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共同體”的挫折
中信泰富經濟研究部特約研究員 黃曉京
2010年9月7日﹐釣魚島撞船引發的事件﹐是對日本鳩山內閣試圖“親美入亞”和建立“東亞共同體”的反動﹐也給中日關系打上了一個死結。最有關系的美國不直接介入充當調停人的角色﹔日本外相宣稱沒有領土問題﹐釣魚島海域適用美日安保條約﹔中國從沒有接受過美日的“舊金山和約”﹑“歸還沖繩協議”﹐決不會在領土主權問題上退讓。一個似乎偶然發生的事件﹐沖擊著所謂“和平東海”﹐引發了一場中日美三國之間的戰略博弈﹐而這三個國家是世界第一﹑第二﹑第三的經濟大國。中國人不知道日本想干什么﹐日本人說不理解中國的激烈反應﹐戰略國家美國則在那里逍遙起來。
亞太局勢的動蕩﹐并非從這一天開始。2010年3月﹐韓國“天安號事件”以及美韓日的黃海軍事演習﹐美國介入中國南海拉攏東南亞﹐還有中印邊界的爭議。賓州大學歷史學教授林蔚(Arthur Waldron)說﹕這種動蕩的局勢﹐“首先意味著亞太地區戰略格局的重新劃分﹐而這將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亞太地區在經濟領域呈現日益融合的趨勢﹐如同歐洲在一次世界大戰前那幾十年。值得注意的是﹐冷戰期間亞洲和歐洲在經濟領域都并非如此。但是﹐即便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各國之間的軍事競賽以及試探性的抗衡中國的聯盟﹐也都可能在實際上進行著。一次世界大戰很清楚地表明﹐經濟紐帶并不能阻止武力沖突。亞洲地區當前的形勢類似于20世紀初的歐洲﹐國際之間的經貿利益和安全防衛利益之間是矛盾的﹐在軍事和外交上逐漸形成某種抗衡中國的架構似乎勢在必行”。[1]
這是從歷史角度對美國戰略思維的清晰表達。亞太地區的經濟紐帶﹐不足以阻止沖突﹐甚至武力沖突﹐而且﹐這是被歐洲20世紀初的歷史所證明了的。鳩山主張的“東亞共同體”似乎只是紙上談兵。釣魚島事件﹐全球矚目。這個事件不僅損害了經濟關系十分密切的中日關系﹐可能導致日本“親美疏中”﹐也對中國的和平發展提出了挑戰。
一﹑鳩山內閣的對美政策
2009年8月30日﹐日本舉行眾議院選舉﹐民主黨獲得壓倒多數的議席。9月16日﹐執政358天的自民黨麻生太郎內閣總辭職﹐民主黨領袖鳩山由紀夫當選內閣總理﹐建立民主黨與社會民主黨和國民新黨的聯合政權。這是1993年細川內閣之后的又一個“非自民黨”內閣。日本總理連年易人﹐政局動蕩。安倍﹑福田﹑麻生﹑鳩山四人﹐皆為政治世家子弟﹐其父親或祖父當過內閣大臣或總理。組閣之后﹐鳩山宣稱將執行競選“公約”﹐推行內政外交的一系列改革。而外交的現實問題之一﹐是如何處理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沖繩宜野灣市普天間機場的遷移問題。[2]
在取得政權之前﹐民主黨反對自民黨一貫的對美追隨﹐主張“對等的美日關系”﹐和最終“沒有基地的美日同盟”﹐并要求政府結束自衛隊在印度洋為駐阿富汗美軍提供加油服務。關于基地遷移問題﹐民主黨公布了“歸還普天間美軍基地”的具體政策﹐即停止使用軍用機場﹐將美軍海軍陸戰隊基地遷往沖繩縣之外的地點。2008年﹐民主黨公布所謂“民主黨沖繩使命2008”﹐重申普天間基地將遷移到縣外﹐最終遷移到國外。2009年7月﹐鳩山在那霸的選舉集會上聲稱“至少也得縣外”。8月10日﹐鳩山在VIOCE雜志公開發表了〈我的政治哲學〉一文﹐[3] 批評美國式自由市場原理主義﹐提出“自力和共生”的“友愛”理念和“東亞共同體”構想。在他那里﹐基地處理和“東亞共同體”﹐是相互聯系的命題﹐互為因果。鳩山引用了他的祖父[4] 所敬仰的人物卡爾基(Coudenhove-Kalergi)的話說﹐“一切偉大的歷史事件﹐都以烏托邦開始﹐以實現告終”。毫無疑問﹐這種帶有一點歐洲舊貴族色彩的政治表白﹐和小澤一郎那種直截了當的“反美”言論一樣﹐不會讓美國人高興。
2009年9月21日﹐就任首相五天之后﹐鳩山飛往美國﹐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等系列會議和匹茲堡的金融峰會。他與奧巴馬總統的首次會談只進行了25分鐘﹐雙方確認朝核問題﹑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的立場﹐并沒有涉及沖繩基地的敏感問題。鳩山到美國后﹐第一個重要的外交活動反而是與胡錦濤的會面。雙方的會面超過一個小時﹐涉及歷史認識上繼承“村山講話”的立場﹐和建立“東亞共同體”的話題。鳩山決定在10月正式訪問中國﹐并出席中日韓三國峰會﹐中國表示支持“東亞共同體”的構想。
鳩山的美國之行﹐已經透露一種改革外交的信息。概括起來﹐他的對外政策主要有以下幾個重點﹕第一﹐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主體性作用﹔第二﹐建立與美國對等的日美同盟關系﹐推動駐日美軍及其基地的重組﹔第三﹐建立和中國﹑韓國和亞太地區各國的信賴關系和合作體制﹐構筑東亞共同體﹔第四﹐在國際協調下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第五﹐在廢除核武器方面發揮主導作用﹔第六﹐阿富汗的支持對策。在諸多的外交課題中﹐首先要面對美日關系的考驗﹐包括印度洋的后勤支持和普天間基地的遷移。1995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強奸12歲的日本少女。由于類似“治外法權”的《美日地位協議》﹐日本執法當局無法加以制裁﹐引起沖繩縣民的憤怒抗議。1996年9月﹐美國和日本建立了“美日安保協議委員會”﹐[5] 11月﹐又設立沖繩設施特別行動委員會。[6] 9.11事件之后﹐美國投入反恐戰爭﹐并開始全球范圍的美軍重組﹐其中包括駐日美軍。2004年﹐普天間機場起飛的軍用直升機﹐在沖繩國際大學墜落﹐進一步掀動駐日美軍基地重組的話題。從2005年開始﹐兩國共同研究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合作目標﹐美軍在太平洋的整體部署和指揮系統發生一些重大變化﹐涉及到日本的作用和地位。對美國來說﹐普天間機場只是一個小問題﹔對沖繩人和日本政府來說﹐則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大問題。經過不少外交周折之后﹐兩國政府于2006年終于達成初步合意﹐將普天間機場遷移到邊野古周邊﹐其“路線圖”也于2009年得到了日本國會的認可。但是﹐沖繩縣知事稻嶺惠一拒絕接受﹐[7] 堅持美軍遷出沖繩縣外的立場。奧巴馬上臺之后﹐美國政府繼承原有的合意﹐鳩山民主黨反對﹐并因此和美國產生距離和相互不信。
