大會黨等5黨組成的人民伙伴聯盟贏得大選,聯盟領袖卡姆拉·佩薩德-比塞薩爾(Kamla persad-bissesar)于5月26日宣誓就任特多歷史上首任女總理。
哥倫比亞于6月20日舉行第二輪總統選舉,執政黨之一民族團結社會黨候選人、前國防部長胡安·曼努埃爾·桑托斯得票率為69%,戰勝了綠黨候選人莫庫斯(27.6%),并于8月6日正式就任。
巴西于10月31日舉行第二輪總統選舉,執政聯盟推選的左翼勞工黨總統候選人迪爾瑪·羅塞夫獲56.05%選票,當選為總統,并將于2011年1月1日就任。
海地于11月28日舉行大選,12月7日,臨時選舉委員會宣布,在第一輪選舉中,18名總統候選人中沒有一人獲得半數以上選票,因此,兩名得票最多的候選人反對黨民主進步聯盟的米朗德·馬尼加和執政黨團結黨提名的候選人汝德·塞萊斯廷將于2011年1月16日展開第二輪對決。
玻利維亞于4月4日舉行省、市長選舉,執政黨、左翼爭取社會主義運動在全國9個省中的6個省獲勝,其中包括原由反對派控制的潘多省,并在全國337個市的200個市獲勝,但是失去了一些重要城市,如拉巴斯、蘇克雷、奧魯羅和波托西等的領導權。
多米尼加共和國于5月16日舉行議會和市政選舉,執政黨多米尼加解放黨獲勝。
委內瑞拉于9月26日舉行議會(國民大會)選舉,查韋斯領導的執政黨委統一社會主義黨贏得165個席位中的96席,占多數議席,仍為議會第一大黨,但未達到原定的贏得110席即三分之二多數議席的目標。
從2010年選舉結果來看,左翼力量在拉美頭號大國巴西的執政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中右力量和右翼力量繼續在哥斯達黎加、哥倫比亞執政;但在智利,中右翼力量“變革聯盟”通過大選,接替中左力量、執政長達20年的執政聯盟上臺執政。因此可以說,左派和右派力量此消彼長,中右力量略占優勢。
經濟恢復增長,明顯好轉
12月23日,聯合國拉美經委會發表了《2010年拉美經濟狀況概覽》報告,報告說,2010年拉美經濟增長6%,扭轉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經濟下滑1.9%的趨勢。2010年,按小地區來看,南美洲經濟增長最快,為6.6%;墨西哥和中美洲國家次之,為4.9%;而加勒比地區只有0.5%。2010年拉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為4.8%,而2009年為負2.8%。
按國家來看,增長最快的是巴拉圭,增長9.7%;其次為烏拉圭(9%)、秘魯(8.6%)、阿根廷(8.4%)。拉美第一大經濟體、“金磚四國”之一的巴西增長7.7%,多米尼加共和國為7%,巴拿馬為6.3%,是中美洲國家中增長最快的國家。盡管遭遇強烈地震災害,智利經濟仍增長了5.3%。墨西哥已走出上一年負增長的陰影,增長5.3%。其他國家增長率分別為:哥斯達黎加和哥倫比亞(4%)、玻利維亞(3.8%)、厄瓜多爾(3.5%)、尼加拉瓜(3%)、洪都拉斯和危地馬拉(2.5%)、古巴(1.9%,另據古巴官方12月15日公布的數字,為增長2.1%)、薩爾瓦多(1.5%)。在南美洲國家中,委內瑞拉是唯一出現負增長的國家(負1.6%),而加勒比海的海地,由于遭遇強烈地震和霍亂等災難,經濟出現負7%的倒退。
2010年拉美經濟強勁復蘇、恢復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從內因來看,2003年至2008年拉美地區連續6年保持經濟快速增長,宏觀經濟形勢比較穩定,外匯儲備相對充足;2010年各國吸取了過去幾次危機的教訓,及時采取了重要的、具體和比較有效的反周期措施,多數國家建立了穩固的金融管理體系,加強了對宏觀經濟的調控,穩定本國貨幣,擴大內需,提高了抵御金融和經濟危機沖擊的能力;在社會和勞工領域采取積極措施,積極創造就業機會,在解決社會不平等方面,推行各種社會計劃,取得了明顯的進展,所以這些措施使拉美地區總體上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比較小,所以經濟復蘇也來得更早、更有力。
此外,拉美地區內部貿易的發展也為本地區經濟恢復作出了貢獻。今年南方共同市場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4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額同比增長了40%。安第斯共同體4個成員國秘魯、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玻利維亞之間的貿易額也比上年增長了36%。與此同時,南共市和安共體這兩個地區重要經濟一體化組織之間今年的貿易額也大幅增加。此外,拉美各國之間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也有力地推動了地區貿易發展。
