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球時報 駐外記者 吳云 姚蒙 紀雙城 陶短房 青木●本報記者 王躍西 雷達●陳一 “邪惡的金融帝國教主”、“世界經濟的吸血大烏賊”、“最可怕的銀行”,近幾天在西方媒體上頻頻出現的這些詛咒,如今同時指向一個目標——美國華爾街金融界老大高盛公司。高盛16日被美國證交會控告欺詐立即在世界上掀起巨大波瀾,英德等國也表示將對高盛展開調查,美國有議員還要求對其進行刑事指控。對于高盛等華爾街的這類行為,英國首相布朗稱之為“道德淪喪”,更多人要求弄清楚到底是不是高盛這類的行為引發了世界金融危機。《華爾街日報》稱,“盡管相關的討論很多,但人們仍在討一個說法,為何相對少數人付不起房貸竟會演變成嚴重的金融危機?這次起訴提供了劇本。”金融危機爆發兩年來,還未有一個美國公司或個人為此走上被告席,一些美國人反而將危機的責任怪罪于中國等國外匯儲備太多。對于高盛“欺詐門”案件,多數媒體擔心,在政商界大批要員都來自“高盛幫”的美歐,即使是對它的民事訴訟也困難重重。 “復蘇的金融市場被高盛的一只鞋子打下去了” 19日,《環球時報》記者來到高盛總部采訪。高盛總部大樓今年1月才啟用,是一座高達230米造型獨特的巨型建筑。即使在紐約金融區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之中,也顯得鶴立雞群。據稱,這座大樓造價高達21億美元,還獲得政府超過兩億美元的稅收減免和撥款。也許是錯過了上班時間,記者抵達時,這里顯得很平靜,只看見幾個身著西裝革履的人士進出。當記者同公共關系部聯系采訪時,卻感受到高盛的傲慢。對于記者的提問,對方大多稱不清楚。記者希望高盛開新聞發布會時能第一時間獲知,但對方表示,“高盛不像其他機構一樣向記者通報一些新聞事件”。最后記者提出想參觀新總部大樓,也被對方以“高盛不組織類似參觀”斷然拒絕。 表現傲慢的不僅是高盛的公關部門。不久前,高盛首席執行官勞埃德·布蘭克費恩曾志得意滿地表示,“高盛是在做上帝的工作。”高盛一直被看作此次金融危機的大贏家:就在全世界經濟都被金融風暴刮得東倒西歪之際,高盛卻在2009年創下134億美元的歷史盈利記錄,今年一季度還準備派發50億美元的季度花紅。然而當這些盈利被宣布有相當大部分是通過欺詐得來時,世界為之震動。 16日美國證交會宣布對高盛提起欺詐指控的消息傳出,全球股市從上周五到本周一幾乎狂瀉了一圈,石油、有色金屬和其他原材料的價格也紛紛下挫。美國“商品大王”羅杰斯稱“高盛事件”可能還要使美國股市下跌15%至20%。美國媒體感嘆,“好不容易復蘇的金融市場又被高盛的一只鞋子打下去了”。 《紐約時報》19日稱,過去幾年來,美國證交會看起來就像是甜甜圈店里的警察,無所事事任憑雷曼兄弟和麥道夫的龐氏騙局泛濫成災。但最近對高盛公司的指控卻是對華爾街實力最強大、最令人望而生畏和令人羨慕的公司開刀,證交會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目前高盛“欺詐”指控僅是民事訴訟,但許多美國人認為應該對高盛同時進行刑事調查。“美國之音”稱,美國一些眾議員表示,如果調查發現高盛存在犯罪行為,就應該把這個案子轉交司法部處理。 《華爾街日報》稱,證交會對高盛提出的證券欺詐指控暴露了華爾街一個公開的秘密:當美國住房市場幾年前開始出問題時,一些大型金融公司設計出了一系列即將垮掉的產品,讓世界許多客戶押寶美國住房市場并陷入深度低迷。英國《金融時報》在評論中指責高盛就像能致人死命的“恐怖的阿米巴原蟲”。 法國《回聲報》稱,“警察終于吹響了哨子。不久前深陷希臘債務丑聞的高盛,這次真正卷入危機之中:高盛是不是在濫用客戶的信任而向他們推出了“有毒”產品?這家與美國財政部有著特殊關系、被認為是“動不得”的公司,很難擺脫干系。 在美國證交會對高盛提出指控后,英國首相布朗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問時表示,他對“這一道德淪喪感到震驚。這是我們所見過的最惡劣的案件之一。”德國政府也表示,將考慮對高盛采取法律行動。作為2007年全球危機的首批受害者,德國產業投資銀行由于投資高盛操盤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以致破產。 對于各種指控,高盛表現得十分強硬,高盛僅在公司網站上發出聲明,稱對其指控缺乏“法律和事實依據”,因為它既“沒有義務向金融產品買賣雙方交代對方身份”,也“無法預測自己推出的金融產品盈虧前景”,而且該公司自身在這筆投資中也損失了9000萬美元。