據說鳩山有四位外交政策顧問﹐朝日新聞主筆船橋洋一﹑三井物產戰略研究所會長及多摩大學校長寺島實郎﹑鳩山的政務秘書佐野忠克﹑民主黨政策調查會部長須川清司。在正式的官方外交渠道之外﹐他們從各自的角度研究國際問題﹐在外交政策制定上發揮作用。其背景主要是﹐對于鳩山的美日關系理念﹐不論是政界﹑官僚﹐還是學界和媒體﹐大多持懷疑或反對態度。鳩山大約也只好另起爐灶。寺島實郎畢業于早稻田大學﹐此后一直在三井物產工作﹐駐在美國十余年﹐曾任三井物產華盛頓事務所所長﹐發表不少國際關系﹑對美政策方面的著作﹐文筆犀利﹐逐漸享譽研究界和輿論界。他的主張一貫而明確﹕美日同盟是冷戰時代的產物﹐不能固定化﹔中國和東亞的發展是一個歷史性變革﹔“親美入亞”是日本的戰略抉擇。在〈回到常識的構想﹕日美同盟的再構筑〉一文中﹐他批評說﹐從鳩山內閣成立起﹐媒體和日本知識界的論調﹐正如中國的魯迅先生所說的“奴顏”。日美同盟不能變化﹐甚至于改變現狀的言論也不能接受。而常識是﹐在一個主權國家外國軍隊的駐留是不自然的。戰后65年﹐冷戰之后20年﹐日本依舊駐留著四萬人的美國軍隊(包括家屬超過五萬人)﹔1010平方公里的基地﹐相當東京23個區的1.6倍﹔在美軍的全球大規模軍事基地中﹐前五名中就有四個在日本(橫須賀﹑嘉手納﹑三澤﹑橫田)﹔美軍駐留的費用70%由接受國的日本承擔﹐甚至包括高爾夫球場。[8] 他在文章中提到﹐2009年12月初到美國訪問的事﹐此事引起了外界猜測。他自己解釋說﹐從1997年回到日本﹐他每年四次訪問美國﹐作研究的定點觀察﹐這一次要參加能源環境的合作會議。由于外界認為他是鳩山的政策顧問﹐為了避免“二元外交”﹐他故意避開了當權人士﹐只與研究界接觸。而媒體卻認為﹐寺島作為鳩山特使訪美﹐為了解除奧巴馬政權對鳩山的誤解﹔還報導說﹐美國駐日大使館已經作了通報﹐說此人一貫“反美”﹐最好不要與他接觸。
理念不能代替實際工作。倡導“東亞共同體”﹐鳩山得到不少正面響應。但處理棘手的普天間基地遷移問題﹐牽涉到美國的太平洋戰略﹐不是簡單的理想主義可以對付。防衛和外交兩個部門﹐承擔與美國交涉的具體工作﹐很快他們就開始知難而退了。2009年9月17日﹐防衛大臣北澤俊美視察沖繩﹐表示普天間基地的縣外遷移確實很困難﹔外務大臣岡田克也提出過將普天間與嘉手納基地合并的方案﹐10月23日也表示說縣外遷移很難考慮。聯合政權中的社會民主黨和國民新黨﹐無法接受大臣的這種態度﹐聲稱如果不能實現“公約”的縣外遷移﹐他們將脫離參政與黨的地位。鳩山開始妥協﹐表示不排除縣內遷移﹐引起沖繩縣民和與黨同仁的不滿。11月﹐沖繩召開反對縣內遷移的縣民大會﹐參加者萬人以上。11月13日﹐美日首腦會談﹐關于基地問題﹐鳩山對奧巴馬說“請相信我”(Trust me.)﹐并表示將在2009年以內解決遷移問題﹐為此可以設立高級別的工作小組(Task Force)。此后﹐鳩山料想無法說服與黨內和沖繩地方接受﹐再次改變立場﹐申明拖延到2010年6月參議院選舉之后再做決定。
對于民主黨政權﹐美國政府的不信任﹐不是鳩山“請相信我”一句話就可以改變的。2009年10月﹐蓋茨國防部長訪日﹐向日本方面表達了對日本企圖改變美日同盟現狀的不安。美國政府為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北朝鮮而焦頭爛額之際﹐亞洲最重要的同盟國發出了挑戰。《華爾街郵報》發表了〈美日同盟龜裂加深〉的文章﹐作者為原美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官員﹐他指出鳩山內閣的政策﹐將動搖東亞最重要的安全保障的基石﹐并質問道﹐鳩山提出“東亞共同體”﹐岡田要求美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如何對付中國的軍力擴張和北朝鮮的核威脅﹖10月22日﹐美國《華盛頓郵報》有個評論﹐“美警告日本勿違背美日同盟”﹐引用了美國政府官員的話說﹐現在最難辦的不是中國﹐而是日本﹐十分生動地描述了美國的憂慮﹕
自從民主黨上臺以來﹐日本的外交政策就成為全世界的關注焦點。美國國防部長蓋茨日前訪問日本時表示﹐美國非常關注日本重新定義與美國同盟關系的做法﹐以及日本在亞洲的外交政策。他警告日本新政府稱﹐如果日本違反與美國軍事同盟關系﹐接近正崛起的中國﹐將面臨嚴重后果。數十年來﹐與美國結盟都是日本外交政策的基礎﹐很多政策決定都與美國一致。但自從2009年8月份﹐日本民主黨在大選中獲勝后﹐美國官員就開始注意到日本的變化﹐很多人擔心民主黨將改變日本外交政策。令美國感到沮喪的是﹐日本新政府正如他們擔心的那樣﹐要重新定義與美國和亞洲的關系。美國現在要面臨來自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伊朗以及朝鮮等多方面挑戰﹐對于不堪重壓的美國來說﹐與日本這個亞洲最重要盟友的關系變得無比重要。美國一直認為日本是其在亞洲最堅定的盟友﹐但現在不是了。對于現在的美國來說﹐與日本的關系已經成了美國在亞洲的最大挑戰。許多日本政治家現在公開與美國官員爭執﹐民主黨政治家批評美國官員不重視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他們才是執政黨。
日本民主黨已經宣布﹐他們將停止為美國領導的阿富汗聯軍提供燃料補給支持﹐他們還將重新與美國商談260億美元的軍事協議﹐包括重新部署美國海軍陸戰隊基地和八千名美軍駐地問題。美國駐日本大使肯特‧考爾德說﹐如果鳩山由紀夫將與美國的軍事協議推遲到2010年﹐這個協議最終可能作廢。自民黨執政期間﹐日本曾同美國一起積極對抗日益崛起的中國。而民主黨一上臺就表示﹐將重新界定與美國的關系﹐他們對中國軍事力量的崛起反應并不像美國那樣敏感。鳩山由紀夫還積極提倡建立“歐盟版”的東亞共同體﹐而中國將是這個共同體的核心。考爾德說﹕“在過去30年中﹐我從未聽過或見過日本人對美國外交官如此強硬﹐甚至在私下里頻繁地頂嘴。以前如果美國提出一項協議﹐日本通常的響應就是‘很好’﹐但現在一切都變了”。[9]