從外因來看,世界經濟的復蘇,中國、印度和其他亞洲國家對拉美初級產品需求的的增加,帶動了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上漲,促進了拉美地區出口和經濟的增長。據美洲開發銀行12月的報告稱,2010年拉美地區的出口額增長了29%,出口總收入達到創紀錄的8530億美元,拉美地區對中國的出口同比增長了近50%。拉美經委會不久前的報告說,中國對拉美地區外貿活力的增強,對拉美擺脫世界經濟危機起到了積極作用。
然而,應該看到,2010年拉美經濟的增長是建立在2009年負增長的基礎上,帶有一定的恢復性質,如墨西哥2009年經濟負增長6.1%,2010年增長5.3%,明顯帶有恢復性質。
目前拉美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投機資本大量涌入拉美地區,使不少拉美國家的貨幣升值,這給該地區出口產品競爭力造成負面影響。拉美國家正在財政和金融領域采取各種措施,規范短期資金進入,同時通過加強國際政策協調遏制由此產生的失衡現象。
二是拉美不少國家對原材料出口依賴程度高,在出口結構方面,仍以原材料為主,經濟增長極易受到國際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對這些國家來說,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就必須致力于長期性經濟結構改革,逐步轉變增長方式,增加生產性投資,通過出口結構多元化,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
三是拉美小地區之間經濟恢復發展不平衡,各國之間經濟增長的差距在拉大,南美洲一些國家如巴拉圭、秘魯、巴西的增長率創紀錄;中美洲和加勒比國家增長率普遍較低,而同為南美洲的委內瑞拉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南美國家出口市場多元化程度較高,競爭力相對較強,而中美洲和加勒比國家經濟支柱產業極度依附于美國市場,因而在危機中受害最深,經濟復蘇之路也十分艱難。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將制約拉美地區整體經濟增長。
展望2011年,拉美經濟將繼續保持增長趨勢,但受主要發達國家復蘇乏力和國內宏觀政策逐步收緊影響,增速將有所放緩。據拉美經委會預測,明年拉美的經濟增長率將降至4.2%。
社會形勢好轉 貧困和失業人數下降
隨著拉美經濟形勢的好轉,2010年拉美的貧困人口和失業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據11月聯合國拉美經委會公布的《2010年拉美社會概況》報告,2010年拉美貧困人口從1.89億人減少到1.8億人;貧困人口在總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為32.1%;其中赤貧人口從7600萬下降到7200萬,減少了400萬;赤貧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4%,降到12.9%。全地區的失業率從上一年的8.7%下降到7.8%。
對外關系更加多元化
2010年,拉美的對外關系更加多元化,拉美與美國關系有所改善,與歐盟、亞洲等地區的關系進一步發展;拉美與中國的關系不斷加強。拉美國家的一體化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拉美一些國家之間依然存在著一些矛盾和沖突。
拉美與美國的關系。自2009年1月10日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后,拉美與美國的關系有了一定的改善。美國對拉美進行“巧實力”外交,奧巴馬總統和希拉里國務卿和主管拉美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巴倫蘇埃拉等先后對拉美多國進行了訪問。4月,美國與巴西簽署了一項防務合作協議;美國利用海地地震,擴大了美國在海地的軍事存在。然而,拉美與美國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出現奧巴馬承諾的“新紀元”。美國對古巴的封鎖和禁運政策并沒有根本改變,美國繼續對委內瑞拉等拉美左翼國家進行打壓。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古巴等國領導人指責奧巴馬所作所為和小布什如出一轍,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甚至說奧巴馬比小布什還要壞。
拉美與歐洲國家的關系
第20屆伊比利亞美洲國家首腦會議12月3日至4日在阿根廷馬德普拉塔市舉行,會議的主題是“教育推動社會融入”,會議通過的《馬德普拉塔聲明》,《聲明》為伊比利亞美洲地區確定了今后10年的教育發展目標,呼吁各國通過增加教育投資,擴大教育覆蓋面來減少貧困現象,縮小貧富差距;《聲明》還宣布將集體抵制本地區的政變企圖。
2010年拉美一體化取得明顯進展
2010年,拉美主要一體化組織里約集團、南方共同市場、南美洲國家聯盟和美洲玻利瓦爾聯盟等一體化組織都積極召開會議,采取各種措施,加快一體化進程。