然而,證交會訴狀披露的資料顯示,高盛2007年初已看空此類次貸市場。在這一案件負有“主要責任”的高盛副總裁圖爾,2007年向投資者推銷這種衍生品之前在一封內部電子郵件中寫道,“整個大廈隨時都會崩潰”,而他們則將是“這一高度復雜和高度杠桿化的奇特交易中‘唯一潛在的幸存者’”。 丑聞背后頻頻出現高盛影子 法國《資本》網站稱,成立于1869年的高盛為世界多國政府、最富有的家族、企業提供金融咨詢和服務,擅長各種金融投資和炒作行動。高盛和多國政經高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兩位高管當上了美國財長,一位當上意大利央行行長;高盛也廣泛吸收多國政商高層,歐洲央行的首席顧問就被該公司招募。因此,高盛一旦出事就引起國際金融巨浪,也毫不奇怪了。 近年來,人們發現,在國際上眾多金融丑聞背后越來越多出現了高盛的身影。無論是幾年前轟動美國的拉賈拉特南基金內幕交易案,還是不久前曝光的希臘債務丑聞案,都有高盛在幕后操盤的身影。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說,回溯高盛的發展史我們就能發現,高盛在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就有這樣的問題。1928年底,高盛成立了股票交易公司,并且以每天成立一家信托投資公司的速度推銷包括垃圾債券在內的各種新型金融業務,高盛股價也因此由每股幾美元快速漲到200多美元。但是好景不長,1929年華爾街股災使得高盛股價一落千丈,跌到約1美元。高盛的聲譽也因此一落千丈,公司瀕臨倒閉,直到上世紀50年代才慢慢恢復元氣。 對于高盛的這套“金融欺詐”手法,法國《瑪麗亞娜》雜志用可怕的“雙面間諜”來形容高盛的“惡劣行為”。有分析師稱,“高盛在投機泡泡里占取居中位置,收費為賣空的基金制作投資產品,同時向社會推銷他們明知形同垃圾的投資,由于自縛手腳的金管當局允許他們自己撰寫規則,他們能輕易地吸取巨利。最后,泡沫破滅了,無數普通百姓走投無路時,他們把整個過程再玩一遍,把本來就是我們的錢拿走,自己從中發大財。”紐約《滾石》雜志把高盛稱為世界經濟的“一只巨大吸血烏賊,盤卷在人類臉上,將吸血漏斗伸入每一個有金錢氣味的孔隙”。 對于高盛等華爾街金融巨頭的所作所為,曾經將人民幣問題稱為危機根源的《紐約時報》專欄作者克魯格曼19日也不得不承認,危機造成的許多損害是華爾街蓄意詐欺的結果,高盛是在“從事打劫的勾當”。他說,“金融界已成為詐騙集團,少數人坐享優厚待遇,卻盡做一些誤導甚至剝削消費者與投資人的勾當。如果我們不以具體行動限制這種行為,詐騙肯定沒完沒了。” 天使還是惡魔?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經濟學教授尼爾森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高盛在世界上有“天使和魔鬼”的兩面性,一方面高盛以其在國際金融界的巨大影響力成為其他公司跟風的對象,另外高盛以其高薪成為許多人擇業的首選,但它同時是制造國際金融動蕩的“魔鬼”。尼爾森說,高盛在金融領域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當之無愧的“超級豪門”。 兩年多以前,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導致全球性通脹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日益困難,其實就與高盛等跨國投行的操縱直接相關。以油價為例,在國際油價于2008年7月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紀錄之前,走勢幾乎與高盛推出的報告一致。一位中國經濟學家稱,中國國有銀行2004年改制的時候,高盛相繼發表報告,詆毀中國的國有銀行,說不值一點錢,說壞賬太高了,不值錢,你們都別要。但結果高盛等以極其便宜的價格收購了中國銀行上市的股權。僅某個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高盛等華爾街公司賺了1300億人民幣,相當于中國每人給了美國100元。 尼爾森說,金融具有一個有別于其他行業的特殊性,就是強者愈強。