關于基地遷移問題﹐日本提出了各種方案﹐諸如“德之島方案”﹑“邊野古周邊方案”﹑“勝連半島案”﹑“嘉手納機場合并案”等等。每一個方案﹐都在技術細節上作過研究﹐而且既要得到當地住民的同意﹐也要得到美國的同意。對于許多方案﹐美國人認為不具有可能性﹐凈是無稽之談(some kind of a joke)。鳩山不斷地重復他的理念﹕日本的安全要靠自己。50年﹑100年日本永遠需要美國保護嗎﹖他“至少遷移到(沖繩)縣外”的主張﹐被民眾和輿論理解為民主黨“公約”﹐決不能妥協。執政之后與美國過招﹐鳩山遇到了強大的抵抗﹐不但無法貫徹“沒有基地美日同盟”的最終理念﹐連普天間基地縣外遷移這一點也無法堅持。結果是﹐鳩山放棄了在野時代的一貫主張﹐2010年5月28日﹐他的政府與美國達成協議﹐按照自民黨時代的“合意”﹐普天間機場將被遷移到邊野古地區和周邊水域。鳩山辯稱﹐2009年7月所說的“至少遷到縣外”的話﹐只是黨代表的一個發言﹐不是民主黨的“公約”。這種解釋完全不行﹐政治家的食言肯定致命。從對美說“不”到妥協﹐理念與實際的距離一目了然。對這個協議﹐內閣成員社民黨領導人福島瑞穗拒絕簽字﹐隨之她被免職﹐帶領社民黨脫離聯合政權。在民主黨內部﹐鳩山下臺的呼聲高漲﹐理想家自己進退維谷。2010年6月2日﹐在民主黨參眾兩院議員全體會議上﹐鳩山以美軍基地遷移所引起的政局混亂﹐引咎辭職﹐一直支持鳩山內閣的民主黨干事長小澤一郎也辭去了職務。關于自己的辭職原因﹐鳩山對媒體說了這樣的話﹐“非常遺憾﹐我的聲音并沒有傳達到國民那里”。
鳩山是政治世家子弟﹐富貴公子﹐兩只眼睛分的較開﹐距離較遠﹐綽號“外星人”﹐不食人間煙火﹐像《皇帝新衣》中的那個小孩﹐童言無忌。在〈我的政治哲學〉中﹐他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的世界觀﹕“金融危機使許多人意識到﹐美國單邊主義時代可能正走向沒落﹐美元持續作為全球主要貨幣的地位也令人生疑。此外﹐我還認為﹐由于伊拉克戰爭的失敗和金融危機的發生﹐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時代行將終結﹐我們正在朝多極化的時代邁進。不過﹐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足以取代美國的主宰地位﹐也沒有哪一種貨幣可以扮演美元的角色。雖然它的影響力日益衰落﹐但在未來二三十年內﹐美國仍將在軍事和經濟上保持領先地位”。
關于中國﹐他認為“當前的事態發展明確表明﹐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一個主要的經濟體﹐同時還會繼續擴充自己的軍事實力。在不太遙遠的將來﹐中國的經濟規模將會超過日本。美國正在努力保持其作為世界主宰力量的地位﹐而中國則在謀求成為世界的主宰力量。處在夾縫當中的日本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呢﹖不僅日本需要考慮這一問題﹐亞洲的中小國家悉數如此。它們希望美國的軍事力量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以維護該地區的穩定﹐但也希望美國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行為能有所約束。它們還希望減小我們的鄰國中國構成的軍事威脅﹐同時確保中國規模日益龐大的經濟發展能夠有序進行。這些都是加速區域一體化的重要因素”。
他指出﹐“時至今日﹐馬克思主義和全球主義作為超國家的政治經濟哲學﹐不論好壞﹐其影響都已式微﹔各國民族主義再次抬頭﹐并開始產生重大影響。在我們尋求建立國際合作新架構之際﹐我們必須克服民族主義過激的問題﹐沿著以規則為基礎的經濟合作和安全之路前進。與歐洲不同﹐東亞各國的大小﹑發展階段和政治制度都不盡相同﹐因此注定了經濟一體化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不過﹐我們還是應該朝區域貨幣一體化的方向努力﹐這是快速經濟增長后的自然延伸。東亞的快速經濟增長以日本為開端﹐繼之以韓國﹑臺灣地區和香港地區﹐之后便是東盟諸國和中國大陸。我們必須不遺余力地建立永久性的安全框架﹐這對實現基礎貨幣一體化至關重要”。
他還指出﹐克服民族主義和建立“東亞共同體”﹐可能如歐盟一樣﹐解決領土爭端﹕“建立一個單一的亞洲貨幣很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至于由單一貨幣催生的政治一體化﹐則肯定會耗時更久。目前﹐東盟﹑日本﹑中國(包括香港和臺灣)和韓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東亞地區的經濟實力與日俱增﹐該地區內部相互依賴的關系也日益深化。因此﹐建立區域性經濟集團所需要的架構業已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各國之間存在著歷史﹑文化矛盾以及安全利益沖突﹐我們必須承認我們面臨著許多棘手的政治難題。比如﹐日韓﹑日中之間的軍事競爭和領土爭端問題﹐不可能通過雙邊磋商加以解決。這些問題通過雙邊場合討論得越多﹐就越有可能面臨民族情緒高漲和民族主義加劇的風險。我認為﹐地區一體化和集體安全是我們應該遵循的道路。因此我建議﹐區域一體化道路上面臨的這些障礙﹐只有通過更進一步推動一體化才能得到真正解決。這可能有些矛盾。但歐盟經驗告訴我們﹐區域一體化能夠化解領土爭端”。
顯然﹐在對美政策和亞洲政策上﹐鳩山政權提出了新的路線圖﹐企圖改變日本追隨美國的慣例。而在日本戰后政治史上﹐追隨美國是一個定律。積極追隨的政府﹐比如小泉內閣﹐一般可以維持較長的時間﹐反之則可能較短。從田中角榮卷入洛克希德事件起﹐對美國不敬者大都難以立足﹐日本政治家幾乎都患有恐美癥。鳩山內閣的不到九個月的經歷﹐似乎再次印證了這一點。2009年11月13日﹐鳩山與來訪的奧巴馬總統會談﹐深夜他丟下客人﹐自己去了新加坡參加亞太首腦會議。他的論文在《紐約時報》發表之后﹐美國不少評論說他反美﹐他說看了論文就知道了﹐我不一定反美。鳩山下臺之前﹐自民黨的前首相安倍嚴厲地批評說﹐鳩山損害了美日之間的信賴關系﹐鳩山內閣每一天都在損害國家利益。諸如鳩山內閣是“日本的惡夢”﹐“罪該萬死的失政”之類的說法經常見諸報端。還有評論說﹐鳩山與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的理念相似。盧武鉉在執政期間(2003~2008年)﹐主張對等的韓美關系﹐實行金大中的“陽光政策”﹐與北朝鮮發展關系﹐親自走過三八線﹔反對美國的對朝制裁﹐為此而撤掉親美外長。他要求美軍縮小基地﹐主張駐韓美軍不得卷入東北亞爭端﹐還堅持要求從美軍手中收回戰時指揮權﹐企圖自主國防﹐拋棄以往的“冷戰外交”。盧武鉉下臺之后﹐立即被金錢丑聞所困擾﹐2009年5月23日跳崖自殺。至于對華關系﹐鳩山家與中國的淵源甚深﹐曾祖父作為早稻田大學校長接受清末留學生﹐祖父參與中日民間貿易協議﹐其家史涵蓋近現代中日關系史。由他來提出新的“大亞洲主義”﹐主張“親美入亞”﹑“東亞共同體”有其歷史的必然。[10] 無論如何﹐鳩山內閣的對美政策﹐還只停留于理念和設想﹐還沒有付諸實施就已經失敗了。