2月22日至23日,參加在墨西哥坎昆召開的拉美與加勒比團結峰會(即第21屆里約集團峰會暨第2屆拉美和加勒比一體化與發展首腦會議)的32個拉美國家領導人和代表一致決定,建立一個將美國和加拿大排除在外的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以提升拉美地區在國際社會中的話語權。盡管該共同體的具體名稱和細則要到2011年或2012年才能最終確定,但這一決定表現出拉美國家推進地區一體化進程的強烈意愿,為拉美加強整體國際地位和樹立獨立外交奠定了基礎。
6月26日,美洲玻利瓦爾聯盟成員國在厄瓜多爾奧塔瓦洛舉行第10次首腦會議,會議簽署了一項聲明,承諾開始一個印第安人和非洲裔居民的一體化進程。
11月26-27日,南美洲國家聯盟第4次首腦會議在圭亞那首都喬治敦舉行,會議通過在拉丁美洲阻止政變的民主議定書,以此作為保衛民主的機制。
12月17日-18日,第40屆南方共同市場(南共市)首腦會議在巴西福斯杜伊瓜蘇市舉行。會議通過了促進成員國社會一體化進程的《社會行動戰略計劃》和“南共市公民”計劃書、保護各成員國商家之間正常競爭秩序的《競爭保護協議》,以及推動南共市框架內直接投資等的相關協議。并將決定為南共市設立一個高級代表職務。
拉美國家之間也出現了一些矛盾,如7月22日,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因哥指責委窩藏哥反政府游擊隊頭目而宣布與哥斷交,然而,8月10日,查韋斯在與哥新總統桑托斯會談后,又宣布兩國復交。哥斯達黎加與尼加拉瓜因邊境問題發生沖突等。
拉美與中國的關系不斷加強
中拉高層領導人互訪頻繁,先后出訪拉美國家的中國領導人有: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巴西并出席在巴西進行的“金磚四國”第2次首腦會議(4月),國務委員、國防部長梁光烈訪問墨西哥、哥倫比亞、巴西(9月),人大副委員長烏云其木格訪問墨西哥、巴西和古巴(7月),楊潔篪外長訪問墨西哥、古巴和哥斯達黎加(7-8月),國務委員劉延東訪問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安提瓜和巴布達(12月)。
先后訪問中國的拉美國家領導人主要有:牙買加總理戈爾丁(2月),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7月),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總統喬治·馬克斯韋爾(9月),智利總統皮涅拉(11月),巴哈馬總理英格拉哈姆 (10月),古巴全國人大主席阿拉爾孔(11月)。
中拉雙邊貿易預計將超過1400億美元,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有可能超過2008年的雙邊貿易額。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中國在拉美的戰略投資成倍增加,主要形式是中國與拉美一些國家簽署的“石油換貸款”協議。如中石化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之間的協議,中國國開行與委內瑞拉簽署了200億美元的貸款協議。3月,中海油以31億美元收購了阿根廷的Bridas Energy。幾個月后,中化集團又斥資30億美元從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手里收購了巴西一個油田40%的權益。中國與委內瑞拉的合作廣泛,2010年中國為委內瑞拉提供的期限10年、總額相當于200億美元的融資貸款中,有大約一半的貸款是人民幣貸款,達到700億元人民幣。這是一個對外合作的創新,中國“走出去”已經創新出了一個“委內瑞拉模式”。
2010年中國國家儀仗隊曾應邀參加墨西哥獨立200周年慶典;中墨大學校長交流;11月,在北京舉行了首屆中拉智庫交流論壇;10月,在成都舉行了中國和拉美國家第四屆中拉企業家高峰會。
中拉關系的發展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中拉在政治上相互信賴,在國際事務中將繼續保持密切溝通與合作;隨著世界經濟和拉美經濟的復蘇,中拉經貿關系在今后將會繼續深入發展,雙邊貿易和相互投資會繼續增長,中國越來越成為拉美國家的主要經濟和貿易伙伴。拉美國家是發展中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今國際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強同拉美國家的團結合作,是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外交方針。中拉關系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發展的新局面必將繼續下去,中拉之間的聯系必將會更加緊密。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