更可怕的是高盛與美國以及歐洲政經高層千絲萬縷的聯系。他說,表面上高盛要靠美國政府的支持過日子,但實際上,在美國的體制下很多政客是靠著高盛來過日子的。高盛的第一招就是在競選時為政客提供政治獻金,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既然政客們受到過高盛的恩惠,那自然會在適當的時候為高盛打開方便之門。第二招則是為政府“打工”,美國財政部的很多日常工作是實行外包的,而高盛作為世界頂級投行,自然會成為外包的常客,這樣使得高盛與政府的聯系更緊密。第三招則是“雪中送炭”,每到美國政府遇到財政困難時,高盛總是或明或暗地給予大量的資金支持,在此情況下,高盛與政府的關系“不鐵”都難。至于高盛高層與美政府高層不時的“輪崗”就更是見怪不怪了。尼爾森認為,有國際上金融投機商的跟風潮,加上世界唯一超級霸權美國的撐腰,就不難理解市場上“消息跟著高盛走,而不是高盛跟著消息走”的局面了。 曾為高盛提供戰略咨詢服務超過30年的美國金融專家查爾斯·埃利斯早前出版了《高盛帝國》一書,提到高盛與歐美政界錯綜復雜的關系:布什政府的財政部長保爾森是高盛前總裁,現在的美國財長蓋特納也是從高盛出來的;為歐盟領導著危機應對事務的馬里奧·德拉吉,是高盛的前副總裁;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是高盛的常務董事;被美國政府委派監管7000億美元不良資產救助計劃的卡什卡里,也曾經在高盛任職,這些人被媒體稱之為“高盛幫”。德國柏林經濟研究所一名經濟學家向《環球時報》說,“目前高盛就像邪惡金融帝國的教主,甚至許多政治人物也膜拜它。這就是高盛構建的政商輪動模式。”這位經濟學家說,在希臘債務危機中,高盛當年和希臘政府進行了貨幣互換協議、幫希臘掩蓋其日益增長的赤字問題后,向德國銀行購買了10億歐元的“信用違約互換”保險。而負責這單業務的德國銀行投行部聯合主席邁克爾·考斯其職業生涯正起步于高盛。 正是憑借著這樣的關系,從2008年,金融危機如狂風驟雨般橫掃華爾街之后,高盛卻屹立不動。美國《紐約》雜志去年底曾以揭開高盛黑幕為封面故事,文章標題道出不少人心中的疑問:“高盛到底是邪惡,還是太有本事?” 世界擔心調查會不了了之 盡管美歐對高盛的行為口誅筆伐,但對高盛的調查結果卻不看好。《華爾街日報》稱,起訴高盛欺詐面臨重重障礙。文章稱,這場起訴最終將成為公共關系大戰,最后由陪審團來決定結果。高盛會試圖召集非常保守、不喜歡政府干預資本市場的陪審員,他們將試圖說服人們,這是一場政治之爭,高盛被當成了替罪羊。美國《洛杉磯時報》認為,對高盛開刀,是奧巴馬挽回近幾個月政治失利的好機會,這是他向世人的又一個宣誓:“我和我領導的民主黨正在懲治這些讓經濟崩潰的元兇。”但文章同時認為,美國真的會拿高盛“開刀”的可能性看來卻很小。英國《獨立報》19日的分析認為,作為華盛頓與華爾街對決的一個縮影,這次事件從長遠來說可能推動美國金融監管改革的開展,但就像美國證交會以前幾次起訴一樣,最后案件可能通過和解方式解決。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高盛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扮演著不光彩的角色。高盛不僅坑害了美國,更拖累了全世界。2005年,高盛出身的保爾森帶領五大投行游說美國證監會,要求放松對其監管。游說成功后,銀行失去了監管,終于釀成次貸危機,美國政府也必須負自己的責任。周世儉說,高盛這樣的行為一直擾亂國際金融秩序。2007年,高盛發表報告,稱原油要漲到200美元一桶,當時中國拼命購買了價格為147美元一桶的原油,高盛還與一些中國公司設下“對賭協議”,自己卻悄悄拋售原油。到了當年年底,油價降到34美元一桶。中國國資委官員曾表示保留對高盛等交易欺詐起訴的權利。 陳鳳英認為,美國這次可能只是拿高盛做一個靶子,事實上這次美國證交會沒有起訴高盛,而是起訴高盛的一個高管,這明顯是個幌子,它拿這件事造勢,但并不是真的對高盛開刀,它是做足了文章。全球金融是美國控制的,而美國控制的主要推手就是高盛、花旗等“金融大鱷”,如果把它們給扼殺了,那它對全球金融的控制就削弱了。但是有一點我們應該肯定,就是奧巴馬金融監管改革的決心是下了的。在這之前,奧巴馬曾發表講話說,如果我們不采取嚴厲的金融監管措施,那么美國很可能要重蹈這次金融危機的覆轍。▲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