關于鳩山外交政策的失敗﹐他的朋友寺島實郎有自己的看法。寺島與鳩山同齡﹐1947年出生。“親美入亞”戰略思維﹐即“對等的日美關系”﹐“取消基地的安全保障”﹐“東亞共同體”等﹐都是寺島的一貫理論﹐并得到鳩山的賞識。據說在鳩山內閣﹐寺島和調查員須川對首相的影響最大。[11] 鳩山內閣所提出理念﹐企圖實行的對美政策﹐東亞共同體的構想﹐喚起了日本社會走出衰落的希望﹐一時其支持率曾高達70%。然而﹐基地遷移問題陷入困境﹐對美關系急劇惡化﹐大眾支持率也急劇下降。整體來看﹐鳩山內閣所設定的課題﹑所持有的理念﹐符合東亞歷史發展的邏輯。錯誤不在理念﹐而是低估了這個課題的分量﹐和相對弱小的實行力。守舊勢力的話語﹐比如失去美國的保衛﹐如果北朝鮮來攻擊﹐中國占領“尖閣列島”﹐誰來保護日本之類﹐很容易得到共鳴﹔而與中國﹑亞洲合作的“東亞共同體”﹐則還只是一個歷史性變革的開始﹐遭遇挫折﹐實屬必然。鳩山辭職之后﹐寺島對日本社會的“病態深重”表示了苦惱和氣憤﹐認為是日本的官僚體系誤國。特別是外交和防衛官僚﹐他們皆沉溺于美日同盟的現實﹐受到美國教育的深刻影響﹐不能自拔。寺島甚至說﹐當年大清帝國的失敗﹐主要是大清官僚的無識與腐化﹐當今日本也是如此。[12]
二﹑“東亞共同體”的構想
失敗的政治家﹐往往會留下一些決定未來的理念。也許鳩山就屬于此類。鳩山內閣的“對等的日美關系”和“東亞共同體”﹐是相互聯系的組合命題﹐也是對近20年來東亞經濟圈現實發展過程的一種政治解讀。2009年9月21日﹐在與中國胡錦濤主席會面時﹐鳩山引人矚目地提出了“東亞共同體”構想﹐試圖將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付諸實踐。
2009年11月15日﹐鳩山在新加坡國際關系研究院(RSIS)發表題為〈亞洲的新承諾 — 實現東亞共同體的構想〉的政策演說﹐比較詳細地對他的“東亞共同體”的構想作了說明。[13] 首先﹐鳩山宣布日本新政權重視亞洲外交﹐其支柱是東亞共同體的構想。其次﹐從“友愛”和“自立和共生”的觀念來看﹐盡管戰后已經過去了60年﹐日本和亞洲各國依舊沒有達成真正的和解。他這樣表述說﹕“如果追溯我的東亞共同體構想的思想源流﹐那就是我特別強調的‘友愛’(Yuai)思想?!褠邸部梢苑g為‘博愛’(fraternity)﹐就是在尊重自己的自由和人格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自由和他人的人格尊嚴。這也可以說是‘自立與共生’的思想”。第三﹐按歐盟模式建設“東亞共同體”。他認為“正是思考了歐洲和解與合作的經驗﹐才形成了我的東亞共同體構想的原型。如果看一下歐洲﹐我們會發現經過兩次悲慘的大戰以后﹐以前曾經敵對的德法兩國通過締結煤炭鋼鐵協議不斷加強了合作關系。以此為基礎﹐兩國國民之間的相互交流不斷深化﹐形成了事實上的不戰共同體。以德法兩國為中心﹐西歐各國間關系經過波瀾起伏的曲折發展﹐終于建立了今天的歐盟”。第四﹐鳩山承認﹐日本如果不與亞洲太平洋地區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就沒有發展的出路?!百|而言之﹐我的東亞共同體構想就是根據‘開放的區域合作’的原則﹐通過推進相關國家間的各領域的合作﹐在這一地區建立多重的機能性的共同體之網。在合作的過程中﹐我們要共同制定規則﹐相互配合﹐集中大家的智能﹐共同地遵守規則。這樣﹐我們就不僅能夠得到現實的利益﹐而且還能夠培養相互信賴的感情”。關于具體合作﹐鳩山在亞洲政策演說中提出了如下四個方面﹕第一﹐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第二﹐保衛綠色亞洲的合作﹔第三﹐保護生命的合作﹔第四﹐建立“友愛之?!钡暮献?。
“東亞共同體”是否須美國的參與﹖鳩山在演說提到﹕“日本將積極參加10+6框架下的‘CEPEA’和APEC框架下的‘FTAAP’的討論與研究。如果要問構想中誰是‘東亞共同體’的成員﹐則我的回答是擁有共同理想和共同目標的人們。關于合作的方式﹐可以考慮在所有領域具有合作意向與合作能力的國家先行參加﹐在其合作獲得成效的基礎上再增加合作伙伴”。2009年10月7日﹐日本外相岡田克也在外國記者協會演說時說﹐“東亞共同體”包括中日韓﹑東盟﹑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個說法﹐曾引起了美國的非議。為此﹐日本政府一再表示無意在“東亞共同體”中排斥美國。10月25日﹐鳩山在泰國參加東亞峰會時表示﹐日美關系第一的立場也沒有改變﹐現在沒有必要決定美國是否加入﹐我的構想是要靈活且多方面地加以考慮。在演講中鳩山說﹕“美國在亞洲的存在﹐對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的和平與亞洲繁榮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后也將接續發揮重要作用。我國之所以繼續堅持日美同盟﹐把日美關系作為日本外交的基軸﹐其最大的原因就在這里。奧巴馬總統昨天(9月14日)在東京發表演說﹐再次確認了美國參與亞洲事物的姿態。我和大家一樣﹐歡迎美國的這種姿態”。
其實﹐美國的重回亞洲﹐領導亞洲﹐與鳩山構想的形式和內容完全不同。鳩山構想的“東亞共同體”﹐最重要的合作國家是中國﹐而美國則另有戰略。早在1996年﹐日本民主黨成立后﹐鳩山率第一個訪華團來中國。1999年﹐鳩山出任幾個政黨合并后的新的日本民主黨黨首﹐出訪的第一個國家還是中國﹐并且受到國家主席江澤民的接見。2009年﹐鳩山第三次出任民主黨黨首并成為首相。他參加9月在美國舉行的金融峰會﹐不屬于正式訪問。而10月的中國之行﹐才是他出任日本首相后正式出訪的第一個國家。此外﹐2009年12月10日﹐鳩山內閣的支持者民主黨干事長小澤一郎﹐率領140名國會議員訪問中國﹐進一步表明了民主黨的外交﹑政治姿態。其背后是日本經濟的長期衰退﹐對中國和亞洲市場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產經新聞》評論小澤的訪華說﹐“仿佛是鄰國的家臣們去參拜中國的皇帝一樣﹐彌漫著朝貢的氣息”。這種姿態僅僅是一兩個政治家的構想﹖其實不然。在民主黨“脫美入中”的行動背后﹐是中國東亞經濟的興起﹐是日本經濟的長期衰退和對中國亞洲市場的依存度日益加深﹐是布羅代爾所謂“中國世界”的復歸。從經濟關系上﹐日本和中國﹑東亞的相互依存﹐已經遠超對于歐美的依存﹐從明治維新以來的日本的“脫亞入歐”已經走到盡頭。至于說到“朝貢體制”﹐至今還有一個值得研究的歷史課題。東亞歷史上﹐確曾存在過另類的國際關系﹐即與西方傳統的條約體系不同的“朝貢體制”﹕中國處于中心位置﹐周邊國家承認中國皇朝的權威﹐并通過所謂“朝貢”﹐開展外交活動。歷史上﹐孤立于海上的日本曾處于朝貢體制的邊緣。1990年代以來﹐中國的復興﹐隱含著一種歷史的復位過程﹐百余年來“脫亞入歐”的日本﹐在重新尋求自己的國家定位。
并不是所有人都認同鳩山構想﹐在民主黨內也是如此。2010年6月2日﹐鳩山辭職之后﹐菅直人內閣于6月9日成立。菅直人曾與鳩山﹑小澤﹐為抗衡自民黨的保守獨裁﹐建立日本式的兩黨制﹐患難與共。然而在政治理念﹑家庭背景﹑個人性格上﹐則與小澤﹐甚至與鳩山都有距離。菅直人不是政治世家子弟﹐出身一般白領家庭﹐據說有點摳門﹐這與鳩山當年拿自己的家里的錢組黨不可同日而語。學生時代﹐菅參加左翼市民運動﹐反對升國旗﹑唱國歌﹐而后從政﹐也與小澤曾任自民黨干事長的經歷不同。在野的自民黨評論說﹐菅直人沒有當首相的資格﹐他的內閣是“左翼內閣”﹔媒體則評之為“外交外行內閣”。菅直人上臺之后﹐極力擺脫小澤一郎的影響﹐啟用非小澤派人士﹐開始修正鳩山的政策路線。正因如此﹐參議院選舉之后﹐小澤一郎結束賦閑﹐表示為了實現民主黨“公約”﹐參加9月14日民主黨黨首選舉。原來支持菅直人的鳩山﹐也轉而支持小澤。由于小澤自身存在的金錢問題﹑政治手法﹐及其強烈個性﹐得罪人多﹐不受一般日本社會的欣賞。最終﹐菅直人以占優勢的黨員票戰勝小澤﹐再次當選民主黨黨首并第二次組閣。美國的日本專家歡欣鼓舞﹐到處談論小澤一郎這個危險人物﹐關于勝利者的菅直人卻很少提及。以清廉自認的菅直人內閣﹐最初得到近70%的支持率。就在民主黨陷入內部爭執﹐選戰激烈之時﹐發生了9月7日的釣魚島撞船沖突。菅直人內閣亂了陣腳﹐不僅破壞了鳩山內閣所開創的中日關系新局面﹐將“東亞共同體”變成純粹的烏托邦﹐而且必然地使日本“鐘擺”重新擺回到美國“老大”那里。
三﹑釣魚島沖突的背后
偶然事件的發生﹐往往具有某種必然因素。2010年9月7日﹐福建的漁船“閩晉漁5179號”﹐在釣魚島海域漁區作業﹐遭遇日本海上保安廳的攔截﹐并發生碰撞。8日﹐海上保安廳以妨礙公務嫌疑﹐逮捕了漁船船長詹其雄。10日﹐沖繩縣石垣簡易法院﹐批準拘留詹其雄十天。9月19日﹐宣布繼續拘留詹其雄﹐并以“國內法”處理。這個“國內法”處理﹐最沒水平﹐失去了在存在領土爭議地區“模糊處理”的可能性。事后日本媒體揭露﹐9月16日﹐時任國土交通大臣的前原誠司﹐以當天往返的日程來到石垣島﹐視察了海上巡視船﹐并激勵當地的海上保安部說﹐沒有領土問題﹐可以毅然行動。岡田外相也表示﹐在我國領海內妨礙公務﹐不執法怎么行。只有菅直人的官房長官仙谷由人表示了不同看法﹐質疑逮捕的方法。菅直人自己則反復說“按照我國的法律對應”。[14]
中增根康弘形容菅內閣是一個“工薪內閣”。“工薪”或從事企業行政﹐或當政府行政﹐一切按成規行事。所謂“國內法”處理的說辭﹐思維方式﹐似屬此類。1972年日中復交談判﹐日本法務省條約局長高島益郎﹐以“舊金山和約”﹑日臺間簽署的所謂“日華條約”為成規﹐拿來說事﹐反對在“聯合聲明”中寫入“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認為﹐中國政府的統治權沒有到達臺灣﹐日本簽了“舊金山和約”﹐已經放棄了對臺灣的權利﹐不能“兩次放棄”。這是將條約和成規﹐凌駕于國家主權與政治的思維﹐周恩來斥之為“法匪”﹐而成一個著名事件。這次釣魚島的處理﹐再現日本官僚的“法匪”思維。從處理過程的手法來看﹐前原誠司可能是始作俑者﹐該當“法匪”之人。在日本的政治文化中﹐一個實力人物的判斷﹐往往在特定的集團中既成結論﹐附議者多﹐反對者少。岡田﹑菅直人似乎是附議者。中國政府的抗議﹐出乎這些“外交外行”的意料。無條件全部放人﹐肯定頓失顏面﹐于是才有9月13日將14名漁民放回的程序。不放船長詹其雄﹐宣稱對他啟動所謂“司法程序”﹐力圖保住自己的底線。在有爭議地域﹐稱之為無國土問題﹔明擺的國際政治問題﹐非要“國內法”處理﹐愚而自用。對此﹐中方的反應極為強硬﹐暫停了雙邊省部級以上交往﹐和一系列雙邊會談﹐中國公民赴日旅也受到影響。中日邦交正?;?8年﹐“法匪”再現﹐前所未有。
9月7日事件之后﹐日本輿論一派“法家”論調。政府引用“國內法”處理“沒有領土問題”的問題﹐順理成章﹔中國非法制國家﹔政府的對應“理所當然”。[15] 中國可能認為施壓之后﹐日本政府可以介入司法﹐船長可以釋放。與共產黨支配的中國不同﹐三權分立的民主主義國家﹐不能允許這樣的手法﹐中國應該理解。[16] 這樣的論調﹐似法家而實“法匪”。“舊金山和約”也好﹐“歸還沖繩協定”也罷﹐中國一概沒有承認﹐法理何來﹖中國承認1997年與日本簽訂的《中日漁業協議》﹐該協議于2000年起生效。協議規定﹐在釣魚島海域可以自由捕魚。[17] 同時規定﹐從釣魚島海岸半徑100公里是禁區﹐如有違規漁船要警告并且通報對方國。協議沒有規定可以逮捕漁民﹐多年來日本也是這樣做的。菅政權為何忽然發難﹐不僅逮捕船長﹐還要用“國內法”處理﹖
“三權分立”﹐不可超越國際政治和國家主權﹐凌駕于外交之上。據日本媒體報導﹐9月24日上午10點﹐東京霞關法務檢察合同廳舍19層的最高檢會議室﹐集聚了一批實力人物﹐大林宏檢事總長﹑伊藤鐵男次長﹑勝丸充啟公安部長﹑那霸地方檢察院上野友慈檢事正﹑福岡高檢巖橋義明次席檢事。這是逮捕國會議員之類大事件才召開的“檢察首腦會議”。他們的意見幾乎完全一致﹐證據確鑿﹐可以起訴。從9月19日起﹐決定繼續拘留中國船長﹐檢察當局無人反對。藤田建設的四位日本職員﹐在中國軍事管理區攝影而被拘留﹐下落不明。據說在那個會上﹐議論至此﹐在法家們的判斷天平上放上了自己人的命運﹐負重不堪了。9月21日﹐溫家寶在美國發言﹐抗議日本的獨斷專行﹐申明如果不馬上放人﹐中國將采取對抗措施。最頭痛的是﹐中國船長一直不承認妨害公務。檢察當局甚至想找個好的律師﹐誘導他認罪﹐然后采取“略式起訴”的方式解決。可惜﹐船長就是不認。天平開始向釋放傾斜了。此后的具體過程﹐進入黑箱﹐無法推測。事實是﹐9月24日﹐那霸檢察廳決定﹐以所謂“保留處分”的形式﹐釋放船長詹其雄。同一天﹐菅直人在紐約表示﹐日中兩國是重要鄰邦﹐放還中國船長是出于“全面考慮”作出的決定。9月25日﹐中國政府派出公務機包機﹐接他回國。日本國內“法家”依舊不依不饒。9月27日﹐日本70多名國會議員聯名發表聲明﹐抗議檢察當局釋放中國船長﹐稱檢方以“外交問題”為由釋放這個人超越了檢方權限。輿論界也聲稱﹐釋放中國船長是貶低日本﹐為日本外交種下了千年的屈辱禍根﹐是菅直人內閣輕率的外交導致的苦澀的政治決定。
釋放中國船長﹐事件似乎告一段落﹐實則剛剛開始。對中日關系影響何種地步﹐還要看雙方決策當局的行動。9月25日﹐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再次重申對釣魚島擁有主權﹐日方對中國漁民漁船的扣押﹑調查以及任何形式的司法舉措都是非法和無效的。要求日方就此次事件作出道歉和賠償。文告一出﹐反響強烈。不過﹐盡管從撞船﹑拘留﹐到放人﹐中國占據主動﹐但是日本是不會道歉的。誰來道歉﹖誰的責任﹖日本歷來是“無責任國家”﹐前原丟分﹐其問責將在今后﹐而且可能不是因為釣魚島﹐而是什么別的事情﹐對他有所處分﹐并可能影響到他的政治生涯。但短期內﹐他和他們都不會承認失察之責。對中國來說﹐重要的已經不是釣魚島了﹐而是整個中國的海洋戰略﹐是亞太地區的戰略展開究竟如何﹖鳩山內閣的“東亞共同體”構想﹐富有前瞻性和戰略性﹐領土問題﹐確實可以在某種合作框架之中逐步解決。然而﹐其它的“利益相關者”﹐主要是美國﹐可以容忍中國和日本及東亞﹐建立那種戰略合作嗎﹖中國和日本﹐在一段時間內彼此疏離﹐大眾心理也會比較負面﹐雙方都不是贏家。在中國社會歡欣鼓舞的時候﹐日本朝野對政府的讓步感到屈辱﹑挫折和憤怒﹐反華情緒升高﹐右翼開始威脅中國游客。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煽動說﹐中國在釣魚島事件擺出強硬姿態﹐做法有如黑社會奪地盤。
美國的立場依舊老道﹐引人注目。事件之后﹐日本政府希望重新確認日美同盟適用于釣魚島海域﹐美國只是原則的重復。在美國看來﹐這只是一個小的局部偶發事件﹖抑或是故意逍遙﹐以此牽制中日雙方﹖就日本來說﹐菅內閣或者其鷹派勢力故意為之﹐以試探美國和中國的反應﹖在鳩山倡導“東亞共同體”之時﹐美國一方面堅守在基地遷移上的立場﹐一方面著手自己的戰略布局。2009年11月﹐美國和東盟決定將定期召開首腦會議。2010年9月24日會議在紐約召開﹐透露的信息是美國將繼續在亞洲發揮領導作用。有分析認為﹐“在美國忙于應付阿富汗等中東問題時﹐中國卻在過去的十年中發展了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到2020年﹐中國的軍艦數量將與美國海軍的水下艦隊數量相提并論。未來美國和中國的核心競爭區域將是南海地區。且中國的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正成為橫跨歐亞大陸的經濟強國﹐如果美國的經濟仍不好轉的話﹐那么中國強大的海上力量很快將威脅每個國家”。[18] 2010年7月﹐美韓之間設立外交﹑防衛閣僚會議(2+2會議)﹐繼續其戰略部署。普天間基地﹐即使照協議遷移﹐并沒有弱化美日軍事同盟﹔釣魚島則成為日本重歸美國的契機。奧巴馬總統9月24日在紐約會見菅直人﹐祝賀他重新當選首相﹐雙方重新確認美日安保同盟不僅對地區安全很重要﹐對于兩國安全也很重要﹐它是世界安全與和平的基石之一。這是美國式的逍遙﹐勝利者的姿態。
還有十分微妙的一幕。9月23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和日本外相前原在紐約會面﹐大約50分鐘的會談。前原一邊贊美說﹐美日同盟不僅是美日兩國﹐也是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公共財產”﹔一邊對鳩山時代拖延了普天間遷移﹐表示歉意。普天間機場的遷移﹐將會根據美日5月所達成的協議實施﹐遷移到沖繩縣名護市邊野古。希拉里表示“完全同意”。前原提起釣魚島事件﹐通報了日本政府的立場。[19] 有些日本媒體報導﹐希拉里說﹐釣魚島屬于日本統治下的領域﹐適用于美日安全保障條約﹐如該區域遭到武力攻擊﹐美日將共同應對。事后﹐希拉里否定這個報導﹐斥責日本媒體歪曲。聲稱她只是表示理解日本的立場﹐敦促日本盡快與中國對話。前原辯解說﹐媒體發稿前沒有征詢他的意見。希拉里的發言人解釋說﹐中日兩國的關系對區域穩定至關重要。我們現在還沒有打算去做調?;蛘咧С帜囊环健N覀儗⒗^續鼓勵中日雙方應盡一切努力解決它﹐而不是升級它。美國并沒有對釣魚島的主權歸屬帶有任何預設立場。日本主張的釣魚島主權﹐其根據一個是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另一個是1971年“歸還沖繩協議”﹐皆與美國簽訂。國防部長蓋茨明確表示﹐美日同盟將包括釣魚島﹔國務卿希拉里則閃爍其詞。前原“法匪”﹐用偶發事件試探﹐美國老大早已領悟其妙﹔中日之間似乎死結已成﹐美國樂得繼續“戰略模糊”。
前原誠司是一位年輕的政客﹐1962年出身貧寒家庭﹐師從京都大學高坂正堯﹐學習國際政治﹐后入松下政經塾深造﹐并走入政界﹐以鷹派言論著稱。2005年9月﹐眾議院選舉﹐民主黨敗給了小泉自民黨﹐當時的岡田克也黨首引咎辭職﹐前原出山參加﹐與菅直人競選。結果﹐前原居然以兩票的微弱優勢當選。此后﹐他曾出訪美國﹐高調宣稱“中國威脅論”﹐主張以美日同盟加以抑制﹐“親美抗中”。在訪問中國時﹐前原也放言高論﹐批評中國軍力的急速增長。作為國土交通大臣﹐他分管海上保安廳。9月7日﹐海上保安廳在釣魚島圍堵中國漁船﹐并逮捕中國船長時﹐前原是實際指揮者。在逮捕中國船長﹐全面對抗中國重開春曉油氣田生產問題上﹐前原一直態度強硬﹐號稱“決不屈服于中國”。前原的這種做法﹐直接導致了中國取消與日本合作開發東海油氣田的談判﹐中止了與日本的省部級官員交流。日本國內評論說﹐前原的“個人英雄主義”﹐使得日本努力了許多年的成果全部毀滅。
菅內閣起用前原主持外交﹐鳩山所倡導的“東亞共同體”﹐似乎已被遺忘﹐代之而起的是美日同盟抑制中國的老調。而且﹐與長期執政的自民黨不同﹐民主黨內除了鳩山﹑小澤之外﹐與中國有歷史淵源﹑疏通渠道的政治家甚少﹐加大了與中國溝通的難度。6月12日﹐辭職之后的鳩山﹐作為日本總理特使前來上海﹐參加世博會日本館日活動。中國方面給與了破格禮遇﹐劉延東國務委員參加活動。鳩山在講話中特別提起﹐十天前和溫家寶總理說定﹐兩國總理將建立熱線聯系。然而﹐此后我就辭去了總理職務。真的對不起。[20] 釣魚島事件之后﹐他公開提醒菅直人﹐應該找溫家寶總理﹐推心置腹地交換意見。不過﹐涉及主權問題﹐很難談判。況且9月14日民主黨黨首選舉﹐菅和小澤兩位候選人﹐都在演說中提到領海問題﹑釣魚島問題。[21] 9月10日﹐日本政府發表《防衛白皮書》﹐其中也有加強西南海域防衛力量的內容。偶然事件﹐將一系列必然的因素一一誘發﹐表現為一種設定的謀略﹐即直接修復對美國關系﹐間接推動日本獨立安保的一個謀略。不過﹐謀略顯而易見﹐并不高明。2004年﹐中國保釣人士登上釣魚島﹐當時的自民黨小泉內閣﹐只以所謂“強制送還”了事。相比之下﹐菅直人的“外交外行內閣”顯得十分幼稚。
關于釣魚島日本政府的見解是﹐1895年以后﹐通過沖繩縣實地調查﹐證明是無人島﹐不存在清朝政府控制的痕跡。1895年1月14日設立標記﹐經過內閣會議﹐編入日本領土。1895年5月簽訂《馬關條約》﹐清朝割讓臺灣和澎湖列島﹐并不包括釣魚島。因此﹐戰后簽訂“舊金山和約”﹐其第二條關于日本歸還的領土中也不包括釣魚島﹐而根據第三條作為西南諸島的一部分由美國管轄。1971年6月17日﹐美日簽署“歸還沖繩協議”﹐包括釣魚島。由于“舊金山和約”的第三條﹐中國不認為釣魚島屬于臺灣的一部分。1971年之后﹐由于東海大陸架發現石油﹐中國政府和臺灣當局開始宣稱對釣魚島的主權。中國和臺灣所提出的歷史的﹑地理的﹑地質學上的證據﹐都不足以構成對釣魚島擁有主權的國際法上的證據。
自明朝初年﹐釣魚島就是中國領土。雖然是無人島﹐但在中國的海防范圍之內。1895年甲午戰爭﹐清朝戰敗。在簽訂《馬關條約》之前三個月﹐日本竊取了釣魚島。1943年《開羅宣言》﹐日本必須歸還包括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的一切領土。1945年﹐日本接受《波斯坦公告》﹐無條件投降﹐公告規定﹐日本領土只限于本州島﹑北海道﹑九州島﹑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它小島之內﹐不包括釣魚島。1946年1月29日﹐《聯合國最高司令部訓令第667號》明確規定了日本版圖的范圍﹐即“日本的四個主要島嶼(北海道﹑本州島﹑四國﹑九州島)及包括對馬諸島﹑北緯30度以南的琉球諸島的約一千個鄰近小島”﹐其中也不包括釣魚島。1951年9月8日﹐美日簽署“舊金山和約”﹐日本將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沖繩交由美國管轄。當時中國總理周恩來發表政府聲明﹐“舊金山和約”中國沒有參加﹐是美國和日本的不完全的和約﹐中國認為是無效的﹐絕對不會承認。1971年6月17日﹐美日簽署“歸還沖繩協定”﹐釣魚島也在歸還地域之內。12月30日﹐中國外交部聲明﹐將釣魚島歸還日本﹐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侵犯﹐中國絕不容忍。對此﹐美國政府立場是﹐把原從日本取得的這些島嶼的行政權歸還日本﹐不損害有關主權的主張。美國既不能給日本增加其所擁有的權利﹐也不因歸還行政權而削弱其它要求者的權利?!说葝u嶼的任何爭議的要求﹐均為當事者所應彼此解決的事項。1996年9月11日﹐美國政府發言人伯恩斯仍表示﹕美國既不承認也不支持任何國家對釣魚列島的主權主張。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過程中﹐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從大局出發﹐于1978年表示﹐有些國際上的領土爭端﹐可以先不談主權﹐先進行共同開發。這樣的問題﹐要從尊重現實出發﹐找條新的路子來解決﹐并同意將帶釣魚島問題“擱置”﹐由后代解決。
小泉內閣時代﹐由于連續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系一度陷入困境﹐形成“政治冷﹐經濟熱”的不對稱格局。安倍內閣以來﹐日本首相不再以公職身份參拜﹐中日關系不斷改善。到鳩山提出“東亞共同體”﹐為中日合作提供了一個平衡發展的可能性。釣魚島事件﹐對經濟合作的影響如何﹖長期的情況﹐目前很難判斷﹐短期的影響已經出現。對日本而言﹐其經濟對中國市場的依存度﹐已經超過對于美國市場的依存。中日政治風吹草動﹐立即影響市場。9月24日﹐日本股市﹐與中國關系密切的企業股頓挫。與稀土貿易有關的商社股下跌﹐三井物產下跌29日元﹐三菱商事下跌42日元﹔對中國機械出口企業下挫﹐小松制作所下跌50日元﹐久保田下跌13日元﹐日產汽車下跌21日元??傊o對中國市場依存度高的企業﹐受到的沖擊越大。此外﹐最近幾年﹐開放日本旅游成為“國家政策”﹐事件之后﹐一部分中國公民取消赴日計劃﹐旅游相關行業也受到影響。日本各大經濟團體﹐紛紛向政府施壓﹐要求盡快妥善解決爭端﹐菅內閣無法忽視這種聲音。
也許除了鳩山內閣﹐這些年日本政府﹐一直在“中國機會”和“中國威脅”之間搖擺。筆者在分析日本改憲和國家戰略的文章中指出﹐強軍是其既定國策﹐與釣魚島事件沒有直接關聯﹔復興軍國主義已經過時﹐問題在于美日同盟。正好在釣魚島事件前后﹐日本強軍舉措引起人們的注意。日本陸上自衛隊﹐將從現在的15.5萬人﹐要擴充到16.8萬人﹐沖繩縣宮古島以西的兵力將增至二萬人?!爸品M”在發揮作用。日本陸上幕僚監部的職業軍人認為﹐隨著中國??哲娫谌毡疚髂戏较虻幕顒尤找骖l繁﹐必須加強西南的防衛力量。此外﹐日本防衛省還宣布﹐將加速開發五倍超音速空對艦導彈XASM~3﹐以提升應對中國海軍的能力。海上自衛隊的潛艇也有擴編計劃﹐將原本的18艘增加到20艘。日本航空自衛隊兵力大約為4.55萬人﹐有370架作戰飛機﹐主力機型是F~15﹐以及由美國F~16改裝而來的F~2﹐還擁有E~767預警機﹐中國東南沿海在其偵測范圍之內。海上自衛隊兵力大約為4.4萬人﹐擁有各種艦艇152艘﹐擁有六艘“宙斯盾”級驅逐艦﹐并且還會增加。[22] 筆者認為﹐只要針對中國的“東亞冷戰”觀依然存在﹐日本的強軍將會持續﹐況且還有對美日同盟“相對化”的憂慮。日本軍事專家認為﹐中國在乎釣魚島﹐就在于它是中國想定的對美防御線。而在美日同盟可能被“相對化”的環境之下﹐日本將會繼續增加這條防線上的軍力﹐而不是完全依靠美日同盟。
經濟關系的緊密化﹐無法消除國際政治的風險。鳩山的超冷戰思維﹐似乎真的成了無法實現的烏托邦。最近的美日峰會﹐美國向日本確認﹐為了東亞的安全﹐駐日美軍存在不可或缺﹔日本則再次向美國表示追隨。至少﹐從目前的菅內閣來看﹐寺島實郎所批評的“超過常識”的美日同盟得到的不是消弱﹐而是強化。不過﹐從最近國防部長蓋茨論文中所透露的信息來看﹐美國已無余力大規模地全球展開﹐同盟國的安全﹐需要各國自主防衛﹐美國則給予援助。[23] 這里﹐也包含著對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的不堪重負。從2012年起五年以內﹐美國將總共消減一萬億美元的軍費。2010年﹐美國軍費開支為7280億美元﹐該計劃意味著每年要減少大約二千億美元。日本也許還是一個例外﹐因為那里的美軍駐軍費用70%由日本來負擔。對于美國來說﹐維持駐日美軍的存在﹐至少目前只賺不賠。前原用了一個新詞﹐日美同盟是亞太地區的“公共財產”。這意味著美日和其它追隨者﹐都可以期待它“升值”﹐只要日本繼續追隨﹐或者還參與建立“亞洲版北約”。[24] 面對如此復雜局勢﹐中國只有自強才能避免被戰爭。
四﹑簡短的結論
東亞的經濟融合﹐的確沒有消除政治的矛盾或對抗。這種局面在一個歷史時期將會持續﹐并對中國的“和平發展”提出挑戰。就經濟而言﹐不僅日本依賴中國市場﹐美國與中國的經濟關系也十分緊密。2009年﹐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額為3659億美元﹐是美日貿易額1469億的2.5倍。世界第一﹑第二﹑第三的國家﹐經濟上相互依存﹐政治上則是“三國演義”。
反恐戰爭和金融危機,消弱著美國的實力,如何遏制中國是美國的戰略課題。日本的戰略家們則擔心美中接近﹐在被孤立的危機意識中尋求自己的立足點。當年吉田茂處于冷戰格局之下的考慮﹐毅然決定簽訂美日安保條約﹐受此大恩﹐日本得到和平發展和經濟奇跡﹐也付出了巨大代價﹐沖繩美軍基地的擾民問題﹐也是其中之一。為此﹐鳩山內閣成為短命內閣。不過﹐鳩山試圖脫離冷戰思維﹐從歷史的長期趨勢出發﹐主張日本回歸亞洲﹐推動建立“東亞共同體”﹐此人雖然失政﹐其理念則將被歷史證明是富有遠見的戰略思考。釣魚島事件﹐不過是一批束縛于舊時代美日同盟傳統的人們的掙扎﹐無視歷史的一出鬧劇﹐也是“東亞共同體”的挫折。
由中國和日本以及亞洲國家主導的“東亞共同體”﹐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的“重返亞洲”﹐意味著新版的美日軍事同盟。戰后以來﹐美國一直是太平洋的霸主﹔如今的“重返”﹐無非是應對中國日益增大的存在。在面對全球化的各種挑戰中﹐美國需要中國的合作﹐但同時作為一個戰略國家﹐美國決不會無視其中的危險。日本的“回歸”亞洲﹐直接動機是對中國﹑亞洲的經濟依賴﹐間接的企圖是改變與美國的主從關系﹐相對獨立。對此﹐美國也不會坐視。釣魚島事件也許是偶然的,但顯然被當作“三國演義”戰略博弈的一個棋子﹐日本充當了一次馬前卒。只要對中國發展的勢頭有所抑制﹐那么密室戰略家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今后,類似的演出還會不斷出現。不過﹐“中國世界”的復興是一個大歷史﹐或遲或早﹐歷史所必然的烏托邦將以實現而告終﹐并非任何力量可以遏制。面對全球化的“三國演義”﹐中國需要發揮自己應有戰略智慧。
--------------------------------------------------------------------------------
[1] 林蔚﹕〈亞太安全與中國戰略〉(劉慶燕譯﹐參見《開放雜志》網站﹐http://www.open.com.hk/1009p23.html)。
[2] 普天間(Futenma)位于沖繩中部宜野灣市﹐距那霸十公里。普天間機場(Marine Corps Air Station Futenma﹐簡稱MCAS FUTENMA)為美國海軍陸戰隊機場﹐跑道長2700米﹐與嘉手納并列為美國重要的軍事基地﹔面積4.8平方公里﹐占宜野灣市總面積的25%。該地區人口稠密﹐為二戰時沖繩戰役的激戰之地。1945年修建機場﹐1950年朝鮮戰爭時擴建并永久化。目前駐有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6﹑第18﹑第17等戰斗機群部隊﹐并有從維修工廠﹑倉庫﹑通訊到商店﹑酒吧﹑醫院等設施。軍用飛機墜落事故不斷﹐最近一次2004年﹐直升機墜落于沖繩國際大學校園。此外﹐嚴重的噪音影響市民生活﹐造成社會問題。
[3] 參考http://www.hatoyama.gr.jp/masscomm/090810.html。
[4] 鳩山一郎(1883~1959年)﹐日本著名政治家﹐1954年創立日本民主黨。1954~1956年接替吉田茂﹐擔任日本內閣總理。
[5] 即外相﹑國防相2+2會議。
[6] SACO﹐Special Action Committee on Facilities and Areas in Okinawa。
[7] 稻嶺惠一﹐1938年出生于中國大連﹐實業家﹐曾任琉球石油董事長﹐1998~2006年為沖繩縣知事。
[8] 寺島實郎﹕〈回到常識的構想﹕日美同盟的再構筑〉﹐巖波書店﹕《世界》雜志2010年1月號(可參考其網頁http://www.mgssi.com/terashima/list10.php)。
[9]“Wary Japan redefines relationship with U.S”﹐Washington Post 2009年10月22日。
[10] 參見http://news.livedoor.com/article/detail/4359641/。
[11] 參見2009年12月12日《朝日新聞》報導。
[12] 寺島實郎﹕〈日美同盟必須進化﹕普天間迷走的總括與今后〉﹐巖波書店﹕《世界》雜志﹐2010年8月號(可參考http://www.mgssi.com/terashima/nouriki1008.php)。
[13] 參考http://www.guangzhou.cn.emb-japan.go.jp/basicinfo/091115souridaijin-en.doc。
[14] 參見《日本經濟新聞》2010年9月26日報導。
[15] 參見《讀賣新聞》2010年9月9日社論。
[16] 參見《日本經濟新聞》2010年9月9日評論。
[17] 2010年該海域俗稱“剝皮魚的絲背細鱗鲀豐漁”。
[18] 參見《華爾街郵報》2010年9月26日。
[19] 參見《日本經濟新聞》2010年9月24日關于會談細節的報導。
[20]《讀賣新聞》2010年6月13日﹐第7頁。
[21]《環球時報》2010年9月6日﹐第1頁。
[22]《環球時報》2010年9月21日﹐第8頁。
[23] Robert M. Gates﹕“Helping Others Defend Themselves”,Foreign Affairs 2010年5/6月號(概要可參考http://www.foreignaffairs.com/issues/2010/89/3)。
[24] 由印度學者﹑國家安全顧問馬達夫‧納拉帕特提出的概念﹐欲仿效北約(NATO)﹐以美國﹑日本﹑澳洲﹑印度為核心﹐建立“北美~亞洲公約組織”(NAATO)。除了核心國家﹐菲律賓﹑韓國﹐還有支持西方的阿拉伯國家﹐可以加入。中國﹑巴基斯坦不被接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